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王亥之死:中國商人何時走出3800年的宿命——中國富豪商道辨析之三|大視野

秦朔/文

這篇文章要講的是一個商人的故事, 他叫王亥。 可能很多人沒有聽過他的名字。 之所以要寫他, 因為他是中國第一個商人。

服牛乘馬, 以利天下

王亥是誰?要從中國最早的朝代說起。

中國的朝代可上溯到夏商周。 商湯滅夏桀, 是為商朝之始。 但實際上, 不是夏結束了才有商, 商本就是夏的一個部落, 商的始祖叫契, 他和虞、舜、禹生活在同一時期。 由契到湯, 共十四世, 這一段是“先商”時期。 契的第六世孫叫亥, 後人以“王”尊稱他, 所以叫王亥。 王亥生在夏朝中期, 距今3800多年。 他和兒子上甲微是先商時期“讓商族變得偉大”的關鍵人物。

王亥做過哪些大事呢?簡略地說, 是兩件。

第一件是飼養家畜, 馴養牛馬。 郭沫若《中國史稿》說:“傳說相土作乘馬, 王亥作服牛, 就是馴養牛馬, 作為運載的工具。 ”相土是契的孫子, 他發明了馬車, 給馬戴上馬籠頭, 加以訓練, 讓馬拉車馱物, 原是遊牧部落的商族也從西北遷徙到中原一帶。 到了王亥的時代, 光是用馬拉車、運貨、作戰遠遠不夠, 而且西北草原的馬也不適應中原氣候, 死的很多, 人們又要手提肩扛貨物。 王亥用了“牽牛要牽牛鼻子”的辦法馴服了野牛這一龐然大物, 並用牛代替馬拉車,

還發明了雙轅牛車, 不僅幫助商成為“車輪上的部落”, 克服地域障礙, 遷徙到宜居之地, 而且促進了農業生產, 農牧結合, 使部落大為興旺, 農業、畜牧業、手工業的分工逐步得到擴大。 王亥因此被學者稱為“中國畜牧業的創始人”。 (胡厚宣等, 《殷商史》)

今天我們都明白蒸汽機、電、互聯網的作用, 在王亥那個時代, 他對牛的馴養和牛車的發明, 也具有歷史性的意義。 《易·繫辭》曰:“服牛乘馬, 引重致遠, 以利天下。 ”《管子·輕重戊》說:“殷人之王, 立皂牢, 服牛馬, 以為民利, 而天下化之。 ”“皂”是喂牛馬的槽, “牢”是養牛羊用的圈, 牛馬都被馴服, 成為運輸工具, 這大大便利了天下的黎民百姓。

“商人來了, 商人來了”

王亥做的第二件事, 是開展商貿活動。

當商部落的糧食、家禽、造的工具多了以後, 除本族人用之外, 還有不少剩餘。 王亥就從剩餘物品中拿出一部分, 放在其他氏族部落常去的曠野。 隔幾日再去看, 發現物品已被取走, 其他部落的物品則放在那裡, 這就是交換的成功。 有了第一次, 就有第二次、第三次, 王亥遂經常率領部落成員趕著牛車, 帶著帛、黍、粟以及牛、羊到外部落進行物物交易, “肇牽車牛遠服賈”。

“商人來了, 商人來了”, 外部落這樣稱呼商部落的貿易使者。 他們交易的東西, 當然就是商品。 因為交易量越來越大, 王亥成為當時各個部落的首富。

王亥在與各部落的交易中, 堅持誠信與平等。 有一次, 一個小諸侯國葛國遭遇大旱, 連月無雨, 莊家顆粒無收, 就向王亥求援,

說願意拿出比原來多一倍的物品來換糧食。 王亥卻沒有乘人之危, 而是繼續以原定“匯率”交換糧食, 還多給他們提供了一些援助。

以王亥的貢獻和地位, 他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馬雲吧, 利用新的技術工具, 推動貿易的發展, 傳播商業的文明。 因此王亥死後, 享受到殷商後代給予的最隆重的祭祀。王國維評論說,王亥“祀典之隆”,不只是因為他是先祖,而是因為“其為製作之聖人”。那他也算“中國製造”最早的傑出代表了。

王亥之死

中國最早的商人、發明家、首富王亥,大概活了50歲左右。他的死成為千古之謎,至今沒有定見。

王亥是怎麼死的?事情本身非常簡單,他有一次和弟弟王恒駕著牛車,載著貨物,趕著牛羊,到黃河以北的有易進行貿易。“風蕭蕭兮易水寒”,說的就是有易那個地方。王亥在那兒被有易的君主,一個叫綿臣的人,殺了。

王亥為何被殺?對這個歷史懸案,大致有如下說法:

一是和女人有關。這裡又有幾種說法。有的說王亥好色,“淫于有易之女”,被殺。有的考證說,王亥在有易跳過流行的“萬舞”,它既是一種武舞(軍事舞),也是一種性舞(戀愛舞),王亥舞姿誘人,有易的女人豐腴性感,迷上他了,二人勾搭,被有易人捉姦。也有的說,王亥是在有易境內搶掠婦女,被綿臣帶兵攻擊殺死。還有的說,“所淫確為綿臣之女”,但目的是通過她謀取有易,結果暴露。

這裡要說一下有易這個部落的背景。有易是商族祖先契的母族,是一個大部落。王亥之于有易,是外孫這條線的。因為這一原因,有歷史學家認為,王亥“賓于有易”、“托于有易”,可能是去投奔他的外親、諸舅。所謂“淫于有易”,也可能是商部落自契以後與有易女性世代通婚的傳統,而不是亂交,可能是違背了氏族間的某些特殊規定,特別是婚性制度的約定。但是也有學者提出,比王亥更早時的顓頊帝時期,氏族制已解體,開始實行男娶女嫁,人們有了家室,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時代已經過去,也就是說,王亥所處的時代婚姻制度已成型,他有淫行,有過錯,是不爭的事實。

關於王亥之死的第二種說法,是和利益衝突有關。一說是,有易首領綿臣見王亥所帶的牛個個膘肥體壯,很眼紅,產生了霸佔的念頭,將其殺害。另一說,有易用樂舞盛宴招待王亥,但雙方未能達成滿意的協定,產生了利益衝突,有易遂派牧童在黑夜對沉睡中的王亥下手。

王亥之死的第三種說法,是和政治有關。一說,綿臣殺王亥,是因為當時的商族日漸強大,對有易是不利的。另一說,王亥為了商族雄霸天下,早已圖謀有易,但因為有易是其始祖契的母親的家園,搶佔有違天道,而且有易也是夏的屬地,攻佔有易會遭到夏帝的反擊。因此王亥假裝到有易做生意,假借僕牛(馴服的牛),暗中和弟弟王恒合謀設計,“幹協時舞”,用王亥掌握的巫舞勾引有易的女祭司,以製造矛盾,亂中取勝。

最後一種說法,和兄弟有關。有記載說王亥與王恒是“眩弟並淫”,綿臣只殺了王亥,奪了他帶來的僕牛,卻又將僕牛交給王恒。王恒繼承了哥哥的位置,但取回僕牛後並未為哥哥報仇。可見王亥被殺,即使不是綿臣與王恒合謀,也是得到了王恒默許的,因為他正好可以繼位。

相傳王亥被殺後,屍體被砍為八塊,分屬鳥的圖騰八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分別對應其前世玄鳥的頭、頸、肩、心、胸、腹、臍、股。“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這是關於先商的傳說。王亥死後,相傳玄鳥又涅槃重生。

商的強大始于王亥的經濟革命

王亥雖然被殺,但商人所從事的貿易活動並未停止。王亥之子上甲微借助河伯的武力,打敗有易,殺了綿臣。按範文瀾在《中國通史》中的說法,湯滅夏以前,商已是一個興旺的小國,“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說當時已房屋成片、人口眾多。“商國的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比夏朝進步。因此造成代替興起的形勢。”

考古學界的一個基本共識是,商的強大是從王亥的商業貿易這場經濟革命開始的,持續不斷的商業活動使商族糧食日益增加,國力日漸強盛,終於在湯的時候取代夏朝,建立商朝。為方便交易,商朝發明了貨幣,最早是海貝,後來為了補充“流動性”,又有了石貝、骨貝、蚌貝、綠松貝等等,商的晚期還有了銅質貨幣。當時君王住的地方叫“邑”,商人交易的地方叫“市”,原本是分離的,後來為了君王的方便,“市”搬到“邑”中,其各個店鋪叫“肆”。《詩經·商頌·殷武》雲:“商邑翼翼,四方之極。赫赫厥聲,濯濯厥靈。”那是中國商業都會最初的勝景。

因為王亥對商族產生的重要作用,他的後人甚至用祭天之禮祭祀他,所用的牲畜,從三四十頭牛甚至到三百頭牛,隆重無比。在甲骨文著作《殷墟卜辭綜類》中,祭祀王亥的卜辭多達96條。

商人的宿命

中國有學者因為王亥“淫于有易之女”,富而宣淫、暴屍橫死,認為他不配做第一個商人、“華商始祖”,提出夏朝的舜並不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他才是第一個商人。在他們看來,“拜謁華商始祖,傳承中華商德”,必須要有一個“德化”的、“言必稱堯舜”那樣的人,才配當“中華民族經商第一人”。照這種觀點,王亥只是部落間大規模貿易的第一人,只是舜帝的販賣事業的擴大而已。

也有學者認為,商人、商業和王亥的關係並不是很大。商人的來源在於,周武王伐紂滅殷、建立周朝後,殷商遺民過著受壓迫的生活,無政治權利亦無土地,只好東奔西跑做買賣,這些買賣人後來被叫作商人。“士農工商”,社會末流也。

當我研讀了關於王亥的諸多文章後,我完全支持他是中國第一個商人的論斷。縱使舜帝時已經有零星的販賣,但是,和技術發明與跨境貿易結合在一起的規模化商業活動,王亥才是中國第一人。

遙想3800多年前,我看到了一個敏感機智的發明家,一個跨境貿易的拓荒者,看到了他開闢一個時代的氣度和氣象;與此同時,我也看到了欲望的纏繞,利益的衝突,政治的威脅,兄弟的圖謀,這一切都可以殺死他,讓他死的如此慘烈和卑微。這不就是中國商人的宿命嗎?!他們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從始祖開始,就埋下了永遠要接受多元考驗、挑戰無止境、沒有誰能保你平安的宿命。

他們是篳路藍縷的開創者。當他們充滿活力、大顯身手時,往往也是社會富裕、流光溢彩的昌盛之時。“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他們把東西南北的供需串接起來,他們就是連接一切的平臺。

他們是骨子裡的逐利者。他們願意冒險,用管子的話,“故利之所在,雖千仞之山,無所不上,深源(淵)之下,無所不入焉”。他們惟利是圖,“有利身則行”,“求利無不營”,有時也會坑蒙拐騙,無情無義,“一解市頭語,便無鄰里情”。他們享樂奢靡,但也充滿風險和危險,時時遭受“雪霜行塞北,風水宿江南”的艱辛,“寇盜伏其路,猛獸來相追”的不測。“無言賈客樂,賈客多無墓”也是他們命運的一部分。而他們之所以及時行樂,追求“耳目欲極聲色之好”的逸樂,衣必文彩,食必梁肉,乘堅策肥,履絲曳編,除了人的本性使然,也是為了釋放內心深處那種“不知明日何日”的恐懼和“用錢財也可以過有權有勢者的生活”的欲望。

他們是不確定的政商環境的從屬者和被動接受者。當權力需要他們活躍經濟,或者權力的縫隙給了他們以縱橫捭闔的商機,他們便會有“連車騎,游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的美好時光,但從來難以持久,很快就會被管制而失去尊嚴。秦代的“謫戍制”使商人及其子孫僅因其商人的身份就遭徵發。漢初法律明令禁止商人“衣絲乘車”,收重租稅,規定商人不得購置田地,商人子孫不得仕宦為吏。《晉令》規定:“儈賣者,皆當著巾,白帖額,題所儈賣者及姓名,一足著白履,一足著黑履”,以示商人與他人不可混同。唐以後,《大唐六典·戶部》規定:“工商之家,不得預於士。”到明朝,徐光啟《農政全書》第三卷記載:“(洪武)十四年,上加意重本抑末,下令農民許穿細紗絹布,商賈之家只許穿布;農民之家但有一人為商賈者,亦不許穿細紗。”清雍正二年上諭:“朕惟四民,以士為首,農次之,工商其下也。”在長期的抑商傳統之下,雖然中國人有經商的天賦和勤奮,商人卻終究沒有獨立的社會地位,而只能匍匐在君權之下,無論是得到特惠而富甲一時,還是隨時會碰到盤剝,本質都是低人一等的附庸。(參考文獻:《古代商人的身份與地位略論》,郭志祥)

按照不少學者的看法,中國商人最自由的時光是在漢武帝時終結的。商人的舞臺在於遠端貿易,商人的機會在於利用不同空間和時間的差價。春秋戰國之時,雖然中國沒有古代希臘、羅馬那樣的海洋舞臺,但以中國地域之廣,列國資源物情之豐和互通有無的需要,商人還是大有用武之地,范蠡、白圭、呂不韋等人能呼風喚雨。又由於春秋戰國時,鹽、鐵及其它礦產可以自由經營,也造就了司馬遷在《貨殖列傳》中所寫的猗頓、郭縱、寡婦清、蜀卓氏、宛孔氏、齊刁間等等由鹽鐵致富的商賈。可惜這一切在西漢中期“鹽鐵官營”等干預政策出臺後終結。在穀專賣、官山海(即鹽鐵專賣等)、官天財(山財礦產漁業管制)的新的環境下,中國經濟轉變為“(人君)不求于萬民而藉於號令”的指令性經濟。如果用布羅代爾在《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一書中指出的,“在君主國中,商人不像在通常由大商人當政的共和國中那樣受到尊重”,以此來對照中國的商業史,恰恰是在漢武帝的那個時候,商業自由流通的黃金時代結束了。之前的秦朝還有“軍市”,委託商人從事軍需物資的採購與運輸,諸國到秦貿易的“邦客”,只要到所在政府登記(“請簿傳於吏”),即可在秦地做進出口生意。而漢武帝之後,可以“一僕多主”的商人不再有迴旋空間,開始進入“一主一僕”的帝國通道。(參考文獻:《帝國時代商人的歷史命運》,王家範)

這就是中國商人在歷史上的命運。

當我的思緒,從幾千年前指引著從商丘出發的牛車車隊前行的王亥,回到正行進在偉大復興途中的中國企業家那裡,我覺得有一種“商”的基因,穿越無窮苦難和頓挫,承繼在他們身上,在新的時代和新的世界,活潑地綻放。

我希望商人和企業家的權利能夠得到充分保障。一個不保護商人和企業家的社會,註定是難以長期富足的社會。但同時,歷史深處的聲音又告訴和啟示今天的中國商人,無論你多麼成功,都需要多一點夾縫意識,多一點憂患意識,多一點謙卑意識,多一點文明意識,深刻意識到自我的限定性,所處環境的限定性,從而少一點驕妄,多一些歸潛。

總有一片天地屬於你,那是自然之大道,大道之自然。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享受到殷商後代給予的最隆重的祭祀。王國維評論說,王亥“祀典之隆”,不只是因為他是先祖,而是因為“其為製作之聖人”。那他也算“中國製造”最早的傑出代表了。

王亥之死

中國最早的商人、發明家、首富王亥,大概活了50歲左右。他的死成為千古之謎,至今沒有定見。

王亥是怎麼死的?事情本身非常簡單,他有一次和弟弟王恒駕著牛車,載著貨物,趕著牛羊,到黃河以北的有易進行貿易。“風蕭蕭兮易水寒”,說的就是有易那個地方。王亥在那兒被有易的君主,一個叫綿臣的人,殺了。

王亥為何被殺?對這個歷史懸案,大致有如下說法:

一是和女人有關。這裡又有幾種說法。有的說王亥好色,“淫于有易之女”,被殺。有的考證說,王亥在有易跳過流行的“萬舞”,它既是一種武舞(軍事舞),也是一種性舞(戀愛舞),王亥舞姿誘人,有易的女人豐腴性感,迷上他了,二人勾搭,被有易人捉姦。也有的說,王亥是在有易境內搶掠婦女,被綿臣帶兵攻擊殺死。還有的說,“所淫確為綿臣之女”,但目的是通過她謀取有易,結果暴露。

這裡要說一下有易這個部落的背景。有易是商族祖先契的母族,是一個大部落。王亥之于有易,是外孫這條線的。因為這一原因,有歷史學家認為,王亥“賓于有易”、“托于有易”,可能是去投奔他的外親、諸舅。所謂“淫于有易”,也可能是商部落自契以後與有易女性世代通婚的傳統,而不是亂交,可能是違背了氏族間的某些特殊規定,特別是婚性制度的約定。但是也有學者提出,比王亥更早時的顓頊帝時期,氏族制已解體,開始實行男娶女嫁,人們有了家室,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時代已經過去,也就是說,王亥所處的時代婚姻制度已成型,他有淫行,有過錯,是不爭的事實。

關於王亥之死的第二種說法,是和利益衝突有關。一說是,有易首領綿臣見王亥所帶的牛個個膘肥體壯,很眼紅,產生了霸佔的念頭,將其殺害。另一說,有易用樂舞盛宴招待王亥,但雙方未能達成滿意的協定,產生了利益衝突,有易遂派牧童在黑夜對沉睡中的王亥下手。

王亥之死的第三種說法,是和政治有關。一說,綿臣殺王亥,是因為當時的商族日漸強大,對有易是不利的。另一說,王亥為了商族雄霸天下,早已圖謀有易,但因為有易是其始祖契的母親的家園,搶佔有違天道,而且有易也是夏的屬地,攻佔有易會遭到夏帝的反擊。因此王亥假裝到有易做生意,假借僕牛(馴服的牛),暗中和弟弟王恒合謀設計,“幹協時舞”,用王亥掌握的巫舞勾引有易的女祭司,以製造矛盾,亂中取勝。

最後一種說法,和兄弟有關。有記載說王亥與王恒是“眩弟並淫”,綿臣只殺了王亥,奪了他帶來的僕牛,卻又將僕牛交給王恒。王恒繼承了哥哥的位置,但取回僕牛後並未為哥哥報仇。可見王亥被殺,即使不是綿臣與王恒合謀,也是得到了王恒默許的,因為他正好可以繼位。

相傳王亥被殺後,屍體被砍為八塊,分屬鳥的圖騰八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分別對應其前世玄鳥的頭、頸、肩、心、胸、腹、臍、股。“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這是關於先商的傳說。王亥死後,相傳玄鳥又涅槃重生。

商的強大始于王亥的經濟革命

王亥雖然被殺,但商人所從事的貿易活動並未停止。王亥之子上甲微借助河伯的武力,打敗有易,殺了綿臣。按範文瀾在《中國通史》中的說法,湯滅夏以前,商已是一個興旺的小國,“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說當時已房屋成片、人口眾多。“商國的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比夏朝進步。因此造成代替興起的形勢。”

考古學界的一個基本共識是,商的強大是從王亥的商業貿易這場經濟革命開始的,持續不斷的商業活動使商族糧食日益增加,國力日漸強盛,終於在湯的時候取代夏朝,建立商朝。為方便交易,商朝發明了貨幣,最早是海貝,後來為了補充“流動性”,又有了石貝、骨貝、蚌貝、綠松貝等等,商的晚期還有了銅質貨幣。當時君王住的地方叫“邑”,商人交易的地方叫“市”,原本是分離的,後來為了君王的方便,“市”搬到“邑”中,其各個店鋪叫“肆”。《詩經·商頌·殷武》雲:“商邑翼翼,四方之極。赫赫厥聲,濯濯厥靈。”那是中國商業都會最初的勝景。

因為王亥對商族產生的重要作用,他的後人甚至用祭天之禮祭祀他,所用的牲畜,從三四十頭牛甚至到三百頭牛,隆重無比。在甲骨文著作《殷墟卜辭綜類》中,祭祀王亥的卜辭多達96條。

商人的宿命

中國有學者因為王亥“淫于有易之女”,富而宣淫、暴屍橫死,認為他不配做第一個商人、“華商始祖”,提出夏朝的舜並不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他才是第一個商人。在他們看來,“拜謁華商始祖,傳承中華商德”,必須要有一個“德化”的、“言必稱堯舜”那樣的人,才配當“中華民族經商第一人”。照這種觀點,王亥只是部落間大規模貿易的第一人,只是舜帝的販賣事業的擴大而已。

也有學者認為,商人、商業和王亥的關係並不是很大。商人的來源在於,周武王伐紂滅殷、建立周朝後,殷商遺民過著受壓迫的生活,無政治權利亦無土地,只好東奔西跑做買賣,這些買賣人後來被叫作商人。“士農工商”,社會末流也。

當我研讀了關於王亥的諸多文章後,我完全支持他是中國第一個商人的論斷。縱使舜帝時已經有零星的販賣,但是,和技術發明與跨境貿易結合在一起的規模化商業活動,王亥才是中國第一人。

遙想3800多年前,我看到了一個敏感機智的發明家,一個跨境貿易的拓荒者,看到了他開闢一個時代的氣度和氣象;與此同時,我也看到了欲望的纏繞,利益的衝突,政治的威脅,兄弟的圖謀,這一切都可以殺死他,讓他死的如此慘烈和卑微。這不就是中國商人的宿命嗎?!他們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從始祖開始,就埋下了永遠要接受多元考驗、挑戰無止境、沒有誰能保你平安的宿命。

他們是篳路藍縷的開創者。當他們充滿活力、大顯身手時,往往也是社會富裕、流光溢彩的昌盛之時。“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他們把東西南北的供需串接起來,他們就是連接一切的平臺。

他們是骨子裡的逐利者。他們願意冒險,用管子的話,“故利之所在,雖千仞之山,無所不上,深源(淵)之下,無所不入焉”。他們惟利是圖,“有利身則行”,“求利無不營”,有時也會坑蒙拐騙,無情無義,“一解市頭語,便無鄰里情”。他們享樂奢靡,但也充滿風險和危險,時時遭受“雪霜行塞北,風水宿江南”的艱辛,“寇盜伏其路,猛獸來相追”的不測。“無言賈客樂,賈客多無墓”也是他們命運的一部分。而他們之所以及時行樂,追求“耳目欲極聲色之好”的逸樂,衣必文彩,食必梁肉,乘堅策肥,履絲曳編,除了人的本性使然,也是為了釋放內心深處那種“不知明日何日”的恐懼和“用錢財也可以過有權有勢者的生活”的欲望。

他們是不確定的政商環境的從屬者和被動接受者。當權力需要他們活躍經濟,或者權力的縫隙給了他們以縱橫捭闔的商機,他們便會有“連車騎,游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的美好時光,但從來難以持久,很快就會被管制而失去尊嚴。秦代的“謫戍制”使商人及其子孫僅因其商人的身份就遭徵發。漢初法律明令禁止商人“衣絲乘車”,收重租稅,規定商人不得購置田地,商人子孫不得仕宦為吏。《晉令》規定:“儈賣者,皆當著巾,白帖額,題所儈賣者及姓名,一足著白履,一足著黑履”,以示商人與他人不可混同。唐以後,《大唐六典·戶部》規定:“工商之家,不得預於士。”到明朝,徐光啟《農政全書》第三卷記載:“(洪武)十四年,上加意重本抑末,下令農民許穿細紗絹布,商賈之家只許穿布;農民之家但有一人為商賈者,亦不許穿細紗。”清雍正二年上諭:“朕惟四民,以士為首,農次之,工商其下也。”在長期的抑商傳統之下,雖然中國人有經商的天賦和勤奮,商人卻終究沒有獨立的社會地位,而只能匍匐在君權之下,無論是得到特惠而富甲一時,還是隨時會碰到盤剝,本質都是低人一等的附庸。(參考文獻:《古代商人的身份與地位略論》,郭志祥)

按照不少學者的看法,中國商人最自由的時光是在漢武帝時終結的。商人的舞臺在於遠端貿易,商人的機會在於利用不同空間和時間的差價。春秋戰國之時,雖然中國沒有古代希臘、羅馬那樣的海洋舞臺,但以中國地域之廣,列國資源物情之豐和互通有無的需要,商人還是大有用武之地,范蠡、白圭、呂不韋等人能呼風喚雨。又由於春秋戰國時,鹽、鐵及其它礦產可以自由經營,也造就了司馬遷在《貨殖列傳》中所寫的猗頓、郭縱、寡婦清、蜀卓氏、宛孔氏、齊刁間等等由鹽鐵致富的商賈。可惜這一切在西漢中期“鹽鐵官營”等干預政策出臺後終結。在穀專賣、官山海(即鹽鐵專賣等)、官天財(山財礦產漁業管制)的新的環境下,中國經濟轉變為“(人君)不求于萬民而藉於號令”的指令性經濟。如果用布羅代爾在《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一書中指出的,“在君主國中,商人不像在通常由大商人當政的共和國中那樣受到尊重”,以此來對照中國的商業史,恰恰是在漢武帝的那個時候,商業自由流通的黃金時代結束了。之前的秦朝還有“軍市”,委託商人從事軍需物資的採購與運輸,諸國到秦貿易的“邦客”,只要到所在政府登記(“請簿傳於吏”),即可在秦地做進出口生意。而漢武帝之後,可以“一僕多主”的商人不再有迴旋空間,開始進入“一主一僕”的帝國通道。(參考文獻:《帝國時代商人的歷史命運》,王家範)

這就是中國商人在歷史上的命運。

當我的思緒,從幾千年前指引著從商丘出發的牛車車隊前行的王亥,回到正行進在偉大復興途中的中國企業家那裡,我覺得有一種“商”的基因,穿越無窮苦難和頓挫,承繼在他們身上,在新的時代和新的世界,活潑地綻放。

我希望商人和企業家的權利能夠得到充分保障。一個不保護商人和企業家的社會,註定是難以長期富足的社會。但同時,歷史深處的聲音又告訴和啟示今天的中國商人,無論你多麼成功,都需要多一點夾縫意識,多一點憂患意識,多一點謙卑意識,多一點文明意識,深刻意識到自我的限定性,所處環境的限定性,從而少一點驕妄,多一些歸潛。

總有一片天地屬於你,那是自然之大道,大道之自然。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