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只要套路玩得深,錢比網紅還好掙

我被姆媽套路了。

前兩天, 局座那做飯很難吃的姆媽, 又不開夥倉, 說是約著小姐妹去吃火鍋了。 吃火鍋就吃火鍋嘛, 沒成想收到了姆媽發來的微信——

“你猜我在跟誰吃飯?”

姆媽儂腦子瓦特啦?不就是你那些小姐妹嘛, 難不成還是我的小姐妹?(哎?哪裡有點不對……)

“跟你女朋友吃飯。 ”

What???局座我怎麼不知道自己還有個女朋友, 又或者, 這是要變相噱我去相親?正當局座猶豫著該怎麼回復, 姆媽發來了一張照片——

對, 就是封面圖那位——芭比牛肉女郎 ▼

這是我女朋友的話, 姆媽你確定能接受?

一瞬間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親生的。 但是哦, 這位身披血色肥牛、手捧石斛蘭、髮際線奇高的芭比女郎(肯定不是正版的), 倒是成功引起了局座我的注意。

沒想到如今的火鍋店, 這麼會賺錢啊。 一盤雪花牛肉, 裹上塑膠裸模, 反倒成了桌桌必點、上桌必拍的搶手貨, 輕輕鬆松賣到了158元的高價, 效仿者還不在少數。

聽到這裡, 你可能就有點忍不住了:這也能火, 憑什麼啊???

“憑什麼火”的可不止這些, 比如:亂七八糟的“彩虹色”食物、金箔霜淇淋、乾冰特效、吃完就免單的大胃挑戰……太多了太多了, 局座我已經抑制不住自己的吐槽之魂了。 那好,

就用一篇文章的時間, 來好好揭露那些讓人無法理解的美食套路, 但願能引起你的共鳴。

坐穩了, 老司機要開車了——

無法理解的套路NO.1

美食屆崇洋媚外之風, 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歪果有什麼風吹草動, 國內的商家便會伺機而動、跟風角逐, 腦暴如何將這符號融入自家產品。 我們來看看歪果社交網路最近的流行——

彩虹色

圖:INS/@laraseesfood

獨角獸色

圖:INS/@norafifahpipa

星空色

圖:INS/@feedyourgirlfriend

是不是覺得……沒什麼胃口?講真, 你要是常蹲守ins, 就會發現這已經算做得好的了。 更多東施效顰的跟風者, 把好端端的甜品變成了黑暗料理的重災區。 局座我就直接上圖了, 你們可得坐穩噢——

彩虹披薩1.0 ▼

圖:INS/@findthespots

彩虹披薩2.0 ▼

圖:INS/@lmao_elisa

彩虹披薩3.0 (feat.獨角獸棉花糖) ▼

圖:INS/@tastetexas

彩虹餡的烤芝士三明治 ▼

圖:INS/@ariaaaalle

獨角獸麵條 ▼

圖:INS/@the_sunkissed_kitchen

獨角獸三明治 ▼

圖:INS/@texasshmarie

星空漢堡包 ▼

圖:INS/@signatureburgers

歪果有著正常審美的人類,顯然對這種亂用顏色的“瘋潮”也快忍不了了,看看社交媒體上的吐槽——

推特網友@Roy Choi:如果讓彩虹、獨角獸、炭黑、適合發ins的趨勢繼續下去,這些食物還是看著漂亮吃起來辣雞,那接下去又該如何?

推特網友@Niki Albon:我覺得下一波食物趨勢是哥特風或者棉花糖。反正我已經受夠了獨角獸、星空、星空+獨角獸、彩粉、彩虹。

推特網友@Honey Bee:很抱歉,我是真的看不懂彩虹、獨角獸色這樣的食物。

很不幸,這股已經招老外煩的歪風的先頭部隊,已經抵達了魔都的某些所謂“網紅店”了,你們有吃過什麼星空XX啊,彩虹XX,五顏六色的XX的話,歡迎移步評論區吐槽。

無法理解的套路NO.2

如果你是餐廳老闆,苦於不知道怎麼提高某道菜的單價,或者不知道怎麼找到宣傳自己餐廳的噱頭?那就來點“創意”吧!只要少少的投資,就能獲得巨大的回報。

為了給大家揭穿套路,局座我甘願自掏腰包去食地調查了一番。真金白銀買來的教訓,你們不看不轉就太對不起我了。

證據1:乾冰

用於製造煙霧繚繞、如登仙境的效果。由於乾冰遇水起霧時間較短,服務員是在臨上桌前往裝有乾冰的餐盤底下倒水的。起霧可不是為了製冷保鮮,只是為了給你個能錄小視頻的Surprise。

局座親眼看著服務員往乾冰上倒水的冷菜盤 ▼

扇貝油浸時蔬 43元

這麼做的好處有許多,首先外面套一個大盤子,就不顯得菜量少了。再者你都發小視頻表示surprise了 ,一般就不大會說這道菜味道不好。

我局第一小仙女阿花平常剁手剁出了習慣,局座錄兩個小視頻的功夫,她就找到了某寶同款——

店家可貼心了,還配有服務員同款使用步驟——

不僅是菜,飲料也可以依法炮製,變成噱頭——

放在藏寶箱裡的開胃飲料 ▼

局座愣是沒喝出來這是什麼飲料,查了點評才知道是百香果汁和苦瓜汁……還好是免費的,沒有花冤枉錢,只是在七想八想“這瓶子裡面這麼難洗的,是反復利用呢還是一次性的?”然後……阿花又給我看了這個:

想要有點仙氣,So easy!自己在家就能辦到的“創意”。答應我,下回再碰上,直接略過猛撒乾冰的菜好嗎?

證據2: 撒花

為了讓盤裡的食物美美噠,無論中餐還是西餐,撒上一些可食用花卉做裝飾,不失為一種偷懶且管用的做法。其中,出鏡率最高的當屬三色堇,真的是哪兒哪兒都有它,光是局座吃過的就有——

霜淇淋 ▼

紅絲絨配霜淇淋 48元

中餐裡的大葷 ▼

蜜汁黑叉燒 59元

當然還有蛋糕布丁類甜品 ▼

水晶芒果布丁 48元

以及,路邊的花壇——

雖然是可食用花卉,但花畢竟是花,乾巴巴還沒味道的口感實在讓人難以下嚥。結果就是,每吃一口菜,就要吐一口花,這波吐露芬芳的操作對食物到底有何幫助啊?

證據3:貼金

食用金箔,在巧克力、西點中常用作裝飾。還能入酒,尤其在日本、韓國相當流行,他們認為金箔有一定的保健功效。結果是,有無保健功效實難考證,價格卻是看得見的水漲船高。

局座去嘗了時下抹茶專營店都在推的金箔霜淇淋(38元),一紙金箔讓這抹茶霜淇淋起碼比普通款貴了十幾二十塊。金箔本身並無味道,就像糯米紙般一入口就沒了感覺。

金箔霜淇淋 38元

據瞭解,金箔在人體內並不會有何反應,也就是說,吃進去第二天就又拉出來了。弄了白天,為一個霜淇淋多付20元,是我付給它的腸道一日遊單程票價啊!

在某寶上,果然也能搜到賣金箔的店家。由於食用金箔對純度的要求很高,店家會出具檢驗報告,以證明自家產品是99%以上的含金量。至於價格嘛,完全沒有想像中的“闊氣”——

弄點金箔,一個霜淇淋的毛利就翻番了……厲害厲害。除了直接貼金箔的,還有給各種點心月餅刷金色的,流沙包就流沙包,非要做成“黑金”的,月餅就月餅,也非要刷上一筆“金色”,才能顯得高級。是不是噱頭、值不值得吃,相信你們也應該心裡有數了吧。如果非覺得這算討個好口彩,那局座也不攔你,祝你吃金愉快。

證據4:玩具

過去中餐比擺盤比造型,講究個鑲龍雕鳳,那可都是廚師真功夫。可如今,講究的是效率,慢工出細活成了過去式。局座我詫異地發現,有越來越多的商家(不靠譜的微商、所謂“手作烘焙”居多),直接把玩具放進了食物裡。

比如:把不知道有沒有消過毒的旋轉木馬音樂盒放在蛋糕上做裝飾的▼

圖:INS/@maryspastrylab

本來普普通通的奶油裱花,貼上一圈草莓Pocky,放個音樂盒就被吹捧成貴族公主之選了,身價也跟著翻番。

抱著好奇的心態,局座在某寶上找到了這款音樂盒。它還真就不是作為一個玩具來賣的,而是蛋糕的裝飾——賣家是月銷三千單的金冠店,想想都是誰在買這樣的裝飾,又是誰把這些蛋糕都吃掉了……

拿到手,局座只得感歎,果然便宜沒好貨。包裝簡陋,連張產品合格證書也找不到,底座的彩繪用手一摸還有些掉粉,哪怕到時候它跟蛋糕之間是有所隔離的,心裡還是覺得有點膈應。

除了音樂盒,你猜怎麼著?局座的“女朋友”在淘寶店的一些烘焙用品店裡也很受歡迎——

再搜下去,你會發現,從王者榮耀、美少女戰士、鋼鐵俠到冰雪奇緣甚至挖掘機,只要能做成小玩具的,都能往蛋糕上放啊——

局座有點哭笑不得,且不說玩偶都是盜版,這些小廠做出來的玩具,真的適合就這樣直接接觸食物嗎?胖友們看到花哨的蛋糕的時候,都請多留個心眼吧。

局座姆媽拍到的火鍋店“頭牌”——芭比牛肉 ▼

暫且不論這樣的造型是否低俗、血腥,但至少這家店裡的芭比身上裹有錫紙,並非像某些店那樣直接塑膠接觸牛肉,這點還是值得肯定的。

總之,在玩所謂的創意之前,先把食品安全做到位是商家的本分。可別本末倒置,創意沒創出來,反而闖了禍。

無法理解的套路NO.3

Topping,通俗來說就是“澆頭”,這裡主要是想討論加在飲料、甜品上的配料。當原本薄薄一層的Topping,從配角一躍成為主角,變大變多變複雜就成了它的固定套路,就好比是在欣賞非洲婦女頭頂重物,那叫一個驚心動魄。

國外許多商家競相模仿,越玩越嗨,乾脆把設計Topping當成是種藝術創造,徹底解放天性了。可既要兼顧造型是否搶眼,又無法脫離其供人食用的本質,到頭來吃也不方便吃,好看也好看不到哪兒去,真可謂是:藝術品的追求,食品的命,豈不哀哉。

下面,局座就列舉三種典型的瘋狂Topping,一起過過眼癮吧——

證據1:Freak Shake怪獸奶昔

2015年橫空出世的Freak Shake,居然直到今天都還沒過氣。

到底什麼是Freak Shake(怪獸奶昔)呢?Janna Herran刊登在美國《財政時報》上的文章《2017年的11個最熱飲食趨勢》中,提及了怪獸奶昔,她的描述是:加入了大量霜淇淋、生奶油、巧克力醬的奶昔,並用蛋糕、曲奇、甜甜圈、糖果加在上層做配料。▼

一份奶昔,再加上各種瘋狂的、出人意料的Toppings,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儘管關於它高熱量、高糖分、不健康的批評不斷,但商家卻還是樂意“創作”各種各樣誇張的搭配。食客也見怪不怪,拍照上傳社交媒體,帶上#freakshake#的話題,就算是“吃過了”。

Freak Shake的風潮所幸國內並未出現多少跟風,暫且看看國外網友都吃了些什麼鬼吧——

有毛有“飄帶”,確定不是頂帽子? ▼

圖:INS/@estellelovesfood

貪多嚼不爛,塞了一半掉了一半 ▼

圖:PIN/@Sky

能別把蛋糕堆上去嗎,我手殘,拿不穩 ▼

圖:INS/@insiderdessert

密集恐懼看了會摔杯子哦 ▼

圖:INS/@RosyDulcet

醜哭了?

那就對了。拍下來,然後吐槽——這大概就是Freak Shake的意義所在吧。這種全然無法為食物增加美味的行為藝術,恕局座實在接受無能。世界在下沉,他們在狂歡。至於我們嘛,靜靜看著,默默吐槽,也不錯。要是你發現魔都的什麼店也傳染了這種奇怪的毛病,答應局座,一定拒絕。

證據2:頭重腳輕的甜筒

和奶昔有類似遭遇的,還有甜筒。小小的圓錐裡,積壓著它這身材本不該承載的重量,這也太勵志了吧!甜筒霜淇淋自然是手持著吃,可如此一來,就大大加劇了整座Topping隕落的風險。看完下面這些圖,局座不得不佩服商家卓越的加固技術和食客過硬的心理素質——

舉著這貨我動都不敢動,誰要吃誰吃吧 ▼

圖:INS/@ConeyWaffle

抄起這把花斧頭,砍商家啊 ▼

圖:INS/@insiderdessert

為什麼要在霜淇淋上放個泡芙,為什麼! ▼

圖:INS/@thebakedbear

哪個球會先掉,我就吃哪個 ▼

圖:INS/@feedyourgirlfriend

證據3:亂入的棉花糖

如果說前兩樣Topping還不怎麼吻合我們的國情,那棉花糖絕對稱得上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奇葩Topping了。充當甜味劑的同時,還具備觀賞性、互動性,於是乎,誕生了烏雲霜淇淋、棉花糖咖啡這類還比較合理的嘗試。可是以下這幾樣,就有些亂入了——

比如,雞尾酒配上比人還高的棉花糖,很像在吃酒釀枕芯啊……

圖:INS/@smileybeanloren

又比如,本來就甜的壽喜鍋,淋上棉花糖的糖水,甜到懷疑人生……當時點單的局座,智商一定是下線了。

棉花糖壽喜鍋 65元

為什麼說智商下線了呢?因為局座上過一次老當之後,居然還有第二次——甜膩膩的棉花糖小龍蝦,吃完手指都恨不得黏到一塊兒去……

棉花糖小龍蝦 98元

除此之外,棉花糖Topping還很容易吸灰,以及風大的情況下容易被吹走……這些硬傷,也同樣招人嫌。為圖一時的好看,放棄最基本的食用便捷和安全,實在得不償失。

無法理解的套路NO.4

風靡全球的吃播網紅們,讓越來越多人瞭解到了大胃王超級物種般的存在,也讓商家們為之所動,心想著要跟風搞些“大”新聞。於是乎,各種巨無霸食物便不脛而走。

當紅吃播博主:日本美女大胃王木下

還記得腎六當初上市時的廣告語吧——“Bigger than bigger”!手機只知道越做越大,性能或多或少還是有所提升的。可這食物越做越大,卻怎麼看都是行銷意義大過食用價值。

證據1: “世界最大XXX”

食物大了,就什麼鳥事兒都有了。鳥事頭一樁,便是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

專欄作家葉克飛在 《以大為美是一種中國病》 一文中有言道“儘管刻意追求吉尼斯並非‘中國特色’,但從全世界範圍來看,以‘求大’方式創紀錄,似乎是中國人更偏愛的方式。”

此話確實不假,看一眼我國的那些“美食”世界紀錄你就會懂了。動輒就是成百上千公斤的原料,動用挖掘機、吊車來烹飪,陣仗大得像路邊的拆違現場。

至於為什麼美食要打上引號嘛,因為但凡好好的食物放大幾十甚至幾百倍,是真的讓人食欲全無,此外其中暴露出來的浪費現象更是時有發生,進不進肚子還不一定呢。比如:瀋陽某開發商用380千克果餡、1420千克糯米粉製作了一顆重達4噸的元宵,卻因找不到足夠大的鍋煮它,只能看不能吃成了擺設……

證據2 “挑戰成功就免單”

大胃挑戰,如今在餐飲業也不稀奇了。食客們帶著滿懷的勝負欲,愣是把一頓飯吃成一場賭局,畫面想想就很悲壯。我局倒也曾經幹過這種事,但是以慘敗告終。

大胃挑戰,賭的不只有錢,還有健康啊。放眼全球,擺好擂臺等著你自己送上門去的,都是些能讓你一口吃成月半子的熱量怪獸——

比如,這個由16塊肉餅、16片培根、16片芝士組成的 真•巨無霸漢堡 ▼

圖:INS/@pantha34

再比如,這塊長約 60釐米、一片能給一家人吃的巨型披薩 ▼

圖:INS/@sweetsensation

還比如,這堪比一口缸的大碗面 ▼

圖:INS/@wwendylin

大家一起胖也就算了,有些挑戰特別刮三,只限一人挑戰且限時的。想像一下,你獨自一人胡吃海塞,還時不時地瞄一眼時間,耳邊似是有戰歌響起,我都想叫你一聲“孤獨的美食家”了。

證據3:甜品也瘋狂

素來以小巧精緻示人的甜品,如今卻也玩起了反差萌,搖身一變成了霸氣的糙漢。這下好了,少女心不再,造型分分鐘實惠得讓你以為是在跟姆媽吃自助。此外,熱量和體積成正比,一整個巨型甜品吃下去,怕是要胖得連姆媽都不認得你了。

空口無憑,先上幾張圖讓你們感受下外國人有多能吃吧——

一人吃一整個蛋糕,so happy ▼

圖:INS/@thesweetlifeoflina

站...站起來了!麻麻,三色杯成精啦! ▼

圖:INS/@12345hunter

做壞了的霜淇淋成品大拍賣...嗎? ▼

圖:INS/@xannaa

計算:要吃得多塊,才能保證衣服不被弄髒? ▼

圖:INS/@8_yum

山外有山,芒果山 ▼

圖:INS/@mikikok_1824

光看就看飽了,至於這味道嘛,平心而論是想像得到的。正常size的甜膩,如今多倍疊加。一口覺得好吃的東西,多吃幾口沒准就要膩了啊。然而,店家似乎不以為然,食客也跟著樂此不疲,靠著社交媒體上的那一個個贊,來換取食物本身所給不了的快慰。

儘管國內甜品屆鮮少有敢玩這麼“大”的,卻也保不齊甜品的鄰居——糖果已被荼毒。下面,就請欣賞阿花從某寶上買來的兩種大得讓人費解的糖果——

NO.1 超大波板糖

特徵:重達1kg,直徑27cm

說是適合買來討女票和孩子歡心的,結果這糖又大又沉,到底是買來送人還是買來打人的啊?吃它,更是妥妥的吃力不討好,柔弱些的女生單手估計拿不住,更別提什麼孩子了。那麼,除了拍照發票圈,感慨下拿著手酸,這波板糖還能幹嘛呢?

一起來開個腦洞吧。前方低(zhì)能(zhàng),雙商線上者請速速退散——

小岳嶽都能使的遮臉神器▼

用它打球鍛煉臂力 ▼

扇風附贈腦震盪 ▼

NO.2 舔不完的魔法球

特徵:重140g,直徑5.7cm

“一顆能當傳家寶的糖”,“這輩子舔不完下輩子接著舔的糖”光是這廣告語,就挺讓人倒胃口的了。當年一條徹夜舔棒棒糖到舌頭流血的視頻,半推半就地捧紅了這類巨大糖果。

此糖名曰Jawbreaker,可以舔很久的奧秘在於,舔完之後糖會迅速變幹,恢復成像沒吃過的狀態。而糖的質地又相當堅硬,用刀很難切開。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一睹糖內二十多層不同的味道,便只能靠一舌之力了。

我局的刀可是出了名的鋒利,於是有探員自告奮勇提刀來見 ▼

結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過是解鎖了三四層顏色。味道差別微乎其微,就連甜味也若有似乎。唉,好氣!舔又不想舔、切又切不開,那可咋整?

別急,買家秀正在趕來的路上。

局座我是甘拜下風了,卻被網友們的機(wú)智(liáo)深深折服。他們,居然把這糖果,打磨成了戒指!!!算你狠,我是真的不懂這套路 ▼

圖片來自網路

好了好了,正所謂——

自古網紅靠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在美食屆,的確是有套路可循,有趨勢可以跟。那也得看跟的是什麼流行了,跟得好,那便是創新,是發展方向;跟得不好,那就是本末倒置,和自己生意的前途尋開心了。

最近局座上過的老當有點多,看到的美食屆歪風邪氣有點大,所以才有了這麼一篇吐槽。你在吃飯的時候也中過套路,有什麼不得不吐的槽,局座在評論區等你們。

本文系我局綜合探員個人觀點形成,不能代表廣大消費者自身對產品的理解和個人意見,請看官老爺們理性判斷。

圖:INS/@findthespots

彩虹披薩2.0 ▼

圖:INS/@lmao_elisa

彩虹披薩3.0 (feat.獨角獸棉花糖) ▼

圖:INS/@tastetexas

彩虹餡的烤芝士三明治 ▼

圖:INS/@ariaaaalle

獨角獸麵條 ▼

圖:INS/@the_sunkissed_kitchen

獨角獸三明治 ▼

圖:INS/@texasshmarie

星空漢堡包 ▼

圖:INS/@signatureburgers

歪果有著正常審美的人類,顯然對這種亂用顏色的“瘋潮”也快忍不了了,看看社交媒體上的吐槽——

推特網友@Roy Choi:如果讓彩虹、獨角獸、炭黑、適合發ins的趨勢繼續下去,這些食物還是看著漂亮吃起來辣雞,那接下去又該如何?

推特網友@Niki Albon:我覺得下一波食物趨勢是哥特風或者棉花糖。反正我已經受夠了獨角獸、星空、星空+獨角獸、彩粉、彩虹。

推特網友@Honey Bee:很抱歉,我是真的看不懂彩虹、獨角獸色這樣的食物。

很不幸,這股已經招老外煩的歪風的先頭部隊,已經抵達了魔都的某些所謂“網紅店”了,你們有吃過什麼星空XX啊,彩虹XX,五顏六色的XX的話,歡迎移步評論區吐槽。

無法理解的套路NO.2

如果你是餐廳老闆,苦於不知道怎麼提高某道菜的單價,或者不知道怎麼找到宣傳自己餐廳的噱頭?那就來點“創意”吧!只要少少的投資,就能獲得巨大的回報。

為了給大家揭穿套路,局座我甘願自掏腰包去食地調查了一番。真金白銀買來的教訓,你們不看不轉就太對不起我了。

證據1:乾冰

用於製造煙霧繚繞、如登仙境的效果。由於乾冰遇水起霧時間較短,服務員是在臨上桌前往裝有乾冰的餐盤底下倒水的。起霧可不是為了製冷保鮮,只是為了給你個能錄小視頻的Surprise。

局座親眼看著服務員往乾冰上倒水的冷菜盤 ▼

扇貝油浸時蔬 43元

這麼做的好處有許多,首先外面套一個大盤子,就不顯得菜量少了。再者你都發小視頻表示surprise了 ,一般就不大會說這道菜味道不好。

我局第一小仙女阿花平常剁手剁出了習慣,局座錄兩個小視頻的功夫,她就找到了某寶同款——

店家可貼心了,還配有服務員同款使用步驟——

不僅是菜,飲料也可以依法炮製,變成噱頭——

放在藏寶箱裡的開胃飲料 ▼

局座愣是沒喝出來這是什麼飲料,查了點評才知道是百香果汁和苦瓜汁……還好是免費的,沒有花冤枉錢,只是在七想八想“這瓶子裡面這麼難洗的,是反復利用呢還是一次性的?”然後……阿花又給我看了這個:

想要有點仙氣,So easy!自己在家就能辦到的“創意”。答應我,下回再碰上,直接略過猛撒乾冰的菜好嗎?

證據2: 撒花

為了讓盤裡的食物美美噠,無論中餐還是西餐,撒上一些可食用花卉做裝飾,不失為一種偷懶且管用的做法。其中,出鏡率最高的當屬三色堇,真的是哪兒哪兒都有它,光是局座吃過的就有——

霜淇淋 ▼

紅絲絨配霜淇淋 48元

中餐裡的大葷 ▼

蜜汁黑叉燒 59元

當然還有蛋糕布丁類甜品 ▼

水晶芒果布丁 48元

以及,路邊的花壇——

雖然是可食用花卉,但花畢竟是花,乾巴巴還沒味道的口感實在讓人難以下嚥。結果就是,每吃一口菜,就要吐一口花,這波吐露芬芳的操作對食物到底有何幫助啊?

證據3:貼金

食用金箔,在巧克力、西點中常用作裝飾。還能入酒,尤其在日本、韓國相當流行,他們認為金箔有一定的保健功效。結果是,有無保健功效實難考證,價格卻是看得見的水漲船高。

局座去嘗了時下抹茶專營店都在推的金箔霜淇淋(38元),一紙金箔讓這抹茶霜淇淋起碼比普通款貴了十幾二十塊。金箔本身並無味道,就像糯米紙般一入口就沒了感覺。

金箔霜淇淋 38元

據瞭解,金箔在人體內並不會有何反應,也就是說,吃進去第二天就又拉出來了。弄了白天,為一個霜淇淋多付20元,是我付給它的腸道一日遊單程票價啊!

在某寶上,果然也能搜到賣金箔的店家。由於食用金箔對純度的要求很高,店家會出具檢驗報告,以證明自家產品是99%以上的含金量。至於價格嘛,完全沒有想像中的“闊氣”——

弄點金箔,一個霜淇淋的毛利就翻番了……厲害厲害。除了直接貼金箔的,還有給各種點心月餅刷金色的,流沙包就流沙包,非要做成“黑金”的,月餅就月餅,也非要刷上一筆“金色”,才能顯得高級。是不是噱頭、值不值得吃,相信你們也應該心裡有數了吧。如果非覺得這算討個好口彩,那局座也不攔你,祝你吃金愉快。

證據4:玩具

過去中餐比擺盤比造型,講究個鑲龍雕鳳,那可都是廚師真功夫。可如今,講究的是效率,慢工出細活成了過去式。局座我詫異地發現,有越來越多的商家(不靠譜的微商、所謂“手作烘焙”居多),直接把玩具放進了食物裡。

比如:把不知道有沒有消過毒的旋轉木馬音樂盒放在蛋糕上做裝飾的▼

圖:INS/@maryspastrylab

本來普普通通的奶油裱花,貼上一圈草莓Pocky,放個音樂盒就被吹捧成貴族公主之選了,身價也跟著翻番。

抱著好奇的心態,局座在某寶上找到了這款音樂盒。它還真就不是作為一個玩具來賣的,而是蛋糕的裝飾——賣家是月銷三千單的金冠店,想想都是誰在買這樣的裝飾,又是誰把這些蛋糕都吃掉了……

拿到手,局座只得感歎,果然便宜沒好貨。包裝簡陋,連張產品合格證書也找不到,底座的彩繪用手一摸還有些掉粉,哪怕到時候它跟蛋糕之間是有所隔離的,心裡還是覺得有點膈應。

除了音樂盒,你猜怎麼著?局座的“女朋友”在淘寶店的一些烘焙用品店裡也很受歡迎——

再搜下去,你會發現,從王者榮耀、美少女戰士、鋼鐵俠到冰雪奇緣甚至挖掘機,只要能做成小玩具的,都能往蛋糕上放啊——

局座有點哭笑不得,且不說玩偶都是盜版,這些小廠做出來的玩具,真的適合就這樣直接接觸食物嗎?胖友們看到花哨的蛋糕的時候,都請多留個心眼吧。

局座姆媽拍到的火鍋店“頭牌”——芭比牛肉 ▼

暫且不論這樣的造型是否低俗、血腥,但至少這家店裡的芭比身上裹有錫紙,並非像某些店那樣直接塑膠接觸牛肉,這點還是值得肯定的。

總之,在玩所謂的創意之前,先把食品安全做到位是商家的本分。可別本末倒置,創意沒創出來,反而闖了禍。

無法理解的套路NO.3

Topping,通俗來說就是“澆頭”,這裡主要是想討論加在飲料、甜品上的配料。當原本薄薄一層的Topping,從配角一躍成為主角,變大變多變複雜就成了它的固定套路,就好比是在欣賞非洲婦女頭頂重物,那叫一個驚心動魄。

國外許多商家競相模仿,越玩越嗨,乾脆把設計Topping當成是種藝術創造,徹底解放天性了。可既要兼顧造型是否搶眼,又無法脫離其供人食用的本質,到頭來吃也不方便吃,好看也好看不到哪兒去,真可謂是:藝術品的追求,食品的命,豈不哀哉。

下面,局座就列舉三種典型的瘋狂Topping,一起過過眼癮吧——

證據1:Freak Shake怪獸奶昔

2015年橫空出世的Freak Shake,居然直到今天都還沒過氣。

到底什麼是Freak Shake(怪獸奶昔)呢?Janna Herran刊登在美國《財政時報》上的文章《2017年的11個最熱飲食趨勢》中,提及了怪獸奶昔,她的描述是:加入了大量霜淇淋、生奶油、巧克力醬的奶昔,並用蛋糕、曲奇、甜甜圈、糖果加在上層做配料。▼

一份奶昔,再加上各種瘋狂的、出人意料的Toppings,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儘管關於它高熱量、高糖分、不健康的批評不斷,但商家卻還是樂意“創作”各種各樣誇張的搭配。食客也見怪不怪,拍照上傳社交媒體,帶上#freakshake#的話題,就算是“吃過了”。

Freak Shake的風潮所幸國內並未出現多少跟風,暫且看看國外網友都吃了些什麼鬼吧——

有毛有“飄帶”,確定不是頂帽子? ▼

圖:INS/@estellelovesfood

貪多嚼不爛,塞了一半掉了一半 ▼

圖:PIN/@Sky

能別把蛋糕堆上去嗎,我手殘,拿不穩 ▼

圖:INS/@insiderdessert

密集恐懼看了會摔杯子哦 ▼

圖:INS/@RosyDulcet

醜哭了?

那就對了。拍下來,然後吐槽——這大概就是Freak Shake的意義所在吧。這種全然無法為食物增加美味的行為藝術,恕局座實在接受無能。世界在下沉,他們在狂歡。至於我們嘛,靜靜看著,默默吐槽,也不錯。要是你發現魔都的什麼店也傳染了這種奇怪的毛病,答應局座,一定拒絕。

證據2:頭重腳輕的甜筒

和奶昔有類似遭遇的,還有甜筒。小小的圓錐裡,積壓著它這身材本不該承載的重量,這也太勵志了吧!甜筒霜淇淋自然是手持著吃,可如此一來,就大大加劇了整座Topping隕落的風險。看完下面這些圖,局座不得不佩服商家卓越的加固技術和食客過硬的心理素質——

舉著這貨我動都不敢動,誰要吃誰吃吧 ▼

圖:INS/@ConeyWaffle

抄起這把花斧頭,砍商家啊 ▼

圖:INS/@insiderdessert

為什麼要在霜淇淋上放個泡芙,為什麼! ▼

圖:INS/@thebakedbear

哪個球會先掉,我就吃哪個 ▼

圖:INS/@feedyourgirlfriend

證據3:亂入的棉花糖

如果說前兩樣Topping還不怎麼吻合我們的國情,那棉花糖絕對稱得上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奇葩Topping了。充當甜味劑的同時,還具備觀賞性、互動性,於是乎,誕生了烏雲霜淇淋、棉花糖咖啡這類還比較合理的嘗試。可是以下這幾樣,就有些亂入了——

比如,雞尾酒配上比人還高的棉花糖,很像在吃酒釀枕芯啊……

圖:INS/@smileybeanloren

又比如,本來就甜的壽喜鍋,淋上棉花糖的糖水,甜到懷疑人生……當時點單的局座,智商一定是下線了。

棉花糖壽喜鍋 65元

為什麼說智商下線了呢?因為局座上過一次老當之後,居然還有第二次——甜膩膩的棉花糖小龍蝦,吃完手指都恨不得黏到一塊兒去……

棉花糖小龍蝦 98元

除此之外,棉花糖Topping還很容易吸灰,以及風大的情況下容易被吹走……這些硬傷,也同樣招人嫌。為圖一時的好看,放棄最基本的食用便捷和安全,實在得不償失。

無法理解的套路NO.4

風靡全球的吃播網紅們,讓越來越多人瞭解到了大胃王超級物種般的存在,也讓商家們為之所動,心想著要跟風搞些“大”新聞。於是乎,各種巨無霸食物便不脛而走。

當紅吃播博主:日本美女大胃王木下

還記得腎六當初上市時的廣告語吧——“Bigger than bigger”!手機只知道越做越大,性能或多或少還是有所提升的。可這食物越做越大,卻怎麼看都是行銷意義大過食用價值。

證據1: “世界最大XXX”

食物大了,就什麼鳥事兒都有了。鳥事頭一樁,便是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

專欄作家葉克飛在 《以大為美是一種中國病》 一文中有言道“儘管刻意追求吉尼斯並非‘中國特色’,但從全世界範圍來看,以‘求大’方式創紀錄,似乎是中國人更偏愛的方式。”

此話確實不假,看一眼我國的那些“美食”世界紀錄你就會懂了。動輒就是成百上千公斤的原料,動用挖掘機、吊車來烹飪,陣仗大得像路邊的拆違現場。

至於為什麼美食要打上引號嘛,因為但凡好好的食物放大幾十甚至幾百倍,是真的讓人食欲全無,此外其中暴露出來的浪費現象更是時有發生,進不進肚子還不一定呢。比如:瀋陽某開發商用380千克果餡、1420千克糯米粉製作了一顆重達4噸的元宵,卻因找不到足夠大的鍋煮它,只能看不能吃成了擺設……

證據2 “挑戰成功就免單”

大胃挑戰,如今在餐飲業也不稀奇了。食客們帶著滿懷的勝負欲,愣是把一頓飯吃成一場賭局,畫面想想就很悲壯。我局倒也曾經幹過這種事,但是以慘敗告終。

大胃挑戰,賭的不只有錢,還有健康啊。放眼全球,擺好擂臺等著你自己送上門去的,都是些能讓你一口吃成月半子的熱量怪獸——

比如,這個由16塊肉餅、16片培根、16片芝士組成的 真•巨無霸漢堡 ▼

圖:INS/@pantha34

再比如,這塊長約 60釐米、一片能給一家人吃的巨型披薩 ▼

圖:INS/@sweetsensation

還比如,這堪比一口缸的大碗面 ▼

圖:INS/@wwendylin

大家一起胖也就算了,有些挑戰特別刮三,只限一人挑戰且限時的。想像一下,你獨自一人胡吃海塞,還時不時地瞄一眼時間,耳邊似是有戰歌響起,我都想叫你一聲“孤獨的美食家”了。

證據3:甜品也瘋狂

素來以小巧精緻示人的甜品,如今卻也玩起了反差萌,搖身一變成了霸氣的糙漢。這下好了,少女心不再,造型分分鐘實惠得讓你以為是在跟姆媽吃自助。此外,熱量和體積成正比,一整個巨型甜品吃下去,怕是要胖得連姆媽都不認得你了。

空口無憑,先上幾張圖讓你們感受下外國人有多能吃吧——

一人吃一整個蛋糕,so happy ▼

圖:INS/@thesweetlifeoflina

站...站起來了!麻麻,三色杯成精啦! ▼

圖:INS/@12345hunter

做壞了的霜淇淋成品大拍賣...嗎? ▼

圖:INS/@xannaa

計算:要吃得多塊,才能保證衣服不被弄髒? ▼

圖:INS/@8_yum

山外有山,芒果山 ▼

圖:INS/@mikikok_1824

光看就看飽了,至於這味道嘛,平心而論是想像得到的。正常size的甜膩,如今多倍疊加。一口覺得好吃的東西,多吃幾口沒准就要膩了啊。然而,店家似乎不以為然,食客也跟著樂此不疲,靠著社交媒體上的那一個個贊,來換取食物本身所給不了的快慰。

儘管國內甜品屆鮮少有敢玩這麼“大”的,卻也保不齊甜品的鄰居——糖果已被荼毒。下面,就請欣賞阿花從某寶上買來的兩種大得讓人費解的糖果——

NO.1 超大波板糖

特徵:重達1kg,直徑27cm

說是適合買來討女票和孩子歡心的,結果這糖又大又沉,到底是買來送人還是買來打人的啊?吃它,更是妥妥的吃力不討好,柔弱些的女生單手估計拿不住,更別提什麼孩子了。那麼,除了拍照發票圈,感慨下拿著手酸,這波板糖還能幹嘛呢?

一起來開個腦洞吧。前方低(zhì)能(zhàng),雙商線上者請速速退散——

小岳嶽都能使的遮臉神器▼

用它打球鍛煉臂力 ▼

扇風附贈腦震盪 ▼

NO.2 舔不完的魔法球

特徵:重140g,直徑5.7cm

“一顆能當傳家寶的糖”,“這輩子舔不完下輩子接著舔的糖”光是這廣告語,就挺讓人倒胃口的了。當年一條徹夜舔棒棒糖到舌頭流血的視頻,半推半就地捧紅了這類巨大糖果。

此糖名曰Jawbreaker,可以舔很久的奧秘在於,舔完之後糖會迅速變幹,恢復成像沒吃過的狀態。而糖的質地又相當堅硬,用刀很難切開。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一睹糖內二十多層不同的味道,便只能靠一舌之力了。

我局的刀可是出了名的鋒利,於是有探員自告奮勇提刀來見 ▼

結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過是解鎖了三四層顏色。味道差別微乎其微,就連甜味也若有似乎。唉,好氣!舔又不想舔、切又切不開,那可咋整?

別急,買家秀正在趕來的路上。

局座我是甘拜下風了,卻被網友們的機(wú)智(liáo)深深折服。他們,居然把這糖果,打磨成了戒指!!!算你狠,我是真的不懂這套路 ▼

圖片來自網路

好了好了,正所謂——

自古網紅靠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在美食屆,的確是有套路可循,有趨勢可以跟。那也得看跟的是什麼流行了,跟得好,那便是創新,是發展方向;跟得不好,那就是本末倒置,和自己生意的前途尋開心了。

最近局座上過的老當有點多,看到的美食屆歪風邪氣有點大,所以才有了這麼一篇吐槽。你在吃飯的時候也中過套路,有什麼不得不吐的槽,局座在評論區等你們。

本文系我局綜合探員個人觀點形成,不能代表廣大消費者自身對產品的理解和個人意見,請看官老爺們理性判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