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義軍新敗,兩盟軍欲另謀出路,主帥找一牛人做一事後,結果神逆轉

地皇三年(西元22年)十月, 劉縯和劉秀兄弟在南陽舂陵起兵, 部隊人數約八千余人, 史稱舂陵兵(也稱漢兵), 正式走上了革命之路。

隨後他們聯合新市軍和平林軍, 革命隊伍進一步壯大, 三軍聯合, 齊心協力, 很快取得了長聚之戰、唐子鄉之戰和棘陽之戰的大捷。 但在宛城之戰時卻遭遇到了滑鐵盧。 這一戰中, 義軍慘敗, 死傷慘重, 劉秀的二姐劉元及三個女兒命喪亂軍之手, 劉秀的叔父劉良之妻及兩個兒子, 還有宗族幾十人都成了刀下之鬼。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劉秀還在“淚滿襟”時, 革命軍內部卻在“各東西”。

鬧獨立的是新市軍和平林軍。 他們開眼看革命聯軍一瞬間從績優股、潛力股轉變成了垃圾股, 為了跳出火海, 他們都決定另謀出路, 各奔前程。

劉縯和劉秀知道強扭的瓜不甜。 為此, 他們沒有選擇苦口婆心地勸說, 也沒有淚眼婆娑地遊說,

而是選擇了另闢蹊徑。

他們找的蹊徑是另一路革命軍——下江兵。

下江兵也是綠林軍的一支, 在綠林軍解體後, 他們轉戰南北, 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 正當劉的革命軍遭遇滑鐵盧時, 下江兵卻在東飄西蕩之後, 來到了沘水縣的宜秋。

近在咫尺, 劉秀敏銳地發現了機會。

於是他主動找大哥劉縯進行了一番密談, 最終劉縯聽從了劉秀的高論, 帶著劉秀和李通親自到下江兵的駐地進行了一次談判。

下江兵的統領成丹、張卬對此高度重視, 馬上召集部將們一番商議之後, 決定派出超級將帥王常接待劉氏兄弟。

原來, 下江兵的政權呈三足鼎立之勢, 成丹、張卬名義上排在王常之上, 但論在下江兵心目中的威望, 王常卻坐在頭把交椅上。 此時, 眾人共同推薦王常來接待劉一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王常, 字顏卿, 潁川舞陽(今河南省舞陽縣)人。 年少時, 為了給自己的弟弟報仇, 他選擇了亡命江夏。 後來, 他和王鳳、王匡等英雄豪傑共同組建了綠林軍。 再後來, 當綠林軍遭遇天災人禍瓦解時, 王常便和成丹、張卬等人流竄到南郡藍口一帶, 號稱下江軍。

王常是個識大局的人, 也是一個識時務的人, 更是一個慧眼識珠的人。 他看清了此時的天下是革命一家親, 不革命, 沒有活路。 既然踏上了革命這條道路, 就永遠沒有回頭路了, 將革命進行到底才是正道。

他也看清了此時天下的形勢, 王莽的新朝雖然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了, 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要想推翻新朝, 如果不走聯合的道路是很難成功的, 只有抱團取暖才能有足夠的實力和新朝政府抗衡。

劉縯和劉秀雖然是沒落的不能再沒落的皇族後人, 但劉氏兄弟非但沒有半點紈絝子弟的風氣, 而且劉疾惡如仇、仗義大方、光明磊落, 俠義之名名揚四海;劉秀忠厚誠實、助人為樂、正直聰穎, 仁德之名名傳天下。 和這樣的良將名主合作, 顯然有前途和希望。

也正是因為這樣, 雙方的談判進行得很順利。 當劉縯提出“合縱之意”, 闡述“合縱之利”, 提議“合縱之盟”時, 王常頻頻點頭, 贊同有加:“合縱于公於私都是一件好事, 合縱對己對人都是一件美事,我舉雙手加雙腳,一百二十個贊成。王莽篡弑,殘虐天下,百姓思漢,故豪傑並起。今劉氏復興,即真主也。誠思出身為用,輔成大功。”

面對王常的反應,劉縯自然喜不自勝,馬上代表革命軍表態道:“將來如果得到了天下,我一定不會忘了同生共死的兄弟,定然和大家共用榮華富貴。”

就這樣,劉縯和王常達成了結盟共識。

下江軍加盟後,新市軍和平林軍很識時務地選擇了“回心轉意”。就這樣,舂陵軍、新市軍、平林軍、下江軍四軍聯盟,革命軍軍心大振。隨後,劉馬上來了個雙管齊下。

第一,重新編制軍隊。他把四軍打亂,重新進行了分配,共合為六部。這樣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共同融入革命軍這個大家庭裡,不分你我。

第二,犒賞三軍。劉傾其所有,拿出全部家當分賞給士兵,並且和大家喝血酒立盟誓,提出有難同當,有福同享這一人心所向的口號。

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革命軍走出了小長安聚失利的陰影,軍心重振。

就在劉縯和劉秀另闢蹊徑時,他們的對手甄阜和梁丘賜也沒閑著,忙著排兵佈陣,誓要一鼓作氣,將革命軍一舉擊潰。

劉縯和劉秀很快就針鋒相對地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制定出了應對之策:派一支精銳部隊,在晚上偷襲囤積在藍鄉的糧草。

王莽地皇三年(西元22年)十二月,劉在這個年末歲尾的日子選擇了“靈蛇出洞”,打了藍鄉的官軍一個措手不及,將他們守護的輜重糧草變成了革命軍的囊中物。

第二天,革命軍發起了反擊戰。當革命軍從天而降時,官軍只有大敗和潰逃的份兒了。

但是,因為先前的破釜沉舟,此時官軍面對波濤洶湧的河水,想逃卻只恨沒生出一對翅膀來。後有追兵,前有水阻,結果毫無懸念可言。

一是賠兵:十萬官軍中,被斬首和溺死的就有兩萬多人,其餘的都潰逃而散,大多選擇了歸降。

二是折將:官軍的主帥甄阜和副帥梁丘賜都死於亂軍之中。

這就是著名的沘水之捷。逆襲的屌絲男劉縯和劉秀憑此收穫了參加革命以來最大的一桶金,掙得盆滿缽滿。

合縱對己對人都是一件美事,我舉雙手加雙腳,一百二十個贊成。王莽篡弑,殘虐天下,百姓思漢,故豪傑並起。今劉氏復興,即真主也。誠思出身為用,輔成大功。”

面對王常的反應,劉縯自然喜不自勝,馬上代表革命軍表態道:“將來如果得到了天下,我一定不會忘了同生共死的兄弟,定然和大家共用榮華富貴。”

就這樣,劉縯和王常達成了結盟共識。

下江軍加盟後,新市軍和平林軍很識時務地選擇了“回心轉意”。就這樣,舂陵軍、新市軍、平林軍、下江軍四軍聯盟,革命軍軍心大振。隨後,劉馬上來了個雙管齊下。

第一,重新編制軍隊。他把四軍打亂,重新進行了分配,共合為六部。這樣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共同融入革命軍這個大家庭裡,不分你我。

第二,犒賞三軍。劉傾其所有,拿出全部家當分賞給士兵,並且和大家喝血酒立盟誓,提出有難同當,有福同享這一人心所向的口號。

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革命軍走出了小長安聚失利的陰影,軍心重振。

就在劉縯和劉秀另闢蹊徑時,他們的對手甄阜和梁丘賜也沒閑著,忙著排兵佈陣,誓要一鼓作氣,將革命軍一舉擊潰。

劉縯和劉秀很快就針鋒相對地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制定出了應對之策:派一支精銳部隊,在晚上偷襲囤積在藍鄉的糧草。

王莽地皇三年(西元22年)十二月,劉在這個年末歲尾的日子選擇了“靈蛇出洞”,打了藍鄉的官軍一個措手不及,將他們守護的輜重糧草變成了革命軍的囊中物。

第二天,革命軍發起了反擊戰。當革命軍從天而降時,官軍只有大敗和潰逃的份兒了。

但是,因為先前的破釜沉舟,此時官軍面對波濤洶湧的河水,想逃卻只恨沒生出一對翅膀來。後有追兵,前有水阻,結果毫無懸念可言。

一是賠兵:十萬官軍中,被斬首和溺死的就有兩萬多人,其餘的都潰逃而散,大多選擇了歸降。

二是折將:官軍的主帥甄阜和副帥梁丘賜都死於亂軍之中。

這就是著名的沘水之捷。逆襲的屌絲男劉縯和劉秀憑此收穫了參加革命以來最大的一桶金,掙得盆滿缽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