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情緒、收入、認同:全職媽媽的困境,到底該如何擺脫?

最近各種各樣關於女性的話題實在是刷屏得太厲害, 於是我們的好幾個育兒群裡, 又討論起一個永恆話題:到底要不要做全職媽媽?

真心媽媽自己, 不算是做過全職媽媽, 生兩個孩子, 停工時間加起來兩年多, 其他時間, 一直是工作狀態。 但是對於全職媽媽們的困境與糾結, 真的是特別同情, 所以忍不住從一個前職場媽媽、現自由職業媽媽的角度, 來貢獻一些“做不做全職媽媽, 到底該如何抉擇”的思考。

全職媽媽的困境

有人說, 當今中國女人四不幸, 是“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 全職媽媽, 恐怕多數中了“喪偶式育兒”, 說不定和另外三個, 多少也能沾上點邊。

其實這種說法太概括, 比起那些日常折磨著全職媽媽們的幾個小刀子, 爸爸的“不在場”可能還算不得太嚴重的困境。

情緒困擾——

不止一位媽媽問過我, 我全職在家帶孩子,

全力做個好媽媽, 但是為什麼對孩子的脾氣就是控制不住呢?為什麼孩子一不聽話, 我就對忍不住對他大吼大叫呢?

為什麼?任何情緒, 都有由來, 全職媽媽壞情緒的由來, 很可能正是自己放棄了一切, 把孩子當成了全部, 忍受沒有工作、沒有自己的生活和全天候勞作, 孩子再不讓人滿意, 頓時就覺得, 全世界都在和我作為。

金錢尷尬——

不是所有的全職媽媽, 都能過上有錢有閑的“全職太太”的生活, 甚至可以說, 絕大部分全職媽媽, 實際上是變成了沒有收入的“家庭婦女”, 於是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讓人無比心酸的問題:全職媽媽只有做微商這條路了嗎?全職媽媽老公一個月給多少錢?全職媽媽沒有存款如何自己賺錢?

這是相當多全職媽媽無法避免的金錢尷尬,

即便你一直掌握著家裡的財政大權, 錢包裡裝的不是自己賺的錢, 給自己花起來也很可能沒有那麼理直氣壯。 這恐怕也是很多媽媽特別捨得給孩子花錢的一個隱蔽的原因——甭管花在誰身上, 都是滿足了自己的購物欲望。

家人認同——

每個女人的內心, 都希望成為家庭中心, 被認為能幹、重要, 被讚美、被眾星捧月, 而實際上, 成為全職媽媽, 卻常常不免“邊緣化”——你不是養家糊口的那一個, 你生活圈子狹窄, 生活內容不豐富, 公婆、丈夫的尊重, 變得沒有你期待得那麼充分, 甚至連孩子, 都可能冒出一句“你什麼都不知道”。

缺乏家人的認同感, 全職媽媽也特別容易缺乏安全感, 時刻擔心著:做全職媽媽是否就意味著“不自立、不自強”或者在家沒有家庭地位呢?全職媽媽會被看不起嗎?全職媽媽被拋棄的多麼?

全職媽媽的內心矛盾

職場媽媽們很少關係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但是全職媽媽們會特別關心別人如何看待全職媽媽。

她們更樂於將自己評價為:

更愛孩子的媽媽;

樂於為孩子的成長全身心投入的媽媽;

肯為孩子和家庭做出自我犧牲的媽媽……

其實這裡邊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心理, 社會心理學中叫“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是一種緊張衝突的狀態, 無論何時只要某個人同時擁有心理上不一致的兩種認知(想法、態度、信念、意見), 就會出現這種狀態。 ”

比如, 一個吸煙的人, 就會經常面臨這種認知失調, 每次拿起煙, 他都會看到一句醒目的提示“吸煙害健康”, 他還會經常讀到關於“吸煙會導致癌症”的文章, 這就讓他經常處在認知失調的狀態。

那麼他會如何避免這種狀況呢?他會安慰自己:不吸煙的人也會得癌症啊, 吸煙得癌症, 也是個概率問題, 並不是所有吸煙的人都會得癌症啊!

全職媽媽們,其實也面臨同樣的認知失調:

一邊覺得“又瘦又好看,錢包裡裝著自己的錢”,是一個女人最理想的狀態,一邊又不得不接受身材走形、呆在家裡帶娃,經濟上還要依賴丈夫的狀態。於是只好不停地告訴自己“做全職媽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作”,來消減這種矛盾感。

然而夜深人靜的時候,把右手放在自己的左胸,是不是全職媽媽們都能確定無疑地說“我,一個全職媽媽,我發自內心地認為,我做的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作,我甘之如飴,沒有半點不甘心”?

果真如此的話,為什麼又有那麼多媽媽在糾結:為了孩子,選擇做全職媽媽,值嗎?當全職媽媽的你後悔了嗎?

一件事,當你在考慮值不值,會不會後悔的時候,說明在你的內心深處,已經有一個小小的聲音在說:不值得,你會後悔的。

全職媽媽,對孩子來說,真的是最好的嗎?

“做全職媽媽,給孩子的是最好的陪伴和家庭教育”——這可能是很多全職媽媽堅信不疑,並且不斷用來給自己打氣的信念。但真的只有全職媽媽才能給孩子最好的陪伴和家庭教育嗎?或者說,全職媽媽的陪伴和家庭教育品質,一定高於職場媽媽嗎?

有一個話題,在悟空問答上一直討論得非常火爆:“一名老師說,發現全職媽媽帶出來的孩子確實比雙職工的孩子差。你怎麼看?”

具體的表述,來自一位老師:

(我)所在的小學是我們本市最好的小學,20多年以來,都是位居全省前十位的。為了上我們學校各位家長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可以說能在我們這兒上的孩子家庭都不差,但是,但是,就這樣一群家庭條件都不差的孩子,全職媽媽帶出來的,絕大部分各方面都不如雙職工,這是我們老師之間的共識。

這個問題下面,簡直就是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的戰場。

全職媽媽們說:這位老師說得當然不對,肯定是我們全職媽媽們帶出來的娃更強!

職場媽媽們說:這位老師說得對,是雙職工家庭帶出來的孩子更棒!

在我們的育兒群裡,一位媽媽問:

我和先生在要不要全職帶娃上有一些分歧,我先生認為,職場媽媽對孩子來說,有更大的榜樣力量,而我自己認為,我帶比保姆帶更對孩子更好。大家給點建議?

事實上,很多家庭都是像這樣,在有財力在產假結束、孩子上幼稚園之前請保姆説明帶孩子的情況下,仍舊選擇了媽媽在孩子三歲前做全職媽媽,有的媽媽甚至從此以後,一直都做全職媽媽,不再工作。

平心而論,我傾向於認同那位老師的看法,也認同那位爸爸關於“榜樣的力量”的觀點。因為:

第一,我覺得,一個工作家庭能夠平衡兼顧的媽媽,無疑對孩子是更好的榜樣,尤其是對女孩子來說。

第二,全職媽媽帶娃,比雙職工媽媽帶娃,有更多隱憂,全職媽媽帶給孩子的,可能不是像自己想像的那樣,全部是陽光明媚的充分的愛,那些情緒困擾、金錢尷尬、家人認同和自我認同的糾結,很可能都通過各種日常生活細節轉移給孩子。

第三,全職媽媽更容易把孩子看成自己的“所有”“一切”,在給孩子充分關注的同時,給孩子更多壓力和束縛,讓孩子從小背上“媽媽為我付出了一些,我必須如何如何”的負擔,有的孩子,甚至因為束縛過緊,而出現很多媽媽擔心的“逆反”。

所以我認為,全職媽媽帶娃,只是選擇之一,不一定是唯一的、最好的選擇。更理想的狀態,是媽媽陪伴一年左右(基本上到孩子母乳斷奶),然後媽媽重回職場工作,日常請稱職可靠的保姆或者育兒嫂看護,爸爸媽媽下班後,給孩子充分的高品質陪伴。

這樣媽媽無需為孩子放棄工作、事業、收入、自我,孩子也能每天享受到高品質的親子時光——一個快樂的全職媽媽帶來的晚上幾個小時的親子時光,可能比一個二十四小時全職但自己並不快樂的媽媽給孩子的陪伴,品質高得多。

如果你的理想不是全職媽媽,就別騙自己你在做全世界最偉大的工作

回到到底要不要做全職媽媽的問題,我的建議是:

如果你的理想是做全職媽媽,家人也支持、尊重,而且自問不會有任何情緒、金錢、他人認同和自我認同的煩惱,那麼就開開心心地去做全職媽媽;

如果有一點點勉強,那就不要讓自己成為全職媽媽,也別騙自己你在做全世界最偉大的工作。

作為一個70後媽媽,其實最近在看到各種各樣關於女性角色和形象的討論時,我一直在想一首詩,著名詩人舒婷寫於1977年的《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淩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歎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用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這是我們那一代很多女孩青春時代的性別角色啟蒙詩歌,它同樣給了我一個堅定的認知:做一個強大、有力量的女性,才能真正成為屬於自己的自己。

其實我也想把這首詩,分享給那些對生活感到萬分疲憊,覺得自己既辛苦、又委屈的全職媽媽:

全職媽媽不是唯一選擇,做你自己,做你自己想做的選擇,不因各種原因或者外界壓力,做“不得不”的選擇,才是對自己、對孩子、對愛人、對家庭最大的負責。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十一歲,一個十四歲半。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真心爸媽的育兒直播課程已經推出,請至千聊用戶端搜索“真心爸媽”。

真心爸媽已出版的育兒書:《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

養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兒基本》分享真心爸媽實現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的基本教養法則。

全職媽媽們,其實也面臨同樣的認知失調:

一邊覺得“又瘦又好看,錢包裡裝著自己的錢”,是一個女人最理想的狀態,一邊又不得不接受身材走形、呆在家裡帶娃,經濟上還要依賴丈夫的狀態。於是只好不停地告訴自己“做全職媽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作”,來消減這種矛盾感。

然而夜深人靜的時候,把右手放在自己的左胸,是不是全職媽媽們都能確定無疑地說“我,一個全職媽媽,我發自內心地認為,我做的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作,我甘之如飴,沒有半點不甘心”?

果真如此的話,為什麼又有那麼多媽媽在糾結:為了孩子,選擇做全職媽媽,值嗎?當全職媽媽的你後悔了嗎?

一件事,當你在考慮值不值,會不會後悔的時候,說明在你的內心深處,已經有一個小小的聲音在說:不值得,你會後悔的。

全職媽媽,對孩子來說,真的是最好的嗎?

“做全職媽媽,給孩子的是最好的陪伴和家庭教育”——這可能是很多全職媽媽堅信不疑,並且不斷用來給自己打氣的信念。但真的只有全職媽媽才能給孩子最好的陪伴和家庭教育嗎?或者說,全職媽媽的陪伴和家庭教育品質,一定高於職場媽媽嗎?

有一個話題,在悟空問答上一直討論得非常火爆:“一名老師說,發現全職媽媽帶出來的孩子確實比雙職工的孩子差。你怎麼看?”

具體的表述,來自一位老師:

(我)所在的小學是我們本市最好的小學,20多年以來,都是位居全省前十位的。為了上我們學校各位家長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可以說能在我們這兒上的孩子家庭都不差,但是,但是,就這樣一群家庭條件都不差的孩子,全職媽媽帶出來的,絕大部分各方面都不如雙職工,這是我們老師之間的共識。

這個問題下面,簡直就是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的戰場。

全職媽媽們說:這位老師說得當然不對,肯定是我們全職媽媽們帶出來的娃更強!

職場媽媽們說:這位老師說得對,是雙職工家庭帶出來的孩子更棒!

在我們的育兒群裡,一位媽媽問:

我和先生在要不要全職帶娃上有一些分歧,我先生認為,職場媽媽對孩子來說,有更大的榜樣力量,而我自己認為,我帶比保姆帶更對孩子更好。大家給點建議?

事實上,很多家庭都是像這樣,在有財力在產假結束、孩子上幼稚園之前請保姆説明帶孩子的情況下,仍舊選擇了媽媽在孩子三歲前做全職媽媽,有的媽媽甚至從此以後,一直都做全職媽媽,不再工作。

平心而論,我傾向於認同那位老師的看法,也認同那位爸爸關於“榜樣的力量”的觀點。因為:

第一,我覺得,一個工作家庭能夠平衡兼顧的媽媽,無疑對孩子是更好的榜樣,尤其是對女孩子來說。

第二,全職媽媽帶娃,比雙職工媽媽帶娃,有更多隱憂,全職媽媽帶給孩子的,可能不是像自己想像的那樣,全部是陽光明媚的充分的愛,那些情緒困擾、金錢尷尬、家人認同和自我認同的糾結,很可能都通過各種日常生活細節轉移給孩子。

第三,全職媽媽更容易把孩子看成自己的“所有”“一切”,在給孩子充分關注的同時,給孩子更多壓力和束縛,讓孩子從小背上“媽媽為我付出了一些,我必須如何如何”的負擔,有的孩子,甚至因為束縛過緊,而出現很多媽媽擔心的“逆反”。

所以我認為,全職媽媽帶娃,只是選擇之一,不一定是唯一的、最好的選擇。更理想的狀態,是媽媽陪伴一年左右(基本上到孩子母乳斷奶),然後媽媽重回職場工作,日常請稱職可靠的保姆或者育兒嫂看護,爸爸媽媽下班後,給孩子充分的高品質陪伴。

這樣媽媽無需為孩子放棄工作、事業、收入、自我,孩子也能每天享受到高品質的親子時光——一個快樂的全職媽媽帶來的晚上幾個小時的親子時光,可能比一個二十四小時全職但自己並不快樂的媽媽給孩子的陪伴,品質高得多。

如果你的理想不是全職媽媽,就別騙自己你在做全世界最偉大的工作

回到到底要不要做全職媽媽的問題,我的建議是:

如果你的理想是做全職媽媽,家人也支持、尊重,而且自問不會有任何情緒、金錢、他人認同和自我認同的煩惱,那麼就開開心心地去做全職媽媽;

如果有一點點勉強,那就不要讓自己成為全職媽媽,也別騙自己你在做全世界最偉大的工作。

作為一個70後媽媽,其實最近在看到各種各樣關於女性角色和形象的討論時,我一直在想一首詩,著名詩人舒婷寫於1977年的《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淩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歎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用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這是我們那一代很多女孩青春時代的性別角色啟蒙詩歌,它同樣給了我一個堅定的認知:做一個強大、有力量的女性,才能真正成為屬於自己的自己。

其實我也想把這首詩,分享給那些對生活感到萬分疲憊,覺得自己既辛苦、又委屈的全職媽媽:

全職媽媽不是唯一選擇,做你自己,做你自己想做的選擇,不因各種原因或者外界壓力,做“不得不”的選擇,才是對自己、對孩子、對愛人、對家庭最大的負責。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十一歲,一個十四歲半。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真心爸媽的育兒直播課程已經推出,請至千聊用戶端搜索“真心爸媽”。

真心爸媽已出版的育兒書:《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

養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兒基本》分享真心爸媽實現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的基本教養法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