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防汛抗旱|雙颱風結對來襲10省份將迎來狂風暴雨 國家防總啟動防汛防颱風Ⅲ級應急回應全力防禦

今年第18號颱風“泰利”9月9日20時在菲律賓以東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 12日20時中心位於浙江舟山東南方向990公里的洋面上, 風力13級, 氣壓965百帕, 7級、10級風圈半徑分別為200~350公里和120公里。 預計“泰利”將以每小時20~2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 最強可達強颱風或超強颱風級, 將於14日夜間到15日早晨在浙江中北部一帶沿海登陸(颱風或強颱風級, 風力13~15級), 也可能於15日在浙江近海北上, 然後轉向東北方向移動。 此外, 菲律賓以東熱帶低壓已於12日14時發展為今年第19號颱風, 12日20時中心位於海南文昌東偏南方1065公里的海面上,

風力8級, 氣壓998百帕。 預計第19號颱風將以每小時15~2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 將於12日夜間進入南海東部海域, 強度明顯加強, 可能於15日在海南至廣東西部一帶沿海登陸(颱風或強颱風級, 風力13~14級)。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防汛防颱風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多次對颱風防禦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9月10日, 汪洋副總理專門對颱風“泰利”防禦工作作出批示, 要求國家防總提前部署落實各項防禦措施, 打贏防汛防颱風這場硬仗。 11日, 汪洋副總理再次作出批示, 強調波及華東的颱風一般危害較大, 國家防總及各地要高度關注, 嚴加防範, 慎之又慎, 減少損失。 9月12日, 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主持召開國家防總異地視訊會議,

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 進一步分析研判第18號颱風“泰利”和第19號颱風發展態勢及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 安排部署防汛防颱風工作, 於12日22時啟動防汛防颱風Ⅲ級應急回應, 派出11個工作組分赴浙江、福建、上海、江蘇、安徽、江西、廣東、廣西、海南等省、自治區、直轄市協助開展防汛防颱風工作。 國家防總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 國家防總副秘書長、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等出席會議。

分析預測表明, 第18號颱風“泰利”和第19號颱風具有6個特點:一是颱風結對來襲, 交織影響。 預計“泰利”可能於14日夜間到15日早晨在浙江北部沿海登陸, 也很可能於15日在浙江近海轉向後向東北方向移動。 無論“泰利”是否登陸, 都將對華東沿海產生嚴重影響。

第19號颱風可能於15日在海南至廣東西部一帶沿海登陸。 一天之內兩個颱風接踵登陸或影響我國華東、華南沿海, 強風暴雨覆蓋範圍大, 海浪高潮影響區域廣。

二是能量不斷聚集, 風力強勁。 預計“泰利”鼎盛期風力可達14到16級, 登陸或貼近浙江沿海時中心最大風力仍可達13至15級, 可能會成為今年影響我國華東沿海的最強颱風。 第19號颱風可能在鼎盛期登陸, 登陸時風力可達13至14級。 華東、華南沿海地區將會面臨同時防禦兩個強颱風的不利局面。

三是風暴增水較高, 海況惡劣。 受“泰利”影響, 長江口至福建沿海均將出現較大風暴增水, 浙江沿海最大風暴增水可達300釐米;臺灣以東洋面、東海南部將先後出現最大13米的狂濤區,

浙江、福建北部沿岸海域將出現最大7米狂浪區。 受第19號颱風影響, 雷州半島東岸、海南東部和南部沿海將出現最大160釐米的增水;南海東部、中北部、西北部及北部灣將出現最大10米的狂濤區;廣東西部及海南東部沿岸海域將出現最大6米的狂浪區。 受兩個強颱風影響的海域浪高湧大, 台風浪波陡較大, 畸形波易生成, 海況非常惡劣。

四是颱風水汽充沛, 雨強較大。 受兩個颱風影響, 降水可能持續4天, 涉及華東、華南、西南等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預計13~16日, 江南東部、華南、西南南部將出現大範圍強降雨, 浙江、上海、江蘇、福建、海南、廣東等地部分地區過程雨量將有200~350毫米。 若第19號颱風登陸點偏北, 將會影響更大區域。

五是影響因素較多, 存在變數。 隨著副高減弱東撤調整, “泰利”達到鼎盛期後, 有可能貼近浙江沿海向東北方向移動。 受大陸高壓、副高調整和西南季風等共同影響, 第19號颱風還有不確定性。 此外, 雙颱風與副高相互作用, 引導氣流不斷變化, 後期颱風發展、路徑、強度、登陸地點和影響均存在一定變數。

六是秋颱風威脅大, 致災性強。 根據歷史資料分析, 秋季颱風歷來強度較高, 特別是東海台風致災性較強。 “泰利”影響區域是我國東部沿海經濟最為發達區域, 城市密集, 人口集中, 高樓林立, 工礦企業眾多, 防汛防颱風工作面臨重大考驗。 華南沿海地區已多次遭受颱風襲擊或影響, 第19號颱風再次登陸, 將會造成疊加影響, 甚至引發嚴重洪澇災害。

陳雷強調,防禦第18號颱風“泰利”和第19號颱風是今年防汛防颱風工作的又一場硬仗。有關流域防總和地方各級防指要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從最不利情況出發,作最充分準備,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減輕災害損失,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一要超前進行安排部署,層層夯實颱風防禦責任。各級防汛責任人要迅速上崗到位,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切實履行好防汛防颱風職責,針對第18號颱風“泰利”和第19號颱風的不同特點和變化趨勢,把各項防禦工作抓緊抓細、抓實抓好。統籌做好防汛防颱風工作,把責任和措施落實到防禦工作的全過程各環節,有力有序有效做好防範應對工作。對因責任不落實、工作不到位而造成嚴重影響的要嚴肅追責問責。

二要密切監視颱風動向,滾動發佈預報預警資訊。氣象、海洋、水文等部門要加強協作,密切監視颱風發展動向,對其移動路徑、強度變化、影響範圍、海浪波濤、風暴增水、降雨強度、江河水位等作出滾動預報,為防禦工作提供科學依據。通過電視、廣播、網路等多種管道,採取公告、字幕、短信等多種方式高頻次全方位向社會公眾,特別是對外來遊客、務工人員、留守老人、婦女兒童等重點人群,發佈預報預警資訊,確保預警資訊實現全覆蓋、無盲區。

三要提前組織轉移避險,全力保障人員船隻安全。針對伏季休漁期全面結束,出海船隻數量多、漁民捕撈積極性高的情況,扎實做好出海船隻回港避風、海上作業和漁排養殖人員上岸避險工作,做到不漏一船、不漏一人、不留死角。加強回港避風船隻和無動力船舶等的安全管理,防止回港船隻提前出港、海上作業人員提前出海。及時關停濱海旅遊設施和景點,加強遊客管控和疏散引導。

四要全面排查風險隱患,及時采取消險保安措施。重點加強沿海核電站、石油化工企業、鐵路、交通幹線等重要設施和電力、通信、供水、燃氣等民生設施的防汛防颱風安全檢查,及時消除風險隱患。對沿海在建工地、高空構築物、懸掛物、建築塔吊、路燈路牌、戶外看板,以及農村危舊房屋、臨時建築、簡易工棚、鐵皮屋等進行拉網式排查,落實防風加固排險措施。及時停止高空作業,適時停市、停工、停課、停運,儘量減少人員外出及戶外活動,落實安全防範措施。

五要落實群測群防機制,嚴密防範山洪地質災害。堅持早預警、早發現、早轉移、早避險、保安全的防禦機制,按照山洪地質災害防禦預案,充分利用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提前發出預警資訊,及時轉移受威脅區域人員。針對山丘區自駕出遊出行多的情況,在交通要道和景區入口等及時發佈預警資訊,必要時關閉景點、封山封路,避免意外傷亡。

六要強化城市防洪排澇,著力保障城市安全運行。強化部門聯動機制,全面落實低窪易澇地區、地下商場、廣場、車庫等地下設施,以及立交橋、地鐵、機場等重要交通樞紐的防洪排澇措施,備足備齊專業防洪排澇隊伍、機動排澇設備和搶險救災物資,防止持續強降雨造成大面積城市內澇。

七要科學調度水利工程,做好水庫安全度汛工作。加強水庫涵閘泵站等水利工程科學調度,適時攔洪削峰錯峰,減輕下游防洪壓力。超汛限的中小型水庫提前預泄騰庫;病險水庫、水電站和在建水利工程落實應急預案,加強巡查防守,預置工程搶險隊伍,做好轉移避險工作。前期蓄水不足的水庫,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科學攔蓄洪水,充分利用雨洪資源。水庫洩洪前提前通知下游沿河群眾,落實各項防範措施。

八要密切關注水情汛情,確保江河湖泊防洪安全。進一步落實江河湖泊洪水防禦方案和中小河流防汛預案,強化應急值守、監測預警、險情搶護、人員轉移,著力做好堤防、涵閘等防洪工程的排查,及時發現並處置各類險情。加強重要防禦物件、重點防洪區域、突出薄弱環節的巡查防守,確保江河湖泊防洪安全。

九要強化部門協調配合,共同做好颱風防禦工作。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倖心理,進一步加強對颱風防禦工作的領導,強化防汛抗旱指揮部的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嚴格按照職責分工和防颱風預案的規定,團結協作、發揮合力,共同做好防汛防颱風工作。主動加強與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的聯繫和溝通,提前制定部隊參與防汛防颱風和搶險救災的預案並落實相關保障措施。加強災情統計、資訊報送、新聞發佈和輿論引導,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努力營造良好氛圍。

陳雷強調,防禦第18號颱風“泰利”和第19號颱風是今年防汛防颱風工作的又一場硬仗。有關流域防總和地方各級防指要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從最不利情況出發,作最充分準備,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減輕災害損失,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一要超前進行安排部署,層層夯實颱風防禦責任。各級防汛責任人要迅速上崗到位,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切實履行好防汛防颱風職責,針對第18號颱風“泰利”和第19號颱風的不同特點和變化趨勢,把各項防禦工作抓緊抓細、抓實抓好。統籌做好防汛防颱風工作,把責任和措施落實到防禦工作的全過程各環節,有力有序有效做好防範應對工作。對因責任不落實、工作不到位而造成嚴重影響的要嚴肅追責問責。

二要密切監視颱風動向,滾動發佈預報預警資訊。氣象、海洋、水文等部門要加強協作,密切監視颱風發展動向,對其移動路徑、強度變化、影響範圍、海浪波濤、風暴增水、降雨強度、江河水位等作出滾動預報,為防禦工作提供科學依據。通過電視、廣播、網路等多種管道,採取公告、字幕、短信等多種方式高頻次全方位向社會公眾,特別是對外來遊客、務工人員、留守老人、婦女兒童等重點人群,發佈預報預警資訊,確保預警資訊實現全覆蓋、無盲區。

三要提前組織轉移避險,全力保障人員船隻安全。針對伏季休漁期全面結束,出海船隻數量多、漁民捕撈積極性高的情況,扎實做好出海船隻回港避風、海上作業和漁排養殖人員上岸避險工作,做到不漏一船、不漏一人、不留死角。加強回港避風船隻和無動力船舶等的安全管理,防止回港船隻提前出港、海上作業人員提前出海。及時關停濱海旅遊設施和景點,加強遊客管控和疏散引導。

四要全面排查風險隱患,及時采取消險保安措施。重點加強沿海核電站、石油化工企業、鐵路、交通幹線等重要設施和電力、通信、供水、燃氣等民生設施的防汛防颱風安全檢查,及時消除風險隱患。對沿海在建工地、高空構築物、懸掛物、建築塔吊、路燈路牌、戶外看板,以及農村危舊房屋、臨時建築、簡易工棚、鐵皮屋等進行拉網式排查,落實防風加固排險措施。及時停止高空作業,適時停市、停工、停課、停運,儘量減少人員外出及戶外活動,落實安全防範措施。

五要落實群測群防機制,嚴密防範山洪地質災害。堅持早預警、早發現、早轉移、早避險、保安全的防禦機制,按照山洪地質災害防禦預案,充分利用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提前發出預警資訊,及時轉移受威脅區域人員。針對山丘區自駕出遊出行多的情況,在交通要道和景區入口等及時發佈預警資訊,必要時關閉景點、封山封路,避免意外傷亡。

六要強化城市防洪排澇,著力保障城市安全運行。強化部門聯動機制,全面落實低窪易澇地區、地下商場、廣場、車庫等地下設施,以及立交橋、地鐵、機場等重要交通樞紐的防洪排澇措施,備足備齊專業防洪排澇隊伍、機動排澇設備和搶險救災物資,防止持續強降雨造成大面積城市內澇。

七要科學調度水利工程,做好水庫安全度汛工作。加強水庫涵閘泵站等水利工程科學調度,適時攔洪削峰錯峰,減輕下游防洪壓力。超汛限的中小型水庫提前預泄騰庫;病險水庫、水電站和在建水利工程落實應急預案,加強巡查防守,預置工程搶險隊伍,做好轉移避險工作。前期蓄水不足的水庫,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科學攔蓄洪水,充分利用雨洪資源。水庫洩洪前提前通知下游沿河群眾,落實各項防範措施。

八要密切關注水情汛情,確保江河湖泊防洪安全。進一步落實江河湖泊洪水防禦方案和中小河流防汛預案,強化應急值守、監測預警、險情搶護、人員轉移,著力做好堤防、涵閘等防洪工程的排查,及時發現並處置各類險情。加強重要防禦物件、重點防洪區域、突出薄弱環節的巡查防守,確保江河湖泊防洪安全。

九要強化部門協調配合,共同做好颱風防禦工作。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倖心理,進一步加強對颱風防禦工作的領導,強化防汛抗旱指揮部的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嚴格按照職責分工和防颱風預案的規定,團結協作、發揮合力,共同做好防汛防颱風工作。主動加強與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的聯繫和溝通,提前制定部隊參與防汛防颱風和搶險救災的預案並落實相關保障措施。加強災情統計、資訊報送、新聞發佈和輿論引導,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努力營造良好氛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