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她把3平米的屋頂變成花園,還寫了本清新小書

在過去的一年裡, 我養死了四盆植物:一盆茉莉、一盆梔子花、一盆綠蘿, 最近因為忘記澆水, 還渴死了一盆朋友送的碰碰香。

因為有同事照料, 碩果僅存的一盆薄荷在編輯部窗臺上茂盛地生長。

同樣是一年時間, 《我的花園、我的城市和我》(My Garden, the City and Me)的作者海倫·芭布絲(Helen Babbs)在她倫敦的屋頂上辟出了個小花園, 既種花又種菜, 產出的蔬果還上了自己的餐桌。

芭布絲是個英國姑娘, 以寫字為職業,

同時熱愛自然。 她的文字真誠又俏皮, 還充滿詩意。

不信, 你讀讀開篇這段:

What sorts of Londoners grow vegetables? Ones that live in domestic bliss, whatever that may be? Ones that are married, have a dog and can conjure up home-grown culinary masterpieces without a bead of sweat or an angry word?

什麼樣的倫敦人會種菜呢?對於這樣或那樣的居家生活樂在其中的人?已婚、養狗、且不費吹灰之力就變出一桌家庭大餐的人?

Well, that’s definitely not me. I don’t live in circumstances I’d describe as even faintly blissful. My kitchen is pokey and my bathroom borders on mouldy. I rent my room; I don’t have a husband, a cute canine or a proper garden. If I’m honest, I’m not even a very good cook.

哦, 我可完全不是那樣。 我的生活沒有一點兒居家的小確幸。 我的廚房狹小不堪, 廁所都要發黴了。 我租房子住, 沒有老公, 沒有可愛的小狗, 也沒有個像樣的花園。 講真, 我也不是個好廚子。

於是, 她決心在自己的屋頂上建一個花園, 並寫下了這本書, 用日記般的口吻分享著倫敦那一小片天地裡發生的故事。

《我的花園、我的城市和我》(My Garden, the City and Me)

So welcome to my imperfect world, where — in a landscape that’s unrelentingly urban — plants grow, creatures roam and I attempt to seek out idylls in the chaos.

歡迎來到我這個不完美的小世界——在極其城市化的大背景裡——植物在這裡生長, 生靈在這裡漫步, 而我在這裡追尋著喧囂中的田園生活。

芭布絲在18歲上大學時搬來倫敦, 2011年寫這本書時她才25歲。

和大多數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一樣, 她並沒有園藝經驗, 出租屋的屋頂也只有3平方米。 但是她喜歡這個將地圖上灰色的一個點染綠的想法, 如果每家每戶都搞個小花園, 那麼聯合起來的效果將不可小覷。

It’s a mere dot on the London map, all three meters square of it, but if we all turn a dot into a garden, the joined-up results will be far from inconsequential.

所有的一切都始於種子。

二月份的英國還是寒冬, 芭布絲參加了一個名叫Seedy Sunday的種子集市。

在嘈雜的交易市場裡, 花農和菜農們兜售著起著各式名字的種子:“醉婦”(“Drunken Women”)和“金髮懶肥婆”(“Fat Lazy Blonde”)生菜(lettuce)、“青黃不接”捲心菜(“Hungry Gap” cabbage)、“修女肚臍眼”豆子(“Nun’s Belly Button” bean)……

真不知道這些英國農民怎麼想出這些名字,而芭布絲最後挑選了“紅朗姆”荷包豆(“Red Rum” runner bean)也完全是因為它浪漫的名字。

另外一個需要考慮的是土壤、堆肥(compost)和除蟲。

芭布絲希望自己的小花園是完全有機的,所以不使用從沼澤中開採出來的泥炭(peat)。儘管它是種植者堆肥的最佳選擇,但大量的開採已經對野生生物棲息的沼澤地帶來了傷害。

芭布絲也不使用殺蟲劑(pesticide)。想瞭解濫用殺蟲劑和農藥會帶來什麼嚴重環境影響,可以讀這一領域的經典作品《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

春天是栽種的季節。

除了在種子市場買到的荷包豆,芭布絲還計畫種上櫻桃番茄(cherry tomatoe)、薄荷(mint)、草莓(strawberry)、黃瓜(cucumber)……有些種子是來自園藝雜誌的贈品,有些則是親朋好友送的。

為了在植物弱小時防風,她把自己的臥室變成了苗圃(plant nursery)。她還專門買了一棵可愛的榛子樹苗,並給它取了個名字叫Hugh。

Each morning and evening there’s an inspection to see how much the seedlings have grown. Sometimes the inspections are mere minutes apart, when I’m feeling particularly keen or perhaps slightly overwrought. Work, family and boy troubles are all easily forgot when measuring a million miniature plants with a ruler.

每天早晨和晚上,我都會去巡視幼苗的生長情況。有時我會特別期盼,甚至有些過度緊張,隔幾分鐘就要去看一次。當我在用尺子量著這百萬個小植物時,工作、家庭和異性的煩惱就很容被拋之腦後。

在芭布絲心中,這些植物逐漸成了她需要保護的孩子們:

她的荷包豆僥倖逃過蝸牛的攻擊;但一不小心,4棵小向日葵的頂芽被害蟲吃掉了;她還要對付本地灰松鼠的挖掘癖;給脆弱的植物架設網來防備鴿子……

讀著作者趣味橫生的描寫,我的心裡也好像生出了一株株植物,嫩綠的枝芽在向著藍天努力長大。

從夏到秋的大豐收。

芭布絲用詞喜歡押韻。比如這本書是關於“the glory of growing things”,她想把倫敦從一個“city grey”變成一個“city green”。這裡她又用三個詞押頭韻(alliteration)來形容自己夏日的花園:

So much has changed on the roof in the last month.

屋頂在過去的一個月裡大變樣。

It’s all berries, beans and bees at the moment.

現在到處都是果子、豆子和蜜蜂。

Well, to be honest the berries are no more, I’ve already eaten them all.

好啦,說實話,果子已經沒有了,統統被我吃光光。

自己做的菜總是更香,如果菜也是從自家的園子裡摘下來,那一定更美味。不過第一次吃掉自己種的蔬菜也會有些內疚,芭布絲在吃掉自己第一個小蘿蔔時就做了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來,她的餐桌上又多出來了豆子、生菜以及番茄……

種植也讓芭布絲的觀察力更加敏銳,比如說她會察覺到各種花朵顏色微妙的差別、會去點數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會花十幾分鐘試圖給一直造訪花園的蝴蝶拍照。

種植也讓她變得更有感受力。

她說:每天收菜的時候,會有一種寧靜的感覺。

她說:我喜歡澆水,這件事幾乎有一種使人沉思的能力。

她說:我之前都不敢相信,我的番茄也會漸漸泛紅,從黃色變成橙色,直至熟透變成紅色……想想早春時分那些躲在我房間裡的幼苗,再看看它們現在的樣子,實在是很有趣。

都市里的自然。

芭布絲除了記錄她的屋頂花園,還在書裡穿插這一年裡她市郊遠足、高樓觀鳥、探訪都市農場、河灘尋寶等有趣的經歷,記下她所遇到的動物、植物、以及保護自然的社會團體。

這種通過觀察自然、描述個體在自然中的體驗,並反思人與自然關係的文學在英美被歸類為自然文學(Nature Writing)。

經典著作包括著名的《瓦爾登湖》(Walden),也有不太為大眾所知的名著《沙郡年記》(A Sand County Almanac);近幾年有趣的作品有《一平方英寸的寂靜》(One Square Inch of Silence)和《看不見的森林》(The Forest Unseen)。

很多自然文學描寫的是作家走出都市的體驗,而芭布絲則是去發現、創造城市中的自然。栽一盆花、種一棵小樹,比在永無止境的比特海裡撲騰,或許能給我們帶來更多安全感。

冬天,她在書的最後一章裡寫道:

I’ve felt more rooted and grown up since moving to this flat and inheriting the roof. I guess it’s having things to care for and watch develop, something to worry about other than my own silly dilemmas and neuroses.

自從搬進這棟公寓、接手這片屋頂之後,我有了一種更加踏實和成熟的感覺。我想是因為我有了一些東西需要照料、需要觀察它們成長,除了我自己那些荒唐的窘境和神經質之外,還有其他的事情需要我去操心。

Since having the roof, I’ve noticed new subtleties about London too — her many green and brown hues, how the sun tracks across her sky, her light and shade and how much rain falls onto her street.

自從有了屋頂,我也注意到了以前沒有留意的一些倫敦的小細節——她那豐富的綠色和棕色的色調,太陽如何劃過她的天空,她的光影,以及有多少雨水落在了她的街道上。

這是一個發生在倫敦的故事,但它也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城市。

真不知道這些英國農民怎麼想出這些名字,而芭布絲最後挑選了“紅朗姆”荷包豆(“Red Rum” runner bean)也完全是因為它浪漫的名字。

另外一個需要考慮的是土壤、堆肥(compost)和除蟲。

芭布絲希望自己的小花園是完全有機的,所以不使用從沼澤中開採出來的泥炭(peat)。儘管它是種植者堆肥的最佳選擇,但大量的開採已經對野生生物棲息的沼澤地帶來了傷害。

芭布絲也不使用殺蟲劑(pesticide)。想瞭解濫用殺蟲劑和農藥會帶來什麼嚴重環境影響,可以讀這一領域的經典作品《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

春天是栽種的季節。

除了在種子市場買到的荷包豆,芭布絲還計畫種上櫻桃番茄(cherry tomatoe)、薄荷(mint)、草莓(strawberry)、黃瓜(cucumber)……有些種子是來自園藝雜誌的贈品,有些則是親朋好友送的。

為了在植物弱小時防風,她把自己的臥室變成了苗圃(plant nursery)。她還專門買了一棵可愛的榛子樹苗,並給它取了個名字叫Hugh。

Each morning and evening there’s an inspection to see how much the seedlings have grown. Sometimes the inspections are mere minutes apart, when I’m feeling particularly keen or perhaps slightly overwrought. Work, family and boy troubles are all easily forgot when measuring a million miniature plants with a ruler.

每天早晨和晚上,我都會去巡視幼苗的生長情況。有時我會特別期盼,甚至有些過度緊張,隔幾分鐘就要去看一次。當我在用尺子量著這百萬個小植物時,工作、家庭和異性的煩惱就很容被拋之腦後。

在芭布絲心中,這些植物逐漸成了她需要保護的孩子們:

她的荷包豆僥倖逃過蝸牛的攻擊;但一不小心,4棵小向日葵的頂芽被害蟲吃掉了;她還要對付本地灰松鼠的挖掘癖;給脆弱的植物架設網來防備鴿子……

讀著作者趣味橫生的描寫,我的心裡也好像生出了一株株植物,嫩綠的枝芽在向著藍天努力長大。

從夏到秋的大豐收。

芭布絲用詞喜歡押韻。比如這本書是關於“the glory of growing things”,她想把倫敦從一個“city grey”變成一個“city green”。這裡她又用三個詞押頭韻(alliteration)來形容自己夏日的花園:

So much has changed on the roof in the last month.

屋頂在過去的一個月裡大變樣。

It’s all berries, beans and bees at the moment.

現在到處都是果子、豆子和蜜蜂。

Well, to be honest the berries are no more, I’ve already eaten them all.

好啦,說實話,果子已經沒有了,統統被我吃光光。

自己做的菜總是更香,如果菜也是從自家的園子裡摘下來,那一定更美味。不過第一次吃掉自己種的蔬菜也會有些內疚,芭布絲在吃掉自己第一個小蘿蔔時就做了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來,她的餐桌上又多出來了豆子、生菜以及番茄……

種植也讓芭布絲的觀察力更加敏銳,比如說她會察覺到各種花朵顏色微妙的差別、會去點數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會花十幾分鐘試圖給一直造訪花園的蝴蝶拍照。

種植也讓她變得更有感受力。

她說:每天收菜的時候,會有一種寧靜的感覺。

她說:我喜歡澆水,這件事幾乎有一種使人沉思的能力。

她說:我之前都不敢相信,我的番茄也會漸漸泛紅,從黃色變成橙色,直至熟透變成紅色……想想早春時分那些躲在我房間裡的幼苗,再看看它們現在的樣子,實在是很有趣。

都市里的自然。

芭布絲除了記錄她的屋頂花園,還在書裡穿插這一年裡她市郊遠足、高樓觀鳥、探訪都市農場、河灘尋寶等有趣的經歷,記下她所遇到的動物、植物、以及保護自然的社會團體。

這種通過觀察自然、描述個體在自然中的體驗,並反思人與自然關係的文學在英美被歸類為自然文學(Nature Writing)。

經典著作包括著名的《瓦爾登湖》(Walden),也有不太為大眾所知的名著《沙郡年記》(A Sand County Almanac);近幾年有趣的作品有《一平方英寸的寂靜》(One Square Inch of Silence)和《看不見的森林》(The Forest Unseen)。

很多自然文學描寫的是作家走出都市的體驗,而芭布絲則是去發現、創造城市中的自然。栽一盆花、種一棵小樹,比在永無止境的比特海裡撲騰,或許能給我們帶來更多安全感。

冬天,她在書的最後一章裡寫道:

I’ve felt more rooted and grown up since moving to this flat and inheriting the roof. I guess it’s having things to care for and watch develop, something to worry about other than my own silly dilemmas and neuroses.

自從搬進這棟公寓、接手這片屋頂之後,我有了一種更加踏實和成熟的感覺。我想是因為我有了一些東西需要照料、需要觀察它們成長,除了我自己那些荒唐的窘境和神經質之外,還有其他的事情需要我去操心。

Since having the roof, I’ve noticed new subtleties about London too — her many green and brown hues, how the sun tracks across her sky, her light and shade and how much rain falls onto her street.

自從有了屋頂,我也注意到了以前沒有留意的一些倫敦的小細節——她那豐富的綠色和棕色的色調,太陽如何劃過她的天空,她的光影,以及有多少雨水落在了她的街道上。

這是一個發生在倫敦的故事,但它也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城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