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脾胃篇(七)——脾虛腹瀉?艾灸給您輸陽氣!

前言

前幾篇文章, 小編已經用大量的篇幅闡述了飲食調理的重要性。 但是, 脾胃不調的人, 僅僅通過飲食一條路是無法改善的。 那麼今天, 小編給大家帶來我們中華傳統醫術中極負盛名的理療方法——艾灸。


艾灸

艾灸, 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 點燃用艾葉製成的艾炷、艾條為主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 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 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對於脾胃不調尤其是脾胃虛寒的人來說, 艾灸具有溫經散寒、扶陽固本的作用。

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有賴於氣血的作用, 氣行則血行, 氣止則血止, 血氣在經脈中流行, 完全是由於“氣”的推送。 通過熱灸對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 可以溫經散寒, 加強機體氣血運行, 達到臨床治療目的。 所以灸法可用於血寒運行不暢, 留滯凝澀引起的痹證、腹瀉等疾病, 效果甚為顯著。

穴位

脾胃不調、納少腹脹、便溏泄瀉者的艾灸穴位:足三裡、三陰交、中脘、下脘、神闕、氣海、關元、天樞、脾俞、胃俞、腎俞

1.足三裡:【黃金穴位】歷代醫療養生大師對此穴位推崇備至。 邪在脾胃, 則病肌肉痛, 陽氣有餘, 陰氣不足, 則熱中善饑;陽氣不足, 陰氣有餘, 則寒中腸鳴腹痛。 陰陽俱有餘, 若俱不足, 則有寒有熱。 皆調於足三裡。 因此, 民間有“想要身體安, 三裡常不幹”的說法。

2.三陰交:腸鳴, 腹脹, 腹瀉等脾胃虛弱諸證。 常灸此穴, 對於提高男性性功能也有好處。

3.中脘、下脘、氣海、關元、天樞:皆是調理腸胃的重要穴位

4.神闕:唯一可以看的見摸得著的穴位, 穴當元神之門戶, 故有回陽救逆、開竅蘇厥之功效。 加之穴位於腹之中部, 下焦之樞紐, 又鄰近胃與大小腸, 所以該穴還能健脾胃、理腸止瀉。

5.脾俞、胃俞:顧名思義,治療脾胃的常用穴位

6.腎俞:很多人之所以脾陽不足,有時候皆因腎陽不足,因此,灸腎俞穴也常常會有很大效果。

注意點

一般來說,若能在艾灸穴位灸出水珠,則說明體內濕氣較重。水珠無色則是濕寒之症;水珠帶黃則是濕熱之症。當然像小編一樣寒氣侵體已久的人,差不多灸了5次左右才看見有水珠出來,前幾次毫無反應。這種情況其實是因為寒毒太深,需要繼續施灸,並長期堅持。

療效顯著時,則會出現灸泡

用燒紅的繡花針將泡刺破,裡面有無色水珠(小編是這樣的),那就說明開始起效果了,繼續堅持。圖中為足三裡,這就是形象的“三裡常不幹”了。

結語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艾灸和飲食調理一樣,也是久久為功方能見效。

大家覺得小編寫的還不錯的,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試試哦!

5.脾俞、胃俞:顧名思義,治療脾胃的常用穴位

6.腎俞:很多人之所以脾陽不足,有時候皆因腎陽不足,因此,灸腎俞穴也常常會有很大效果。

注意點

一般來說,若能在艾灸穴位灸出水珠,則說明體內濕氣較重。水珠無色則是濕寒之症;水珠帶黃則是濕熱之症。當然像小編一樣寒氣侵體已久的人,差不多灸了5次左右才看見有水珠出來,前幾次毫無反應。這種情況其實是因為寒毒太深,需要繼續施灸,並長期堅持。

療效顯著時,則會出現灸泡

用燒紅的繡花針將泡刺破,裡面有無色水珠(小編是這樣的),那就說明開始起效果了,繼續堅持。圖中為足三裡,這就是形象的“三裡常不幹”了。

結語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艾灸和飲食調理一樣,也是久久為功方能見效。

大家覺得小編寫的還不錯的,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試試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