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有一種刑罰,比淩遲還要殘酷,犯人寧願立即自殺也不願意接受

問大家一個問題, 古代犯人最害怕的刑罰是什麼?可能有人說是淩遲啊。 作為滿清十大酷刑之首, 淩遲的殘酷性是毋庸置疑的。

除了淩遲之外, 有一種刑罰犯人聞之色變, 甚至寧願立即受死也不願意接受這種刑罰。

是何種刑罰讓犯人寧願被立即砍頭, 也不願意去接受呢?這就是流放, 或者說流刑。 按照古代對流刑的定義, 所謂的流刑是指統治階級對犯人人身自由的剝奪並強制其去勞役的刑罰。 可能有讀者就疑問了, 流放不就是讓罪犯去偏遠的地方, 這怎麼會成為犯人最害怕的刑罰呢?

其實剛開始流放只是普通的刑罰, 只是到了清朝這種刑罰發生了變化, 犯人只要聽到自己將被流放, 很多人都選擇了自殺或者要求立即處決。 滿清入關之後, 曾對流放進行了進一步的升級, 比如將流放的距離都進行了詳細的規定, 附近為2000裡、近邊2500裡、邊遠為3000裡、極邊和煙瘴地帶為4000裡。

資料顯示, 清朝有個流放地, 是被流放的犯人最不願意去的地方, 這個地方就是犯人口中所說的人間地獄, 東北的甯古塔。 其實, 甯古塔不是一座“塔”, 而是一個城名, 舊址在今天黑龍江安寧縣西海林河南岸舊街鎮。

毫無疑問, 甯古塔屬於邊遠地區, 這裡人跡罕至, 環境惡劣, 而且常年酷寒。 史書《研堂見聞雜錄》中記載, “按甯古塔, 在遼東極北, 去京七八千里。 其地重冰積雪, 非複世界。 中國人亦無至其地者。 ”

甯古塔傳說是滿清皇族先祖的生活地方, 之所以把犯人流放在這裡, 原因有兩點:一是讓犯人去關外接受酷寒的懲罰,

讓其悔悟反省;二是開發滿清皇族的發源地, 要知道流放的犯人來到這裡之後是需要幹活的, 比如開荒種地等。 這能讓本身荒蕪的甯古塔得到有效的開發, 清朝邊疆地區眾多, 選擇甯古塔作為流放犯人的首選, 意圖就很明顯了。

順治初年, 統治者對流放做了詳細的規定, 這主要表現在流放的原因、類型、刑期、流放距離等都有了規定。 比如乾隆初年曾規定, “強盜免死減者, 行劫數家止首一家者, 夥盜供出首盜即時拿獲者, 偷盜墳墓二次者, 具僉發甯古塔等處。 ”

當時流放甯古塔的犯人, 一般以十年為期間, 這期間犯人能改過自新, 是有機會回到家鄉的。 如果犯人被判處無期, 將永遠不能回到原籍, 除非受到皇帝的特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