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雍正王朝》八爺党政變,張廷玉的這番話讓雍正有了翻盤的機會

《雍正王朝》是一部經典的電視劇, 這部劇好看就好看在描寫政治鬥爭激烈, 而其中最經典的片段無疑是——八王逼宮亂政, 雍正方寸大亂, 張廷玉引經據典, 老十三力挽狂瀾的劇情了。

面對八爺党及一眾旗主王爺的逼宮(分發權利, 重啟八王議政的權利模式), 在這種危機下, 雍正此時已經是方寸大亂, 而朝野上隆科多叛變, 眾文官僅一人開口(還被老九噴暈了), 最後還是老臣張廷玉站了出來。

他從歷史角度清晰的陳述了所謂“八旗議政”的由來, 從根本上否定了“八王議政”的理論基礎。

那麼, 張廷玉的這番話話究竟有什麼用呢?

首先, 八王爺要廢帝或者八旗議政的最終目的要削弱皇權從而否定雍正新政的立政之本。

但是, 若廢帝或者議政的理由不充分自然就得不到士族學子的支持, 八王党能向雍正發難也是因為當時雍正新政損害了部分士族階級既得利益後讓士族階級產生反對新政的思潮。

因此, 就算是在大清, 士族學子階級還是一個很重要的階級, 而這個世代接受孔孟學說, 君臣父子倫理綱常比既得利益更為重要, 這就是所謂的皇權正統。

雍正當時已經是皇帝了, 而八王黨當時的做法的確是欺君罔上, 兵諫逼宮, 若在理由上站不住腳, 及時以武力奪取政權最後還是會落得像雍正當時一樣的窘境。

這就是為什麼, 之前有個漢族小吏言官出來參奏某王。 被九貝勒罵的口吐白沫。 這位言官個人判斷也是個士族學子, 讀書人, 他自己也說對新政有看法。

但是當庭他要參幾位鐵帽子, 欺君罔上, 不臣不君的罪名, 這一點就更加說明對於新政來說, 君臣綱裡在士族學子心裡要重的多。

因此, 張廷玉的話, 從根本上駁倒了八旗議政的歷史存在, 使得八爺党發難的根本出現了問題, 至於抨擊新政, 也只是一個藉口而已, 真正目的就是削弱皇權, 甚至篡位謀逆。

而張廷玉那番話, 雖然起不到扭轉乾坤的作用, 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八王黨特別是被八王蠱惑的四個鐵帽子王的氣焰, 緩解了一下當時緊張的氣氛, 換句話說就是讓雍正緩了口氣, 為後邊的局面反轉贏得了時間。

試想, 如果當時雍正頂不住壓力下旨恢復八王議政乃至廢除新政的話, 那麼老十三即便後來趕到也為時已晚了。

最後, 其實張廷玉那段話其實不是說給八爺党聽的, 而是說給那四個旗主王爺的, 以及文武百官聽的, 經過張廷玉的慷慨陳詞後, 雍正一方在輿論上就佔據了巨大優勢, 畢竟名不正言不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