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你瞭解中風嗎?

我們經常聽到“中風”這個詞, 而且一旦中風, 往往預後較差。 但你真的瞭解中風嗎?

中風在西醫上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

出血性中風是指原發性或自發性腦實質出血。 臨床上表現為頭痛, 嘔吐等顱內壓增高的症狀和偏癱, 語言和意識障礙等神經系統病理體征。 本病的預後較差, 死亡率很高, 存活者也會留有嚴重的後遺症。 而缺血性中風是指由於腦供血障礙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而發生壞死、軟化形成梗死的腦血管疾病。 主要表現為偏癱和意識障礙。 本病如果能及時救治, 一般患者神經缺損症狀在起病半年內可迅速好轉, 合併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的患者, 功能恢復不佳。

中風依據腦髓神機受損程度的不同, 有中經絡、中臟腑之分。 中風所致的經脈痹阻, 有輕有重。 若病變較輕者, 邪中於絡, 則營氣不能暢行於肌表, 故肌膚麻痹不仁, 若病變較重者, 邪中於經脈, 以致氣血不能運行於肢體, 故肢體沉重;若病邪深入臟腑, 腑病則濁氣蒙閉清竅, 故昏不識人;心開竅于舌, 諸髒皆與舌相連, 邪入於髒則心竅閉阻, 故不能言語, 口吐涎。

中風病的四種分型, 在臨床上不是截然可分的, 有時可同時並見。 因為臟腑之間是互相聯繫、互相影響的。 劃分證型的目的在於説明瞭解病位元的深淺, 病勢的輕重, 以便測知預後。 後世將中風分為中經絡和中臟腑兩大類, 實源於此。

中風也叫腦卒中。 它是由於氣血逆亂, 產生風、火、痰、瘀, 導致腦脈痹阻或血溢腦脈之外。 臨床以突然昏僕、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為主症。

中風是中醫學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

本病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併發症多。 醫學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並列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本病多見於中老年人。 四季皆可發病, 但以冬春兩季最為多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