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茭白的家常吃法

前幾天看古詩的時候, 讀到“因見秋風起, 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 ”蓴羹、鱸魚膾都能明白是羹和鱸魚膾, 到菰菜這就犯糊塗了,

菰菜到底是什麼菜, 怎麼感覺生活中沒聽說過, 以我這個對吃十分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來說真的要查的清清楚楚才甘心。

《爾雅》記載:“邃蔬似土菌生菰草中。 今江東啖之甜滑。 ”可見秦漢間便用它作為菜品。

搜索菰菜這個名詞, 網上出現很多關於它的古詩, 看來這個東西在古代很受文人墨客喜歡。 司馬光 在《又和開叔》寫到:“向使 吳 兒見, 不思菰菜羹。 ”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八·菰》﹝集解﹞引 蘇頌 曰:“春末生白茅如筍, 即菰菜也, 又謂之茭白, 生熟皆可啖, 甜美。 ”

秦漢到明清皆有對於它的描述。 然而《世說新語》所說“菰菜羹”, “菰”通“菇”, 是蘑菇、地耳之類菌菜。 前引漢魏《春秋佐助期》稱其“八月雨後”, “洿下地中”所生, “菜黃若金”, 南朝《荊楚歲時記》稱“菰菜, 地菌之流”, 晉人郭璞有關注解也稱“似土菌, 生菰草中, 今江東啖之, 甜滑”。 這些描述都與後世所說茭白相去甚遠, 所說菰菜是夏秋雨後下濕有草根、枝葉等腐質泥土中生長的菌菇類生物, 即人們所說的地耳、地皮菜之類。

現在網上對菰手的描述則是菰手即茭白。 對於菰手到底是什麼的界限大抵是從唐宋開始產生分歧, 從唐宋時所說的菰手便是如筍般的水生蔬菜, 甜滑好吃。 在此之前的人對菰手定義大概就是菌菇類的菜品。

在唐代以前, 茭白被當作糧食作物栽培, 它的種子叫菰米或雕胡, 是“六穀”(稌、黍、稷、粱、麥、菰)之一。

後來人們發現, 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 且植株毫無病象, 莖部不斷膨大, 逐漸形成紡錘形的肉質莖, 這就是現在食用的茭白。

倒是說起茭白很受歡迎, 吃法很多不說, 味道也很棒。

素炒茭白

素炒茭白

1、茭白、紅椒和青椒全部切好絲,

大蒜切片備用。 熱油鍋, 下大蒜片爆香, 再把青紅椒放進去爐炒一下。

2、加入茭白絲一起翻炒, 邊炒時可以適量的加點水炒, 炒至茭白變軟, 加生抽和鹽調味, 炒均, 出鍋。

油燜茭白

1、茭白剝去外皮, 洗淨剖開切成寸段。 炒鍋燒熱後放底油燒熱, 下茭白煸炒一二分鐘。

2、加入一勺白糖調味,加入老抽調色翻炒均勻後,加入適量清水。

3、大火燒開,轉中火悶至入味,顏色紅亮,關火出鍋,撒上些蔥末即可。

茭白炒肉片

1、準備好茭白、豬肉、青椒,把豬肉切成片,把茭白和青椒切成絲,切好蔥、薑、蒜、辣椒備用。

2、肥肉先入鍋中炒出油。放蔥、薑、蒜、辣椒炸香,放入豬肉炒。炒變色加入甜麵醬炒,再少放點老抽上色。炒熟裝出備用。

3、原鍋刷乾淨,燒熱放入少量油再放蔥炸香,放入茭白絲和青椒絲炒,炒熟後放入豬肉炒一炒放鹽、胡椒粉、味精拌勻出鍋。

茭白主要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微量胡蘿蔔素和礦物質等。嫩茭白的有機氮素以氨基酸狀態存在,並能提供硫元素,味道鮮美,營養價值較高,容易為人體所吸收。

2、加入一勺白糖調味,加入老抽調色翻炒均勻後,加入適量清水。

3、大火燒開,轉中火悶至入味,顏色紅亮,關火出鍋,撒上些蔥末即可。

茭白炒肉片

1、準備好茭白、豬肉、青椒,把豬肉切成片,把茭白和青椒切成絲,切好蔥、薑、蒜、辣椒備用。

2、肥肉先入鍋中炒出油。放蔥、薑、蒜、辣椒炸香,放入豬肉炒。炒變色加入甜麵醬炒,再少放點老抽上色。炒熟裝出備用。

3、原鍋刷乾淨,燒熱放入少量油再放蔥炸香,放入茭白絲和青椒絲炒,炒熟後放入豬肉炒一炒放鹽、胡椒粉、味精拌勻出鍋。

茭白主要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微量胡蘿蔔素和礦物質等。嫩茭白的有機氮素以氨基酸狀態存在,並能提供硫元素,味道鮮美,營養價值較高,容易為人體所吸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