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蘇聯歷史上叛逃的飛行員,有的隱姓埋名,有的報應太快被人暗殺

自1949年冷戰開始後, 蘇美兩大陣營進入了漫長的軍事對峙時期, 互相策反軍事人員叛逃則成為鬥爭的表現形式之一。

維克多·別連科1947年出生在西伯利亞的一個軍人家庭, 由於環境的薰陶, 他報考了當地的航校。 畢業後, 他轉入軍隊服役, 被任命為哈爾斯克航空團的飛行教官。

別連科

1976年9月6日12時50分, 別連科駕駛米格-25升空。 在盤旋一段時間後, 改道直奔東南方的日本北海道。

30分鐘後, 別連科進入日本, 不過, 這時別連科的處境也不妙, 因為飛機油料快用完了。 這時, 他看到了日本函館民用機場。

米格25

但當飛機試圖降落時, 一架波音727型客機正好起飛。 為避免相撞, 別連科來了一個急轉彎貼向地面, 並以時速360公里沖向跑道。 飛機在巨大慣性作用下沖出跑道, 在草坪上劃出一道深深的溝痕後停在高架電線塔前。 別連科扯下氧氣面罩, 從駕駛艙爬到機翼上, 拔出TT-33型手槍朝天連開數槍。 一刻鐘後, 日本防衛廳特別情報處派官員前來接洽, 他們以為別連科偏離了航向, 但別連科斬釘截鐵地稱自己是有意飛到日本的, 並要求日方立即安排他與美國代表見面, 尋求避難。

飛機降落

別連科的叛逃給蘇聯帶來了巨大損失。 美日專家把這架米格―25P逐一拆卸以弄清裡面的技術秘密。 雖然他們把飛機交還給了蘇聯, 但此事使蘇聯國土防空軍的戰機不得不更換敵我識別系統, 數十名指揮官和負責人被撤職。 而別連科則得到美國中情局的一筆獎金, 並在美國一家農場隱姓埋名地生活了下來。

別連科

類似的事情在俄國並不罕見, 甚至還有兩人串通, 奪取轟炸機叛逃敵國的可怕行為。 他們甚至不惜殺害和自己朝夕相處的戰友。

 1965年5月, 駐紮在波蘭的一個俄國轟炸航空兵師照常進行訓練。 但在一架圖16式轟炸機上,

機長亞歷山大-布特科夫和1號領航員彼得巴哈洛夫他們試圖駕駛這架在當時算比較先進的轟炸機, 往北飛逃往丹麥。 如果駕駛如此龐大的一架轟炸機飛到西方, 每個人將能拿到60多萬美。

圖16

但一架圖16上除了他們兩人, 還有副駕駛、二號領航員、通訊員和尾部炮手, 這些人會成為其叛逃的阻礙。最終,兩人殘忍地用攜帶的手槍和匕首將副駕駛、二號領航員和通訊員殺害。而至於尾炮手則被切斷了聯繫,兩人隨即駕駛80噸的圖16降低高度,加速飛往丹麥。 

不過,叛徒並沒有善終。布特科夫後來到了美國但在叛逃事件五年後,他被人神秘地在暗殺在自己的家中。一張字條扔在了他的身上,上面用俄語寫著復仇,並寫著5年前被其殺害的三名飛行員的名字。美方懷疑這是克格勃進行的鋤奸行動。

圖16降落

這些人會成為其叛逃的阻礙。最終,兩人殘忍地用攜帶的手槍和匕首將副駕駛、二號領航員和通訊員殺害。而至於尾炮手則被切斷了聯繫,兩人隨即駕駛80噸的圖16降低高度,加速飛往丹麥。 

不過,叛徒並沒有善終。布特科夫後來到了美國但在叛逃事件五年後,他被人神秘地在暗殺在自己的家中。一張字條扔在了他的身上,上面用俄語寫著復仇,並寫著5年前被其殺害的三名飛行員的名字。美方懷疑這是克格勃進行的鋤奸行動。

圖16降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