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為人民利益的政績重比泰山

“看見木麻黃, 想起谷文昌”“先祭穀公, 再祭祖宗”……福建東山縣原縣委書記谷文昌已經去世34年了, 之所以仍為當地民眾深深懷念, 就是因為他在任時不追求轟轟烈烈的“顯績”, 而是做出了大量惠及子孫後代的“潛績”。 習近平總書記撰文稱讚他“在老百姓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谷文昌1950年隨部隊南下至福建, 在風沙肆虐的海島東山縣工作了14年, 擔任縣委書記10年。 他帶領幹部群眾種下1000多萬株木麻黃, 打水井、建水庫, 修公路、築海堤, 建海港、造鹽田, 防風固沙、改善生態、建設家園, 從根本上改變了東山舊貌,

把一個昔日荒島變成了生態寶島。 “人種樹、樹保地、地生糧、糧養人”, 治沙造林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政績, 但卻給東山人帶來享不盡的“紅利”。 這樣的潛績, 怎能不得人心?這樣的幹部, 怎能不讓群眾久久懷念?

人們常說, 為官一任, 造福一方。 作為領導幹部, 多數都追求事業成功、期冀政績卓著、渴望百姓口碑。 從群眾的角度而言, 政績大致有兩種, 一種是遺禍無窮的政績, 一種是澤被後人的政績。 前者被人唾棄, 不得人心;後者受萬人敬仰, 盡得人心。 谷文昌不興偽事、不采華名, 幹出的“潛績”惠及一代又一代東山人, 才使得“穀公”的口碑代代相傳。

政績是造福於民還是致禍於眾, 是贏得人心還是離散民心, 關鍵是看樹政績的目的是為群眾謀公利,

還是為一己謀私利。 領導幹部如果是為了給自己留名、替自己立碑、為自己邀官, 做出政績只會是“做假摻水”, 埋下禍端, 難得人心。 時下, 確有一些幹部急功近利、竭澤而漁, 搞虛張聲勢的形象工程、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花裡胡哨的面子工程, “撈了當下政績、斷了子孫後路”。 善於製造虛假政績的安徽省原副省長王懷忠曾說:自己急於搞出政績, 就是為了讓領導認可, 就是為了能儘快“上”。 把人民的生命和財產作為自己向上爬的鋪路石, 哪裡還有一點共產黨人的氣味?多少像王懷忠這樣的幹部被群眾戳脊樑骨, 留下一世駡名。

為人民謀利益的政績, 方能得人心、留美名。 焦裕祿治風沙、壓鹽鹼、除水澇, 帶領蘭考群眾戰天鬥地,

改變了當地貧窮落後的面貌;楊善洲放棄優厚待遇, 住氈棚、吃鹹菜, 紮根大亮山植樹造林, 並將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捐贈給國家;王伯祥帶領壽光20多萬大軍, 修水利、挖渠溝、排堿澇, 發展蔬菜產業……如今, 人們一見到蘭考泡桐, 就想起焦裕祿;一看到大亮山林場, 就想起楊善洲;一吃到壽光蔬菜, 就想起王伯祥。 他們的政績, 在老百姓心中成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古代司馬遷說過, 人固有一死, 或重於泰山, 或輕於鴻毛。 套用這句名言, 每名領導幹部都要做出政績, 或重於泰山, 或輕於鴻毛。 為了人民利益的政績就重於泰山, 為了個人私利的政績就輕於鴻毛。 (史冀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