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鮮香之味可以靠人工合成?是不是味精毀了中國的美食?

中國美食讓味精毀了嗎?對於這種說法的評價只有4個字——言過其實!但是, 味精的出現讓中國美食傳統意義上的工匠精神消失大半, 這也是必須要正視的問題。

味精說到底是一種工業合成品, 主要作用是食品增鮮, 調節口味。 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 它對人體沒有什麼營養價值可言, 但是可以通過刺激味蕾, 讓口腔感受到鮮香的味道, 從而提高食欲, 使人胃口大開。

人們都有一個體會, 就是在烹飪新鮮的魚類、蘑菇、番茄、肉類時, 都能品味到類似於味精的這種鮮香。 但是, 來源於自然食物的鮮香與味精的鮮香有本質不同!從美食角度上講,

前者的鮮香是經過漫長的時間煮制而成, 可以說是食物的精華提煉, 這與味精的化工合成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味精說到底是一種工業合成品

拋開營養這個問題不談。 只談一下味精對美食工匠精神的影響:

就以魯菜的吊湯之法為例。 魯菜擅長用湯, 無湯不成菜, 無湯不成席。 有一句流傳近百年的俗話是這樣的:馬連良的腔, 山東館的湯。 為何把山東菜館的湯, 與梅蘭芳齊名的京劇大師, “四大鬚生”之首的馬連良並稱?根本原因就是魯菜吊湯是工匠精神的表達。

何謂工匠精神?就是在美食烹飪中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卓越品質, 不追求省時省力和見效快的即時利益模式, 堅守信念, 耐得住寂寞, 經得起歷練。 具體到魯菜吊湯上來講, 就是用一整套嚴格的程式和辦法提取雞肉、豬肘、肉骨等骨鮮的精髓汁液, 用於烹調菜肴, 提升菜肴的色、香、味。

魯菜吊湯是用三四種骨鮮、熬制數十小時而成的。 花費數十小時只為熬制炒菜時用的那一勺湯?是的,

這就是魯菜吊湯工匠精神的體現。

現在, 讓我們來看看在沒有發明味精的年代裡, 人們是怎麼樣為美食增鮮增香的。 北魏的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曾記載:“捶牛羊骨, 令碎, 熟煮取汁, 掠去浮沫, 停之使清。 ”這是最早用文字記錄下的吊湯之法。

魯菜吊湯分清湯、奶湯兩種。 清湯是把豬肘骨、老母雞、鴨子在鍋裡煮制, 不斷去沫、去脂、去渣, 煮成濃稠的清湯;奶湯是在清湯基礎上再煮制, 直至把骨鮮中的精髓汁液全部煮出來, 使湯色變濃白, 湯質更濃稠, 呈現出乳白色來。

不用味精如何保證鮮香之味呢?

在吊湯的時候, 舊日魯菜大館子還有個不傳之秘:用“紅哨”或者“白哨”使湯味更加濃鮮可口。 “紅哨”就是把上好的雞腿肉剁成肉泥, “白哨”就是上好的雞脯肉剁成肉泥。 在煮制中加入“紅哨”或者“白哨”, 會進一步加大湯的鮮味, 也更有營養。

魯菜製作吊湯的工匠精神主要體現為:

1、豬肘、老母雞、豬龍骨、鴨子、雞腿肉、雞胸肉等所有物料的選擇都遵循嚴格的標準, 絕不會有半點馬虎。

2、熬制時間長, 通常會達到10小時以上, 把骨鮮中的營養物質全部熬出。

3、熬制中反復數次去油、去渣、去脂, 不厭其煩, 以確保湯色、湯的品質“調”到最佳。

特別要說明的是:吊湯之功對於廚師來說, 通常要三四年才能練成, 是魯菜廚師入流成家的基本功。 而且有的魯菜廚師在吊湯上有獨門技法。 可以想像的是, 吊湯和味精調出來的湯, 兩者的高下立見!

味精的出現吊湯工匠精神可有可無

如果不講究工匠精神呢?很好辦,直接灑上一勺味精,鮮香之味與吊湯之味雷同,節約了成本、提高了出菜率。

所以說,味精的出現直接讓吊湯的工匠精神變得可有可無。炒菜不需要吊湯了,鍋里加一點味精,想要的口味都有了。快捷倒是快捷了,便宜倒是便宜了,但是總感覺缺乏了點什麼。

聽戲聽腔,吃菜喝湯!失去根本,唱戲也好,烹飪做菜也罷,都失去了賴以立足和發展的基本動力。

味精沒有毀了中國的美食,而是毀了中國美食背後的精神。

(本文為指動濟南原創內容,已授權今日頭條、百家號、微信公眾號、企鵝號、搜狐號、大魚號、網易號同步更新,其他網站和自媒體平臺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果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請點擊下方的留言。或者點個贊,轉發一下,讓朋友分享本文。)

味精的出現吊湯工匠精神可有可無

如果不講究工匠精神呢?很好辦,直接灑上一勺味精,鮮香之味與吊湯之味雷同,節約了成本、提高了出菜率。

所以說,味精的出現直接讓吊湯的工匠精神變得可有可無。炒菜不需要吊湯了,鍋里加一點味精,想要的口味都有了。快捷倒是快捷了,便宜倒是便宜了,但是總感覺缺乏了點什麼。

聽戲聽腔,吃菜喝湯!失去根本,唱戲也好,烹飪做菜也罷,都失去了賴以立足和發展的基本動力。

味精沒有毀了中國的美食,而是毀了中國美食背後的精神。

(本文為指動濟南原創內容,已授權今日頭條、百家號、微信公眾號、企鵝號、搜狐號、大魚號、網易號同步更新,其他網站和自媒體平臺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果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請點擊下方的留言。或者點個贊,轉發一下,讓朋友分享本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