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型LXR 雙重拮抗劑桑黃素對非酒精性脂肪肝可能具有治療作用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種獲得性代謝應激相關的肝損傷, 是最常見的肝病之一, 已成為嚴重威脅健康的代謝性疾病之一。 但迄今為止,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明確, 脂肪代謝異常導致肝內脂質, 尤其是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沉積一直以來公認是該疾病發生發展的基礎。

黃酮類化合物是我國醫藥保健和植物化學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 我國上海中醫藥大學最新的一項研究結果揭示了桑黃素的新功效, 該研究發表在近期的英國藥學雜誌, 即桑黃素對非酒精性脂肪肝可能具有治療作用。

桑黃素是黃酮類化合物中的一種, 存在於許多可食用植物中, 是從黃桑木、桑橙樹等桑科植物的樹皮和許多中草藥中提取的一種淺黃色色素, 其分子式為C15 H 10 O7 · 2 H 2 O , 結構為含氧的雜環連接兩個芳香環。 通常為黃色針狀結晶, 在空氣中長時間暴露易氧化為棕色,

水溶性較差, 微溶于水, 易溶於乙醇等有機溶劑。 桑黃素在體內的代謝反應主要為小腸中的水解反應、結合反應, 大腸中的水解代謝和肝臟中的代謝。

桑黃素具有抗腫瘤、免疫調節、抗炎及抗氧化等作用, 既往報導可用於抗病毒感染, 治療胃病、慢性炎症、冠心病。 並且對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 桑黃素能夠抑制雙糖酶活性, 從而達到降血糖作用, 而且將桑黃素與DNJ結合能更有效的抑制血糖上升。 同時, 桑黃素能促進葡萄糖轉化為糖元, 亦有降血糖功能, 具有降低膽固醇吸收, 抑制脂質氧化的功能, 對代謝調節有很多益處。

肝X受體參與了肝內膽固醇、膽汁酸和脂肪酸等多種脂質代謝,

是肝內關鍵的核受體, 具有促膽固醇降低和脂肪酸、甘油三酯合成增加的雙重效應。

上海中醫藥大學的此項實驗將桑黃素以100 mg/100 g體重的劑量食飼給予高脂飲食肥胖小鼠和LXRβ-/-小鼠, 採用蛋白印跡法和RT-PCR 檢測評估相關指標。 離體分析顯示桑黃素是受體LXRα 和 LXRβ的雙重拮抗劑, 體內實驗顯示桑黃素可以減緩高脂飲食肥胖小鼠肝臟脂肪變性的進程, 促進機體減重, 降低甘油三酯水準, 改善糖代謝和胰島素耐受。 桑黃素可以抑制3T3-L1脂肪細胞分化和人肝臟HepG2 細胞脂質形成, 抑制LXR下游的基因信使RNA表達, 而且在LXRβ-/- 小鼠, 桑黃素對代謝的調節作用被抑制。 但相關實驗研究還是在動物實驗階段, 沒有進行到人體實驗, 這些研究工作都亟待進一步的深入。

此研究表明桑黃素具有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潛能, 可以作為一項藥物的新選擇, 桑黃素具有廣泛的市場應用前景, 我們應當充分利用我國中草藥資源豐富的優勢, 加快該領域的研究, 早日開發出高效的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新藥, 為患者帶來福音, 提供藥物治療的新選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