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2017世界物聯網博覽會馬雲激情“物”語未來

“今天能夠定義清楚的東西都不是未來。 我們怎麼想像未來, 都是幼稚的。 ”2017世界物聯網博覽會無錫峰會上, 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 以“物聯改變未來”為主題發表演講。 未來到底長什麼樣?物聯網等“黑科技”將如何改變人類的未來?對此, 馬雲說:“只有沒有邊界的思考, 才是真正的未來。

資料時代, 人要有自己的自信

“今天, 人類已經從IT走向DT, 也就是資料時代。 這不是字的區別, 也不是技術的區別, 而是思想觀念的區別。 ”馬雲認為, IT時代講究資訊壟斷, 我知道, 你不知道, 我就有利益;而資料時代, 必須學會共用,

學會普惠, 只有讓別人強大起來, 自己才會強大起來。 而整個世界發展也將走向普惠、共用和可持續。

對於物聯網, 馬雲認為, 物聯網核心不是“物”, 而是“聯”, 更重要的是連起來以後, 變得智能化。 “物聯網的本質, 首先必須是一個智聯網, 沒有智慧的物聯網, 就是一個植物人。 ”

在資料時代, 物聯網、雲計算和大資料, 正在以超過我們想像的速度和力度奔湧而來, 機器變得越來越“聰明”。 而與此同時, 諸如AlphaGo在圍棋上的勝利, 也令許多人感到沮喪。 “人與機器的競爭是可怕的, 人要有自己的自信, 人類一定會戰勝機器。 ”面對人類對智慧型機器又愛又怕的矛盾心理, 馬雲反復強調, 智慧化的目的, 不是讓機器變成人, 而是必須讓機器像人一樣去學習。

未來的二三十年, 隨著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等資訊技術的進步, 機器將發展出強大的力量, 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衝擊, 人類必須為此做好準備, 但不必覺得失落。 “人是有智慧的, 機器應該要有智慧, 每個東西必須走自己的獨到之路。 未來的時代, 機器應該更像機器, 人更像人。 ”

暢想未來, 馬雲深信, 人類有足夠智慧去解決新時代出現的各種新問題。 “我們解決不了, 我們的孩子一定比我們解決得好, 因為‘80後’‘90後’‘00後’, 他們就是比我們聰明。 ”

未來製造, “Made in Internet”

縱觀人類近代發展史, 每一次技術革命, 都伴生著一種新的生產資料橫空出世。 第一次技術革命, 煤成為主要的生產資料;第二次技術革命, 石油驅動了世界;而在以創新為標誌的第三次技術革命中,

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所帶來的資料將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

“現在大家感覺到整個零售行業的變革非常之快、非常之迅猛, 我想講, 新零售以後, 巨大的變革是新製造, 而新製造來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馬雲預言, 未來的十到十五年, 大批的製造業將面臨痛苦, 其程度將遠遠超過今天超市、商場所面臨的局面。

馬雲認為, 由於物聯網、人工智慧的發展, 新製造將倒逼整個社會進行改革。 未來, 將不會存在Made In China、Made In USA, 未來的製造業是Made In Internet, 即“互聯網製造”。 技術和創新將成為推動製造業進步的主要力量, 企業必須學會革自己的命。

製造業, 向來被看作是就業的“蓄水池”, 對此, 馬雲卻不同意, “製造業成為就業主要驅動力的時代已經過去。

馬雲認為, 未來的製造業, 本質上是一個服務業, 製造與服務融合, 將成為趨勢。 隨著機器變得越來越智慧, 大批的製造業將會由機器取代, 製造業規模化、流水線、集裝箱式的模式將成為過去, 個性化、定制化的C2B模式將成為主流。 “未來所有程式化的工作都會被取消, 昨天最好的工作都會失去。 未來的計算演算法專家一定不是在互聯網公司工作, 而是在車間裡面給機器寫代碼。 ”

跨界互聯, 期待江蘇探索

2009年, 江蘇以無錫獲批“國家傳感網創新示範區”為契機, 在物聯網發展上率先探索。 也是在2009年, 阿裡巴巴啟動了阿裡雲計算, 堅持8年, 走到今天。

“江蘇開始探索的時候, 物聯網還只是一個概念;阿裡巴巴做雲計算的時候,

也說不出雲計算到底是怎麼一個樣子。 但是我們都相信, 這是未來。 ”

馬雲說, 面對未來, 無論地區還是企業, 都要鋪設一個方向, 並且堅持不斷地去實現和完善。 從這個意義上說, 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在江蘇舉行, 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他認為, 江蘇省委省政府非常高瞻遠矚地搭建了物博會這樣一個平臺, 讓業界、學界得以暢所欲言。 另一方面, 他也建議, 政府要建立良好的生產關係, 用新的方法去引導創新、保護創新、治理創新, 注重激發企業和市場強大的力量去推動創新。

在此過程中, 政府要嚴防“紅旗法案”。 19世紀50年代, 英國在全世界第一個發明了汽車, 但是遭到了馬車夫的抗議。 1856年, 英國出了一個“紅旗法案”, 要求每輛車前必須有一個人拿著紅旗引導, 車的速度不得超過每小時7英里。“紅旗法案”使得英國失去了汽車帶來的先發優勢,反而德國、法國和美國後來居上,帶動了整個石油經濟的發展。“問題,總是有辦法解決的,有時候制度過多,反而讓我們不能前進。對於未來,我們只有探索。”

探索未來,馬雲對江蘇寄予厚望。“物聯網和雲計算大資料,合在一起才是未來;江蘇走改革的路線,浙江走開放的路線,江蘇和浙江雙劍合璧才最有機會。”馬雲說。 本報記者 馬 薇

新 聞 鏈 接 >>>

無錫攜手騰訊成立TUSI實驗室

本報訊 作為國內物聯網發展重鎮,10日下午,在世界物聯網博覽會現場,無錫市高新區和騰訊聯合發佈成立國內首個TUSI物聯網聯合實驗室。

無錫市經信委副主任吳建平表示,隨著物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和萬物互聯時代的來臨,安全風險顯然不容忽視。針對物聯網時代下的用戶隱私和財產安全保障,騰訊公司無線安全產品部副總經理申子熹告訴記者,騰訊早在去年4月,就發佈了騰訊“領禦守護計畫”,為使用者、設備聯網提供了金融級安全防護。

騰訊移動互聯網事業群副總裁吳宇表示,依託騰訊公司9億使用者資料積澱,騰訊聯合無錫市政府共同打造面向大資料、物聯網等創新領域的TUSI物聯網聯合實驗室,為企業提供基於TUSI標準的物聯網安全檢測、安全設備評估、安全服務能力輸出的多項服務。無錫新吳區副區長樊曉華介紹,TUSI物聯網安全聯合實驗室,包括公共服務平臺、聯盟身份、標準准入三個合作方向,希望通過三個方向的合作,“建立一個可以信任的智慧城市或者說沒有密碼的智慧城市。”並通過平臺加入更多的“互聯網+醫療”“互聯網+警務”等資源。 (朱秀霞)

3年內,全球感測器將由50億個增至1000億個 ——

“電子五官”迎來飛速發展期

沒有感測器,物聯網將“難為無米之炊”。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一切未來科技的美好藍圖也將成為“海市蜃樓”。

在物博會首場分論壇——感測器及智慧化系統應用國際高峰論壇上,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隨著物聯網滲透進入各行各業,感測器產業也迎來了飛速發展期。

物聯網集成新一代資訊技術,其產業鏈包括感知層、網路層、平臺層和應用層。作為物聯網採集資訊的終端工具,感測器如同物聯網的“電子五官”,是物聯網的基石,“物聯天下、傳感先行”是業界共識。

手捧一杯掃碼獲得的物聯網咖啡,點開智慧蜂巢立櫃下單一份三明治,智慧印表機3秒“吐出”你的靚照,還有智慧門鎖、農業無人機、危化品運輸監控裝置……論壇上,10多家企業帶來了智慧感測器新品,引來眾多參觀者駐足。

今年6月底,日本歐姆龍在無錫開設了智慧農業園。這個農業園粗看外表與其它大棚沒有兩樣,走進裡面,細節卻大為不同:大棚中央豎立著無線溫濕度感測器,土壤裡埋著水分感測器,棚壁上掛著二氧化碳感測器,棚頂有光照感測器,棚外還有降雨感測器和風速感測器。所有感測器收集的資料即時傳輸到複合環境控制櫃,經過電腦判斷,再“指揮”噴淋、調溫、換氣等自動化系統開啟。

目前全球有30億—50億個感測器,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1000億個。“幾年前我在參與國際感測器領域的論壇時,幾乎找不到一家感測器設計、研發的國內企業。而如今無錫、上海已有了多家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國內感測器產業的後發優勢不容小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MEMS研究中心主任繆建民感慨道。

“‘十二五’期間,我國敏感元器件及感測器產業以20.9%的年均增長率實現了高速發展,中國感測器產業已經形成從技術研發、設計、生產到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工信部電子司副司長彭紅兵表示,但就總體水準而言,國產的感測器產品仍以中低端為主,技術水準相對落後。中國市場上的中高端感測器進口占比達80%,數位化、智慧化、微型化產品嚴重欠缺。

“感測器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行業應用,深入挖掘健康養老、教育、醫療、工業等領域應用需求,是加快、做強感測器產業的必由之路。”彭紅兵說。

目前,無錫智慧傳感系統產業集群被認定為全國首批、江蘇省唯一的創新型產業集群,無錫高新區微納園獲得“江蘇省智慧感測器產業園”稱號,成為首個省級智慧感測器專業產業園區;美新半導體、必創傳感、品冠科技、昆侖海岸等一批相關企業快速成長,智慧交通綜合測試基地、感知裝備計量測試中心等一批國家級公共服務平臺獲批建設,有力地支撐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本報記者 浦敏琦

車的速度不得超過每小時7英里。“紅旗法案”使得英國失去了汽車帶來的先發優勢,反而德國、法國和美國後來居上,帶動了整個石油經濟的發展。“問題,總是有辦法解決的,有時候制度過多,反而讓我們不能前進。對於未來,我們只有探索。”

探索未來,馬雲對江蘇寄予厚望。“物聯網和雲計算大資料,合在一起才是未來;江蘇走改革的路線,浙江走開放的路線,江蘇和浙江雙劍合璧才最有機會。”馬雲說。 本報記者 馬 薇

新 聞 鏈 接 >>>

無錫攜手騰訊成立TUSI實驗室

本報訊 作為國內物聯網發展重鎮,10日下午,在世界物聯網博覽會現場,無錫市高新區和騰訊聯合發佈成立國內首個TUSI物聯網聯合實驗室。

無錫市經信委副主任吳建平表示,隨著物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和萬物互聯時代的來臨,安全風險顯然不容忽視。針對物聯網時代下的用戶隱私和財產安全保障,騰訊公司無線安全產品部副總經理申子熹告訴記者,騰訊早在去年4月,就發佈了騰訊“領禦守護計畫”,為使用者、設備聯網提供了金融級安全防護。

騰訊移動互聯網事業群副總裁吳宇表示,依託騰訊公司9億使用者資料積澱,騰訊聯合無錫市政府共同打造面向大資料、物聯網等創新領域的TUSI物聯網聯合實驗室,為企業提供基於TUSI標準的物聯網安全檢測、安全設備評估、安全服務能力輸出的多項服務。無錫新吳區副區長樊曉華介紹,TUSI物聯網安全聯合實驗室,包括公共服務平臺、聯盟身份、標準准入三個合作方向,希望通過三個方向的合作,“建立一個可以信任的智慧城市或者說沒有密碼的智慧城市。”並通過平臺加入更多的“互聯網+醫療”“互聯網+警務”等資源。 (朱秀霞)

3年內,全球感測器將由50億個增至1000億個 ——

“電子五官”迎來飛速發展期

沒有感測器,物聯網將“難為無米之炊”。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一切未來科技的美好藍圖也將成為“海市蜃樓”。

在物博會首場分論壇——感測器及智慧化系統應用國際高峰論壇上,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隨著物聯網滲透進入各行各業,感測器產業也迎來了飛速發展期。

物聯網集成新一代資訊技術,其產業鏈包括感知層、網路層、平臺層和應用層。作為物聯網採集資訊的終端工具,感測器如同物聯網的“電子五官”,是物聯網的基石,“物聯天下、傳感先行”是業界共識。

手捧一杯掃碼獲得的物聯網咖啡,點開智慧蜂巢立櫃下單一份三明治,智慧印表機3秒“吐出”你的靚照,還有智慧門鎖、農業無人機、危化品運輸監控裝置……論壇上,10多家企業帶來了智慧感測器新品,引來眾多參觀者駐足。

今年6月底,日本歐姆龍在無錫開設了智慧農業園。這個農業園粗看外表與其它大棚沒有兩樣,走進裡面,細節卻大為不同:大棚中央豎立著無線溫濕度感測器,土壤裡埋著水分感測器,棚壁上掛著二氧化碳感測器,棚頂有光照感測器,棚外還有降雨感測器和風速感測器。所有感測器收集的資料即時傳輸到複合環境控制櫃,經過電腦判斷,再“指揮”噴淋、調溫、換氣等自動化系統開啟。

目前全球有30億—50億個感測器,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1000億個。“幾年前我在參與國際感測器領域的論壇時,幾乎找不到一家感測器設計、研發的國內企業。而如今無錫、上海已有了多家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國內感測器產業的後發優勢不容小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MEMS研究中心主任繆建民感慨道。

“‘十二五’期間,我國敏感元器件及感測器產業以20.9%的年均增長率實現了高速發展,中國感測器產業已經形成從技術研發、設計、生產到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工信部電子司副司長彭紅兵表示,但就總體水準而言,國產的感測器產品仍以中低端為主,技術水準相對落後。中國市場上的中高端感測器進口占比達80%,數位化、智慧化、微型化產品嚴重欠缺。

“感測器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行業應用,深入挖掘健康養老、教育、醫療、工業等領域應用需求,是加快、做強感測器產業的必由之路。”彭紅兵說。

目前,無錫智慧傳感系統產業集群被認定為全國首批、江蘇省唯一的創新型產業集群,無錫高新區微納園獲得“江蘇省智慧感測器產業園”稱號,成為首個省級智慧感測器專業產業園區;美新半導體、必創傳感、品冠科技、昆侖海岸等一批相關企業快速成長,智慧交通綜合測試基地、感知裝備計量測試中心等一批國家級公共服務平臺獲批建設,有力地支撐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本報記者 浦敏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