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金田起義時,清廷三萬大軍為何被幾千太平軍打得落花流水?

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 洪秀全發佈團營令, 拜上帝會教眾一萬余人齊聚金田, 舉起反清義旗,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

南方起義的烽火燃起後, 清廷震恐, 急派雲貴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入桂督師, 不料林則徐在半路病死。 於是改派兩江總督李星沅為欽差大臣, 命周天爵為廣西巡撫會同助剿, 不料李星沅又病死軍中, 清廷再派欽差大臣賽尚阿前來督師。

清軍主帥雖一再更換, 但仍然沒有停止對太平天國的圍剿。

洪秀全及其太平軍

此時剛剛舉起義旗的太平天國有多少人馬呢?拜上帝教此時有教眾2、3萬人, 但太平軍都是舉家征戰, 所能征戰的青壯年兵馬僅有四、五千人, 甚至更少。 咸豐二年三月丁卯, 廣西巡撫鄒鳴鶴在上奏朝廷的奏摺中寫道:“此次攻城賊匪約有二、三千人, 該匪揚言有六、七千人。 ”一個月後, 鄒鳴鶴再奏:“偵探賊眾男婦約四、五千人。

”(王先謙《咸豐東華錄》卷14)

桂林是廣西的省城, 當時太平軍要攻桂林肯定要集中其全部兵力。 因此, 鄒鳴鶴的奏摺如實反映了當時太平軍的作戰兵力, 最多僅有四、五千人。

清代八旗編制

那麼, 清軍兵力是太平軍的10倍, 又有名將向榮、烏蘭泰, 卻為何被區區幾千太平軍打得落花流水呢?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有清一朝, 軍隊有兩種編制。 一種是由旗人組建的八旗兵, 另外一種是由漢人編成的叫做綠營兵。 清咸豐年間, 全國綠營總兵力約為六十四萬, 八旗兵為二十五萬。

清軍入關之後, 八旗兵已經喪失了戰鬥力。 軍隊主力以綠營為主, 守衛各省重大戰略要地, 八旗兵僅拱衛京畿地帶。

到咸豐之時, 八旗兵戰鬥力弱到何種程度?在太平軍北伐圍攻懷慶時, 黑龍江旗兵見太平軍“即走”, 懷慶府團練首領李棠階在記錄八旗兵打仗無能, 搶奪有膽的事實:“黑龍江兵(搶劫)尤甚, 打仗則聞炮即遁, 唯日肆搜搶, 至民間桌椅門窗鞋襪等物, 零星雜貨皆掠賣之, 竟至成市”。 (《平粵匪方略》卷19)

黑龍江八旗兵(劇照)

黑龍江旗兵連桌椅門窗鞋襪都搶, 打仗一開炮就跑, 這樣的八旗兵已經是腐爛到骨子裡了。

八旗如此, 那綠營呢?金田起義爆發時, 清軍向榮、周鳳岐立刻率大軍圍攻金田, 卻接連多次被太平軍打敗, 甚至太平軍二、三千人都能打到桂林城下,

清軍三萬多的兵力真是不堪一擊。

清軍綠營兵從人數、裝備和補給上都優於太平軍, 卻為何屢戰屢敗, 不堪一擊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綠營師老兵疲, 相互拆臺, 見死不救。 清朝的綠營兵墮落是從乾隆末年開始的, 綠營兵師老兵疲, 成為一害。 尤其是在作戰時, 相互之間拆臺, 見死不救最為嚴重。 曾國藩曾指出:“今日之兵(指綠營)極可傷恨者在敗不相救四字。 彼營出隊, 此營張目而旁觀, 侈口而微笑, 見其勝則深妒之, 恐其得賞銀, 恐其得保奏, 見其敗則袖手不顧, 雖全軍覆沒, 亦無一人出而援手救於生死呼吸之頃者”。 從曾國藩的描述來看, 這哪是友軍, 完全是坑一樣的隊友;見友軍作戰不但袖手旁觀, 還笑看友軍血戰, 即使友軍全軍覆沒了也不救,要是友軍勝利了就嫉妒。在向榮、周鳳岐、烏蘭泰等部率兵圍攻金田時,清軍雖然人數眾多,卻各自為陣,甚至害怕友軍搶了功勞而處處掣肘。

清軍統帥賽尚阿

二是軍隊官僚化氣息嚴重,士兵戰鬥力極差。綠營兵建立時間久,改革積習卻並沒有跟上步伐,綠營成為了軍官和士兵升官發財的門道。於是,綠營衙門氣息嚴重,軍隊嚴重官僚化。江忠源在評論綠營的這種習性時指出:“無事則應對趨蹌,務為美觀;臨陣則趔趄敗退,專撿便宜,論功則多鑽營,遇敗則推諉”。胡林翼也認為:“額制之兵,無一可以禦侮者,以其巧猾偷惰,積習已深。”(《胡文忠公遺集》卷54)李鴻章則更加直接了當:“綠營習氣太深,兵力大半驕惰,將兵又不一心”(王先謙《咸豐東華錄》卷14)。貪生怕死,貪功奪利是綠營兵的一大特色。在向榮率軍與太平軍在官村之戰時,就有士兵因懼怕而畏縮不前,前隊士兵還未與太平軍接觸,後隊便已經潰敗。在一次戰鬥中,綠營有五百人被殺死,其中三百人竟然是因為前隊潰敗而害怕跳崖身死。如此隊伍,果真是不堪一擊。

金田起義

三是綠營軍紀敗壞,雙槍兵疲弱無能,時常內鬥。綠營兵中,不少士兵都吸食鴉片,“其中,川、黔、皖各省兵更是疲弱,複沿途騷擾。”“綠營全無技藝,臨陣全靠炮火”從這些記錄我們可以看出,綠營兵有不少大煙鬼,而且貪生怕死,每次打仗都是隔遠遠地放炮,也不管打不打得到人。一旦敵軍靠近了,就丟棄槍炮逃跑將兵器全數給敵人。在金田圍剿太平軍時“楚兵與黔兵不和,鎮篁兵又與常德兵不睦”(姚瑩《平賊事宜狀》)各省綠營之間彼此不和,就連即使是一省的綠營也因為地區不同而不和。綠營兵也因此常為搶奪戰利品和功勞而大打出手,綠營之間矛盾和派系之爭激烈。

團營指揮東王楊秀清

此外,從太平軍一方來說,太平軍雖然人數不如清軍,但齊心協力,太平軍有宗教信仰支撐,作戰精神勇猛,加之太平軍早期的“聖兵”制度和楊秀清等人的靈活指揮使得清軍一再碰壁,大敗而回。

在金田起義時期,清軍綠營敗得最慘、最丟人的一次是永安突圍。永安突圍戰,太平軍處於被動包圍的境地,卻被楊秀清在平沖——龍寮嶺一帶設下的三路伏兵打得落花流水,清軍5000餘人死亡,擊斃清軍天津鎮總兵長瑞、涼州鎮總兵長壽、河北鎮總兵董光甲、鄖陽鎮總兵邵鶴齡以及副將、參將、遊擊、千總、把總多員。清軍南路統帥烏蘭泰落澗受傷,回到桂林後死去。清軍另一路統帥向榮,僅帶著數個衛兵逃回桂林。

太平軍永安州之戰

一仗打死三總兵,重傷致死一統帥,擊斃副將、參將等高級軍官多人,綠營兵的慘敗見證了清軍的腐朽和無能。也正因為如此,清廷才開始起用曾國藩辦理團練對付太平軍。

即使友軍全軍覆沒了也不救,要是友軍勝利了就嫉妒。在向榮、周鳳岐、烏蘭泰等部率兵圍攻金田時,清軍雖然人數眾多,卻各自為陣,甚至害怕友軍搶了功勞而處處掣肘。

清軍統帥賽尚阿

二是軍隊官僚化氣息嚴重,士兵戰鬥力極差。綠營兵建立時間久,改革積習卻並沒有跟上步伐,綠營成為了軍官和士兵升官發財的門道。於是,綠營衙門氣息嚴重,軍隊嚴重官僚化。江忠源在評論綠營的這種習性時指出:“無事則應對趨蹌,務為美觀;臨陣則趔趄敗退,專撿便宜,論功則多鑽營,遇敗則推諉”。胡林翼也認為:“額制之兵,無一可以禦侮者,以其巧猾偷惰,積習已深。”(《胡文忠公遺集》卷54)李鴻章則更加直接了當:“綠營習氣太深,兵力大半驕惰,將兵又不一心”(王先謙《咸豐東華錄》卷14)。貪生怕死,貪功奪利是綠營兵的一大特色。在向榮率軍與太平軍在官村之戰時,就有士兵因懼怕而畏縮不前,前隊士兵還未與太平軍接觸,後隊便已經潰敗。在一次戰鬥中,綠營有五百人被殺死,其中三百人竟然是因為前隊潰敗而害怕跳崖身死。如此隊伍,果真是不堪一擊。

金田起義

三是綠營軍紀敗壞,雙槍兵疲弱無能,時常內鬥。綠營兵中,不少士兵都吸食鴉片,“其中,川、黔、皖各省兵更是疲弱,複沿途騷擾。”“綠營全無技藝,臨陣全靠炮火”從這些記錄我們可以看出,綠營兵有不少大煙鬼,而且貪生怕死,每次打仗都是隔遠遠地放炮,也不管打不打得到人。一旦敵軍靠近了,就丟棄槍炮逃跑將兵器全數給敵人。在金田圍剿太平軍時“楚兵與黔兵不和,鎮篁兵又與常德兵不睦”(姚瑩《平賊事宜狀》)各省綠營之間彼此不和,就連即使是一省的綠營也因為地區不同而不和。綠營兵也因此常為搶奪戰利品和功勞而大打出手,綠營之間矛盾和派系之爭激烈。

團營指揮東王楊秀清

此外,從太平軍一方來說,太平軍雖然人數不如清軍,但齊心協力,太平軍有宗教信仰支撐,作戰精神勇猛,加之太平軍早期的“聖兵”制度和楊秀清等人的靈活指揮使得清軍一再碰壁,大敗而回。

在金田起義時期,清軍綠營敗得最慘、最丟人的一次是永安突圍。永安突圍戰,太平軍處於被動包圍的境地,卻被楊秀清在平沖——龍寮嶺一帶設下的三路伏兵打得落花流水,清軍5000餘人死亡,擊斃清軍天津鎮總兵長瑞、涼州鎮總兵長壽、河北鎮總兵董光甲、鄖陽鎮總兵邵鶴齡以及副將、參將、遊擊、千總、把總多員。清軍南路統帥烏蘭泰落澗受傷,回到桂林後死去。清軍另一路統帥向榮,僅帶著數個衛兵逃回桂林。

太平軍永安州之戰

一仗打死三總兵,重傷致死一統帥,擊斃副將、參將等高級軍官多人,綠營兵的慘敗見證了清軍的腐朽和無能。也正因為如此,清廷才開始起用曾國藩辦理團練對付太平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