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豈能無衣,與子同袍

《豈能無衣, 與子同袍》

文/東亭

處暑已久, 偶感秋涼, 秋雨來的頗急, 帶著颯爽的氣息撲入人的心緒。 我靜坐窗邊, 看雨打闌幹。 此刻, 見山非山, 見水非水;我看這方寸之間入了迷, 再抬眸便見桃花落滿了南山, 霎時間, 青山霧, 螳川漲。

也許是長久在家中閑坐, 守著數場雨、一寸被襟單, 總覺得懶散愈漸, 生機漸息。 舉頭便見遠處東邊日出西邊雨, 晴雨相接各自明晦。 心中大喜, 便攜來二三好友, 著我漢衣, 踏雨向東而行。

路上有人曾問我們“你們穿的是韓服嗎?”“這是和服嗎?”聽聞, 心裡無比淒涼。 不禁暗自發問“呵, 已經沒人知道我漢民族的衣服了嗎?”

其實追根溯源這一切都不是偶然。 因為某些歷史的原因(清兵入關之後, 剃髮易服實行嚴峻的奴化教育)漢族人一夕之間失去了從前的榮耀, 文化、禮儀、服飾遭到打擊。 所以這百餘年間漢服再未出現。

而如今我們正走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道路上,

從未有一刻如此這般接近我們的中國夢。 有人說文化復興衣冠先行, 漢民族的衣服已經被忘卻很久, 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重拾起那些失去的瑰麗文化, 不讓傳統文化再次丟失, 我們想讓世界知道, 漢服的美不輸於洋服, 不輸於和服, 穿在身上我很光榮, 很自豪。

有人說漢服是過去式, 不適合當今社會穿著。 其實啊, 漢服復興真的不需要穿在身, 放在心裡才算真的成功。 即使很多民族的人, 都沒有穿過自己的民族服飾。 日本韓國穿著和服韓服上大街也會有人注目, 但不管怎樣, 心裡知道懂得這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服飾, 這就足夠了。 我們只希望每個漢族人知道懂得, 這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服飾, 我們沒有忘記, 這就足夠了。 這才是我認為真正的復興。

我想文化的復興要先從每個人的意識做起。 穿漢服在這樣一個時代是不可能每個人都做得到, 但做不到的人也不應該對穿漢服的人冷嘲熱諷。 以自己的環境做不到, 但對於能做到的人和願意去做的人內心也應該保持尊重理解,

因為那是尊重我們自己的傳統和文化。

一路就這樣想著, 不知東行了多少裡, 才覺誤入林深處。 不多時, 已行至山頂, 只見雲自西來, 那時尚無雨, 待到風極大, 人極靜之時, 驟然而下, 猶如鯨魚入海, 飛鳥投林。 漫天雨霧在天空中濺開,

淩日不見, 半城不見。 正想尋一遮雨處, 等涼雨的溫度將心中的不平與無奈中和。 忽然陽光傾瀉撥開濃雲愁霧, 只見山間老樹迎客, 林海奔騰。 心裡的不平與無奈也消失一二。

文化的復興不也正如這變幻的風雲一樣麼, 雖經歷風雨但只是一瞬, 最終究會驅散黑暗的一面, 展示它本來的樣子。 對於我們的文化, 我們已經失去和遺忘的太多, 我們現在只有以真心換未來, 以堅守換傳承才能不負時光不負卿。

• END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