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朝鮮在近代史上能打贏法國和美國,為什麼卻敗在了日本人手裡

說起古代史上的朝鮮(這裡指的是整個朝鮮半島, 而不是如今的北朝鮮), 應該沒有人不熟悉了, 這個從當初大唐王朝開始一直便對中國稱臣, 被譽為“第一藩屬國”的半島國家,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近代, 甚至當代, 都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他的一舉一動無不牽動著中國人的心。

不過我們也知道, 朝鮮一直以來便是小國, 不單單只是從面積上講, 從軍事實力上亦是如此, 幾乎就是被中國和日本輪番欺負著。 但是卻鮮為國人知的是, 在近代史上, 當西方歐美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東亞這些古老封建王朝,

並一步步殖民掠奪的時候, 唯有當時掌管朝鮮的李朝王朝, 曾經先後打敗了法國和美國侵略者, 直接逮捕了近12萬天主教徒, 並斬首了其中8000多名外籍傳教士, 震驚國際。 所以今天, 我就來說說, 為什麼中國當初到處被欺負, 朝鮮卻這麼牛逼這件事。

當然了, 為了把這個故事說具體一點, 那講來就有點兒長, 還得從為什麼最早的時候朝鮮選擇閉關鎖國和朝鮮對大明最深沉的愛開始。 西元1644年, 闖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城, 明朝最後一個大一統的皇帝朱由檢在煤山上自殺殉國, 同時宣告著大明朝的滅亡。 在這之前, 一直以來作為大明屬臣的朝鮮對大明王朝可以說是愛的非常不一般, 兩國更是同仇敵愾。 比如說當日本侵略朝鮮的時候, 大明王朝兵發朝鮮, 於是有了前後兩次萬曆朝鮮之役, 不僅幫朝鮮搶回了自己的國都, 同時也把倭寇趕出了朝鮮;而當後金東北叛亂的時候, 朝鮮也是二話不說就派兵支援大明, 這才有了薩爾滸聯軍。 雖然最後還是打敗了, 但是感情卻越來越深。

但是, 有些事, 是朝鮮不能抗拒的, 他實在太弱小了。 比如在明亡之前, 努爾哈赤就通過“丙子胡亂”(1636年)征服了朝鮮, 明亡之後, 雖然朝鮮一直保留著崇禎的年號, 並企圖聯合南明一起恢復大明王朝, 可是經過多次的努力, 還是失敗了。 因此, 心灰意冷的朝鮮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

對的, 沒有錯, 朝鮮閉關鎖國並不是其他原因, 比如清朝的無知, 自大和怕統治被顛覆。 , 而朝鮮是因為大明滅亡了, 他們知道明朝再也回不來了, 所以才選擇閉關鎖國的。 大家可以體會一下當你最愛的人離你而去, 而你獨自隱居的那種意境。

只是作為一個國家, 雖說閉關鎖國, 但是和外界的聯繫還是有那麼一點的。 當歐洲興起文化全球侵略的時候, 身在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朝鮮, 自然也不能倖免被無數天主教徒入國傳教的命運。 西元1831年, 教皇格列高利十六世宣佈成立朝鮮教會, 一大批傳教士通過鴨綠江到朝鮮境內傳教, 短短兩年之間, 達到了兩萬三千多人。

作為一個深受儒教影響的封建君主,

本來人口就並不錯的朝鮮卻一下湧進來兩萬多的異教傳教士, 再如何, 都令當時的朝鮮李朝王朝君主—興宣大院君感到無盡的威脅, 雖然在最早的時候, 大院君出於仁愛和友好, 並不排斥天主教, 但是他發展的太快了, 快到了令李朝朝野上下都不得不密謀商量對策。 終於, 在西元1866年, 大院君派心腹李景夏逮捕了一大批天主教教徒, 並頒佈“禁壓邪教令”, 全國範圍內開始大肆捕殺天主教徒, 最後共計8000多名傳教士人頭落地, 既“丙寅邪獄”。

眾所周知,當年日本人藉口消失了個日本士兵並發動了盧溝橋事變,而被朝鮮殺害的傳教士裡面恰好有9名法國籍天主教神父,這對於已經在中國,越南和日本等東亞國家獲得巨大利益的法國來說,這可謂是侵略這個“隱士王國”的天賜良機。

同年年7月份,法國政府向朝鮮的宗主國,也就是清朝政府(清朝總理衙門)提出抗議,接著在9月份偵查完朝鮮狀況後於10月11日,由法國亞洲艦隊司令羅茲率領7艘軍艦和600名法軍從中國出發,並有法國駐日本的一支艦隊加入戰爭,以總兵力1500人之規模越過黃海進攻朝鮮。

朝鮮和法國對戰,猶如國足打巴西隊,1866年10月14日,在封鎖了漢江口之後,法軍隨即在江華島登陸,並在當地燒殺劫略。可是人人都知道開局,卻沒人猜到結尾,僅僅十二天之後,朝鮮軍民就在文殊山城第一次擊退了法軍;緊接著到了11月,法軍又在鼎足山城吃了敗仗,死傷32人。此時的法軍可以說在朝鮮境內已經寸步難行,這除了興宣大院君早就知道法國要入侵朝鮮,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以外,朝鮮人民魚死網破的態度和多山地的形式,也讓法軍到處碰壁。最終,在法軍入侵朝鮮一個月後,羅茲無奈的宣佈從朝鮮撤退,這就是“丙寅洋擾”事件,以朝鮮的勝利告終。只是在法國撤退的時候,法軍幾乎搬空看了江華府(朝鮮陪都)所有值錢的文物,並一把火燒個精光,給朝鮮人民造成了永遠無法恢復的損傷。

如果你認為朝鮮這樣一個國家居然能夠打敗法國已經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了,那麼我告訴你比這還不可思議的就是美國大名鼎鼎,無往不利的“炮艦外交”同樣在朝鮮吃了閉門羹。美國以1866年的“舍門將軍號事件”為藉口於1871年5月集結5艘軍艦和1230名士兵壓境朝鮮,並進行武裝侵略,卻在一個多月後,既7月初無功撤退,既“辛末洋擾”。

很多人都覺得法國和朝鮮那還說的過去,連美國都打不過朝鮮這也太誇張了一點,回想一下同時期的清朝,那可是被外國列強打的滿地找牙,而此時的朝鮮肯定是及不上滿清的。這樣的結論固然是對的,其中所不同的是,朝鮮因為國家小,價值沒有中國大,所以對歐美列強來說,花費很大的財力和人力去征服他並不划算,再者就是當初面臨法國侵略的時候,興宣大院君在朝鮮各地樹了塊叫做“斥和碑”的石碑,上面刻著興宣大院君親筆所書“洋夷侵犯,非戰則和,主和賣國,戒我萬年子孫”的字樣,說白了就是,“你來打呀,你就算佔領了朝鮮的身體也不能得地朝鮮人民的心”,這更讓列強覺得這塊骨頭強咽下去也沒意義了。

當然了,關於為什麼偏偏最後是實力相對弱的日本佔領了朝鮮?這就好比,你跟你兄弟吵架了,隔壁村的過來勸架,你和你兄弟一拳打了過去,但是同村的鄰居過來說你們兩不要吵啦,你們兄弟二人就放鬆了警惕,結果房子被人占了。

眾所周知,當年日本人藉口消失了個日本士兵並發動了盧溝橋事變,而被朝鮮殺害的傳教士裡面恰好有9名法國籍天主教神父,這對於已經在中國,越南和日本等東亞國家獲得巨大利益的法國來說,這可謂是侵略這個“隱士王國”的天賜良機。

同年年7月份,法國政府向朝鮮的宗主國,也就是清朝政府(清朝總理衙門)提出抗議,接著在9月份偵查完朝鮮狀況後於10月11日,由法國亞洲艦隊司令羅茲率領7艘軍艦和600名法軍從中國出發,並有法國駐日本的一支艦隊加入戰爭,以總兵力1500人之規模越過黃海進攻朝鮮。

朝鮮和法國對戰,猶如國足打巴西隊,1866年10月14日,在封鎖了漢江口之後,法軍隨即在江華島登陸,並在當地燒殺劫略。可是人人都知道開局,卻沒人猜到結尾,僅僅十二天之後,朝鮮軍民就在文殊山城第一次擊退了法軍;緊接著到了11月,法軍又在鼎足山城吃了敗仗,死傷32人。此時的法軍可以說在朝鮮境內已經寸步難行,這除了興宣大院君早就知道法國要入侵朝鮮,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以外,朝鮮人民魚死網破的態度和多山地的形式,也讓法軍到處碰壁。最終,在法軍入侵朝鮮一個月後,羅茲無奈的宣佈從朝鮮撤退,這就是“丙寅洋擾”事件,以朝鮮的勝利告終。只是在法國撤退的時候,法軍幾乎搬空看了江華府(朝鮮陪都)所有值錢的文物,並一把火燒個精光,給朝鮮人民造成了永遠無法恢復的損傷。

如果你認為朝鮮這樣一個國家居然能夠打敗法國已經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了,那麼我告訴你比這還不可思議的就是美國大名鼎鼎,無往不利的“炮艦外交”同樣在朝鮮吃了閉門羹。美國以1866年的“舍門將軍號事件”為藉口於1871年5月集結5艘軍艦和1230名士兵壓境朝鮮,並進行武裝侵略,卻在一個多月後,既7月初無功撤退,既“辛末洋擾”。

很多人都覺得法國和朝鮮那還說的過去,連美國都打不過朝鮮這也太誇張了一點,回想一下同時期的清朝,那可是被外國列強打的滿地找牙,而此時的朝鮮肯定是及不上滿清的。這樣的結論固然是對的,其中所不同的是,朝鮮因為國家小,價值沒有中國大,所以對歐美列強來說,花費很大的財力和人力去征服他並不划算,再者就是當初面臨法國侵略的時候,興宣大院君在朝鮮各地樹了塊叫做“斥和碑”的石碑,上面刻著興宣大院君親筆所書“洋夷侵犯,非戰則和,主和賣國,戒我萬年子孫”的字樣,說白了就是,“你來打呀,你就算佔領了朝鮮的身體也不能得地朝鮮人民的心”,這更讓列強覺得這塊骨頭強咽下去也沒意義了。

當然了,關於為什麼偏偏最後是實力相對弱的日本佔領了朝鮮?這就好比,你跟你兄弟吵架了,隔壁村的過來勸架,你和你兄弟一拳打了過去,但是同村的鄰居過來說你們兩不要吵啦,你們兄弟二人就放鬆了警惕,結果房子被人占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