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孫殿英盜墓是如何通過啞巴院找到了墓葬入口?啞巴院有何來由?

很多人都知道慈禧太后之清東陵是由孫殿英在1928年盜掘的。 當時孫殿英在對寶頂轟炸亂砍後, 卻進入不到地宮而一籌莫展。

那孫殿英最後是如何找到入口的呢?有一種說法, 是一位姜石匠引路找到的入口。 因為他在做封閉陵墓工程的過程中, 被一塊巨石砸昏, 被扔到荒坡上而倖存了下來, 成為工匠中唯一一個活下來的人。 其實這是小說《皇陵珍寶謎案》中杜撰的情節, 當時姜石匠這個人物塑造得形象生動, 作者設計讓姜石匠的兒子作為籌碼使姜石匠招供出地宮的入口。

而實際上, 孫殿英找來的知情老旗人是不是姓姜不得而知, 但是這位老人確實給孫殿英指出了一條路, 那就是從啞巴院中看到的琉璃影壁下面找開, 就是地宮的入口, 不過從這裡進去一般機關較多, 因此很多盜墓者大多選擇在寶頂處進入。

清東陵月牙城

很多人以為啞巴院裡居住著守陵的啞巴工匠, 實際上, 啞巴院叫做“月牙城”, 一個小小的院落裡並無居室, 結構簡單, 最顯眼的則是一堵琉璃影壁。 而修陵的這些工匠在任務完成後, 有的被處死埋入陪葬坑, 有的被遣入大漠荒原等。 胡漢生先生則認為, 啞巴院的名稱並不是由工匠是啞巴得名,

而是因為啞巴院封閉又徑深, 又有琉璃影壁擋住, 好像咽喉被堵住一樣, 形似啞巴。 徐廣源先生則指出很多古建築中的“啞巴當”、“啞巴椽”等都以形似而命名。 所以啞巴這個詞是來比喻那些隱蔽的部分或構件。

瀋陽福陵啞巴院

啞巴院起始于明朝朱元障時, 明陵中多數陵墓也是有著啞巴院的, 不過現在很多陵墓毀損嚴重, 有的只剩基座, 方城兩側的寶城牆和攔土牆, 組成了一個封閉小型的弓形院落好似月牙, 被稱為“月牙城”。

明獻陵月牙城

明康陵據說曾經在民國時期被盜挖過,

當時這些人找不到入口, 從寶頂上往下挖掘, 當時正值雨季, 泥土鬆散, 有幾人慘被石塊泥土砸死活埋, 因此康陵得以保住。 明朝的地宮要比清朝的地宮埋得更深些, 因此從寶頂挖掘的話並不容易。

明昭陵月牙城

明昭陵在開發後, 也發現了它有一個全封閉式的月牙城, 其進深8.1米,高6.75米。當時因永、昭二陵寶城的黃土加培,使得陵前土牆在處理排水及照壁等系列問題的過程中形成了這樣的一個啞巴院。這種全封閉式的啞巴院也被後來的慶陵和德陵沿用。

清陵啞巴院在吸收了明陵建造的經驗之後,設計得更為合理,因此保存得較明朝更為完整,看上去也更精緻一些。

其進深8.1米,高6.75米。當時因永、昭二陵寶城的黃土加培,使得陵前土牆在處理排水及照壁等系列問題的過程中形成了這樣的一個啞巴院。這種全封閉式的啞巴院也被後來的慶陵和德陵沿用。

清陵啞巴院在吸收了明陵建造的經驗之後,設計得更為合理,因此保存得較明朝更為完整,看上去也更精緻一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