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周恩來和朱德都不曾忘記的地方,這裡承載了太多回憶!

近期上映的電影《二十二》, 講述了在抗戰時期慘遭傷害的無辜中國女性, 而在國人心中, 不論是60、70後, 逐漸成熟的90後, 以及叛逆的00後們, 沒人會忘記中國過去經歷的一切。

在學生時代受到的愛國教育和我們與生俱來的對國家的情感, 促使我們不論何時都不忘過去, 包括那些承載著重要歷史回憶的地方。

井岡山——江西

很多人都在課本裡見過關於“井岡山”的介紹, 那裡被稱為“中國革命的搖籃”,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對中國的建立和發展進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意義。

井岡山在2015年被列入世界遺產預備名錄, 不僅有自身的特殊意義, 而且它是全國重點生態旅遊景點, 至今仍有大片的原始森林, 人文與自然景色都讓人嚮往。

盧溝橋——北京

小時候一部電視劇《小兵張嘎》, 片頭曲就聲聲唱到: “一九三七年哪, 日本鬼子進了中原, 先打開了蘆溝橋, 後進了山海關······”

這些定格在我們腦海中的字句都時刻提醒勿忘過去, 盧溝橋事件也是當年全民抗戰的第一槍, 對我們來說, 這聲槍響永生難忘。

盧溝橋其實早已聞名世界, 早在13世紀, 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曾讚歎:它是世界上獨無二的美麗奇觀!如今這座橋不僅保留著明朝至今的石獅,

總數達491只, 更有描繪了中國從被侵淩到奮起而後勝利的38尊雕塑, 刻骨情懷, 不可忘!

紅軍街——泰甯

當年, 泰寧是中央蘇區縣, 在這流傳著一首歌謠:“油菜開花七寸心,剪掉辮子當紅軍。 保護紅軍萬萬歲,犧牲性命也甘心。 ” 三千泰甯英雄兒女從古城的小街巷裡踏上革命征程。

直到現在, 泰甯街頭巷尾老人的談笑中, 還傳著這首歌謠, 從第二次反“圍剿”到第五次反“圍剿”, 紅軍曾於1931年6月、1932年10月、1933年7月三入泰寧。

紅軍剛進泰甯時, 有位老漢想親眼瞧瞧朱德長啥樣。 來隊伍前問一戰士:“朱德在哪?”戰士往後一指。

老漢一個個問過去, 在隊尾見到一位背著行軍大鍋、身材魁梧、滿臉絡腮鬍子的中年漢子, 便扯住問:“朱德在哪?”漢子面目和善, 問:“你找朱德啥事喲?”老漢見無一人看起來像朱德, 失望地走了。 其實那個漢子便是朱德。

離紅軍總部不遠處有一口“儒學井”, 紅軍駐紮陳家大院時吃用都從此井取水。朱德、周恩來等首長每日辛勞,卻常常帶著戰士們走街串戶,噓寒問暖,幫助老百姓挑水、砍柴。此後,這口井便更名為“紅軍井”。

如此魚水情深,傳為一段佳話,流傳至今。

泰寧是國家5A級風景區,這裡風景醉人,樹蔭茂密。泰寧的情懷與回憶都融進了這鐘靈毓秀的山水間,有情有景,感人至深。

重溫舊時回憶,不忘初心,來泰寧,感受曾經滾燙的中國心!

紅軍駐紮陳家大院時吃用都從此井取水。朱德、周恩來等首長每日辛勞,卻常常帶著戰士們走街串戶,噓寒問暖,幫助老百姓挑水、砍柴。此後,這口井便更名為“紅軍井”。

如此魚水情深,傳為一段佳話,流傳至今。

泰寧是國家5A級風景區,這裡風景醉人,樹蔭茂密。泰寧的情懷與回憶都融進了這鐘靈毓秀的山水間,有情有景,感人至深。

重溫舊時回憶,不忘初心,來泰寧,感受曾經滾燙的中國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