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媽媽,我真高興你來陪我~職場媽媽時間有限,好鋼用在刀刃上

今天兒子的學校組織去農場參觀, 媽媽特意請了半天假, 陪著兒子一起去。

這次學校出遊, 媽媽去根本原因在於上次學校的遊覽活動回來之後, 兒子就對媽媽說:“媽媽, 我們每一次的遊覽參觀, 你從來沒有陪過我。 ”語氣裡帶著盼望。

“我保證下一次一定陪你去。 ”

這次當兒子放學, 把要遊覽的通知遞到媽媽手上的時候:“記得嗎?上次你跟我保證了。 ”

“是的, 我保證了, 我一定跟你去。 ”

於是到單位請假, 請不了一天請半天, 回來, 繼續上班。

對於這半天的陪伴, 兒子意想不到的心滿意足。 早早起來, 不僅自己準備了午餐,

還給媽媽準備好了一份三明治。 催促媽媽一起去學校, 千萬不能遲到耽誤了。

放學的時候帶回來, 小朋友們給媽媽做的感謝卡, 其中一份是兒子的, 上面寫著“感謝媽媽, 我非常高興, 今天你能來陪我。 ”

既要把工作做好, 又不能忽略了孩子, 要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

這是所有的職場媽媽所面對的共同問題。 其中最大的挑戰就是時間, 一個人的24小時, 如果說你把八個小時給了工作, 那麼就比起全職媽媽來講, 少了八個小時陪伴孩子, 作為職場, 媽媽絕對不能在時間上取勝, 那麼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要在品質上取勝了。 俗話說的好, 好鋼用在刀刃上。 我們應在有效的時間內, 把我們與孩子的互動能夠做到極致。

1、儘量不缺席孩子的重要場合

孩子第一天上學, 孩子過生日, 孩子的好朋友過生日, 孩子每個學年的第一天和最後一天, 或者是孩子要去郊遊了……所有這些類似時間點, 對於孩子來講都有著特殊的意義。 相對于每天上學放學不斷重複著的生活, 這樣的日子似乎有了更多的閃光的地方。 作為父母, 如果說不能每天的陪伴孩子, 那麼就要充分利用這些, 特殊的日子, 適時的出現在孩子的身邊, 讓她度過這, 這些對他來講有著特殊意義的日子。

陪伴孩子度過這些極具儀式感的瞬間, 孩子會能夠感覺到他在你心目中的重要性,

同時在這樣的一個特殊的時間段, 孩子會在之前做好很多的準備, 也會在結束活動之後的若干天有很多的回味。 這讓孩子有一種, 時間延長的感覺, 也許是短短幾個小時的陪伴, 讓孩子在感覺上把時間和空間拉長了, 感覺父母一直在他的身邊。

也許有的朋友會說:“我是想陪, 可是要上班呀!”

需要的時候, 就大膽的提出來吧, 在一年當中孩子, 主要的, 具有儀式感的重要事情, 我想很多事情應該是發生在週末的時候, 大人理所應當可以能夠得到陪伴, 而對某些與工作發生衝突, 比如說父母要上班, 孩子需要在學校的一些陪伴, 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候, 關鍵不是單位准不准假的問題, 重要是家長要邁出第一步,

能夠理直氣壯的向單位提出這樣的要求。

就像之前的我, 表面上是對工作認真負責, 不好意思開口請假, 想到底實際上是沒有把對孩子的陪伴放在第一位, 真的開口了, 沒有特殊的情況, 我想多數的單位應該是通情達理的。

2、陪孩子做孩子要做的事

就在今天放學的時候,兒子提出來要去操場玩一會兒,如果想玩那就去吧。

無意間聽到一個媽媽在那兒抱怨:“有什麼好玩的,在上學的時間,就不能玩嗎?一定要放學還在這兒耽誤時間。”然後看到她拉著孩子的手走遠,孩子則是戀戀不捨的一步三回頭。

有些時候,而且是很多的時候,孩子和家長的想法確實是不一樣的,在家長看來了無生趣的事情,孩子則會樂在其中。比如說,在學校操場上的一個滑梯,孩子可能劃過無數遍了,有的家長就搞不明白,為什麼放學之後他還要留在那兒,一定要再滑幾次呢?但是孩子就是喜歡這樣。

有些家長往往會給孩子設計出,看似高大上的活動,有的時候是不惜財力和時間去帶著孩子參與的,但是實際上來講,這並不是家長在陪伴孩子,而是孩子在陪伴家長,孩子並沒有從中得到陪伴的快樂。孩子的內心深處是在順從的家長的安排,至於他願意不願意,家長有沒有問過他呢?這只有家長心裡最清楚。

孩子喜歡的,不過就是在公園打打秋千,或者是,撿幾片樹葉玩兒玩兒泥巴,撿一撿路邊的小石子,按照孩子的想法陪著他們去做這些無聊的無趣的事。因為這些在大人眼裡的無聊和無趣,在孩子的心目中才是真真正正的快樂所在。

3、充分利用共有的假期

孩子是有假期的,同時任何一個職場上的人,按照勞動法也應該有相應的年假,那麼就儘量把假期,安排在孩子放假期間,如果實在不行的話,也要充分利用週末兩天的時間。

為了和孩子的假期能夠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就要在,來假期來臨之前做好一個確實可行的規劃,這樣可以在時間在眼前的時候,就可以立即行動了。而不是打無準備之仗,事到眼前了ò再規劃再準備,半天的時間已經搭進去了,想出發的時候,忽然發覺已經來不及了,結果會是一個美好的週末,就這麼白白的浪費掉。

3、學會放棄不重要的事情

對於職場媽媽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時間不夠用。

比如說我們家的實際情況,有的時候兒子還沒有起床,我就已經去上班了,而另外的日子,孩子則不得已要去在課後上託管班,而且在託管班也經常是最後一個被接走的孩子。

即便是從託管班接了孩子回到家,天已經很晚了,還要把第一要素的事情搞定,就是要喂飽他,還有一大堆的家務,剩下的時間也不多了,孩子還要讀書寫作業洗澡,等等等等。

所以說要合理的安排時間,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放棄不重要的事情,比如食物上的營養不能放棄,但是可以在花樣上稍微的簡單一點,或者說買一些,容易烹調省時間的東西,實在不行了,可以借助一些速食來解決問題,我一貫的觀點是營養的平衡,是一個,長期的宏觀的概念,大可不必糾結一頓兩頓上的平衡與否。

至於在其他的家務勞動上,則要充分的利用,能夠利用的資源,洗衣機洗碗機吸塵器,這些都要必不可少,我的觀點是要利用零碎的時間來做家務,而利用整塊的時間來陪孩子。不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某些不重要的事情上。我對家的要求是乾乾淨淨就可以了,不必要搞得象賓館飯店一樣。

4、和孩子分享彼此的見聞

這一點是兒子給我提出來的,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徵求兒子的意見,兒子給我提出了這樣的一個觀點。

想一想,兒子說的真的是非常有道理的,也許是因為我們長期形成的一種習慣,每天在接兒子的時候都會問他,你今天過得怎麼樣啊?他都會基本上來和我分享一些學校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同時兒子也會問媽媽在單位,有什麼有趣的事情,這基本上是我們兩個在回家路上的話題。有的時候因為其他的事情,暫時忘記了這種分享,回到家也會突然想起來,哎呀,我還沒有問你今天在學校有什麼好玩的事情啊?

這應該算是一種陪伴的延伸吧,雖然由於工作的原因,而且孩子畢竟也要獨立,不能夠人和孩子時刻的綁在一起,但是心是陪伴著孩子的,彼此分享各自的經歷,而且最大的好處是,這樣,形成一種習慣,父母和子女之間不再有什麼小秘密,這種有效的交流如果能繼續下去,會使孩子受益終生。

5、為陪伴做好準備

為了使陪伴更加有效,更加有意義,就要讀懂孩子的心,知道孩子需要什麼樣的陪伴。要瞭解孩子在某一個時期,具體的動向和所關心,所感興趣的事情。

比如說我在有限的幾次能夠送孩子的時候,會到孩子的教室轉一轉,看一看他們,牆上的張貼,知道他們都在做一些什麼樣的有趣的活動。仔細的看一看學校的校報之類的。現在,似乎很多的學校都有家長的微信群,可以和家長老師交流,瞭解一下孩子,在學校在幼稚園,在做些什麼事情?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當中,可以有效的互動,可以把學校的一些活動延伸到家庭當中,延伸到和孩子的陪伴當中。

總而言之,我認為有效的陪伴應該是以孩子為中心的陪伴,而不是說家長有了時間,自己設計出一套自以為適合孩子。什麼樣的陪伴最好最有效?最有發言權的,不是家長,不是專家,而是孩子。所以,當你有時間的時候,想跟孩子一起,做一些什麼,想去陪陪她,那麼就要問一問孩子他想做什麼吧!

就在今天放學的時候,兒子提出來要去操場玩一會兒,如果想玩那就去吧。

無意間聽到一個媽媽在那兒抱怨:“有什麼好玩的,在上學的時間,就不能玩嗎?一定要放學還在這兒耽誤時間。”然後看到她拉著孩子的手走遠,孩子則是戀戀不捨的一步三回頭。

有些時候,而且是很多的時候,孩子和家長的想法確實是不一樣的,在家長看來了無生趣的事情,孩子則會樂在其中。比如說,在學校操場上的一個滑梯,孩子可能劃過無數遍了,有的家長就搞不明白,為什麼放學之後他還要留在那兒,一定要再滑幾次呢?但是孩子就是喜歡這樣。

有些家長往往會給孩子設計出,看似高大上的活動,有的時候是不惜財力和時間去帶著孩子參與的,但是實際上來講,這並不是家長在陪伴孩子,而是孩子在陪伴家長,孩子並沒有從中得到陪伴的快樂。孩子的內心深處是在順從的家長的安排,至於他願意不願意,家長有沒有問過他呢?這只有家長心裡最清楚。

孩子喜歡的,不過就是在公園打打秋千,或者是,撿幾片樹葉玩兒玩兒泥巴,撿一撿路邊的小石子,按照孩子的想法陪著他們去做這些無聊的無趣的事。因為這些在大人眼裡的無聊和無趣,在孩子的心目中才是真真正正的快樂所在。

3、充分利用共有的假期

孩子是有假期的,同時任何一個職場上的人,按照勞動法也應該有相應的年假,那麼就儘量把假期,安排在孩子放假期間,如果實在不行的話,也要充分利用週末兩天的時間。

為了和孩子的假期能夠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就要在,來假期來臨之前做好一個確實可行的規劃,這樣可以在時間在眼前的時候,就可以立即行動了。而不是打無準備之仗,事到眼前了ò再規劃再準備,半天的時間已經搭進去了,想出發的時候,忽然發覺已經來不及了,結果會是一個美好的週末,就這麼白白的浪費掉。

3、學會放棄不重要的事情

對於職場媽媽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時間不夠用。

比如說我們家的實際情況,有的時候兒子還沒有起床,我就已經去上班了,而另外的日子,孩子則不得已要去在課後上託管班,而且在託管班也經常是最後一個被接走的孩子。

即便是從託管班接了孩子回到家,天已經很晚了,還要把第一要素的事情搞定,就是要喂飽他,還有一大堆的家務,剩下的時間也不多了,孩子還要讀書寫作業洗澡,等等等等。

所以說要合理的安排時間,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放棄不重要的事情,比如食物上的營養不能放棄,但是可以在花樣上稍微的簡單一點,或者說買一些,容易烹調省時間的東西,實在不行了,可以借助一些速食來解決問題,我一貫的觀點是營養的平衡,是一個,長期的宏觀的概念,大可不必糾結一頓兩頓上的平衡與否。

至於在其他的家務勞動上,則要充分的利用,能夠利用的資源,洗衣機洗碗機吸塵器,這些都要必不可少,我的觀點是要利用零碎的時間來做家務,而利用整塊的時間來陪孩子。不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某些不重要的事情上。我對家的要求是乾乾淨淨就可以了,不必要搞得象賓館飯店一樣。

4、和孩子分享彼此的見聞

這一點是兒子給我提出來的,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徵求兒子的意見,兒子給我提出了這樣的一個觀點。

想一想,兒子說的真的是非常有道理的,也許是因為我們長期形成的一種習慣,每天在接兒子的時候都會問他,你今天過得怎麼樣啊?他都會基本上來和我分享一些學校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同時兒子也會問媽媽在單位,有什麼有趣的事情,這基本上是我們兩個在回家路上的話題。有的時候因為其他的事情,暫時忘記了這種分享,回到家也會突然想起來,哎呀,我還沒有問你今天在學校有什麼好玩的事情啊?

這應該算是一種陪伴的延伸吧,雖然由於工作的原因,而且孩子畢竟也要獨立,不能夠人和孩子時刻的綁在一起,但是心是陪伴著孩子的,彼此分享各自的經歷,而且最大的好處是,這樣,形成一種習慣,父母和子女之間不再有什麼小秘密,這種有效的交流如果能繼續下去,會使孩子受益終生。

5、為陪伴做好準備

為了使陪伴更加有效,更加有意義,就要讀懂孩子的心,知道孩子需要什麼樣的陪伴。要瞭解孩子在某一個時期,具體的動向和所關心,所感興趣的事情。

比如說我在有限的幾次能夠送孩子的時候,會到孩子的教室轉一轉,看一看他們,牆上的張貼,知道他們都在做一些什麼樣的有趣的活動。仔細的看一看學校的校報之類的。現在,似乎很多的學校都有家長的微信群,可以和家長老師交流,瞭解一下孩子,在學校在幼稚園,在做些什麼事情?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當中,可以有效的互動,可以把學校的一些活動延伸到家庭當中,延伸到和孩子的陪伴當中。

總而言之,我認為有效的陪伴應該是以孩子為中心的陪伴,而不是說家長有了時間,自己設計出一套自以為適合孩子。什麼樣的陪伴最好最有效?最有發言權的,不是家長,不是專家,而是孩子。所以,當你有時間的時候,想跟孩子一起,做一些什麼,想去陪陪她,那麼就要問一問孩子他想做什麼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