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e租寶”案判了,“善心匯”頭兒抓了,ICO停了:國家重拳頻出為哪般?

這兩天, 有兩件跟“錢”有關的事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9月12日,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e租寶”案公開宣判, 認定主犯丁甯構成集資詐騙等多項犯罪, 判處無期徒刑, 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並處罰金人民幣1億元。 對鈺誠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安徽鈺誠控股集團共處罰金19.03億元。

9月11日, 湖南永州傳來消息。 經檢察機關批准, 公安機關對深圳“善心匯”案主要嫌疑人張天明等人依法執行了逮捕。

從“e租寶”案審訊到“善心匯”主犯被抓, 法律打擊力度不斷加強的同時, 還有什麼我們仍需關注?今天, 長安君(微信ID:changan-j)就跟小夥伴們聊聊這裡面的“道道”——

血淚的教訓!

“保本保息高回報!”“投入5000元, 年賺400萬!”

再加上“互聯網金融”“線上理財”“虛擬貨幣”等標籤, “e租寶”“善心匯”等高大上且迷惑性極強的字眼, 令很多人逐漸迷失, 為之瘋狂……然而, 期待中的“一夜暴富”沒有成為現實, 反而等來了“龐氏騙局”的幻滅之痛!

血的教訓!慘痛扼腕!

回顧“e租寶”案, 我們不難發現, 有些東西被人們忘記了——

忘記了“e租寶”高管們月薪上萬甚至百萬的揮金如土, 那是人們的血汗錢!

忘記了“e租寶”披著互聯網金融的外衣, 幹著非法的勾當,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忘記了“e租寶”豪言壯語承諾遠遠超出了合理範疇,

被“利益”沖昏了頭腦!

很多人在不懂互聯網金融、甚至連“e租寶”是什麼都不太明白之時, 投入了金錢, 卻收穫了淚水。 有些人其實有過懷疑, 但映入眼簾的是富麗堂皇, 身邊回蕩著“成功者”的歡呼, 於是, 放鬆了戒備, 投身於這場互聯網“造富神話”當中。

現在, “神話”破滅了, 回過頭來再看, 瘋狂之後, 遍體鱗傷。 但, 這真的是終點嗎?

不。

政府的努力!

2015年12月8日, 因涉嫌違法經營, “e租寶”接受調查;2016年1月11日, 深圳經偵對該案立案偵查。

彼時,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似乎迎來了春天, 各種產品紛紛湧現, 但肆意生長的背後, 也潛伏著種種危機。

一方面, 侵犯用戶合法利益的事件時有發生, 投資延期到賬, 或者設置種種門檻和條件的情形屢屢出現;另一方面, 很多平臺並無相應資質, 既缺乏資金支持又脫離監管。

另外, “卷款跑路”等傳聞也在刺激著人們的神經, 挑戰著社會底線。

僅僅靠市場的自我淨化, 顯然無法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 於是, 一系列監管政策出臺, 一整套組合拳打出,

“藍海”或將轉“爛海”之時, 政府的努力有效打擊了違法違規勢頭, 讓更多人看到了希望。

今年4月25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等14家國家機關召開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 這次會議傳遞出令人振奮的消息——

2016年, 非法集資案件高發勢頭有所遏制, 非法集資案件數和涉案金額近年來首次出現“雙降”, 非法集資早發現早處置的良好局面正逐步形成,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如果沒有監管措施和懲處行動,行業可能就此垮掉,受到損失的也絕不僅僅是一部分人,將是整個社會。但如何讓監管發揮出更好的作用,也考驗著有關各方的智慧:時機把握不准,遏制發展、傷害更多人;管理不到位,不起作用或者起反作用;只懲處不鼓勵合法發展,抑制行業進步……

另外,有些群眾會被騙,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互聯網金融實在太方便了,並且受益確實高於傳統理財方式。所以,如何更好滿足群眾的現實需要?如何剷除互聯網金融領域違法犯罪行為?又如何更好引導新興行業穩健發展?

這是現實提出的考題,而政府正和人民群眾一道,在監管、引導和懲處中給出行穩致遠的答案。

堅強的防線!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措辭空前嚴厲,把ICO定位於“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按照公告要求,即日起停止各類ICO融資活動,已經融資完畢的ICO專案也應當作出清退。

這次監管出手之快、力度之大,令代幣圈、區域鏈金融圈瞬間失色。一位接近監管的人士表示:“在某些領域,法無禁止即可為,但是,在金融領域,‘法無許可不可為’。應當趁著規模還不是特別大的時候早點出手,準確定性、穿透監管,才能真正防控風險。”

這只是監管和懲處的一個縮影,絕不是全部——過去沒有停歇,未來更不會放棄。另外,我們也應看到,作為投資主體的人們,也在醒悟——

“善心匯”主犯已落網,“e租寶”案已經一審,“虛擬貨幣”的“天使投資”已被叫停……在一系列重拳出擊之後,人們從中看到了更為重要的一面,無論血淚的教訓,還是政府的努力,都應該在人們心中築起一道更高大的防線,用審慎的態度對待那些看上去非常漂亮的“投資專案”。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沒有隨著監管而“沒落”,反而走上了健康前行的快車道,這得益於監管,更得益於人們防騙意識的提升、對新業態正確而全面的認識。

同時,這也反過來促進了行業的健康發展,形成了良性迴圈。合法正當行為不僅受到法律的保護,更為其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保障;而群眾的認可與支援,也為其擴大規模提供了動力。一個雙贏的局面,正逐步形成。

我們都知道,司法是守護正義的最後一道屏障——因此,並不是所有的事,都要動用司法。在那以前,或許還可以讓“子彈再飛一會兒”。當然,這個過程中,要加強規則建設和制度完善,善用技術武器和法律武器,如果真出了問題,侵害了投資者利益,那麼堅決打擊、追究責任,自不必說。

找到發現問題的節點並及時治理,在法治的軌道上闊步前行——或許,這也是一種自信,真正自信的應有之義。

非法集資案件數和涉案金額近年來首次出現“雙降”, 非法集資早發現早處置的良好局面正逐步形成,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如果沒有監管措施和懲處行動,行業可能就此垮掉,受到損失的也絕不僅僅是一部分人,將是整個社會。但如何讓監管發揮出更好的作用,也考驗著有關各方的智慧:時機把握不准,遏制發展、傷害更多人;管理不到位,不起作用或者起反作用;只懲處不鼓勵合法發展,抑制行業進步……

另外,有些群眾會被騙,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互聯網金融實在太方便了,並且受益確實高於傳統理財方式。所以,如何更好滿足群眾的現實需要?如何剷除互聯網金融領域違法犯罪行為?又如何更好引導新興行業穩健發展?

這是現實提出的考題,而政府正和人民群眾一道,在監管、引導和懲處中給出行穩致遠的答案。

堅強的防線!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措辭空前嚴厲,把ICO定位於“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按照公告要求,即日起停止各類ICO融資活動,已經融資完畢的ICO專案也應當作出清退。

這次監管出手之快、力度之大,令代幣圈、區域鏈金融圈瞬間失色。一位接近監管的人士表示:“在某些領域,法無禁止即可為,但是,在金融領域,‘法無許可不可為’。應當趁著規模還不是特別大的時候早點出手,準確定性、穿透監管,才能真正防控風險。”

這只是監管和懲處的一個縮影,絕不是全部——過去沒有停歇,未來更不會放棄。另外,我們也應看到,作為投資主體的人們,也在醒悟——

“善心匯”主犯已落網,“e租寶”案已經一審,“虛擬貨幣”的“天使投資”已被叫停……在一系列重拳出擊之後,人們從中看到了更為重要的一面,無論血淚的教訓,還是政府的努力,都應該在人們心中築起一道更高大的防線,用審慎的態度對待那些看上去非常漂亮的“投資專案”。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沒有隨著監管而“沒落”,反而走上了健康前行的快車道,這得益於監管,更得益於人們防騙意識的提升、對新業態正確而全面的認識。

同時,這也反過來促進了行業的健康發展,形成了良性迴圈。合法正當行為不僅受到法律的保護,更為其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保障;而群眾的認可與支援,也為其擴大規模提供了動力。一個雙贏的局面,正逐步形成。

我們都知道,司法是守護正義的最後一道屏障——因此,並不是所有的事,都要動用司法。在那以前,或許還可以讓“子彈再飛一會兒”。當然,這個過程中,要加強規則建設和制度完善,善用技術武器和法律武器,如果真出了問題,侵害了投資者利益,那麼堅決打擊、追究責任,自不必說。

找到發現問題的節點並及時治理,在法治的軌道上闊步前行——或許,這也是一種自信,真正自信的應有之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