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贏得喘息機會竟釋放敵國主帥,秦國看似下賭注背後卻是如此妙招

春秋戰國時期, 秦國是實力相當弱的國家, 在歷史上一直被魏國欺負。

直到河西之戰, 兩國才偃旗息鼓。

有人可能會說, 既然這麼弱,

為何秦國還要跟魏國開戰呢?

注意, 不是秦國追著魏國要打仗, 而是秦國不得不去收回河西之地, 為何?

河西之地靠近函谷關, 就是那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函谷關, 若函谷關失守, 那秦國的門戶將會洞開, 落入無險可守的尷尬境地, 亡國只是分分鐘鐘的事。

所以, 這個仗不是打不打的問題, 而是何時打, 怎麼打。

這次戰役, 秦國國君秦獻公, 以及秦獻公的兒子, 未來的秦孝公嬴渠梁, 還有大兒子贏虔, 都親巢出動, 換句話說, 整個秦國的權力核心幾乎都出動打仗了。

一國之君都帶兵出來打仗, 若不是被逼到份上了, 秦國是斷然不敢冒這個險的。

不過, 兩方都沒有佔便宜, 魏國主帥公叔痤被俘, 秦國國君秦獻公被毒箭射中, 兩軍只能是偃旗息鼓。

而就是這次偃旗息鼓, 讓整個局勢發生了變化。

因為秦國國君秦獻公死了。

秦獻公臨死時, 單獨召見嬴渠梁, 叮囑他三件事, 第一, 不要急於復仇, 第二, 善待臣下, 第三, 兄弟同心。

秦獻公還是很明白的。

為什麼不要急於復仇?他說, 二十年來, 秦國已經打窮了, 留給你的是一個爛攤子, 要臥薪嚐膽, 富國強兵, 不要像公父那樣老打仗。

但請注意, 如前所述, 不是秦獻公窮兵黷武, 而是魏國壓著自己打啊, 打仗是為了保家衛國, 自衛反擊。

他的兒子嬴渠梁, 也就是未來的秦孝公自然很明白, 復仇只能是意氣用事, 以卵擊石, 問題的關鍵是如何讓魏國消停會兒, 讓秦國有個喘息的機會。

秦獻公雖然治國了了, 但看人上還是靠譜, 他一眼就看出來, 次子嬴渠梁比大兒子贏虔要有遠見, 能成大事。

所以, 秦獻公臨死時, 先單獨召見大兒子贏虔, 而後才召見次子嬴渠梁。

為何?

因為秦獻公擔心, 若兄弟不同心, 在繼承位子上翻臉, 搞起內亂, 那秦國滅亡只能是分分鐘鐘的事了。

先召見大兒子贏虔, 就是讓他賭咒, 宣誓, 寫下血書, 若負君弟, 天誅地滅, 為秦孝公嬴渠梁順利繼位掃除潛在的最大障礙。

不過, 得虧贏虔很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定位就是秦國統帥,平日裡一直對弟弟嬴渠梁欽佩有加,認為他是太子,任何時候只要父親不在場,他一定會推弟弟出來主事,平日裡也會注意維護弟弟的權威。

在中國歷史上,尤其是注重血緣關係的宗族社會,老大甘願為老二俯首稱臣,宣誓效忠的,還真不多見。

但是,嬴渠梁的繼任確實是秦國國運之福,尤其是在大秦帝國的締造大業上,秦孝公功不可沒。

剛剛上任新國君,秦孝公嬴渠梁就在朝上宣佈了三項國策。

第一, 國中大臣,各司其職,一律不動,國政仍由上大夫甘龍統攝。

第二, 贏虔將軍少梁之戰有功,擢升左庶長,總領秦國兵馬。

第三, 由上大夫甘龍,長史公孫賈主持公父之國喪大禮。

這三項國策可以看出嬴渠梁的先見之明。

他深深知道,新國君上臺最怕什麼?最怕底下大臣心猿意馬,各懷鬼胎,不服管。但大臣們最怕什麼?最怕既得利益被切割,拿走,好景不常在。

秦孝公明白,在秦國有兩位元大臣需要安撫,穩住,一位是上大夫甘龍,一位是長史公孫賈,這二位代表著秦國朝政上兩股最大的勢力,他們的利益動不得。

所以,國政統攝還是交給上大夫甘龍,潛臺詞就是說,我上臺你放心,只要你聽話,好處還是少不了的。

注意,在國喪大禮上,分別交給上大夫甘龍和長史公孫賈,秦孝公的意思很明白,這兩人呢,自然是更懂。

一朝之上,避免大臣獨斷專權的有效辦法就是,扶植兩隻以上的利益集團,鬥而不破,互相牽制。

當然,槍桿子裡出政權,古今皆同,讓自己大哥贏虔統領兵馬大權,自然是應有之意,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秦孝公剛上任就頒佈這三項國策,目的很明確,那就是穩住國內局勢,避免內亂,一致對外。

在對外上,秦孝公採取的措施看似是在賭,其實很有遠見。

為什麼說是在賭呢?

因為他下令釋放魏國主帥公叔痤,並承諾讓出河西之地。

這不是扯嗎?你可能會說,好不容易重擊魏軍,活捉敵軍主帥,使得收復河西之地成為可能,更不可忘卻的是,自己的父親秦獻公正是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如此一來,不是放虎歸山,打了一場毫無益處的仗嗎?

一般人都能看出來,秦孝公這麼做就是在向魏國示好,妥協,求饒。

但魏國若不買帳呢?畢竟大好形勢正是在魏國這邊。

秦孝公確實在下賭注,但不同的是,他是一個精明的賭徒,他認定魏國肯定會收手,偃旗息鼓,暫時放秦國一馬。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他早就看出來,魏國的地理位置已經決定,魏國不敢輕易冒進,跟秦國打持久戰。

讓我們看一下魏國的地理位置,魏國的領土非常分散,最分散的時候,山西一部分,跨過黃河到河西一部分,然後趙國腹地的中山國也被魏國給滅了成了魏國領土,而河南又有一部分。

再看看它的周邊,北邊是趙國,懷裡抱著韓國,西邊是秦國,東邊是宋、衛、齊,南邊是楚國。

換句話說,魏國是四戰之地,地理位置是整個戰國最差的,如果魏國在一個方向上進攻,就會被其他三個方向的國家打擊。

另外,不只是秦國,在歷史上,趙、韓、齊、楚都跟魏國結過梁子,吃過虧,難說他們不會在魏國跟秦國膠著戰中,背後捅自己一刀。

再者,魏國國君魏惠王只有霸心,沒有王心,歷次由魏國發動的戰爭,無不是東邊切一塊別人的田,西邊割一處人家的地,根本就沒有明確的戰略規劃,一看就還沉浸在春秋霸主的春夢裡,這跟秦國後來遠交近攻的戰略想比,高下立判。

最後,秦孝公能釋放魏國主帥公孫痤,走的就是一步妙棋。

因為他知道,公叔痤不僅是此次統領魏國軍隊統帥,還是魏國的現任丞相。

釋放他回國,有三處利好。

一來是將河西之地讓出這事,讓魏國丞相帶話給魏惠王,可信度更大。

二來給魏國顏面,魏惠王此人可是好大喜功,若魏國主帥被俘這事傳到本國,那休戰之事幾無可能。

三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可以壓制魏國國內主戰之聲。在魏國有一人歷來對秦國主戰不住和,巴不得一下子捏死秦國,此人正是魏國上將龐涓,一旦丞相公叔痤出事,那麼,他極有可能會打破魏國將相分權的局面,力促魏惠王抓住時機,一舉滅掉秦國。

因此, 秦孝公下的賭注看似冒險,實則是十拿九穩。

果然,魏國統帥公叔痤被釋放回國後,對於秦國的示好,魏惠王喜聞樂見,再高興不過了,同意秦魏兩國暫時休戰,以示誠意。

後來秦國崛起,魏國覆滅,才此處已見端倪。

得虧贏虔很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定位就是秦國統帥,平日裡一直對弟弟嬴渠梁欽佩有加,認為他是太子,任何時候只要父親不在場,他一定會推弟弟出來主事,平日裡也會注意維護弟弟的權威。

在中國歷史上,尤其是注重血緣關係的宗族社會,老大甘願為老二俯首稱臣,宣誓效忠的,還真不多見。

但是,嬴渠梁的繼任確實是秦國國運之福,尤其是在大秦帝國的締造大業上,秦孝公功不可沒。

剛剛上任新國君,秦孝公嬴渠梁就在朝上宣佈了三項國策。

第一, 國中大臣,各司其職,一律不動,國政仍由上大夫甘龍統攝。

第二, 贏虔將軍少梁之戰有功,擢升左庶長,總領秦國兵馬。

第三, 由上大夫甘龍,長史公孫賈主持公父之國喪大禮。

這三項國策可以看出嬴渠梁的先見之明。

他深深知道,新國君上臺最怕什麼?最怕底下大臣心猿意馬,各懷鬼胎,不服管。但大臣們最怕什麼?最怕既得利益被切割,拿走,好景不常在。

秦孝公明白,在秦國有兩位元大臣需要安撫,穩住,一位是上大夫甘龍,一位是長史公孫賈,這二位代表著秦國朝政上兩股最大的勢力,他們的利益動不得。

所以,國政統攝還是交給上大夫甘龍,潛臺詞就是說,我上臺你放心,只要你聽話,好處還是少不了的。

注意,在國喪大禮上,分別交給上大夫甘龍和長史公孫賈,秦孝公的意思很明白,這兩人呢,自然是更懂。

一朝之上,避免大臣獨斷專權的有效辦法就是,扶植兩隻以上的利益集團,鬥而不破,互相牽制。

當然,槍桿子裡出政權,古今皆同,讓自己大哥贏虔統領兵馬大權,自然是應有之意,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秦孝公剛上任就頒佈這三項國策,目的很明確,那就是穩住國內局勢,避免內亂,一致對外。

在對外上,秦孝公採取的措施看似是在賭,其實很有遠見。

為什麼說是在賭呢?

因為他下令釋放魏國主帥公叔痤,並承諾讓出河西之地。

這不是扯嗎?你可能會說,好不容易重擊魏軍,活捉敵軍主帥,使得收復河西之地成為可能,更不可忘卻的是,自己的父親秦獻公正是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如此一來,不是放虎歸山,打了一場毫無益處的仗嗎?

一般人都能看出來,秦孝公這麼做就是在向魏國示好,妥協,求饒。

但魏國若不買帳呢?畢竟大好形勢正是在魏國這邊。

秦孝公確實在下賭注,但不同的是,他是一個精明的賭徒,他認定魏國肯定會收手,偃旗息鼓,暫時放秦國一馬。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他早就看出來,魏國的地理位置已經決定,魏國不敢輕易冒進,跟秦國打持久戰。

讓我們看一下魏國的地理位置,魏國的領土非常分散,最分散的時候,山西一部分,跨過黃河到河西一部分,然後趙國腹地的中山國也被魏國給滅了成了魏國領土,而河南又有一部分。

再看看它的周邊,北邊是趙國,懷裡抱著韓國,西邊是秦國,東邊是宋、衛、齊,南邊是楚國。

換句話說,魏國是四戰之地,地理位置是整個戰國最差的,如果魏國在一個方向上進攻,就會被其他三個方向的國家打擊。

另外,不只是秦國,在歷史上,趙、韓、齊、楚都跟魏國結過梁子,吃過虧,難說他們不會在魏國跟秦國膠著戰中,背後捅自己一刀。

再者,魏國國君魏惠王只有霸心,沒有王心,歷次由魏國發動的戰爭,無不是東邊切一塊別人的田,西邊割一處人家的地,根本就沒有明確的戰略規劃,一看就還沉浸在春秋霸主的春夢裡,這跟秦國後來遠交近攻的戰略想比,高下立判。

最後,秦孝公能釋放魏國主帥公孫痤,走的就是一步妙棋。

因為他知道,公叔痤不僅是此次統領魏國軍隊統帥,還是魏國的現任丞相。

釋放他回國,有三處利好。

一來是將河西之地讓出這事,讓魏國丞相帶話給魏惠王,可信度更大。

二來給魏國顏面,魏惠王此人可是好大喜功,若魏國主帥被俘這事傳到本國,那休戰之事幾無可能。

三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可以壓制魏國國內主戰之聲。在魏國有一人歷來對秦國主戰不住和,巴不得一下子捏死秦國,此人正是魏國上將龐涓,一旦丞相公叔痤出事,那麼,他極有可能會打破魏國將相分權的局面,力促魏惠王抓住時機,一舉滅掉秦國。

因此, 秦孝公下的賭注看似冒險,實則是十拿九穩。

果然,魏國統帥公叔痤被釋放回國後,對於秦國的示好,魏惠王喜聞樂見,再高興不過了,同意秦魏兩國暫時休戰,以示誠意。

後來秦國崛起,魏國覆滅,才此處已見端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