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益生菌,要這麼吃才真益生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維持胃腸道健康、增強免疫力、促進營養吸收、合成營養素、降低抗生素的副作用等等。

眾所周知益生菌有益, 但關於它, 你還知道什麼嗎, 要怎樣吃才能做到真益生呢, 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獲得益生菌的途徑有哪些?

1、新生兒可以從母體的產道中、初乳中得到益生菌, 並開始在腸道中定殖, 也是寶寶腸道微生態環境建立的開始, 定殖情況關乎到寶寶後期的腸道健康。

2、可以從發酵食品中獲得益生菌, 比如優酪乳、乳酪、醋、豆製品、醃制食品(泡菜)、酒等等。 這是我們日常飲食生活中, 最為常見的獲得益生菌的途徑, 通常參與的益生菌有酵母菌、各類乳酸菌等

3、最後是直接服用益生菌製劑。 針對一些特殊人群、需要用益生菌預防和緩解某些健康問題時, 可以直接服用菌落數比較高的益生菌製劑。

比如剖腹產的寶寶不能直接從媽媽產道中獲取益生菌,

完全人工餵養的寶寶又不能從初乳中獲取益生菌, 出生後就可以適當補充;腹瀉便秘期間服用益生菌可以得以緩解;免疫力不佳和過敏體質的人群服用益生菌可以調節免疫力, 改善過敏體質。

益生菌怎麼吃才益生?

1、注意益生菌的保存

益生菌大多是不耐高溫的, 溫度超過40攝氏度時活性便會降低並不可逆。 為了保證益生菌的活性, 當室內溫度高於20攝氏度時, 建議可以放冰箱冷藏保存。 有些袋裝粉劑的益生菌, 開封後如果沒有吃完, 應該立即封口放冰箱或者丟棄, 以免有害菌入侵, 影響效果。

2、食用的時間要把握好

益生菌對胃酸依然很敏感, 正常胃酸PH值為1.8左右, 這樣的環境不利於益生菌的存活。 因此需要找到胃酸低, 即PH值相對較高的時機服用益生菌。

最好餐後食用益生菌。 傳統認為嬰幼兒空腹時的胃酸PH值為4-5, 但是據國內外研究得出, 新生兒(28天內)空腹胃酸PH值為2.3左右, 1歲以後PH值為1.9左右, 已經接近成人水準, 空腹時由於饑餓和受到食物誘導時,

中樞神經會“指揮”胃部分泌更多的胃酸, 這樣的環境顯然是不適合益生菌生存的。

此外, 早上剛起床時分泌的胃酸較少, 但是能否達到適合益生菌生存的PH值, 還沒有找到理論依據, 尚有爭論, 因此這裡也不建議早上空腹食用益生菌。

不建議和飯一起吃。 進食後食物對胃壁的刺激, 中樞神經進一步指導胃酸分泌增多, 在胃部消化的初期, 胃酸分泌逐漸達到高峰, 因此在吃飯時補充效果也不好;至少在餐後半小時或1小時後攝入益生菌, 此時已經達到了飽腹感, 胃酸的分泌有所減少, 加之此時食物還在胃中, 可以中和胃酸, PH值有所升高, 大大減少了對益生菌的破壞。

3、注意益生菌的沖調方式

用溫開水沖調, 水溫不能超過37攝氏度, 避免高溫殺死益生菌。 如果嬰幼兒不愛吃, 想加在奶粉裡服用, 不能先放益生菌, 因為沖調奶粉的水溫一般都高於40攝氏度, 可以將奶粉沖調好後, 溫度低至37度時(手腕滴奶液溫熱無燙感), 再加入益生菌。 發酵製品中的優酪乳、乳酪最好不要加熱再吃, 注意這類乳製品寶寶1歲以後才能開始少量攝入。

注意這類乳製品寶寶1歲以後才能開始少量攝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