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無意多占封地四百頃 結果丟了烏紗帽

有個成語叫鑿壁偷光(也可叫借光), 說的是古人挖通牆壁, 借隔壁的光亮來看書, 以此用來形容刻苦讀書、好學不倦之人。 其實, 這是一個古人勵志苦學的故事, 而這個勵志的古人就是漢代的匡衡。 可惜的是, 如此勵志的人做了朝廷大官後, 管不住自己, 一不“小心”貪腐起來, 被人舉報多占了400頃封地(相當於4萬畝), 結果丟了烏紗帽。

想當年, 少年匡衡非常勤奮好學。 由於家裡很窮, 他白天必須幹活, 掙錢糊口, 晚上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 可是, 他買不起蠟燭, 天一黑就沒法看書了。 匡衡心痛時間都白白浪費了, 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很富有, 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 把屋子照得通亮。 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 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 可買不起蠟燭, 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窮人, 就挖苦他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 還讀什麼書啊!”匡衡聽後非常氣憤,

不過他更下定決心, 一定要把書讀好。

回到家中, 匡衡想了個辦法。 他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 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 他借著微弱的光線, 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 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 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遠遠不夠,

還必須看更多的書。 可到哪裡去弄書看呢?正好附近有個大戶人家, 有很多藏書。 一天, 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 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 我給您家裡白幹活不要報酬。 只要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 ”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 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就這樣苦讀下來, 匡衡終於考取了功名, 當上了太原郡的文學卒史。 由於他對《詩經》理解深刻, 得到了還是太子的劉奭的好感。 幾年後, 劉奭(漢元帝)即位, 年輕的匡衡一路升遷, 直到光祿大夫、太子少傅、御史大夫。 建昭三年(西元36年)丞相韋玄成病逝, 匡衡又代為丞相, 封樂安侯, 輔佐漢元帝, 總理全國政務, 達到了人生的頂峰。

為官期間, 匡衡的確做過不少剷除奸佞, 為朝廷盡忠的好事。 但是, 隨著加官進爵, 匡衡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 當時有個規定:凡被封侯者, 都要賜予封地。 匡衡應該得到封地3100頃, 可在丈量時, 不知是執行的官員失誤, 還是有意巴結賄賂, 就多給匡衡圈出了400頃。 事後, 家人向他報告了此事。

面對突然多出來的“便宜”, 匡衡一下花了眼, 把持不住私欲, 乾脆將錯就錯, 佔有了多餘的土地。 而地方官員發現後, 因畏懼匡衡的權勢, 也未敢多言。

可紙裡終究包不住火。 不久, 有人向漢成帝(此時漢元帝已經病故, 漢成帝繼位)舉報了匡衡侵佔土地之事, 加之平時與之不睦的官員在漢成帝面前說項, 使得漢成帝大怒。 他馬上派人調查此事的真偽。 經查屬實後, 依照國法、民意, 匡衡被撤職法辦, 貶為庶民, 封地也被收回, 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

匡衡返回故里不幾年,就病死于家鄉山東鄒縣(今山東省鄒城市)。

©歷史真相揭秘原創投稿,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作者:不老松

匡衡返回故里不幾年,就病死于家鄉山東鄒縣(今山東省鄒城市)。

©歷史真相揭秘原創投稿,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作者:不老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