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音訊:為什麼李世民當上皇帝後,沒有殺秦瓊這些握有兵權的人?

今天三解搞個新花樣, 問答形式的“短音訊”, 可以叫做“解答”, 1期3個問題, 有的是三解在今日頭條的悟空問答裡回答過的, 有的是讀者群裡的朋友感興趣回答過的, 究竟有沒有意思, 營養多少, 三解心裡也沒個譜。

不過, 因為成型的文章總需要查閱資料, 敲定引文, 整理邏輯, 更新頻率上, 也就很難盡如人意, 三解就在這些間隙, 發一發“解答”, 同時, 也向各位讀者朋友徵集下問題, 有什麼感興趣的話題, 可以在微信後臺留言給三解, 咱們一起琢磨。

今日話題:

1、為什麼李世民當上皇帝後, 沒有殺秦瓊這些握有兵權的人?

▲點擊收聽音訊

把秦瓊拿出來當做唐代武將的代表, 肯定是受了《隋唐英雄傳》的影響, 因為歷史上的秦瓊, 秦叔寶, 其實是一員統領精銳馬軍作戰的“鬥將”, 而非領軍大將。

隋末唐初, 即李淵平滅群雄的時代, 採取的是地方總管掌兵+宗王統帥的制度, 唐代出征叫行軍總管, 其上的大帥, 名為某某道行軍大總管, 如果為宗王領兵, 則稱行軍元帥。 而在李唐統一戰爭中, 歷次大戰, 都是以宗王為帥, 比如討王世充, 即以秦王李世民為元帥;討蕭銑, 則以廬江王李瑗自襄陽南下為行軍元帥, 李孝恭和李靖從巴蜀沿江為偏師, 稱總管。

真正有兵權的有兩個序列, 一個是地方的某某州總管, 比如徐世勣、張善安、羅藝、周法明、盧祖尚等等,

這部分人, 考察史書, 善終者不多, 如周法明死于張善安之手, 張善安死於勾結輔公祏叛亂, 羅藝死於玄武門之變以謀反被殺, 盧祖尚貞觀二年因推辭調任交州, 被李世民斬於朝堂。

徐世勣是這群人中的異類, 他在虎牢關之戰和攻洛陽之戰中都立下了大功, 而且非常知進退, 懂韜晦, 在太廟獻俘是排在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之後, 名列第三。 所以在高祖朝和貞觀朝都比較受信任, 長期在代州統領兵馬防禦突厥。

而另外一個序列則是府兵序列, 這部分是唐朝正常的中央軍武職序列, 其作用, 《新唐書·兵志》寫得很清楚, 就是儲將, 同時備宿衛, 這部分將領, 是唐太宗最信任的秦府舊人, 尤其是以與他共同參與過玄武門之變的功臣居多。

但是, 府兵序列, 本質上是兵將分離, 即使是左右衛大將軍, 實際上也是沒有兵權的, 就是空頭虛銜, 等到出戰時, 才加行軍總管的名義, 調兵出征, 而且不是帶所謂的“本衛”兵馬, 而是另行編組“行軍”, 也就是野戰軍。

所以, 秦叔寶、程知節等人實際上根本沒有兵權, 沒有必要殺;他們還參與了玄武門之變, 信任程度高於旁人, 比如李靖, 就很受唐太宗的猜忌, 文臣裡的房玄齡也受過李世民的猜忌。

至於曾經割據掌握兵權的, 李世民其實沒少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