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被認為窩囊廢卻能全殲十萬騎兵,李牧揚名之戰

長平之戰後, 趙國賴以為長城的草原飛騎在秦國的打擊之下全軍覆沒, 自此, 趙國邊關再也沒有足夠的的防禦力量抵禦匈奴。 趙國的國力也沒有辦法再次組織起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 這讓趙國在北方戰線上尤為吃緊, 打也打不過, 守也守不住。 加上匈奴人掠奪的天性, 讓邊境的生產趨於癱瘓, 整個國家經濟長久無法恢復。 這種情況直到西元前249年, 李牧的到任。

李牧是一名出色的將領, 他深知打仗打的是後勤能力, 而此時的趙國根本沒有多餘的國力可以用於支援北線戰爭。 因此, 他需要做的就是恢復北線地區的生產能力!李牧到任後,

首先便提出了一種戰略思維, 那就是避免與匈奴的仇恨增加, 改變以往敵軍來犯即出軍迎擊戰法, 採用堅壁自守的戰略。 他加強了烽火報警、通訊聯絡設施, 並派出大批諜報人員, 深入邊外, 以及時掌握匈奴動態發現匈奴軍隊, 及時退入營寨城堡, 堅壁清野避免接戰。 匈奴騎兵既無攻堅兵器及手段, 又難掠到牲畜食糧, 每次均毫無所獲, 被迫退去。 他不給匈奴人屠殺趙國邊民的機會, 也不給匈奴人掠奪邊民牲畜的機會, 這樣, 在減少仇恨的過程中, 讓邊民趨於冷靜, 這樣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不理智行為。 這樣能夠爭取更多的時間進行整軍備戰, 用以訓練一支戰鬥力強大的部隊。

他給朝廷要了一條指令, 邊關不為朝廷貢稅, 朝廷也不需要對邊關撥款(當然, 這條法令最後成了殺他的主要原因)。 李牧在邊關開展屯田活動, 把生產所得全部充作軍費, 用來改善官兵生活。 而這支新組建的部隊除了輪流參加勞動外, 每天的任務就是“日習騎射”。 如此數年邊境地區損失極少。 這裡我們不得不提的一件事那就是趙孝成王, 這個趙王算不上一個昏君, 但卻是跟明君劃不上等號, 他有一個很致命的弱點, 那就是耳根子軟, 比如在長平之戰的時候, 因為秦國的流言而臨陣換帥, 他這個缺點到死都沒改。 比如, 當李牧在邊關進行整軍備戰的時候, 匈奴認為李牧是膽小, 就連趙國守邊的官兵也認為自己的主將膽小怯戰。

趙孝成王便責備李牧, 然後看到李牧依然我行我素趙孝成王便發怒把他召回, 派別人代他領兵, 又一次前線換帥。 此後一年多裡, 匈奴每次來侵犯, 新統帥就出兵交戰。 出兵交戰, 屢次失利, 損失傷亡很多, 邊境上無法耕田、放牧。 趙孝成王只好再請李牧出任。 李牧閉門不出, 堅持說有病。 趙孝成王就一再強使李牧出來領兵。 李牧說:“大王一定要用我, 我還是像以前那樣做, 才敢奉命。 ”趙孝成王只能答應了他的要求。 如此, 李牧便在邊關有了真正的話語權, 而趙軍在四五年期間也重新練出了一支戰鬥力極強的邊防軍。

西元前244年, 李牧建軍五年, , 趙軍戰鬥力大為提高, 求戰願望日趨強烈, 而匈奴則誤認為李牧怯戰,

益發輕敵。 李牧認為殲滅匈奴機會已經成熟, 便於趙悼襄王元年, 進行戰鬥編組, 選拔人員, 組建一支由各兵種編成的出擊兵團。 精選戰車1300輛, 騎兵1.3萬人, 步兵5萬人, 民兵10萬人(民兵短兵交戰戰鬥力弱, 因此將其放置在包圍圈週邊發射弓弩), 總兵力約20萬人埋伏于有利地形, 形成一個巨大的包圍圈。

李牧準備就緒之後, 放出牛羊和牧人, 佈滿山野。 匈奴部落小隊侵入。 李牧即佯裝失敗, 故意丟棄人畜讓匈奴搶掠。 匈奴單于得到趙軍“潰逃”的消息, 親率騎兵約l0萬人深入趙境。 李牧開始採取守勢作戰, 以車陣從正面迎戰, 利用戰車限制、阻礙和遲滯敵騎行動;以弓弩兵輪番發射;而將騎兵及精銳步兵控制於軍陣側後。 當匈奴軍衝擊受挫時,

李牧乘勢將控制的機動精銳部隊由兩翼加入戰鬥, 發動鉗形攻勢, 從側翼包抄, 切斷匈奴軍退路, 然後用弓弩兵射殺包圍圈裡的匈奴部隊。 經激烈格鬥戰後, 除單于率少量親衛部隊突圍逃走外, 進犯的10萬騎兵全部被殲。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利用步兵為主力擊敗騎兵的經典案例。 李牧也因此揚名天下。

優己/著 收錄 《紛爭》

本文系 社科哲學家、童話作家優己 原創發表

學漢語讀歷史, 交流兒童教學與教育請找 優己導師

微信搜索公眾號:優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