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是開國上將第一名 但很多人都認為委屈他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蕭克因病醫治無效, 於2008年10月24日12時51分在北京逝世, 享年102歲。 香港《紫荊》雜誌曾於2004年刊發文章講述蕭克生平, 現摘錄如下:

中國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戰爭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 造就出人民軍隊眾多開國將領。 在這閃爍的將星群體中, 蕭克無疑是最具特色、最富有傳奇經歷的一位將軍。 在人民革命史、戰爭史、軍事史乃至文化史上, 創立了後人難以企及的功勳。

蕭克將軍是目前健在的開國上將中, 唯一參加過一九二六年國民革命軍的將軍;唯一參加過北伐戰爭和一九二七年"八一"南昌起義的將軍;唯一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擔任軍團長職務與方面軍領導職務的將軍。

在眾多的開國將軍中, 他是唯一寫過長篇小說並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將軍;他是唯一率領二百多名專家組成的"文化軍團", 歷經八年, 編纂成一部史無前例的文化巨著-《中華文化通志》的將軍。

長征中, 從先遣到斷後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 最早率部踏上漫漫征途的就是蕭克將軍和他率領的戰友們。 一九三二年十月, 年僅二十四歲的蕭克已經擔任湘贛紅八軍軍長。

第五次反"圍剿", 整個中央蘇區全面失利, 形勢嚴峻。 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三日, 已由湘贛紅十七師、十八師以及十六師合編而成的紅六軍團接中央軍委命令, 退出湘贛根據地, 向湖南中部進發, 尋求與賀龍的紅二軍團聯絡, 並建立新的根據地。 紅六軍團是為中央紅軍戰略轉移擔負著開路任務的, 是紅軍長征的先遣隊。

八月七日, 紅六軍團九千余人于下午三時由江西遂川橫石悄然出發, 踏上西征之途。 途中四日四戰,

突破了國民黨的四道封鎖線, 進至湖南桂東寨前圩。 十二日, 在此召開誓師大會, 正式宣佈中央軍委批准的編制序列及領導人員的任命。 蕭克任紅六軍團軍團長兼十七師師長, 王震任軍團政委兼十七師政委, 李達任軍團參謀長, 張子意任政治部主任。

十月一日, 打了一路的紅六軍團進入貴州。 面對延綿無盡的大山和陌生的道路以及敵軍無休無止的追擊, 紅六軍團只能夜行曉宿, 加上供給又嚴重不足, 當時的艱苦程度可想而知。 當時國民黨也很清楚, 紅六軍團一旦和賀龍領導的紅二軍團會合, 無異於如虎添翼。 因此, 蔣介石盡一切可能調動各方面的軍隊對付紅六軍團, 前堵後截, 空中轟炸, 兩面夾擊。 紅二、六軍團之間會合的距離越近,

敵人的包圍堵截就越是瘋狂。 所以, 紅六軍團進到貴州石阡地區的時候, 也是戰鬥最激烈殘酷的時候。 面對敵人的圍追攔截, 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犧牲。

一九三四年十月二十四日, 部隊到達印江木黃, 與賀龍、關向應等會師。 紅二、六軍團的會師, 在極短的時間內形成了極大的湘西攻勢, 有力地配合和掩護了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 在湘、鄂、川、黔地區, 紅二、六軍團連克桃源、澧縣, 威震常德、岳陽, 並在四省交界地區創建了紅軍長征途中唯一一塊堅持了一年之久的紅色根據地。

授銜時的"大樹將軍"

一九五五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實行軍銜制度, 時年授上將軍銜五十五人, 一九五六年和一九五八年各補授一人。 前十名上將名序排列依次是:蕭克、李達、張宗遜、李克農、王震、許世友、鄧華、彭紹輝、張愛萍、楊成武。 雖然蕭克名列第一, 但當時很多人認為按照蕭克的資歷和功勳授予上將軍銜是委屈他了, 為他抱不平。 蕭克是井岡山鬥爭時期紅四軍的師長, 後任紅六軍團軍團長、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抗日戰爭時期任120師副師長,當時的師長是賀龍;後任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當時的司令員兼政委是聶榮臻。解放戰爭時期任華北軍區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參謀長,當時的四野司令員是林彪。實事求是地說,蕭克在三個革命時期擔任過的職務不遜於任何一員大將。

面對那麼多的開國元勳,毛澤東主席說到,蕭克授的是上將軍銜,大將沒什麼可說的,上將更沒什麼可爭的了。對此,蕭克坦然地說,很多的戰友為了新中國的誕生在戰爭中都犧牲了,我早該打死了,評不評銜,評什麼都行。並隨興談起了一段古人佳話:東漢大將馮異是光武帝時期的開國大將,戰場上,勇不可擋,功勳卓著,但他為人謙和,每到將軍們聚會論功時,他都會躲到一旁的大樹下,從不參與爭論,由此東漢軍中都稱他為"大樹將軍",我們共產黨人,難道還不如古人嗎?蕭克寬廣的胸懷和高風亮節,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蕭克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組織觀念非常強,堅決服從黨的安排,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去,從未違拗過上級指示,哪怕是職務下調,這一點,一直被熟知他的人傳為美談。歷史上,由於工作需要,他多次調動工作。長征時,他是紅二方面軍的副總指揮,後來31軍軍長生病了,要他去接替,他毫無怨言地就去了。抗日戰爭時期,蕭克任120師副師長,後來調他去當挺進軍司令,實際上司令麾下沒有多少兵馬,他照樣欣然接受。

蕭克與領袖、將帥之間

由於歷史的風雲際會,蕭克與共和國的締造者都曾經有過或多或少的交往,有的是他敬重的師長、領導,有的成為了生死與共的好朋友。

參加湘南暴動的部隊中,年輕的蕭克率湖南宜章農民軍第一個與毛澤東會師,所以給毛澤東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一九六八年的"五一"節,蕭克在天安門城樓見到了毛澤東主席。毛澤東緊緊握住蕭克的手說:"我們是在龍溪洞見面的,那時候,你們有多少人?多少槍?"幾十年過去了,毛澤東還記得他與蕭克在井岡山的那次會師,還記得那支小小的農民起義武裝。蕭克回答說:"男女老少加在一起,有九百來人,六七十條槍,三百多杆梭鏢。"毛澤東聽後感慨地點頭說:"揭竿而起,揭竿而起!"還有一次在長征時期,蕭克戰鬥中負了傷,躺在擔架上,毛澤東看到後馬上脫下自己的大衣輕輕蓋在蕭的身上,深情地對醫護人員說,一定要儘快醫治好我們的"白袍小將"。

蕭克是在寧岡礱市的龍江書院裡第一次見到了仰慕已久的朱德。朱德一見面就熱情地說,"你的名字我早知道,你們幹得好!"後來,在一篇回憶朱德的《朱德之德》文章中,蕭克稱朱德是從辛亥革命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數十年間所產生出來的偉大人物之一。他說,朱德的忠誠,在黨內、軍內是有口皆碑的。在文章的最後,他說朱德之德,令人景仰。

和陳毅認識是在一九二八年的小行州。一九二九年一月朱毛紅軍下井岡後,陳毅擔任第一縱隊的黨代表,蕭克任該縱隊第二支隊支隊長,常與陳毅一起行軍作戰。蕭克對陳毅的評價是:"性格開朗、豪放、豁達,批評人很嚴厲,甚至罵人,但不記仇,大家又感覺他寬厚、誠懇,所以有事情願意跟他交談。"

當紅軍三大主力在陝甘寧會師後,蕭克見到聶榮臻時,疾步走上前緊握聶的手說:"聶政委,你是我的老長官啊!"因為南昌起義時,聶是24師的黨代表,而蕭是24師8連的指導員。抗日戰爭期間,在晉察冀時期,聶為司令、蕭為副司令。在這段共同戰鬥歲月裡,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蕭克稱也從聶的身上學到了很多的東西。

解放軍首任軍訓部長

一九五零年六月,軍委主席毛澤東任命蕭克為軍訓部部長。這個時期我軍正處在一個歷史的轉折關頭,隨著奪取全國政權之後,我軍作戰任務逐漸減少,軍隊的教育與訓練必然成為我軍新時期建設的主要任務。蕭克回憶當時的心情時說,作為一個參加過人民軍隊初創鬥爭的老兵,我為自己能夠在歷史轉折關頭擔負這樣的使命而感到光榮,同時也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

蕭克上任抓的第一件事就是籌建陸軍大學(後改為軍事學院)的工作。根據中央軍委的決定,蕭克擔任陸軍大學籌建委員會主任,在校址勘察過程中,採納了劉伯承元帥的意見,選定南京原國民黨陸軍大學的校址為籌建軍事學院的地址。一九五一年一月十五日,南京軍事學院正式開學,從此我軍有了一所正規化的高等軍事院校。

這期間,蕭克還抓了其它各級各類軍事院校的組織建設工作。在給毛主席彙報工作時,蕭克拿著早已準備好的圖表,掛在了主席那裡。這五張圖把全軍軍事院校的佈局、縱向和橫向的關係以及教學內容、訓練計畫都反映出來了。毛主席一邊問,蕭克一邊回答,很快毛主席說道,你要彙報的問題我已經清楚了。並表揚說,很好,很好!截止一九五七年,全軍共建立了一百多所各級各類軍事院校,為我軍現代化建設先後培養了二十多萬幹部,並造就了一大批軍事教學人才。

在軍訓部長一任上,蕭克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抓編寫軍隊統一的紀律、內務、佇列三大條令。根據中央提出的軍隊要統一指揮、統一制度、統一編制的要求,蕭克組織大家很好的完成了三大條令的制定工作,並經過多次修改補充後頒發執行,為我軍正規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法規制度的保證。至今,三大條令仍是我軍依法治軍的重要法度、基本依據。

蕭克還根據當時我軍的實際情況,狠抓了部隊的訓練工作。創造性地提出了部隊訓練的方針應當是"掌握新技術,學會聯合作戰"。在這個方針的指導下,我軍成功地組織了幾次大規模演習,豐富了諸軍種、兵種協同作戰的能力,極大地推動了部隊的訓練與戰備工作,提高了我軍的戰鬥力。蕭克提出的軍事訓練方針,至今仍有鮮活的生命力,對於我軍為準備打贏現代化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進行軍事訓練,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魏東升)

後任紅六軍團軍團長、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抗日戰爭時期任120師副師長,當時的師長是賀龍;後任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當時的司令員兼政委是聶榮臻。解放戰爭時期任華北軍區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參謀長,當時的四野司令員是林彪。實事求是地說,蕭克在三個革命時期擔任過的職務不遜於任何一員大將。

面對那麼多的開國元勳,毛澤東主席說到,蕭克授的是上將軍銜,大將沒什麼可說的,上將更沒什麼可爭的了。對此,蕭克坦然地說,很多的戰友為了新中國的誕生在戰爭中都犧牲了,我早該打死了,評不評銜,評什麼都行。並隨興談起了一段古人佳話:東漢大將馮異是光武帝時期的開國大將,戰場上,勇不可擋,功勳卓著,但他為人謙和,每到將軍們聚會論功時,他都會躲到一旁的大樹下,從不參與爭論,由此東漢軍中都稱他為"大樹將軍",我們共產黨人,難道還不如古人嗎?蕭克寬廣的胸懷和高風亮節,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蕭克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組織觀念非常強,堅決服從黨的安排,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去,從未違拗過上級指示,哪怕是職務下調,這一點,一直被熟知他的人傳為美談。歷史上,由於工作需要,他多次調動工作。長征時,他是紅二方面軍的副總指揮,後來31軍軍長生病了,要他去接替,他毫無怨言地就去了。抗日戰爭時期,蕭克任120師副師長,後來調他去當挺進軍司令,實際上司令麾下沒有多少兵馬,他照樣欣然接受。

蕭克與領袖、將帥之間

由於歷史的風雲際會,蕭克與共和國的締造者都曾經有過或多或少的交往,有的是他敬重的師長、領導,有的成為了生死與共的好朋友。

參加湘南暴動的部隊中,年輕的蕭克率湖南宜章農民軍第一個與毛澤東會師,所以給毛澤東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一九六八年的"五一"節,蕭克在天安門城樓見到了毛澤東主席。毛澤東緊緊握住蕭克的手說:"我們是在龍溪洞見面的,那時候,你們有多少人?多少槍?"幾十年過去了,毛澤東還記得他與蕭克在井岡山的那次會師,還記得那支小小的農民起義武裝。蕭克回答說:"男女老少加在一起,有九百來人,六七十條槍,三百多杆梭鏢。"毛澤東聽後感慨地點頭說:"揭竿而起,揭竿而起!"還有一次在長征時期,蕭克戰鬥中負了傷,躺在擔架上,毛澤東看到後馬上脫下自己的大衣輕輕蓋在蕭的身上,深情地對醫護人員說,一定要儘快醫治好我們的"白袍小將"。

蕭克是在寧岡礱市的龍江書院裡第一次見到了仰慕已久的朱德。朱德一見面就熱情地說,"你的名字我早知道,你們幹得好!"後來,在一篇回憶朱德的《朱德之德》文章中,蕭克稱朱德是從辛亥革命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數十年間所產生出來的偉大人物之一。他說,朱德的忠誠,在黨內、軍內是有口皆碑的。在文章的最後,他說朱德之德,令人景仰。

和陳毅認識是在一九二八年的小行州。一九二九年一月朱毛紅軍下井岡後,陳毅擔任第一縱隊的黨代表,蕭克任該縱隊第二支隊支隊長,常與陳毅一起行軍作戰。蕭克對陳毅的評價是:"性格開朗、豪放、豁達,批評人很嚴厲,甚至罵人,但不記仇,大家又感覺他寬厚、誠懇,所以有事情願意跟他交談。"

當紅軍三大主力在陝甘寧會師後,蕭克見到聶榮臻時,疾步走上前緊握聶的手說:"聶政委,你是我的老長官啊!"因為南昌起義時,聶是24師的黨代表,而蕭是24師8連的指導員。抗日戰爭期間,在晉察冀時期,聶為司令、蕭為副司令。在這段共同戰鬥歲月裡,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蕭克稱也從聶的身上學到了很多的東西。

解放軍首任軍訓部長

一九五零年六月,軍委主席毛澤東任命蕭克為軍訓部部長。這個時期我軍正處在一個歷史的轉折關頭,隨著奪取全國政權之後,我軍作戰任務逐漸減少,軍隊的教育與訓練必然成為我軍新時期建設的主要任務。蕭克回憶當時的心情時說,作為一個參加過人民軍隊初創鬥爭的老兵,我為自己能夠在歷史轉折關頭擔負這樣的使命而感到光榮,同時也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

蕭克上任抓的第一件事就是籌建陸軍大學(後改為軍事學院)的工作。根據中央軍委的決定,蕭克擔任陸軍大學籌建委員會主任,在校址勘察過程中,採納了劉伯承元帥的意見,選定南京原國民黨陸軍大學的校址為籌建軍事學院的地址。一九五一年一月十五日,南京軍事學院正式開學,從此我軍有了一所正規化的高等軍事院校。

這期間,蕭克還抓了其它各級各類軍事院校的組織建設工作。在給毛主席彙報工作時,蕭克拿著早已準備好的圖表,掛在了主席那裡。這五張圖把全軍軍事院校的佈局、縱向和橫向的關係以及教學內容、訓練計畫都反映出來了。毛主席一邊問,蕭克一邊回答,很快毛主席說道,你要彙報的問題我已經清楚了。並表揚說,很好,很好!截止一九五七年,全軍共建立了一百多所各級各類軍事院校,為我軍現代化建設先後培養了二十多萬幹部,並造就了一大批軍事教學人才。

在軍訓部長一任上,蕭克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抓編寫軍隊統一的紀律、內務、佇列三大條令。根據中央提出的軍隊要統一指揮、統一制度、統一編制的要求,蕭克組織大家很好的完成了三大條令的制定工作,並經過多次修改補充後頒發執行,為我軍正規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法規制度的保證。至今,三大條令仍是我軍依法治軍的重要法度、基本依據。

蕭克還根據當時我軍的實際情況,狠抓了部隊的訓練工作。創造性地提出了部隊訓練的方針應當是"掌握新技術,學會聯合作戰"。在這個方針的指導下,我軍成功地組織了幾次大規模演習,豐富了諸軍種、兵種協同作戰的能力,極大地推動了部隊的訓練與戰備工作,提高了我軍的戰鬥力。蕭克提出的軍事訓練方針,至今仍有鮮活的生命力,對於我軍為準備打贏現代化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進行軍事訓練,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魏東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