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媒體聚焦」紅網:有些師愛濃於血——20歲美女教師兩周教會自閉孩子一個字

郴州市北湖區啟點殘疾人康復中心食堂正在開飯

當開飯鈴聲響起的時候, 一直沒有入座的李小輝站在食堂邊的凳子上,

突然尖叫了起來。

“不許叫!”李潔趕緊跑過去命令著, 但是“命令”沒有一點作用, “尖叫聲”繞著走廊越來越響。

此時已經入座的孩子們忽然像找到了某種發酵的基因一樣, 都“狂躁”了起來:碗筷聲、嗷叫聲、凳子摩擦聲……這裡開始沒有了秩序。

特教老師曹桂芳與學生互動教學

郴州市北湖區啟點殘疾人康復中心承載了“特殊學校”的一些功能, 許多自閉症、唐氏綜合症、多動症、腦發育不良的孩子都在這裡接受教育與治療。

“畢竟這不只是一份工作, 也是一份愛心。 在這裡感情的付出, 是不能輕易劃上等號的。 ”20歲的李潔說, 能在這裡待下去跟自己的賢慧性格無關, “有些事總是要有人來做的”。

圖為特教老師李潔

李潔在這裡被稱作“老師”, 今年的9月10日是她的第一個“教師節。 ”但, 在這裡像李潔這樣的老師們與其他傳統意義上的老師有著不一樣的“理解”。

兩個星期教了一個字

“樂!快樂的樂!”在苗苗班, 李潔為了讓羅小文認識這個字, 費盡所有的方法, 精疲力竭。 當羅小文兩個星期後第一次讀出來的時候, 李潔的眼淚浸透了書本。

“自閉症我該怎麼教, 多動症我又該怎麼教?在我的面前他們都是一本全新的書, 我都要去預習, 認真的學習。 ”李潔的班上一共12個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

學生正在練字

每天連續9個小時的教學中, 李潔要針對不同的孩子尋求不同的教育方法, 一遍不行來第二遍, 直到找到他們感興趣的方法。

“這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 常人是很難理解的!”李潔說, 暴躁, 總是在人最艱難、最脆弱、最累的時候顯而易見, 但孩子們進步了, “我就會笑了, 風清雲散。

放學後, 李潔與孩子們告別

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風雨淋濕, 你是否願意回頭扶我一把;如果有一天我無力前行, 你是否願意陪我一個溫暖的午後……有一段時間, 李潔常把這句話念叨在嘴上, 她怕自己有一天堅持不住。

師範畢業後, 同學們都當了幼稚園老師和小學老師, 而自己就這麼“懵逼”,為了讓同學們理解沒少灌她們“雞湯”。

母親看出了她的“動搖”,告訴李潔:能堅持用兩個星期教會一個孩子認識一個字的人,本身就是不簡單,這毅力是財富呢。

後來李潔告訴母親,她會堅持,因為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多的是一份愛。

“騙術”

“有時候,我很想帶著兩個孩子一起跳進河裡了卻一生。但是我又有多麼捨不得啊!”雲南籍的張曉娟幾度哽咽,大兒子得了腦癱,小兒子張小德得了多動症,悲劇讓這個家庭幾乎支離破碎。

李潔的同事李小蘭接手張小德的時候,心裡沒有底氣。“在地板上打滾、用頭撞牆、把鞋塞進嘴裡。”李小蘭說,這種極端行為的多動孩一般人是不敢接手的,“只有‘連哄帶騙’了!”

圖為特教老師李小蘭

在這個行業裡“摸爬滾打”五個年頭,李小蘭有自己的獨門“騙術”,就是這個“騙術”藍本,一個星期後提高了張小德的注意力及自製力,能安靜的坐下來了。

無序的吵鬧聲,讓人變得驚悚,“只有你去包容他,你不能讓他去包容你的。”李小蘭的臉上從容自如,“習慣就好了。”

張小德的母親有幾次躲在視窗外“窺視”李小蘭如何教育張小德的時候,眼淚忍不住的留下來。一個星期下來,李小蘭身上好幾個地方都紫了。

李小蘭與孩子們玩遊戲

“這裡的孩子們其實很簡單,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時候一根棒棒糖、一個玩具都會讓他們快樂一天。”在李小蘭眼裡,不是所有的患兒都是這樣的,“他們不會說出很感動的語言,在他們的世界裡有時候善意、柔情的舉動就是一種情感的表達。”

李小蘭說,雖然有時候很累,但是看到孩子們能快樂簡單的表達,鼻子就會酸,“其實,他們很需要愛。他們的世界是童話般的美麗。”

特教老師曹桂芳教學生寫字

喜歡的稱謂

趙素娥的前半生,沒有離開過農村。五年前,她來到了這裡,也成為了一名“老師”。她的職責就是當孩子們下課後,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她和其他的幾個生活老師要守著。一個人要管12個孩子,有些時候會更多。

“這不是個簡單的差事。除了每天照顧他們吃喝拉撒,每天半夜還要起來給他們蓋被子。”趙素娥說,有點孩子自製能力很差,除了吃飯,其他什麼都不會。幫他們洗澡、穿衣服,“經常上廁所出來一身的屎尿,還笑呵呵的。”

趙素娥與孩子們手把手玩遊戲

通過這些年跟孩子們的朝夕相伴,趙素娥練就了第一時間就可以發現並預防孩子們的感冒本領,“飯量少了,行為怪了。”都成了她“察言觀色”預防感冒的重要要素。“新來的醫生都不一定有我這麼准。”

最讓趙素娥感到自豪的是,前年,家住蔔裡坪的羅小龍和羅小虎雙胞胎兄弟,他們的母親把他們送過來的時候,不會講話、不會哭。“經過我一年時間的照顧,從這裡走出去了,現在讀幼稚園。他們母親還經常來看望我的。”

“生活上我不管好,他們的狀況會越來越差。”趙素娥每月拿1800元工資,心裡也樂。“累點,但我還是有點愛心吧。”雖然每多一年工齡只加40元/月,但是她希望明年這個時候還是個“老師”,“喜歡這個稱謂。”

學生寫給老師的話

溫暖,有時候是生命中的一種柔情,儘管有一種感情付出,是不能劃上等號的。

(注明:文章除老師名字外,其他名字均為化名。)

紅網記者:盧黎清 朱麗萍

而自己就這麼“懵逼”,為了讓同學們理解沒少灌她們“雞湯”。

母親看出了她的“動搖”,告訴李潔:能堅持用兩個星期教會一個孩子認識一個字的人,本身就是不簡單,這毅力是財富呢。

後來李潔告訴母親,她會堅持,因為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多的是一份愛。

“騙術”

“有時候,我很想帶著兩個孩子一起跳進河裡了卻一生。但是我又有多麼捨不得啊!”雲南籍的張曉娟幾度哽咽,大兒子得了腦癱,小兒子張小德得了多動症,悲劇讓這個家庭幾乎支離破碎。

李潔的同事李小蘭接手張小德的時候,心裡沒有底氣。“在地板上打滾、用頭撞牆、把鞋塞進嘴裡。”李小蘭說,這種極端行為的多動孩一般人是不敢接手的,“只有‘連哄帶騙’了!”

圖為特教老師李小蘭

在這個行業裡“摸爬滾打”五個年頭,李小蘭有自己的獨門“騙術”,就是這個“騙術”藍本,一個星期後提高了張小德的注意力及自製力,能安靜的坐下來了。

無序的吵鬧聲,讓人變得驚悚,“只有你去包容他,你不能讓他去包容你的。”李小蘭的臉上從容自如,“習慣就好了。”

張小德的母親有幾次躲在視窗外“窺視”李小蘭如何教育張小德的時候,眼淚忍不住的留下來。一個星期下來,李小蘭身上好幾個地方都紫了。

李小蘭與孩子們玩遊戲

“這裡的孩子們其實很簡單,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時候一根棒棒糖、一個玩具都會讓他們快樂一天。”在李小蘭眼裡,不是所有的患兒都是這樣的,“他們不會說出很感動的語言,在他們的世界裡有時候善意、柔情的舉動就是一種情感的表達。”

李小蘭說,雖然有時候很累,但是看到孩子們能快樂簡單的表達,鼻子就會酸,“其實,他們很需要愛。他們的世界是童話般的美麗。”

特教老師曹桂芳教學生寫字

喜歡的稱謂

趙素娥的前半生,沒有離開過農村。五年前,她來到了這裡,也成為了一名“老師”。她的職責就是當孩子們下課後,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她和其他的幾個生活老師要守著。一個人要管12個孩子,有些時候會更多。

“這不是個簡單的差事。除了每天照顧他們吃喝拉撒,每天半夜還要起來給他們蓋被子。”趙素娥說,有點孩子自製能力很差,除了吃飯,其他什麼都不會。幫他們洗澡、穿衣服,“經常上廁所出來一身的屎尿,還笑呵呵的。”

趙素娥與孩子們手把手玩遊戲

通過這些年跟孩子們的朝夕相伴,趙素娥練就了第一時間就可以發現並預防孩子們的感冒本領,“飯量少了,行為怪了。”都成了她“察言觀色”預防感冒的重要要素。“新來的醫生都不一定有我這麼准。”

最讓趙素娥感到自豪的是,前年,家住蔔裡坪的羅小龍和羅小虎雙胞胎兄弟,他們的母親把他們送過來的時候,不會講話、不會哭。“經過我一年時間的照顧,從這裡走出去了,現在讀幼稚園。他們母親還經常來看望我的。”

“生活上我不管好,他們的狀況會越來越差。”趙素娥每月拿1800元工資,心裡也樂。“累點,但我還是有點愛心吧。”雖然每多一年工齡只加40元/月,但是她希望明年這個時候還是個“老師”,“喜歡這個稱謂。”

學生寫給老師的話

溫暖,有時候是生命中的一種柔情,儘管有一種感情付出,是不能劃上等號的。

(注明:文章除老師名字外,其他名字均為化名。)

紅網記者:盧黎清 朱麗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