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拒降自殺殉國,卻被抄沒家產,連棺槨都被鎖上銅鏈,不准下葬

清朝對於我們來說, 它是一個離我們最近的封建王朝, 但很少人願意以它為傲, 因為在它統治時期帶給了我們這個國家太多的痛苦與災難, 甚至於英雄都死不瞑目備受不公正的對待。 今天, 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位這樣的英雄, 他為國盡忠, 自殺殉國, 換來的卻是抄沒家產, 棺槨十餘年不能下葬, 令人為其不平, 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北洋水師提都丁汝昌。

丁汝昌是安徽省廬江縣人, 其出生于貧民之家, 太平軍襲轉之時曾參加太平軍, 後來又在太平軍大勢已去的情況下叛投湘軍, 之後又改在李鴻章手下當差,

可以說是屢經戰陣, 破太平軍、平撚軍, 可謂是戰功赫赫, 因此被清廷賜予協勇巴圖魯勇號。 丁汝昌的官職也被擢升為提督, 並被李鴻章調到北洋水師聽用。 就這樣, 丁汝昌開始了他作為北洋水師提督的生涯。 而他的這段生涯也是後人對其經歷最瞭解的一段時間, 因為在他的這段生涯末期, 中國遭受了一次痛徹心扉的失敗。

這次失敗就是1894年爆發的甲午中日戰爭, 在這一次戰爭中, 清軍節節敗退, 無論是海戰還是陸戰都節節敗退。 尤其是海戰, 更是殘酷不已。 在黃海海戰中, 北洋水師大敗, 致遠、經遠等艦被擊沉, 被光緒皇帝贊為:“此日漫揮天下淚, 有公足壯海軍威”的鄧世昌就是在此次海戰中自殺殉艦的。 而在黃海海戰之後, 李鴻章為了所謂的保存實力, 竟然不顧丁汝昌等水師將領的反對, 下令北洋水師艦船龜縮于威海衛母港, 導致其遭受日本海軍的圍攻, 最終全軍覆沒。

但是在威海衛之戰中, 丁汝昌卻保留了作為一個中國人和一個海軍將領所應有的氣節和堅持, 在孤立無援的劉公島上, 丁汝昌率領剩餘的水師將士和艦船, 對日軍的進攻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重創和擊沉了多搜日軍艦船。 面對日軍的勸降和部下的請降, 丁汝昌也是義正言辭的拒絕, 他曾說道:“汝等可殺我, 我必先死, 斷不能坐睹此事”,

可以說在對日軍的戰鬥中他是寧死不降的。 隨著戰鬥的不斷加劇, 丁汝昌在彈盡糧絕、援兵無望的情況下服鴉片自殺以謝國人, 與其一同自殺的還有定遠艦管帶劉步蟾、劉公島護軍統領、李鴻章的外甥張文宣。

丁汝昌在生前曾多次下令炸毀鎮遠艦, 不讓日軍將其完好俘虜, 但是一些貪生怕死的北洋軍官卻對其命令陽奉陰違, 根本就未曾聽命。 甚至於在丁汝昌自殺後, 道員牛昶昞假借丁汝昌之名向日軍投降。 光緒帝和滿朝官員不經查證, 便將丁汝昌作為替罪羊進行嚴加申斥, 不僅下旨“籍沒家產”, 不許下葬, 還在棺材上加了三道銅箍捆鎖, 並以黑漆塗刷, 以示其是戴罪之軀。 丁汝昌的子孫輩被迫流落異鄉,

景象淒慘。

然而讓人敢到諷刺的是, 美國《紐約時報》在評價中日戰爭時, 對於丁汝昌等人的評價卻極高, 它是這樣評價的:”他們向世人展示, 在四萬萬個中國人中, 至少有三個人認為世界上還有一些別的什麼東西要比生命更寶貴。 ”而中國直到十五年後才在薩鎮冰等人的力爭下, 為丁汝昌平反昭雪,其棺槨也得以下葬。

為丁汝昌平反昭雪,其棺槨也得以下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