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士兵作戰,為什麼不用“毒箭”射殺敵人?這樣豈不是威力更大

在很多小說或者是演義中, 用毒是一種常見的手段。 特別是毒箭, 在戰場上有可能第一次沒射中要害部位, 但是只要毒性一發作, 即使不死, 也將近幾個月不能動彈。 在《三國演義》裡, 關羽就是中了曹仁的毒箭, 於是請來神醫華佗, 刮骨療傷。

刮骨療傷

雖然在戰爭的時候經常使用弓箭, 為什麼弓箭上不塗抹上毒呢?這樣不更能夠輕易取勝?

所謂古代毒箭有很多不同的說法。

大部分所謂毒箭其實就是一般鐵箭, 但是箭頭上有輕微的鐵銹, 進入人體後很容易引起發炎, 傷口感染壞死甚至破傷風等併發症。 傷者大部分是死於傷口感染, 所以叫毒箭。

還有一種毒箭是在鑄造的時候在最後一道淬火工藝的水裡面加上毒藥。 這樣淬火後毒藥就可以依附在箭頭上。 另外就是塗毒, 使用前將毒藥塗在箭頭上。 這是名副其實的毒箭, 但是打仗時基本無法使用,

造價太高。 一般用於暗殺或者遠端狙殺。

箭頭

其實很大的原因在於毒箭造價貴重。 古代交兵打仗, 本來就得耗費大量國家的資本和賦稅, 而箭作為一種不經用的物品, 按今日的說法來說, 根本即是歸於一次性物品, 而箭被射出去以後, 即便還能用,

也是很難拿回來的, 而箭的造價並不低, 依照如今的本錢價來說, 弩弓的報價在十元左右, 而在古代, 這個報價也不會低多少。 比方《三國演義》中, 諸葛亮草船借箭, 就為吳軍處理了很大的疑問, 省了不少的錢。 而毒藥也並非是到處都有, 毒藥的本錢加上箭的本錢, 根本上翻了番。 而加上射毒箭又是不合乎公理的工作, 所以, 毒箭在出產這一環, 就呈現了很大的疑問, 古代的箭矢動輒幾十上百萬發, 這麼很多的毒藥, 所消耗的金錢更是大。

中箭

所以戰爭的毒箭就是第一種所說的生銹的鐵箭。 第二種並不能大規模使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