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18:9c需求爆發 手機尺寸往6吋靠攏

18:9全螢幕智慧手機已在2017年下半正式引爆, 手機螢幕長寬比從原來的16:9規格變成18:9後, 手機面板將變更大, 目前全球智慧手機的主流尺寸是5.x吋, 占比高達6成以上, 但在規格轉換成18:9全螢幕之後, 手機主流尺寸將往6吋以上靠攏。

原本智慧手機面板多數採用16:9的螢幕長寬比, 但在2017年上半時,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及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分別推出旗艦手機Galaxy S8及LG G6, 大量採用18:9長寬比面板, 成為引爆全螢幕風潮的始點。

手機品牌大廠提升螢幕長寬比的目的, 主要是希望在不提升手機整機長度的前提下, 增加面板顯示面積占整體機身的比例,

並進一步讓消費者感受到更佳的視覺效果。

進入下半年後, 伴隨著Oppo、Vivo、華為、華碩、三星、蘋果(Apple)等各大手機品牌陸續推出新機種, 機海戰術齊發的結果, 讓品牌之間的競爭更加白熱化, 此外, 隨著18:9全螢幕時代來臨, 產業鏈之間的角力也更加激烈, 目前面板業者已爭先恐後搶進18:9全螢幕面板市場, 並將集中在第4季大量出貨。

縱觀2017年上半全球手機面板市場, 依照AMOLED、a-Si、LTPS等技術類型區分, 分別由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京東方、日本顯示器(Japan Display)各分天下, 恰巧由韓、中、日各據一甲、三足鼎立。

據奧維雲網(AVC)統計, 2017年上半的全球手機面板總計共出貨12.06億片, 年增1.7%。 由於中小尺寸面板價格波動, 導致業者調整出貨策略, 各大廠商表現各不相同。 以功能性手機面板來說,

由於具有盈利優勢, 以瀚宇彩晶為代表的面板廠積極推動, 上半年的成長幅度達22%。

另外, 三星顯示器和京東方則分別在AMOLED以及a-Si TFT LCD面板上表現出色, 兩家業者上半年的出貨量分別為1.75億片、1.65億片。 至於(Sharp)方面, 在鴻海的運作下, 出貨表現也相當搶眼, 年增率高達43%。

以技術來看, 目前a-Si手機面板仍擁有最大的市占率, 上半年出貨占比達51%, 但是AMOLED、LTPS手機面板市占率持續增加, 已各自達21%及27%。

隨著手機技術的演變與轉換, 目前各家面板廠正在加速佈局進度。 除三星顯示器持續坐擁全球最高的AMOLED面板市場外, 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也積極在往中小尺寸AMOLED領域靠攏;至於台、日面板業者在AMOLED的投資上較為保守, 目前仍以提高LTPS產能為主;大陸面板廠則憑藉著政策和資金的支持,

在a-Si、LTPS、AMOLED三大領域上全線發力。

目前全球手機面板尺寸依舊以5.x吋為主, 出貨占比高達61%, 但由於功能性手機仍擁有廣大市場, 因此3.x吋及以下產品仍擁有24%的市占率。 目前各家面板廠主要還是以生產5.x吋產品為主, 尤其是以AMOLED及LTPS面板出貨為主的和輝、華星光電、維信諾等, 5.x吋手機面板的產品占比高達100%;至於主打功能型手機市場的彩晶、華映和龍騰光電等, 3.x吋及以下尺寸的出貨占比較大。

值得一提的是, 6.x吋的大尺寸手機面板上半年的出貨占比雖僅為2%, 但隨著18:9全螢幕手機的爆發, 預估6.x吋產品占比有望自2017年下半起迅速攀升。

面板業者指出, 由於18:9手機面板面積較16:9大, 估計玻璃基板利用率要多上8%, 若是搭配In-cell, 制程更為複雜, 影響良率在所難免,

雖然製造難度較高, 不過由於獲利率較16:9為佳, 需求相當火熱, 因此吸引面板廠紛紛搶進, 目前18:9手機面板主要是被導入至中高階機種中, 不過已有面板廠在評估18:9全螢幕面板應用在中低階手機的可行性, 未來需求有望持續擴大。

手機規格轉向朝18:9全螢幕發展後, 在尺寸放大和良率降低的影響下, 產能正在收斂的a-Si手機面板供需關係已經趨於緊張, 價格也持續上漲。 根據群智諮詢估算, 每供應1,000萬片18:9全螢幕面板, 1年將額外消耗掉約當8,000片玻璃基板的6代面板廠產能。

事實上, 手機螢幕長寬比從16:9變成18:9後, 將讓手機面板變大, 舉例而言, 現行的5吋16:9長寬比在變成18:9螢幕後, 因為對角線拉長, 尺寸就會變成5.5吋, 而5.2吋16:9長寬比則會變成5.72吋的18:9產品,

5.5吋16:9長寬比變成18:9的螢幕後, 尺寸就會變成5.99吋, 由於面積變大、面取數減少, 進一步去化面板產能將無庸置疑, 同時也將推升手機尺寸往6吋以上挪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