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強攻敵城不克,主帥下令帶盤纏細軟撤軍,敵軍觀看時,意外發生了

話說周靜帝病逝後, 國丈楊堅“攝政”, 周靜帝成傀儡皇帝。 宇文家族自然不甘心, 為爭奪權力和楊堅展開了生死較練, 結果楊堅以鐵腕政策打壓得宇文家族的勢力被幾乎一夜之間灰飛煙滅。 然而, 楊堅還沒來得及舒一口氣, 地方上的叛亂又讓他頭疼起來。

反對他的地方勢力的帶頭大哥叫尉遲迥。

尉遲迥, 鮮卑人, 宇文泰時期被封為蜀地的 “甯國公”。 後來升為相州(今河北臨漳縣鄴鎮東)總管。 楊堅以“騙”的方式把宇文家族五王騙到京城後, 先軟禁, 然後逼五王造反, 最後借機一一處死。 五王之後, 楊堅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佔據險要地理位置而且富可敵國的尉遲迥。

楊堅覺得一個小小的尉遲迥不足為慮, 便直接任命自己的親信上柱國韋孝寬為相州總管, 即日啟程上任。 原相州總管尉遲迥被革職, 請他到京城另有他用。

尉遲迥不是三歲小孩, 不是楊堅想騙就能騙的,

因此, 他直接拒絕了楊堅的美意, 公然打出了造反的旗幟。

本來想拿“新科狀元”韋孝寬來祭旗, 結果具有先知先覺本領的韋孝寬察覺到了尉遲迥的反意, 連夜出逃才撿回一命。 而被楊堅派去臥底的侯正破六韓裒(人名)和長史晉昶就沒那麼幸運了, 他們很榮幸地成為了尉遲迥祭旗的工具。

接下來, 尉遲迥開始大肆宣傳革命口號, 頓時, 支持的聲音響徹雲霄, 很快, 參加這場革命的人就突破了十萬。

楊堅終於坐不住了, 他馬任命親信高熲為元帥, 命韋孝寬為先鋒, 去征伐尉遲迥。

韋孝寬頻領先頭部隊到達永橋城邊時, 尉遲迥的軍隊近在咫尺了。 將士們都憋了一口氣, 等著韋孝寬下達總攻令, 哪知韋孝寬下達的卻是“繞道令”, 大軍繞永橋城而行, 行到武陟(今河南武陟縣)時, 他下達了“休整令”, 叫將士們修築壁壘, 安營紮寨。

就在韋孝寬休整時, 尉遲迥派兒子魏安公尉遲惇率十萬大軍出武德(今河南沁陽東), 駐紮在沁水(今山西省東南部黃河支流), 與對岸韋孝寬的軍隊隔水相望。

雙方由此進入了相持期。

好在這時高熲的大軍終於來到了最前線, 他和韋孝寬會師後, 終於迎來了決戰時刻。

要想決戰, 渡沁水河是關鍵。 要想渡河, 船隻是個大問題。 因為時間和木料有限, 造船過河顯然不太現實。 高熲果然不愧天才級人物, 想出了造浮橋過河的想法, 並且很快付諸行動。

這時, 隔河相對的尉遲惇聽說朝廷軍想要過河, 趕緊從沁水上游放火筏來燒毀浮橋。

高熲自然不是摸著石頭過河的人, 對於尉遲惇的小動作, 他早有提防, 他在水中每隔數米堆出一排前尖後闊的土堆, 火筏都被土堆擋住了。 因此, 結果毫無懸念, 高熲不久就帶領大軍呼啦啦地過了沁水河。

過了河之後, 高熲立馬模仿當年項羽申請了專利權的發明—破釜沉舟, 下令燒毀浮橋, 斷絕了士兵們後退的歸路。

結果可想而知, 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高熲帶領將士們個個如同下山猛虎, 個個勇往直前, 打得尉遲惇的大軍潰不成軍。

單槍匹馬的尉遲惇逃到鄴城後, 尉遲迥帶領十三萬人馬也到了, 隨即,尉遲迥的弟弟尉遲勤也帶領五萬大軍從青州到鄴城會合,一時間鄴城兵馬攢動,人聲鼎沸,大決戰一觸即發。

沁水一戰,高熲大發神威,鄴城大決戰,該輪到韋孝寬出彩了。然而,韋孝寬很快就遭遇當頭一棒,體會到了尉遲迥這塊骨頭難啃。到達鄴城外,兩軍交戰,結果韋孝寬的先頭部隊被打得大敗,幸虧高熲的援軍及時到來,才把尉遲迥的大軍打回鄴城去。

打了勝仗的尉遲迥隨即高掛免戰牌,大有躲進鄴城成一統的架勢。當然,他之所以這麼做,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以時間來拖垮朝廷軍。朝廷軍遠道而來,時間一久,糧草就會供應不足,到時候就會不攻自破。應該說這是他的如意算盤。但高熲顯然不會讓他的算盤這般如意,他決定孤注一擲,強攻鄴城。

按理說鄴城城厚兵多,想要短時間攻下來,無異於癡人說夢。然而,世上的事就是這樣,任何事,哪怕只有0.1%的希望,你不去做就一點希望都沒有,只要你去做或許就會創造99%的希望。

強攻鄴城,連攻七天七夜,都以朝廷軍的失敗而告終,到了第八天,朝廷軍的屍骨都堆積如山了,而鄴城還是安然無恙。打紅了眼的韋孝寬還要去進攻,然而,高熲卻制止了他,並且下達了撤軍令。

“我們花了這麼大的代價,雖然傷亡慘重,但敵人也遭受到了巨大的損失,我們何不再堅持一下,堅持或者還有機會,撤退只怕就永遠拿不下鄴城了。”韋孝寬勸道。

“如果要用屍骨來填平鄴城,那這鄴城不攻也罷。”高熲揮了揮手,執意下達了撤軍令。

高熲的撤軍方式很特別,他不但選擇白天撤軍,而且還叫士兵把盤纏細軟都帶好,大有“生要帶來,死要帶去”的氣概。更讓人吃驚的是他們打出的撤軍宣言也獨樹一幟:打仗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種紅薯。

朝廷軍的異常退軍方式,引得鄴城一片騷亂。鄴城的數十萬百姓爭先恐後來觀看這樣百年難遇的史上最牛的撤軍方式,笑聲中不時指指點點,氣氛十分火爆。

正在這時,朝廷軍突然紛紛解下身上帶的乾糧被褥,細軟銀兩,接著,每個人手中神奇般地多了一把箭,一把足以致人於死命的箭。鄴城的百姓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只聽嗖嗖聲響過後,箭雨就飛過來了。

百姓爭相逃命,結果上演踩踏事件,頓時驚叫聲慘叫聲此起彼伏,場面頗為壯觀。正在這時,高熲大呼:“敵軍敗了,敵軍敗了,大夥攻城啊。”

士兵們一聽,信心大增,勇氣大增,頓時如潮水般向城邊湧去,城內守軍和百姓早已亂成一團,再也無力組織有效的抵抗,很快鄴城就被朝廷軍攻破了。

尉遲迥怎麼也想不到堅如磐石的鄴城會在彈指一揮間被攻破,儘管他拼命想挽回敗局,儘管他連喝帶砍,卻無力阻擋手下士兵們的潰逃。當城門被破的那一刻,他都不敢相信這是事實,他怔怔地站在城頭,怔怔地看著身邊的士兵一個個都跑光,然後圍滿越來越多的士兵。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士兵中突然讓出一條路來,然後閃出一員氣宇軒昂的將領—正是高熲。

“我終究還是敗在楊堅的手上了。”尉遲迥收回悠長的目光,喃喃地道,突然拔出身佩寶劍,一劍刺進了自己的心窩。

隨即,尉遲迥的弟弟尉遲勤也帶領五萬大軍從青州到鄴城會合,一時間鄴城兵馬攢動,人聲鼎沸,大決戰一觸即發。

沁水一戰,高熲大發神威,鄴城大決戰,該輪到韋孝寬出彩了。然而,韋孝寬很快就遭遇當頭一棒,體會到了尉遲迥這塊骨頭難啃。到達鄴城外,兩軍交戰,結果韋孝寬的先頭部隊被打得大敗,幸虧高熲的援軍及時到來,才把尉遲迥的大軍打回鄴城去。

打了勝仗的尉遲迥隨即高掛免戰牌,大有躲進鄴城成一統的架勢。當然,他之所以這麼做,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以時間來拖垮朝廷軍。朝廷軍遠道而來,時間一久,糧草就會供應不足,到時候就會不攻自破。應該說這是他的如意算盤。但高熲顯然不會讓他的算盤這般如意,他決定孤注一擲,強攻鄴城。

按理說鄴城城厚兵多,想要短時間攻下來,無異於癡人說夢。然而,世上的事就是這樣,任何事,哪怕只有0.1%的希望,你不去做就一點希望都沒有,只要你去做或許就會創造99%的希望。

強攻鄴城,連攻七天七夜,都以朝廷軍的失敗而告終,到了第八天,朝廷軍的屍骨都堆積如山了,而鄴城還是安然無恙。打紅了眼的韋孝寬還要去進攻,然而,高熲卻制止了他,並且下達了撤軍令。

“我們花了這麼大的代價,雖然傷亡慘重,但敵人也遭受到了巨大的損失,我們何不再堅持一下,堅持或者還有機會,撤退只怕就永遠拿不下鄴城了。”韋孝寬勸道。

“如果要用屍骨來填平鄴城,那這鄴城不攻也罷。”高熲揮了揮手,執意下達了撤軍令。

高熲的撤軍方式很特別,他不但選擇白天撤軍,而且還叫士兵把盤纏細軟都帶好,大有“生要帶來,死要帶去”的氣概。更讓人吃驚的是他們打出的撤軍宣言也獨樹一幟:打仗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種紅薯。

朝廷軍的異常退軍方式,引得鄴城一片騷亂。鄴城的數十萬百姓爭先恐後來觀看這樣百年難遇的史上最牛的撤軍方式,笑聲中不時指指點點,氣氛十分火爆。

正在這時,朝廷軍突然紛紛解下身上帶的乾糧被褥,細軟銀兩,接著,每個人手中神奇般地多了一把箭,一把足以致人於死命的箭。鄴城的百姓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只聽嗖嗖聲響過後,箭雨就飛過來了。

百姓爭相逃命,結果上演踩踏事件,頓時驚叫聲慘叫聲此起彼伏,場面頗為壯觀。正在這時,高熲大呼:“敵軍敗了,敵軍敗了,大夥攻城啊。”

士兵們一聽,信心大增,勇氣大增,頓時如潮水般向城邊湧去,城內守軍和百姓早已亂成一團,再也無力組織有效的抵抗,很快鄴城就被朝廷軍攻破了。

尉遲迥怎麼也想不到堅如磐石的鄴城會在彈指一揮間被攻破,儘管他拼命想挽回敗局,儘管他連喝帶砍,卻無力阻擋手下士兵們的潰逃。當城門被破的那一刻,他都不敢相信這是事實,他怔怔地站在城頭,怔怔地看著身邊的士兵一個個都跑光,然後圍滿越來越多的士兵。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士兵中突然讓出一條路來,然後閃出一員氣宇軒昂的將領—正是高熲。

“我終究還是敗在楊堅的手上了。”尉遲迥收回悠長的目光,喃喃地道,突然拔出身佩寶劍,一劍刺進了自己的心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