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秋瑾:生前偉大,死後憋屈,不得安寧十次下葬,跨越半個世紀


鑒湖女俠秋瑾之名, 為大眾敬仰, 早年學習經史、詩詞, 善騎射, 文武雙全, 早年學習經史、詩詞, 善騎射, 千古一奇女子!然而, 年僅32歲從容就義,

讓人唏噓不已!

1907年7月, 秋瑾遇難, 無人敢為其收屍, 各大報館“皆失聲”, 生前好友呂碧城、吳芝瑛設法與人將其遺體偷出掩埋, 首葬於紹興府城外臥龍山西北麓。

兩個月後, 其兄秋譽章秘密雇人, 將秋瑾遺體挖出, 放入棺木遷往紹興常禧門外嚴家潭殯舍暫放。 後此間主人得知“女匪”秋瑾靈柩, 令秋譽章遷走。 萬般無奈下, 其兄將棺木移至附近一荒地, 以草扇蓋其上掩遮日曬雨淋。

1908年, 秋瑾生前結拜姐妹徐自華、吳芝瑛, 遵秋瑾遺願, “蔔地西湖西泠橋畔, 築石葬之。 ”徐自華在西湖邊上買一塊地, 隨後又赴紹興, 安排遷葬, 落葬於杭州西泠橋西側, 吳芝瑛親書墓碑“鑒湖女俠秋瑾之墓”。

然而, 清廷得知後, 下旨平秋瑾墓、嚴懲吳芝瑛與徐自華等人, 兩女聞之毫不畏懼, 後雖沒懲辦營葬發起, 但強令秋墓遷葬。 1908年12月, 秋瑾家人被迫將西湖畔的棺梓遷回紹興城外嚴家潭暫放。

1909年秋, 秋瑾之子王源德將秋瑾棺骨遠遷至湘潭昭山。

1912年夏, 辛亥革命成功後, 在長沙嶽麓山建烈士陵園, 秋瑾墓遷葬於此,

後來黃興、蔡鍔等相繼落葬那裡, 這便是六葬。

1913年秋, 浙江革命黨人要求將秋瑾歸葬, 後迎其遺骨至浙, 複葬西湖原墓地, 並修建風雨亭和秋瑾祠堂。

1964年, 有些人提出“不能再讓死人佔據美麗的西湖”, 於是就對這些死人採取了行動, 秋瑾墓遷到西湖邊陲, 冷清的雞籠山去。

1965年, 由於社會反響很大, 有關部門又悄悄把秋瑾墓恢復, 秋遭到七上八下的第九次折騰, 然而此次不算正式遷葬, 隨後又被平墳屍骨草草處理。

到了20世紀80年代, 在原烈士陵園後面挖到一隻陶罐, 裝的是女性屍骨, 文物管理部門經有嚴密鑒定, 該遺骨屬秋瑾確鑿無疑, 再次葬在西湖之畔, 鑒湖女俠終於得到安息了。

最後, 以她的一首《勉女權歌》結尾:

吾輩愛自由, 勉勵自由一杯酒, 男女平權天賦就, 豈甘居牛後?

願奮然自拔, 一洗從前羞恥垢。 若安作同儔, 恢復江山勞素手。

舊習最堪羞, 女子竟同牛馬偶。 曙光新放文明候, 獨立占頭等。

願奴隸根除, 知識學問歷練就。 責任上肩頭, 國民女傑期無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