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河南有一姓氏,認為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後代,獲得五位專家證實!

河南省中牟縣東漳東村、校莊、大洪、大衡莊、邵崗等30餘村, 共居住著約5000名校姓居民。 雖然他們戶口名簿上的戶籍顯示為漢族, 但在祖輩相傳中, 他們卻認為自己是來自內蒙古的“皇族後裔”。 校(xiào)姓居民常為自己的身世困惑, 雖然當地有校姓是蒙古人的傳言, 但一直沒得到確認。 而《百家姓》有504姓, 也沒有校姓。

鑒定會

據改姓村民講, 他們是從蒙古來的。 而據1935年的中牟縣誌記載證實, 中牟校姓確實來自蒙古, 因為他們的遷徙和一個叫“木交王”的蒙古族高官有關。 相傳朱元璋推翻元朝後, 蒙古人“木交王”帶家眷逃到河南。 為讓後代免遭殺戮, 他讓老大跑到輝縣, 老二隱居中牟, 老三去了鞏義, 都姓“校”。

村民

歷史記載, 元太宗丙申年(1236年)贈賜平陽(今山西臨汾)為拔都食邑, 大德九年(1305年)改為晉甯路, 晉甯路轄6縣, 洪洞即在其中。 而在明朝初年, 確實發生了著名的“大槐樹”移民事件。 當年, 由於河南的兵荒馬亂造成人口稀少, 成千上萬的洪洞人移民到河南等地。

大槐樹移民

而五位相關方面的資深專家通過一年多的考證, 一致認定元末明初由晉甯路遷出的校姓系元太祖成吉思汗裔孫。 校姓應為撒裡答後裔, 世系為:成吉思汗—術赤—拔都—撒裡答—校姓。 成吉思汗的子孫子所以很多, 是因為成吉思汗一生中還擁有很多妻子, 這些妻子來自于他統轄下的不同地區, 她們為成吉思汗養育了上百個孩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