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康熙帝與太子的家書究竟寫了什麼?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春天, 康熙帝御駕親征, 準備打敗准格爾, 皇太子胤礽留守京城, 監國理政。 父子倆的通信不僅有國家大事, 還有不少體現父子溫情的小事。 三月二十七日, 胤礽在給父親的奏摺中認錯:“臣所進雞蛋, 俱皆破碎。 ”原來, 這一回胤礽給父親運送雞蛋, 他動了百般腦筋, 讓人用柳條簍鬥裝好, 再以糠屑填塞縫隙。 他覺得柳條柔軟, 不會碰碎雞蛋, 沒有想到簍鬥卻承受不住外力擠壓, 極易變形。 結果, 經辛苦搬運送到康熙帝跟前的一簍簍雞蛋, 竟然無一完好。 康熙帝大度地安慰兒子說, “以後裝固進罷”。

於是胤礽又換用夾板簍鬥, 並改鋪稻殼, 但畢竟路途遙遠, 還是沒有多少雞蛋能安全送達。 胤礽只好自認無能, “以臣愚拙, 常常破損, 如何齎送, 請皇父指教”。 將來要接管江山的兒子, 運幾簍雞蛋都費煞思量, 康熙帝更加哭笑不得, 唯有答覆道:“雞蛋足用, 以後見信則進, 不則罷了。 ”

胤礽給父親運去漁網, 因包裝欠佳, 漁網中間被駝繩壓斷一二處, 露出破洞, 根本沒法捕魚。 他還送去自製小刀兩把, 可是刀身過硬, 坑窪不平, 康熙帝“手起刀落”, 刀刃都掉下來了!康熙帝趕忙選派身邊鐵匠將刀重新打制, 回贈給兒子, “以表心意”, 並囑咐胤礽仔細試用, 從中學習技法。

當然, 胤礽給父親置辦物品, 也不是處處都搞砸。 他送去櫻桃時, “連水呈進,

以保其鮮”;朝臣進獻的楊梅枇杷, 雖不耐長途跋涉, 也想辦法要讓前線的父親嘗嘗鮮。 康熙帝收到這些時令水果、蔬菜, 往往板起面孔, 告誡兒子自己出征在外, 不能貪圖享受, 此類物品不必再花功夫進呈。 但有時又體會到兒子的一片心意, 忍不住朱批回復:“見此不勝喜悅。 ”第二年(1697年)二月, 康熙帝抵達保德州(今山西西北保德縣)準備渡黃河。 他乘坐小船, 拉粗繩過河, 往返橫渡, 非常迅速, 滿漢大臣見之無不稱讚。 康熙帝非常滿意, 認為兒子送來的“繩索極好, 甚為結實, 毫無斷裂”, 並說, “此甚奇之事寄告皇太子, 使之高興”。

某日, 清軍大部隊行至黃河沿岸紮營, 康熙帝吃到了當地特產黃河鮮魚, 覺得不錯, 立即命人快馬將魚送回給胤礽,

並特地說明:皇太后不喜歡吃大魚, 故這是專門給皇太子品嘗。 他還一本正經地求兒子“點贊”:“朕送爾之魚若好, 則順便寄信說好。 ”胤礽喜滋滋地領魚謝恩。 有一次, 康熙帝行軍至山區, 山上野獸出沒, 左右獵獲頗多, 自出京城以來, 首次逮到肉味鮮美的麅子。 他令人送給皇太子一隻, 並特意寫信向兒子囑咐, 時值五月, “關內氣候炎熱, 能否完好送至或變味亦未可料。 朕在外日久, 甚為眷念, 特意帶回, 勿言不好”。

康熙皇帝畫像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新春臨近, 胤礽殷切勸父親回京過年, “皇父若在宮, 則內外大小俱覺熱鬧”。 康熙帝閱覽太子這份手寫奏摺, 雖“遠隔山河”, 卻“不勝快慰”。 康熙帝甚至命將天熱時胤礽所穿的棉、紗、棉葛布袍及褂子各數件寄送到軍中, 並特意強調一定要送“舊物”, 以備“為父思念爾時穿之”。

隨著打擊噶爾丹的戰事進展順利, 心情頗好的康熙帝, 時不時地跟遠在後方的胤礽開起玩笑。 內蒙古一帶草原上野兔很多, 且非常肥碩, 鄂爾多斯的兔子就多是四五斤重,

有次康熙帝本人還見到了一隻五斤多重的懷孕母兔。 他特意問胤礽:“京城之兔不知有如此重者乎?”兒子當然回復表示聞所未聞, 康熙帝十分得意地斷言:“皇太子一欠缺處, 為未見如此豐滿之兔, 內心頗覺遺憾。 ”胤礽遭到父親戲耍, 也不甘示弱, 馬上提出想見識見識“豐滿之兔”, 強烈要求出京與父親匯合, 隨大軍征戰。 康熙帝只好好言安慰, “宮內事亦重要”, 並且語重心長地告誡未來的一國之主:“朕二十三歲時, 豈知有如此豐盛之兔乎?何必著急?今噶爾丹事若竣, 朕等何處不可行?勿氣惱著急, 慢慢等待!何必著急。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