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最強大時期有多強?因為太強,360度滅掉一切敢於不服國家

“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 他創立了一個種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國號成為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 這個時期即是中國最強大的時期。

關於這個時期的強大史書是這樣描述的:

南越殺漢使者, 屠為九郡。 宛王殺漢使者, 頭懸北闕。 朝鮮殺漢使者, 即時誅滅。 獨匈奴未爾!《漢書•蘇武傳》。 匈奴未爾, 最後還是在在東漢漢和帝時期被打跑了。 這個時期有漢軍將至, 動輒滅國的底氣、還有明犯強漢, 雖遠必誅的霸氣, 更有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的狂氣。 這個時候誰要不服, 誰就得被滅。

在這裡得更加形象的描述一下:凡是跟漢朝接壤的國家和民族全部打服。

順時針方向:

遼東不服, 打。 今遼寧東部, 北朝鮮。

閩越不服, 打。 今福建。

南越不服, 打。 今兩廣, 越南。

夜郎不服, 打。 今貴州。

滇國不服, 打。 今雲南。

羌人不服, 打。 今青海。

河西不服, 打。 今甘肅。

西域不服, 打。 今新疆,

哈薩克, 吉爾吉斯斯坦。

匈奴不服, 打。 今內蒙古, 蒙古國。

關鍵還是, 東西南北360度打下來的這些地方不但在當時被打下來, 而且大部分維持至今。

天朝上國名副其實。

漢武帝滅衛滿朝鮮

漢高祖劉邦時, 燕王盧綰背叛漢朝, 前往匈奴亡命, 衛滿亦一同前往, 並帶同千余名黨徒進入朝鮮半島。 之後, 衛滿召集戰國時齊國和燕國亡命者成軍, 推翻了古朝鮮的俊王, 並取得古朝鮮的首都王險城。 衛滿即位, 史稱衛滿朝鮮。

衛滿的孫子右渠成為朝鮮王時, 更是大量招引漢人流民, 以此來擴充衛氏政權的實力;而隨著衛氏勢力的日益雄厚,

右渠不但自己不肯再向漢朝通商朝貢, 而且還阻礙鄰近真番等小國與漢朝通商朝貢。 漢武帝元朔元年(前128), 朝鮮半島小番君南宮等, 因不滿朝鮮王右渠的控制, 率眾28萬歸降漢朝, 漢武帝以其地為蒼海郡。

元封二年(前109), 漢武帝為加強與衛氏朝鮮的藩屬關係, 派涉何為使節前往朝鮮, 勸諭右渠王改變對漢朝的不友好政策, 結果無效。 涉何對出使沒有結果非常氣惱, 在回國途中, 將護送他出境的朝鮮裨王長殺死, 並將情況飛報漢武帝。 漢武帝不但沒有責怪涉何, 還任命他做遼東郡東部都尉。 右渠王對涉何懷恨在心, 發兵突襲遼東, 殺死涉何。 這便是著名的“涉何事件”, 它成了漢武帝發動對朝鮮戰爭的導火線。

就在這年秋天, 漢武帝發兵5萬, 由樓船將軍楊僕率領一支, 從齊地渡過渤海;由左將軍荀彘率領一支, 從陸路出遼東, 水陸兩路聯合攻打右渠王。 楊僕的水軍先到達朝鮮列口(今大同江入海口附近), 未等荀彘的陸軍到達, 就單獨率領水軍進攻王儉城, 結果戰敗。 荀彘的陸軍遭遇朝鮮西部大軍, 久戰也沒有取勝。 兩路大軍出師不利, 消息傳到朝廷後, 漢武帝再派衛山為使臣, 前去曉諭右渠王。 右渠王受漢朝兩路大軍壓迫, 表示願意降服, 派太子到漢廷謝恩, 並獻上大量軍糧和馬匹。 然而, 當太子帶領1萬士兵前往漢朝時, 使臣衛山和左將軍荀彘懷疑太子有陰謀, 要求他的軍隊不能攜帶武器;太子則懷疑使臣和左將軍要謀害他, 便率軍返回王儉城。此事激起漢廷的憤怒,命令在朝鮮的兩路大軍加緊進攻王儉城。由於王儉城長期被漢軍包圍,在抵抗漢軍的問題上,衛朝內部發生了意見分歧。西元前108年夏,朝鮮右渠王被主和的臣屬殺害,王險城終於被攻陷,一年後衛氏朝鮮滅亡。

漢武帝滅南越

南越國是西漢真定人(今河北正定),秦朝時期南海郡尉趙佗建立的。

漢武帝即位之初,南越王趙胡謹奉藩職,並遣太子嬰齊到長安為天子宿衛。嬰齊娶漢女邯鄲樛氏,生子趙興。後嬰齊回國繼承王位,但仍想保持南越對漢朝的獨立性。漢武帝屢次遣使要他入朝,嬰齊均稱病不往,只派其子趙次公入侍。

嬰齊死後,趙興即位,樛氏為太后。西元前113年,漢武帝派使者安國少季宣諭趙興與太后入朝,與內地諸侯王一樣;同時令衛尉路博多率兵屯駐桂陽(今廣東連縣),接應使者,以示威懾。太后欲倚漢威,與安國少季私通,勸趙興舉國內屬,趙興年少,聽從其意見,於是通過使者上書,願列位同內諸侯,三年一期,廢除漢與南越邊境上的關口。

漢武帝聞報大悅,賜趙興南越丞相銀印及內史、中尉、太傅印,其餘官吏由趙興自置;並在當地推行漢法,改其舊制,廢除黥、劓等肉刑,令使者安國少季留鎮南越。趙興與太后整理行裝,準備入朝,但此舉遭到丞相呂嘉的反對。

呂嘉在南越任三朝丞相,其宗族任長吏者有七十多人,勢力很大;其男皆娶王室女子,其女全嫁王室男子。呂嘉害怕歸附漢朝後,自己的權勢地位會受到削弱,南越諸大臣也害怕內附會失去既得利益。呂嘉多次諫止趙興內屬,未獲成功後便圖謀叛亂。趙興與太后恐被呂嘉所制,便與安國少季密謀在宴會上誅殺呂嘉,因安國少季臨事怯懦而失敗,雙方關係緊張。

漢武帝聞知後,沒有引起重視,僅派大將韓千秋與太后的弟弟樛樂率兩千人入越援助。西元前112年農曆4月,呂嘉通令全國公開叛亂,與弟弟率軍攻進宮中,殺死趙興、太后及安國少季,遣人告知蒼梧越族秦王及其所屬郡縣,立明王庶子、越妻所生兒子、術陽侯趙建德為王。又下令邊邑開道給食,誘漢軍深入,將韓千秋部全軍殲滅,併發兵守住邊塞要地。

漢武帝聞報後,撫恤韓千秋、樛樂的家屬,封韓延年為成安侯、樛廣德為襲侯;並下詔赦免罪人為士卒,徵發江淮以南水師十萬征討南越。同年秋天,漢朝遣四路大軍會攻南越都城番禺。

西元前111年農曆10月,樓船將軍楊僕率軍數萬先破番禹城北要塞石門,與伏波將軍路博多會師後,分別從東南、西北兩面,攻破番禺。呂嘉與南越王趙建德乘夜率數百人入海,路伯德率漢軍一直追趕,將其擒獲。

聞漢兵到,南越蒼梧王趙光、揭陽令史定自動投降,桂林監居翁也曉諭甌駱王率十多萬人投降漢朝,以後他們都被封為列侯。

漢朝派出的另外二路人馬還沒到達嶺南,南越全境已被征服。南越國滅亡。

滅閩越

閩越(也稱閩粵),是中國南方百越部落中的一支,主要聚居在今福建省。閩越國是福建歷史上地方割據政權中時間最早最長,也最為強盛的諸侯國。

秦朝末年,閩越王無諸率閩中兵將參加了轟轟烈烈的反秦大起義,與中原人民共同推翻了秦王朝的統治,接著又參加了漢高祖劉邦對楚霸王項羽的戰爭。閩中軍驍勇善戰,無諸為劉邦戰勝項羽貢獻了力量。西元前202年,劉邦登上皇位封諸侯,複立無諸為閩越國王。無諸成為西漢中央王朝首封的邊疆異姓諸侯。城村古城就是閩越王立國稱王后建設的。無諸在位時,維持著與漢中央王朝的良好關係。無諸死後,子孫內訌迭起,頻頻挑起戰爭。曾北並東甌,南擊南越,周邊的劉姓諸侯國也以財物珍寶交好閩越國。閩越國已成為西漢王朝南方的一股強大的割據勢力。

閩越王無諸的後代東越王餘善最後發展到刻"武帝"璽,自立為帝,起兵漢朝。這時的西漢王朝經過近百年的休養生息,國富民強,特別是漢武帝在位期間,漢朝進入鼎盛時期,他不能容忍各邊遠地區政權的日益強大。漢武帝在擊敗北方匈奴,解除北方邊患之後,調遣四路大軍共數十萬人圍攻閩越國。

漢王朝同時對閩越國內部採取分化瓦解的手段,爭取了閩越繇王居股和部分貴族殺余善後降漢。漢武帝為了消除後患,詔令大軍將閩越貴族遷往江淮內地,焚毀閩越國的城池宮殿。城村古城及其宮殿正是西元前111年被漢武帝派遣的大軍所毀。

滅夜郎

夜郎是我國在西南地區由少數民族先民建立的第一個國家。西漢以前,夜郎國名無文獻可考。夜郎之名第一次問世,大約是在戰國時期,楚襄王(西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將軍莊躍溯沉水,出且蘭(今貴州福泉市),以伐夜郎王”,“且蘭既克,夜郎又降”。 這時,人們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國。夜郎國被中原政權記述的歷史,大致起于戰國,至西漢成帝和平年間,夜郎王興同脅迫周邊22邑反叛漢王朝,被漢使陳立所殺,夜郎也隨之被滅,前後約300年。

滅滇國

滇國(前278年——前109年),是中國西南邊疆古代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雲南中部及東部地區,歷史學家慣稱為滇族。西元前278年,楚將莊礄率領一支隊伍到達滇池地區,其目的是征服當地人歸附楚國,後因歸路被秦國所斷,就留在滇池地區,建立滇國,都城在今昆明市晉甯區晉城鎮。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滇國在雲南歷史上大約存在了五百年,出現于戰國初期而消失于西漢初年。西元前109年,漢武帝出兵征討雲南,滇王拱手降漢。

打西羌

西元前206年西漢王朝建立。這時進入中原的羌人已基本上融合於漢族之中,未進入中原的羌人除部分生活在隴西以外,大都散佈于長城以西,特別是河湟地帶。

開始這些羌族部落都臣服匈奴。漢景帝時,羌族一支研的後代留何率種人請求歸附,為漢朝守衛隴西要塞。漢景帝歡迎遠方來降,把留何及其研種羌部落一齊遷居到隴西郡中,安排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安故(今甘肅臨洮南)、臨洮(今甘肅岷縣)、氐道(今甘肅武山縣東南)、羌道(今甘肅舟曲北)五縣中,與漢人雜居,共同守衛西北邊防。

到漢武帝時,對匈奴人採取了急風暴雨式的軍事行動,與匈奴人勾結的羌人也受到了衝擊。

漢武帝下令對河西用兵,匈奴人受到沉重打擊,渾邪王和休屠王部眾的投降使得羌人和漢朝發生了直接的接觸。

漢武帝派兵在河西驅逐匈奴的時候,也同時對諸羌施加了軍事壓力,逼迫他們向西遷移。由於匈奴渾邪王的內降和諸羌的西遷,使河西一帶成為真空。

漢武帝召烏孫回河西故地的計畫落空之後,他為了加強在河西地區的邊防,就在河西先後設立了武威郡和酒泉郡,從此河西一帶正式成為漢朝的領土。漢武帝還不斷招募百姓和輸送罪犯到河西地區開墾荒地,發展生產。這對於以後開通西域和繼續打擊匈奴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漢武帝在河西設置郡縣以後,西羌和北匈奴被南北隔絕,不得交通,這樣,兩者勾結對付漢朝已經特別困難了。

元鼎五年(西元前112年)九月,分佈在今甘肅臨夏以西和青海東北一帶的先零羌和封養牢姐種羌盡釋前仇,結成同盟,再次與匈奴人相勾結,合兵十余萬人,會攻漢朝的邊郡令居縣(今甘肅永登西北)和安故縣,包圍了槍罕(今甘肅臨夏東北),邊關告急。

漢武帝派將軍李息、郎中令徐自為率兵十萬人,在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十月,出兵討伐。經過強硬的軍事行動,解開槍罕之圍。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十月,漢軍平定了諸羌的叛亂。

漢武帝為了強化對羌人的管理與監視,在西元前111年,開始在羌人居住的地區設置護羌校尉,持節統領內附漢朝的諸羌部落。從此,青海東部開始成為我國的行政管理區域。

經營西域

匈奴是我國古代北方的一個遊牧民族,秦末漢初發展成為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它到處向外擴張。在西面,它擊走了月氏,取得河西走廊,並出兵西域,殘酷統治西域各族人民,從而切斷了早已存在著的“絲綢之路”,同時它不斷騷擾漢北方諸郡,對漢朝構成了嚴重威脅。

武帝即位時,漢的社會經濟已得到恢復發展,國力空前加強。於是,改變了先前對匈奴採取的“和親”政策,決計武裝反擊,根除邊患。漢武帝一方面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尋找同盟力量,以“斷匈奴右臂”,另一方面派衛青等率騎出雁門、代郡、雲中等地,打敗了匈奴的進攻,奪回了河套等失地。

元狩二年(西元前121年),匈奴據守在西方的渾邪王殺休屠王,率四萬多人降漢,漢得河西走廊。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又率大軍深入匈奴腹地,與單于接戰獲勝,“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庭。”(《史記·匈奴傳》)匈奴勢力便日趨衰落。同年,張騫奉命再次出使西域。他順利地到達了烏孫(巴爾喀什湖、伊塞克湖一帶),又分遣副使去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等國。

張騫前後二次去西域,擴大了漢朝的影響。西域諸國早就知道漢是個非常富饒的國家,很想建立關係,苦於匈奴的阻撓,“欲通不得”(《史記·大宛傳》)。當下匈奴已遭受漢朝的打擊,當然更樂意與漢接近了。於是漢朝頻頻派人到西域,一年中出使的多則十餘次,少的五六次;每次去的人有百餘、數百不等,出現了“使者相望于道”的空前盛況。但這時匈奴在西域的統治還沒有根本動搖,一些國家懾於匈奴的壓力,故意刁難漢使,“禁其食物”。漢使“非出幣帛不得食,不市畜不得騎用”(《史記·大宛傳》)。幾個位於交通孔道口的國家,還常常“攻劫漢使”,以兵阻道。在這種情況下,元封三年(西元前108年),漢發兵擊姑師(今新疆吐魯番、鄯善、奇台一帶)、降樓蘭(今新疆若羌一帶)。太初三年(西元前102年)漢遠征大宛取勝,自此“西域震恐,都遣使來貢獻”(《漢書·西域傳》)。漢遂在敦煌到鹽澤(今羅布泊)之間設立了交通亭站,還在輪台(今新疆輪台東南)和渠犁(今新疆庫爾勒)等處屯田,置使者校尉,以保護漢與西域諸國間的交通孔道,天山以南地區便在漢的控制下。匈奴雖然仍盤據在天山以北,但已不能“自安”。神爵二年(西元前60年),匈奴西邊日逐王率眾到漢西域地方長官鄭吉處投降,天山以此也歸屬於漢。漢“並護北道”,始設“都護”,匈奴在西域的統治至此全面結束。


至於漢朝跟匈奴對戰的歷史就不用敘述了,總之經過不斷的戰爭,把匈奴趕跑了,這個肆掠中國數百年的禍害也是在大漢天威不斷的打擊下被打垮。

便率軍返回王儉城。此事激起漢廷的憤怒,命令在朝鮮的兩路大軍加緊進攻王儉城。由於王儉城長期被漢軍包圍,在抵抗漢軍的問題上,衛朝內部發生了意見分歧。西元前108年夏,朝鮮右渠王被主和的臣屬殺害,王險城終於被攻陷,一年後衛氏朝鮮滅亡。

漢武帝滅南越

南越國是西漢真定人(今河北正定),秦朝時期南海郡尉趙佗建立的。

漢武帝即位之初,南越王趙胡謹奉藩職,並遣太子嬰齊到長安為天子宿衛。嬰齊娶漢女邯鄲樛氏,生子趙興。後嬰齊回國繼承王位,但仍想保持南越對漢朝的獨立性。漢武帝屢次遣使要他入朝,嬰齊均稱病不往,只派其子趙次公入侍。

嬰齊死後,趙興即位,樛氏為太后。西元前113年,漢武帝派使者安國少季宣諭趙興與太后入朝,與內地諸侯王一樣;同時令衛尉路博多率兵屯駐桂陽(今廣東連縣),接應使者,以示威懾。太后欲倚漢威,與安國少季私通,勸趙興舉國內屬,趙興年少,聽從其意見,於是通過使者上書,願列位同內諸侯,三年一期,廢除漢與南越邊境上的關口。

漢武帝聞報大悅,賜趙興南越丞相銀印及內史、中尉、太傅印,其餘官吏由趙興自置;並在當地推行漢法,改其舊制,廢除黥、劓等肉刑,令使者安國少季留鎮南越。趙興與太后整理行裝,準備入朝,但此舉遭到丞相呂嘉的反對。

呂嘉在南越任三朝丞相,其宗族任長吏者有七十多人,勢力很大;其男皆娶王室女子,其女全嫁王室男子。呂嘉害怕歸附漢朝後,自己的權勢地位會受到削弱,南越諸大臣也害怕內附會失去既得利益。呂嘉多次諫止趙興內屬,未獲成功後便圖謀叛亂。趙興與太后恐被呂嘉所制,便與安國少季密謀在宴會上誅殺呂嘉,因安國少季臨事怯懦而失敗,雙方關係緊張。

漢武帝聞知後,沒有引起重視,僅派大將韓千秋與太后的弟弟樛樂率兩千人入越援助。西元前112年農曆4月,呂嘉通令全國公開叛亂,與弟弟率軍攻進宮中,殺死趙興、太后及安國少季,遣人告知蒼梧越族秦王及其所屬郡縣,立明王庶子、越妻所生兒子、術陽侯趙建德為王。又下令邊邑開道給食,誘漢軍深入,將韓千秋部全軍殲滅,併發兵守住邊塞要地。

漢武帝聞報後,撫恤韓千秋、樛樂的家屬,封韓延年為成安侯、樛廣德為襲侯;並下詔赦免罪人為士卒,徵發江淮以南水師十萬征討南越。同年秋天,漢朝遣四路大軍會攻南越都城番禺。

西元前111年農曆10月,樓船將軍楊僕率軍數萬先破番禹城北要塞石門,與伏波將軍路博多會師後,分別從東南、西北兩面,攻破番禺。呂嘉與南越王趙建德乘夜率數百人入海,路伯德率漢軍一直追趕,將其擒獲。

聞漢兵到,南越蒼梧王趙光、揭陽令史定自動投降,桂林監居翁也曉諭甌駱王率十多萬人投降漢朝,以後他們都被封為列侯。

漢朝派出的另外二路人馬還沒到達嶺南,南越全境已被征服。南越國滅亡。

滅閩越

閩越(也稱閩粵),是中國南方百越部落中的一支,主要聚居在今福建省。閩越國是福建歷史上地方割據政權中時間最早最長,也最為強盛的諸侯國。

秦朝末年,閩越王無諸率閩中兵將參加了轟轟烈烈的反秦大起義,與中原人民共同推翻了秦王朝的統治,接著又參加了漢高祖劉邦對楚霸王項羽的戰爭。閩中軍驍勇善戰,無諸為劉邦戰勝項羽貢獻了力量。西元前202年,劉邦登上皇位封諸侯,複立無諸為閩越國王。無諸成為西漢中央王朝首封的邊疆異姓諸侯。城村古城就是閩越王立國稱王后建設的。無諸在位時,維持著與漢中央王朝的良好關係。無諸死後,子孫內訌迭起,頻頻挑起戰爭。曾北並東甌,南擊南越,周邊的劉姓諸侯國也以財物珍寶交好閩越國。閩越國已成為西漢王朝南方的一股強大的割據勢力。

閩越王無諸的後代東越王餘善最後發展到刻"武帝"璽,自立為帝,起兵漢朝。這時的西漢王朝經過近百年的休養生息,國富民強,特別是漢武帝在位期間,漢朝進入鼎盛時期,他不能容忍各邊遠地區政權的日益強大。漢武帝在擊敗北方匈奴,解除北方邊患之後,調遣四路大軍共數十萬人圍攻閩越國。

漢王朝同時對閩越國內部採取分化瓦解的手段,爭取了閩越繇王居股和部分貴族殺余善後降漢。漢武帝為了消除後患,詔令大軍將閩越貴族遷往江淮內地,焚毀閩越國的城池宮殿。城村古城及其宮殿正是西元前111年被漢武帝派遣的大軍所毀。

滅夜郎

夜郎是我國在西南地區由少數民族先民建立的第一個國家。西漢以前,夜郎國名無文獻可考。夜郎之名第一次問世,大約是在戰國時期,楚襄王(西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將軍莊躍溯沉水,出且蘭(今貴州福泉市),以伐夜郎王”,“且蘭既克,夜郎又降”。 這時,人們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國。夜郎國被中原政權記述的歷史,大致起于戰國,至西漢成帝和平年間,夜郎王興同脅迫周邊22邑反叛漢王朝,被漢使陳立所殺,夜郎也隨之被滅,前後約300年。

滅滇國

滇國(前278年——前109年),是中國西南邊疆古代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雲南中部及東部地區,歷史學家慣稱為滇族。西元前278年,楚將莊礄率領一支隊伍到達滇池地區,其目的是征服當地人歸附楚國,後因歸路被秦國所斷,就留在滇池地區,建立滇國,都城在今昆明市晉甯區晉城鎮。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滇國在雲南歷史上大約存在了五百年,出現于戰國初期而消失于西漢初年。西元前109年,漢武帝出兵征討雲南,滇王拱手降漢。

打西羌

西元前206年西漢王朝建立。這時進入中原的羌人已基本上融合於漢族之中,未進入中原的羌人除部分生活在隴西以外,大都散佈于長城以西,特別是河湟地帶。

開始這些羌族部落都臣服匈奴。漢景帝時,羌族一支研的後代留何率種人請求歸附,為漢朝守衛隴西要塞。漢景帝歡迎遠方來降,把留何及其研種羌部落一齊遷居到隴西郡中,安排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安故(今甘肅臨洮南)、臨洮(今甘肅岷縣)、氐道(今甘肅武山縣東南)、羌道(今甘肅舟曲北)五縣中,與漢人雜居,共同守衛西北邊防。

到漢武帝時,對匈奴人採取了急風暴雨式的軍事行動,與匈奴人勾結的羌人也受到了衝擊。

漢武帝下令對河西用兵,匈奴人受到沉重打擊,渾邪王和休屠王部眾的投降使得羌人和漢朝發生了直接的接觸。

漢武帝派兵在河西驅逐匈奴的時候,也同時對諸羌施加了軍事壓力,逼迫他們向西遷移。由於匈奴渾邪王的內降和諸羌的西遷,使河西一帶成為真空。

漢武帝召烏孫回河西故地的計畫落空之後,他為了加強在河西地區的邊防,就在河西先後設立了武威郡和酒泉郡,從此河西一帶正式成為漢朝的領土。漢武帝還不斷招募百姓和輸送罪犯到河西地區開墾荒地,發展生產。這對於以後開通西域和繼續打擊匈奴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漢武帝在河西設置郡縣以後,西羌和北匈奴被南北隔絕,不得交通,這樣,兩者勾結對付漢朝已經特別困難了。

元鼎五年(西元前112年)九月,分佈在今甘肅臨夏以西和青海東北一帶的先零羌和封養牢姐種羌盡釋前仇,結成同盟,再次與匈奴人相勾結,合兵十余萬人,會攻漢朝的邊郡令居縣(今甘肅永登西北)和安故縣,包圍了槍罕(今甘肅臨夏東北),邊關告急。

漢武帝派將軍李息、郎中令徐自為率兵十萬人,在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十月,出兵討伐。經過強硬的軍事行動,解開槍罕之圍。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十月,漢軍平定了諸羌的叛亂。

漢武帝為了強化對羌人的管理與監視,在西元前111年,開始在羌人居住的地區設置護羌校尉,持節統領內附漢朝的諸羌部落。從此,青海東部開始成為我國的行政管理區域。

經營西域

匈奴是我國古代北方的一個遊牧民族,秦末漢初發展成為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它到處向外擴張。在西面,它擊走了月氏,取得河西走廊,並出兵西域,殘酷統治西域各族人民,從而切斷了早已存在著的“絲綢之路”,同時它不斷騷擾漢北方諸郡,對漢朝構成了嚴重威脅。

武帝即位時,漢的社會經濟已得到恢復發展,國力空前加強。於是,改變了先前對匈奴採取的“和親”政策,決計武裝反擊,根除邊患。漢武帝一方面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尋找同盟力量,以“斷匈奴右臂”,另一方面派衛青等率騎出雁門、代郡、雲中等地,打敗了匈奴的進攻,奪回了河套等失地。

元狩二年(西元前121年),匈奴據守在西方的渾邪王殺休屠王,率四萬多人降漢,漢得河西走廊。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又率大軍深入匈奴腹地,與單于接戰獲勝,“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庭。”(《史記·匈奴傳》)匈奴勢力便日趨衰落。同年,張騫奉命再次出使西域。他順利地到達了烏孫(巴爾喀什湖、伊塞克湖一帶),又分遣副使去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等國。

張騫前後二次去西域,擴大了漢朝的影響。西域諸國早就知道漢是個非常富饒的國家,很想建立關係,苦於匈奴的阻撓,“欲通不得”(《史記·大宛傳》)。當下匈奴已遭受漢朝的打擊,當然更樂意與漢接近了。於是漢朝頻頻派人到西域,一年中出使的多則十餘次,少的五六次;每次去的人有百餘、數百不等,出現了“使者相望于道”的空前盛況。但這時匈奴在西域的統治還沒有根本動搖,一些國家懾於匈奴的壓力,故意刁難漢使,“禁其食物”。漢使“非出幣帛不得食,不市畜不得騎用”(《史記·大宛傳》)。幾個位於交通孔道口的國家,還常常“攻劫漢使”,以兵阻道。在這種情況下,元封三年(西元前108年),漢發兵擊姑師(今新疆吐魯番、鄯善、奇台一帶)、降樓蘭(今新疆若羌一帶)。太初三年(西元前102年)漢遠征大宛取勝,自此“西域震恐,都遣使來貢獻”(《漢書·西域傳》)。漢遂在敦煌到鹽澤(今羅布泊)之間設立了交通亭站,還在輪台(今新疆輪台東南)和渠犁(今新疆庫爾勒)等處屯田,置使者校尉,以保護漢與西域諸國間的交通孔道,天山以南地區便在漢的控制下。匈奴雖然仍盤據在天山以北,但已不能“自安”。神爵二年(西元前60年),匈奴西邊日逐王率眾到漢西域地方長官鄭吉處投降,天山以此也歸屬於漢。漢“並護北道”,始設“都護”,匈奴在西域的統治至此全面結束。


至於漢朝跟匈奴對戰的歷史就不用敘述了,總之經過不斷的戰爭,把匈奴趕跑了,這個肆掠中國數百年的禍害也是在大漢天威不斷的打擊下被打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