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父母的見識不一定能決定孩子的眼界

文|謝涵博

“眼界決定一個人的成長高度。 ” 這是我經常聽到別人說的一句話。 那麼究竟什麼才是眼界?字面上的意思很容易理解, 就是眼睛所能看到的範圍, 即目力所及, 引申的意義就是見識的廣度。

1

對於家長來講, 孩子有見識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情, 但是對某些家庭來說卻像夢一樣, 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時間才能得到。 一般家長會認為, 隨著年齡的增長, 孩子的眼界會開始開拓。 這句話有一定道理, 但是也有例外。 一個常居深山的老者, 並不會比住在城市中的孩子更有見識, 一個孩子的眼界可能更寬。

年齡可以增長見識, 但是並不一定能夠開拓眼界。 因為比起見識的廣度, 眼界更應該是一種深度, 一種看待世界的深度。 眼界與年齡無關, 而與見識有關。

古人有雲, 江山代有才人出。 一代人比一代人更強的原因是後人能夠接觸的資訊資源更豐富, 前輩已經趟出了一條路, 後人們也會避開一些坑和彎路, 在新的領域裡開拓人類的認知邊界。

這種開拓的能力, 需要的就是更深的眼界, 更多的見識, 而孩子們未來的成長需要的就是這樣的能力。

2

在孩子從小的家教中, 眼界的培養是至關重要, 增加見識, 開拓眼界, 可以讓孩子更加快速和快樂的成長。

我曾聽聞這樣的一件事情:一位金融專業的大學教授, 從小給孩子講投資的故事。

一次班上每個小朋友手手上有溜溜球, 這個孩子讓自己的媽媽買了製造該溜溜球公司的股票, 結果大漲。 這樣的事情聽起來可能比較誇張, 但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這個孩子因為接受了投資學的薰陶, 耳濡目染, 自然就對類似的事情更加敏感。 雖然也會有失敗的時候, 但是一個孩子從小就具備投資意識, 這就是家庭教育對孩子眼界開拓的影響。

然而, 更加現實的卻是, 大多數父母很難給孩子這樣的眼界以及培養類似這種眼界的意識。 出身寒門的孩子, 肯定一開始沒有富家子弟的孩子有見識, 眼界並沒有他們那樣開闊, 而且未來這樣的差距也可能並不容易縮小, 當然可能偶有例外——他遊手好閒, 而你卻勤奮苦讀。

不同的家庭能夠給予孩子開拓眼界增長見識的能力是不一樣的。 小時候的眼界未必決定一個人未來的高度, 但可以擴展一個人的寬度。 作為家長, 要想能夠擴展孩子的見識和眼界, 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提升對世界的認知,

千萬不要被工作佔據全部而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 自己在提升的同時, 也是給孩子做一個榜樣。

3

當然, 會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貧窮的家庭怎麼辦?

的確, 物質上的缺失會讓孩子失去提升眼界的大多數機會, 但是, 父母精神上的匱乏更應該引起重視, 因為父母的精神激勵是孩子主動提升自己的動力。 兩極分化的結果是, 富人更富, 窮人更窮, 但這是物質上的, 精神上的兩極分化並非不可改變。

有這樣一類人, 因為物質的缺乏, 導致不敢承受大的風險, 什麼事會畏畏縮縮, 因生活所迫, 只會看到眼前的利益。 而精神上的貧窮可能會讓自己的眼界更窄, 目光更短, 甚至影響孩子未來的眼界開拓。

那麼貧窮家庭的孩子就不能開拓眼界了嗎?有辦法,

而且這個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教育。 教育的作用就是要提升孩子的認知, 但父母的某些觀念, 可能會毀掉孩子創造奇跡的一生。

拿我自身來說, 上大學之前, 只能在這個小縣城裡每天擠公交去上學, 周圍的同學都和我經歷著同樣的枯燥的生活, 雖然這一切都是為了擺脫現狀。

當我終於脫離這種狀態,進入大學的時候,狹小的眼界成了我繼續成長的最大障礙。身邊的同學每每談論一些新奇事物的時候,我只能在旁邊默默的去聽而無法參與交流,過多這樣的經歷在我擁有了屬於自己的電腦之後得到了緩解,因為我可以利用網路的手段來學習,縮小和周圍人的差距。

雖然個人的眼界得到了提升,但是付出的卻是極大的努力。當我打算奔赴大城市去打拼,探索屬於自己的夢想時,父母和親人卻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希望我可以留下來,但是,我不希望像我的弟弟妹妹一樣,永遠滿足於眼前的生活而不敢闖蕩,直至放棄自己的夢想。窮不可怕,精神貧窮才可怕。做為家長都會希望孩子聽話,但是你不能用那些”窮“的觀念來束縛孩子的眼界,而應該讓孩子擁有正確的認知。

4

孩子需要更開闊的眼界和更豐富的見識,但是應該怎麼提升呢?在這之前,先科普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哈佛大學的穆來納森教授發現,缺乏物質的人和缺乏時間的人,他們的思維模式是相近的。同樣是這位教授,他在《稀缺》一書中提出,當人的注意力被稀缺資源佔據時,人的認知能力和判斷力會全面下降。

所以說,為什麼家長會被工作佔據大量時間?因為家長的時間是稀缺資源,稀缺到孩子都很難佔據,家長們要為這個家的生存著想,為孩子能夠有一個好的環境著想,久而久之,家長們的潛意識裡只剩下一件事——工作。

工作有很多,但是不能成為家長生活的全部,孩子的教育和工作相比,前者更重要,因為它關乎的,是一個人一生的成長。作為父母,要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培養孩子上,帶孩子去遊歷山川,去接觸更多的風土人情,如果可以,帶孩子去國外體驗一下其他國界的精彩世界。從小帶孩子開闊眼界,所帶來的一個重要影響,就是孩子在長大後會保持自己的好奇心,保持自己去探索新世界的欲望。

除了旅遊,父母還可以幫助孩子的,就是給他們提供豐富的經典書籍以及培養閱讀習慣的環境。父母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一起共讀書籍,培養閱讀的習慣,待孩子成長後,提供給孩子更多交流和學習的機會,比如夏令營,遊學,國際交流等等。

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可能很難讓孩子從小就有機會去接觸新奇的世界,那麼作為父母,就要主動提升自己的水準,同時,告誡自己要不斷地引導孩子去主動探索自己豐富的人生,而這樣的意識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才是最難得的。如果你還問我,如何提升孩子的眼界,我只想說一句話,那就是,努力不讓自己和孩子的精神變貧窮。

5

有錢人的眼界並不一定寬,貧窮的人眼界也不會永遠狹窄,只要努力提升,一切皆有可能。只要父母不是”貧窮“的人,孩子未來就有可能是”富人“。

父母的教育是基礎,外界的教育是關鍵,父母和外界的投入不足時,孩子才不會有投資自己的可能。

其實,開闊孩子眼界的方式有很多,這當中最重要的,是家長要打開封閉的大門,這樣孩子才有可能打開屬於自己未來的那扇窗。

雖然這一切都是為了擺脫現狀。

當我終於脫離這種狀態,進入大學的時候,狹小的眼界成了我繼續成長的最大障礙。身邊的同學每每談論一些新奇事物的時候,我只能在旁邊默默的去聽而無法參與交流,過多這樣的經歷在我擁有了屬於自己的電腦之後得到了緩解,因為我可以利用網路的手段來學習,縮小和周圍人的差距。

雖然個人的眼界得到了提升,但是付出的卻是極大的努力。當我打算奔赴大城市去打拼,探索屬於自己的夢想時,父母和親人卻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希望我可以留下來,但是,我不希望像我的弟弟妹妹一樣,永遠滿足於眼前的生活而不敢闖蕩,直至放棄自己的夢想。窮不可怕,精神貧窮才可怕。做為家長都會希望孩子聽話,但是你不能用那些”窮“的觀念來束縛孩子的眼界,而應該讓孩子擁有正確的認知。

4

孩子需要更開闊的眼界和更豐富的見識,但是應該怎麼提升呢?在這之前,先科普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哈佛大學的穆來納森教授發現,缺乏物質的人和缺乏時間的人,他們的思維模式是相近的。同樣是這位教授,他在《稀缺》一書中提出,當人的注意力被稀缺資源佔據時,人的認知能力和判斷力會全面下降。

所以說,為什麼家長會被工作佔據大量時間?因為家長的時間是稀缺資源,稀缺到孩子都很難佔據,家長們要為這個家的生存著想,為孩子能夠有一個好的環境著想,久而久之,家長們的潛意識裡只剩下一件事——工作。

工作有很多,但是不能成為家長生活的全部,孩子的教育和工作相比,前者更重要,因為它關乎的,是一個人一生的成長。作為父母,要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培養孩子上,帶孩子去遊歷山川,去接觸更多的風土人情,如果可以,帶孩子去國外體驗一下其他國界的精彩世界。從小帶孩子開闊眼界,所帶來的一個重要影響,就是孩子在長大後會保持自己的好奇心,保持自己去探索新世界的欲望。

除了旅遊,父母還可以幫助孩子的,就是給他們提供豐富的經典書籍以及培養閱讀習慣的環境。父母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一起共讀書籍,培養閱讀的習慣,待孩子成長後,提供給孩子更多交流和學習的機會,比如夏令營,遊學,國際交流等等。

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可能很難讓孩子從小就有機會去接觸新奇的世界,那麼作為父母,就要主動提升自己的水準,同時,告誡自己要不斷地引導孩子去主動探索自己豐富的人生,而這樣的意識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才是最難得的。如果你還問我,如何提升孩子的眼界,我只想說一句話,那就是,努力不讓自己和孩子的精神變貧窮。

5

有錢人的眼界並不一定寬,貧窮的人眼界也不會永遠狹窄,只要努力提升,一切皆有可能。只要父母不是”貧窮“的人,孩子未來就有可能是”富人“。

父母的教育是基礎,外界的教育是關鍵,父母和外界的投入不足時,孩子才不會有投資自己的可能。

其實,開闊孩子眼界的方式有很多,這當中最重要的,是家長要打開封閉的大門,這樣孩子才有可能打開屬於自己未來的那扇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