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明清時社會生產力比秦朝更高,戰爭規模反而變小?

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 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 秦軍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市西北)一帶同趙軍發生的戰爭。 秦軍大勝攻佔長平, 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 明清間的山海關之戰, 時決定國運的大戰, 李自成軍不足十萬, 清軍十余萬, 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只有五萬。 社會生產力、經濟、人口、科技都大幅度提升, 為什麼戰爭規模變得更小了呢?

首先秦朝實行的是郡縣招兵制, 郡縣有權利召集農民去打仗, 那時候沒有職業兵的, 都是平時種地, 戰時就去打仗, 所以有戰爭, 都是舉全國之力去打仗,

放棄國內生產。 宋朝之後出現了專門為戰爭存在的職業軍雛形“禁軍”, 明清更是改革了宋軍的弊端, 正式出現了真正的職業軍人。

再有就是古代史料裡記載的數位和現在有一定區別。 中國社會科學院編譯的《中國秦漢史》就專門探討過這個問題, 最後結論是, 秦朝時期的“萬”, 大概只有現在的十分之一, 也就是說, 一萬只有一千的樣子。

最後就是周邊環境變化和科技發展。 先秦時期是七國爭霸, 縱然國力在強盛, 也無法同時對付關東六國, 只能各個擊破, 所以要保持軍隊的人口, 用來應付隨時的戰爭。 明清時期, 火炮和騎兵已經廣泛使用, 火銃也開始大量裝備軍隊, 明清國力比較雄厚, 在世界上也是最頂尖的,

能與之為敵的實在不多, 也不需要太多的常備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