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康紹儀是做過總理又做縣長的唯一一個人

唐紹儀, 1862年出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一戶茶葉商人家庭。 1874年作為大清國最早的官派留學生——120名留美幼童之一赴美讀書, 入讀哥倫比亞大學文科。

1881年回國後出使朝鮮多年, 1895年被清廷派遣為駐朝鮮總領事, 成為袁世凱的副手。 1901年, 唐紹儀回國後升任天津海關道, 1904年任全權大臣赴印度與英國代表交涉西藏問題, 此後歷任外務部右侍郎、鐵路總辦、郵傳部左侍郎等職, 1907年任奉天巡撫。

1911年武昌起義後, 唐紹儀為清政府全權代表與南方總代表伍廷芳議和。 袁世凱竊取勝利果實, 當上了民國大總統。 此刻, 他沒有忘記唐紹儀這個老部下, 任命他出任中華民國首任內閣國務總理。 但袁世凱倒行逆施、復辟帝制、黃袍加身的忤逆行徑, 與唐紹儀的民主共和理念背道而馳, 遂堅辭總理一職。 袁世凱見唐紹儀請辭, 曾作挽留狀問道:“才任職3個月, 怎麼就辭了呢!”唐紹儀回答說:“也不算短了。

此後, 唐紹儀並未脫離政壇。 1917年, 唐紹儀參加護法軍政府, 任財政部長。 1919年再任南方總代表與北洋軍閥議和。 1929年, 唐紹儀應邀就任廣東省中山縣訓政實施委員會主席。 在就職詞中, 他表示:用25年的時間, 將中山縣建設成為全國各縣的模範。

1931年3月16日, 唐紹儀開始兼任中山縣縣長, 可以集中精力實施建設模範縣的計畫。 該計畫包括基本建設、發展實業、加強農漁業和鄉村建設、引進外資和發展教育諸方面, 而以開闢唐家無稅商港為重點。 他多次邀請粵省要人和專家前往唐家灣考察, 還編印《中山縣發展大綱》, 散發到港澳和海外, 想方設法從各方面籌集獎金。 他在任上比較注意為政清廉, 革除官吏衙門陋習, 並微服察訪, 及時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有布衣縣長之稱。

唐紹儀在縣長位子上幹得正起勁, 不料卻遭到廣東軍閥陳濟棠的排擠。 時任廣東省政府主席的陳濟棠擔心唐紹儀把中山縣建成“獨立王國”, 於1934年10月7日發動兵變, 把唐紹儀辦公的縣政府團團包圍, 聲稱必須接管縣政府。

唐紹儀無奈, 只得被迫離開廣東。 就這樣, 中山縣要建成模範縣的“宏偉藍圖”也就泡湯了, 這也成了唐紹儀一生最遺憾的事情。

前幾年, 有記者採訪了唐紹儀的後代唐鴻光。 他說, 雖然建設“模範縣”沒有成功, 但唐家灣起碼有三件事情足以令當地百姓永遠感激唐紹儀。

唐紹儀將唐家灣原來的石板路改成混凝土路, 取名山房路、大同路, 並重新規劃整個市區的下水道工程。 馬路修好後, 下水道的井蓋老是被偷, 於是他下令在井蓋上鑄上“盜買與盜賣, 均罰50元;報信或引拿, 均六成充賞”字樣, 後來就沒有人偷了。 經過半個多世紀後, 這兩條水泥路仍然是唐家灣市區的主幹道路, 而下水道也仍然充分發揮排水的功能。

回頭再說唐紹儀。 離開廣東的唐紹儀來到了上海。 此時, 上海已經淪陷。 坊間開始盛傳日本人擬利用紹儀等組織華中偽政府, 蔣介石得知後, 密令戴笠派特務趙理君於1938年9月30日將其刺殺於家中, 終年76歲。

©歷史真相解密原創投稿,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作者:不老松

作者:不老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