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遊牧民族戰鬥力如此彪悍,屢屢讓中原政權頭疼,為何總是一籌莫展

歷史上遊牧民族的騎兵在古代似乎具備席捲華夏的能力。 不僅僅是在南北朝, 元清之時把中原攪得天翻地覆, 就算是秦皇漢武, 盛唐時期, 都吃了這些遊牧民族不少苦頭。

為什麼騎兵就那麼難克制呢?不是早在漢朝時期就有威力很大的弓弩了, 難道到了隋唐兩宋的時候都無力去推廣改進嗎?難道弓弩不是克制騎兵最佳的武器麼?為什麼對陣的時候佈置防馬欄, 絆馬索, 長矛陣盾會那麼不堪一擊。 中原的政權大多人口眾多, 財力雄厚, 我想至少比遊牧民族有優勢得多, 多養馬匹, 倘若這些上述的武器沒有用處,

至少自己以騎兵對騎兵總該有些勝算吧, 品質不行, 數量總要多些?怎麼似乎看許多中原政權養馬造騎兵的欲望不是很強烈, 寧願相信高高的城牆.。 為何要這樣, 集中自己的隊伍, 將少數民族水草豐厚的地方佔領, 斷絕他們的生息之地, 難道這麼的困難麼?

蒙古騎兵

首先, 從傳統上說, 中原農耕社會, 國家以步兵為主, 少數民族的遊牧社會, 以騎兵為主。 戰國時候趙武靈王開始在自己的軍隊推行胡服騎射, 中原政權才開始有了自己的騎兵。 最早中原的高級兵種是戰車。

弓弩確實可以對抗騎兵, 但是弓弩的使用是需要訓練的, 並不是說一個人給張弓就能射殺敵人。 而且弓弩的配備是需要大量成本的。 另外, 從戰術上說, 克制騎兵的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弓弩, 而是配備了長戟或者長槍的重裝步兵方陣。

弓弩

再次, 中原雖然也有騎兵, 騎馬技術需要後天學習訓練, 以蒙古族為例, 生下來就和馬有了不解之緣, 現在去內蒙的牧區看看, 7、8歲的蒙古族小孩子就能騎沒有馬鞍子的馬。

另外, 還是以蒙古族為例, 蒙古人的騎兵戰術仰仗的是騎射, 其次才是衝殺, 也就是說, 蒙古騎兵是一邊射箭一邊進攻的, 蒙古的弓非常強, 射程很遠, 據說有300步的距離, 明朝時候只有精良的神臂弓才能和蒙古弓相比。

還有就是生活環境吧,

少數民族的遊牧地區, 自然條件比較艱苦, 人們都比較吃苦耐勞, 中原政府的地區相對環境要好很多, 另外人們也有很多對抗自然的經驗, 相對生活安逸一些, 很明顯的例子, 蒙古佔據中原建立元朝後, 過上安逸的生活, 騎兵戰鬥力不也是大幅下降麼?清兵入關後沒幾年, 八旗兵的戰鬥力不也下降了麼。

另外其實還有很多其他原因, 政治上的, 風俗上的, 文化上的, 等等這些, 甚至還有飲食上的。 比如有人研究, 說南宋當時和蒙古兵打仗, 有一部分吃虧是因為軍糧。 南宋兵吃的軍糧是煮米飯, 蒙古兵吃餅和風乾肉, 米飯必須煮熟了才能吃, 每次要埋鍋灶飯, 而蒙古兵吃的餅, 行軍前只要烙好了, 帶在身上就行,

冷了熱了全能吃, 所以在機動性上要高很多。 這都是一些比較另類的研究。

中原政府也因為看到騎兵的長處, 也組建了很多自己的騎兵團, 歷史上很多有名的將領都是靠騎兵征戰的, 也給遊牧民族的騎兵造成很多損傷。 但是還是那句話, 中原政府的騎兵畢竟是少數, 雖然在局部戰爭中可以取勝, 但是就整個戰局來說, 不能對遊牧民族騎兵造成致命打擊。

明長城

行軍打仗不是容易的事,需要經過嚴格訓練,平時的佇列行走很重要,堅固的陣勢佇列在冷兵器時代對作戰很重要,一沖就散的隊伍,肯定取勝不了,這就要訓練,人的訓練,不管敵人多麼瘋狂,都能站住陣腳不亂動,然後是馬的訓練,你怎麼能控制住不讓馬收到驚嚇也很重要,這都不是簡單的事。所以,這些都不能和生下來幾乎就和馬匹打交道的遊牧民族相比。

其次要想集中自己的隊伍,將少數民族水草豐厚的地方佔領,這個在當時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你可以展開中國地圖看看,中國古代的中原政府佔據的地方籠統的說,大致就是從今天的內蒙古往南,新疆、青海、西藏以東的那片地區。而剩下的都是少數民族的遊牧地區,這是相當廣闊的地區,古代的時候沒有現在這麼多人口,也不可能有上百萬的常備軍,派出去佔領水草豐美的地方談何容易,另外,你佔領了這片水草豐美的地方,人家還有別的地方,什麼叫遊牧,就是不定居,舉個不恰當的例子,現在那麼多所謂的釘子戶和拆遷的衝突,你是定居戶,你有不動產,有房子,遊牧民族,沒有房子,沒有不動產,對一個地方沒什麼可留戀的,哪裡草好去哪,搭上帳篷就是家,卷起帳篷就能走。中原政府和少數民族決戰的一個難題就是找不到他們的主力部隊在那,茫茫草原,沙漠戈壁,後勤補給人員補充都是問題,而少數民族的騎兵呢?小股部隊打騷擾,防不勝防。

不過隨著時代發展,更為強大的火器出現了,到滿清後期,西方列強就是用堅船利炮擊敗了中國,面對強大的來福槍、重機槍、填裝越來越方便、殺傷力越來越強的重炮組成的恐怖的立體火力打擊方陣,僅僅憑藉騎兵在短短的一千米不到的距離裡便幾乎沖不過去,結果只會是單方面的大屠殺!如自侍精銳的滿清鐵騎在北京週邊用全軍覆沒的代價居然也沒消滅幾個聯軍士兵!因此,滿清元氣大傷,對洋人更為恐懼了,最後一點信心也被無情無解了!

紅衣大炮

至此,騎兵走進了謝幕了的歷史陳列室,在戰爭中失去了作用。

明長城

行軍打仗不是容易的事,需要經過嚴格訓練,平時的佇列行走很重要,堅固的陣勢佇列在冷兵器時代對作戰很重要,一沖就散的隊伍,肯定取勝不了,這就要訓練,人的訓練,不管敵人多麼瘋狂,都能站住陣腳不亂動,然後是馬的訓練,你怎麼能控制住不讓馬收到驚嚇也很重要,這都不是簡單的事。所以,這些都不能和生下來幾乎就和馬匹打交道的遊牧民族相比。

其次要想集中自己的隊伍,將少數民族水草豐厚的地方佔領,這個在當時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你可以展開中國地圖看看,中國古代的中原政府佔據的地方籠統的說,大致就是從今天的內蒙古往南,新疆、青海、西藏以東的那片地區。而剩下的都是少數民族的遊牧地區,這是相當廣闊的地區,古代的時候沒有現在這麼多人口,也不可能有上百萬的常備軍,派出去佔領水草豐美的地方談何容易,另外,你佔領了這片水草豐美的地方,人家還有別的地方,什麼叫遊牧,就是不定居,舉個不恰當的例子,現在那麼多所謂的釘子戶和拆遷的衝突,你是定居戶,你有不動產,有房子,遊牧民族,沒有房子,沒有不動產,對一個地方沒什麼可留戀的,哪裡草好去哪,搭上帳篷就是家,卷起帳篷就能走。中原政府和少數民族決戰的一個難題就是找不到他們的主力部隊在那,茫茫草原,沙漠戈壁,後勤補給人員補充都是問題,而少數民族的騎兵呢?小股部隊打騷擾,防不勝防。

不過隨著時代發展,更為強大的火器出現了,到滿清後期,西方列強就是用堅船利炮擊敗了中國,面對強大的來福槍、重機槍、填裝越來越方便、殺傷力越來越強的重炮組成的恐怖的立體火力打擊方陣,僅僅憑藉騎兵在短短的一千米不到的距離裡便幾乎沖不過去,結果只會是單方面的大屠殺!如自侍精銳的滿清鐵騎在北京週邊用全軍覆沒的代價居然也沒消滅幾個聯軍士兵!因此,滿清元氣大傷,對洋人更為恐懼了,最後一點信心也被無情無解了!

紅衣大炮

至此,騎兵走進了謝幕了的歷史陳列室,在戰爭中失去了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