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誰說3歲以內不記事,就不用帶TA去看世界

要不要帶小寶寶去旅行, 一直是個備受爭議的話題

有人說, 3歲前寶寶什麼也記不住

帶他出去玩一點兒用都沒有

還有人說,

寶寶小時候外出玩兒的需求

樓下小花園兒就完全可以滿足了

不用去那麼遠的地方

還有人對帶寶寶旅行有太多的顧慮

會不會生病、會不會疲勞、會不會花費太高……

但, 這些小麻煩比起旅行帶給寶寶的好處

就像是芝麻和西瓜的關係!

人應該學習“感受世界”,

而不是“記住世界”

★ 我小時候, 我爸爸經常帶我出去玩, 但是卻沒留下幾張照片。 長大後我覺得好奇, 問爸爸。 爸爸說:“把這些美好的東西裝在心裡就可以, 不用非得記錄在照片上。 ”

中國的父母, 真的太過在意孩子掌握的知識量, 太不在意培養人格的力量了!甚至很多成年人,

不懂什麼是“走心”, 不懂感受世界的美好和淒涼, 只會判斷生活中的是與非。

3歲前的寶寶, 還沒有進入社會的複雜思緒, ta們唯一擁有的, 就是強大的感受力。 孩子在旅行中所經歷的每件事, 去過的每個地方, 接觸過的每個人, 感受到的每一種情緒, 都會對TA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 旅途中每一種不同的情緒體驗和感受, 都將變成內心的“內隱記憶”, 持續終生。

所以, 在ta最該去感受的年紀。 家長們, 千萬不要錯失ta感受的良機, 剝奪ta去感受的權利。

3歲前, 新鮮刺激=聰明, 這不是樓下花園能解決的

★ Yvonne 媽媽:孩子3歲, 但我已經帶她旅行過50次了。 我帶她去過日本、馬來西亞、歐洲、美國等國家, 看過大海、草原、沙漠。 當然也去過迪士尼等兒童樂園。

黃瑽甯醫生在做客節目時說過:“想要3歲前的寶寶聰明, 就要給他安全感, 和源源不斷的新鮮事物的刺激。 ”

(Yvonne 媽媽, 帶著2歲寶寶, 在 Bondi Beach 邦迪海灘附近遊玩)

美國生物學家馬克進行了著名的老鼠實驗發現, 豐富環境組的老鼠機靈好動, 貧乏環境組的老鼠卻呆滯老實。

孩子不是老鼠, 但新鮮事物對於大腦發育的刺激是一樣的。

(Yvonne 媽媽, 帶著2歲寶寶, 參加悉尼海邊藝術節)

樓下花園三年都是一樣的景色, 雖然可以讓孩子呼吸點新鮮空氣, 身體健康, 但不能解決新鮮刺激的問題。 所以, 適當、偶爾的在旅行中看到的、聽到的、觸摸到的不同新鮮事物的刺激, 就是給大腦發育最好的養料。

你的知識是“聽說”的,我的知識是“邊走邊看”得來的

★ 龍應台曾說過:“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裡行走一天;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築設計,不如讓學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講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寫作者在市場裡頭弄髒自己的褲腳。玩可以說是天地間學問的根本。”

編輯組的椰子媽媽剛剛帶寶寶去杭州旅行回來,途中他們去了茶園採茶,這可是在北方城市體驗不到的。

(寬寬爸爸,帶著2歲多的兒子,走進南方茶園)

在那裡,寶寶不僅品嘗了人生中第一口茶水的清香、甘甜,還親自動手采了很多茶,並觀看了茶的製作過程。

(寬寬在認真的挑揀茶葉嫩芽)

原來爸爸媽媽平時喝的茶是長這樣種植和製作出來的。

(寬寬驕傲的給媽媽展示著自己剛摘的明前新茶)

見多識廣的寶寶,格局真的不一樣

(媽媽帶10個月的寶寶到東京。開會都帶著娃,間歇也得喂個奶)

(媽媽帶4個月的寶寶在首都機場候機,準備飛往日本)

(媽媽帶6個月的寶寶,在美國克利夫蘭,看NBA)

(去年十月份,不到半歲的寶寶,都快跟著媽媽飛遍全球了!)

我們常會說一些人沒見識,其實就是說他格局小(膽量小、心胸小、智慧少、眼光淺),旅行是最直觀的體式格局,是幫助孩子開闊視野的最好途徑。沒見過高樓大廈,自然不知道高聳入雲是什麼概念;沒坐過火車飛機,自然不知道時速100公里以上是什麼體驗。“走著走著”孩子的格局就會逐漸展開並寬廣。

去哪兒玩不重要,重要的是沒有工作、放下手機的陪伴

★ 《爸爸去哪兒》節目中,再忙碌的明星爸爸,都會放下一切,在旅途中全身心的陪伴孩子,越是我們平時難得做到的,越是最吸引大家關注的看點。

旅行不在乎去哪兒玩,去哪都是一家三口在一起。也不在乎住的好不好、吃的夠不夠美味,重要的是父母最真誠陪伴。因為這不僅是一家人的旅行,更是屬於一家人的快樂記憶。

(糖糖爸爸帶兒子參觀天津航母基地)

我家娃爸,雖然平時很忙,少有時間陪孩子,但在旅行中,絕對是全情投入,兩個男人的玩樂世界,是我這個當媽的不懂的。不管到哪,軍事主題,一定是他倆的最愛。

旅行讓父母暫時放下工作和雜念,帶著一顆放鬆的心,不受干擾的全身心陪伴孩子。全身心地帶著孩子一起玩耍,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陪伴比任何禮物都貴重。

(我陪兒子在三亞看“水上飛行”表演)

就這樣,有時間我們就on the way,轉眼間孩子就長大了!回想起來,那些親子旅行的日日夜夜彌足珍貴。如果可能,我希望能夠永遠這樣陪伴你走遍世界的每一寸土地。

誰說旅行就一定是“土豪特權”,旅行的錢這兒來

★ 我原來給孩子報了太多的興趣班,學英語、學繪畫、學鋼琴,不僅佔用了很多假期,還花了很多錢。反倒是想要旅行的時候,被錢難住了。

旅行真的不是“土豪專利”,我們可以把不必要的早教班、興趣班等錢用來旅行,收穫絕對是這些課上學不到的。而且,即便不能去更遠的地方,甚至是別的國家,利用週末帶孩子去個近處遊玩也不錯,比如郊區。這樣也可以做到給孩子更多的新鮮刺激。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要麼旅行,要麼讀書

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

馬上清明小假期了,帶上老公、帶上娃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親子之旅吧

就是給大腦發育最好的養料。

你的知識是“聽說”的,我的知識是“邊走邊看”得來的

★ 龍應台曾說過:“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裡行走一天;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築設計,不如讓學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講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寫作者在市場裡頭弄髒自己的褲腳。玩可以說是天地間學問的根本。”

編輯組的椰子媽媽剛剛帶寶寶去杭州旅行回來,途中他們去了茶園採茶,這可是在北方城市體驗不到的。

(寬寬爸爸,帶著2歲多的兒子,走進南方茶園)

在那裡,寶寶不僅品嘗了人生中第一口茶水的清香、甘甜,還親自動手采了很多茶,並觀看了茶的製作過程。

(寬寬在認真的挑揀茶葉嫩芽)

原來爸爸媽媽平時喝的茶是長這樣種植和製作出來的。

(寬寬驕傲的給媽媽展示著自己剛摘的明前新茶)

見多識廣的寶寶,格局真的不一樣

(媽媽帶10個月的寶寶到東京。開會都帶著娃,間歇也得喂個奶)

(媽媽帶4個月的寶寶在首都機場候機,準備飛往日本)

(媽媽帶6個月的寶寶,在美國克利夫蘭,看NBA)

(去年十月份,不到半歲的寶寶,都快跟著媽媽飛遍全球了!)

我們常會說一些人沒見識,其實就是說他格局小(膽量小、心胸小、智慧少、眼光淺),旅行是最直觀的體式格局,是幫助孩子開闊視野的最好途徑。沒見過高樓大廈,自然不知道高聳入雲是什麼概念;沒坐過火車飛機,自然不知道時速100公里以上是什麼體驗。“走著走著”孩子的格局就會逐漸展開並寬廣。

去哪兒玩不重要,重要的是沒有工作、放下手機的陪伴

★ 《爸爸去哪兒》節目中,再忙碌的明星爸爸,都會放下一切,在旅途中全身心的陪伴孩子,越是我們平時難得做到的,越是最吸引大家關注的看點。

旅行不在乎去哪兒玩,去哪都是一家三口在一起。也不在乎住的好不好、吃的夠不夠美味,重要的是父母最真誠陪伴。因為這不僅是一家人的旅行,更是屬於一家人的快樂記憶。

(糖糖爸爸帶兒子參觀天津航母基地)

我家娃爸,雖然平時很忙,少有時間陪孩子,但在旅行中,絕對是全情投入,兩個男人的玩樂世界,是我這個當媽的不懂的。不管到哪,軍事主題,一定是他倆的最愛。

旅行讓父母暫時放下工作和雜念,帶著一顆放鬆的心,不受干擾的全身心陪伴孩子。全身心地帶著孩子一起玩耍,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陪伴比任何禮物都貴重。

(我陪兒子在三亞看“水上飛行”表演)

就這樣,有時間我們就on the way,轉眼間孩子就長大了!回想起來,那些親子旅行的日日夜夜彌足珍貴。如果可能,我希望能夠永遠這樣陪伴你走遍世界的每一寸土地。

誰說旅行就一定是“土豪特權”,旅行的錢這兒來

★ 我原來給孩子報了太多的興趣班,學英語、學繪畫、學鋼琴,不僅佔用了很多假期,還花了很多錢。反倒是想要旅行的時候,被錢難住了。

旅行真的不是“土豪專利”,我們可以把不必要的早教班、興趣班等錢用來旅行,收穫絕對是這些課上學不到的。而且,即便不能去更遠的地方,甚至是別的國家,利用週末帶孩子去個近處遊玩也不錯,比如郊區。這樣也可以做到給孩子更多的新鮮刺激。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要麼旅行,要麼讀書

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

馬上清明小假期了,帶上老公、帶上娃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親子之旅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