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白的凡人修仙傳,成就他自由的王者榮耀

李白的一生有兩個理想。

一個是“為君談笑靜胡沙”在沙場上建功立業, 所以四十多歲的時候, 帝王向他招手, 他就立刻蘇秦附體, 跟媳婦說:“來時倘佩黃金印, 莫見蘇秦不下機”, 還說“會稽愚婦輕買臣, 餘亦辭家西入秦。 ”把自己比作五十富貴的朱買臣, 你考慮過媳婦的感受嗎?

他當然沒有, 他只顧著“仰天大笑出門去, 我輩豈是蓬蒿人”, 但是沒料到”君王雖愛蛾眉好, 無奈宮中妒殺人”——我雖然有才華, 卻遭到一群庸脂俗粉的嫉妒, 被迫離開長安。 最後他只能吟唱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他這個理想只能放棄。

不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那他要幹什麼, 就在同一首詩裡(《夢遊天姥吟留別》)他遇見了自己的另一個夢想: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天上的神仙都從雲裡下來接見他了, 這就是他的另一個理想:成仙——“願隨夫子天壇上, 閑與仙人掃落花。 ”和神仙一起掃掃落花, 吃吃火鍋, 唱唱歌。

這個理想他一生都沒有放棄, 他說自己“學道三十春”還說自己“雲臥三十年, 好閑複愛仙”

李白這一生就是修仙的一生。

他的經歷簡直可以寫一本《凡人修仙傳》。

這麼說李白有點不太合適。

因為他可能不是凡夫, 他的來歷不一般。

他媽媽生他的時候就夢見了長庚星入懷。

詩經裡說“東有啟明、西有長庚。 ”

長庚就是黃昏時候在西邊天空最亮的那顆星星, 太陽快出來的時候, 東邊也有一顆亮亮的星星, 叫啟明。 後來發現這倆星星是一顆, 統稱為金星, 又因為五行裡面金和顏色白相配, 所以這顆星星俗稱太白金星。

也就是說李媽媽夢見了太白金星跑到自己懷裡, 言外之意, 李白就是太白金星下凡。

你是不是想起了西遊記?那個來招安孫悟空的好脾氣老頭,

他就是太白金星。

天哪, 沒想到吧, 李白在自己的前世裡還見過孫悟空。

只是李白不記得了, 因為他這次來到人間, 跟豬八戒沙和尚一樣, 犯了罪被貶到人間來了。

不過他沒有調戲嫦娥, 也沒有失手打破琉璃盞。

他來到人間啊, 另有原因的。

李白自己說:“天上白玉京, 十二樓五城。 仙人撫我頂, 結髮受長生。 誤逐世間樂, 頗窮理亂情。 ”——我本來住在昆侖山上的神仙高檔社區白玉京(這是道家認為的神仙城, 後來這個地方重修了一座樓, 還把李賀給叫過去寫文章), 我住在那裡, 神仙撫摸我的頭頂, 我就有了長生之術啊, 可惜我卻錯戀這人間的繁華, 來到世間研究什麼治理國家的本事。 ”

李白的意思就是說這是一個誤會。

但是明朝的李東陽說“縱有神仙亦妒才, 不然豈謫來中土。 ”也就是說太白金星太有才華了, 遭到了天庭公務員的嫉妒和排擠, 於是他就下凡來了——《西遊記》裡真沒看出來這個老頭有才華。

不管怎麼樣吧, 李白就是太白金星犯了錯誤來人間改造來了。

這麼說李白是帶著名字出生的, 因為是太白金星轉世, 所以就取了這麼一個名字——是不是有點不低調。

但李白好像不知道自己這個名字背後隱藏著自己身世的秘密。

這個秘密居然是四十三歲那一年賀知章告訴他的。

賀知章讀了他的《蜀道難》就大吃一驚說:“公非人世之人, 可不是太白星精耶?”——你不是人間的吧, 你是太白金星轉世吧?

激動的賀知章稱呼他是謫仙人, 摘下象徵官位的金龜換酒請李白喝。 這是李白最喜歡的喝酒範啊, 他不是說“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嘛”。

從此李白就認定了自己是謫仙人。

後來賀知章死後, 他寫詩回憶這一幕“長安一相見, 呼我謫仙人。 ”

後來李白跟一個姓劉的縣尉喝酒, 這個縣尉說李白是唐朝的東方朔。“閑傾魯壺酒,笑對劉公榮, 謂我是方朔, 人間落歲星。”歲星就是木星,傳說裡東方朔是木星轉世,言外之意,他把李白稱作“來自星星的你”。

李白自己也相信他跟東方朔一樣,“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就是在暗指他自己。

不過東方朔來自木星,李白來自金星。

後來在朝廷裡上班不爽,李白辭職遠遊,他跟別人寫詩“自是客星辭帝座,元非太白醉揚州”他就把自己當做人間做客的太白金星。

既然是做客,那就要回去啊。

李白想方設法回去,方法就是修仙。

他從五歲就開始自學了,因為他說自己“五歲誦六甲。“這《六甲》就是道教的入門級著作啊,《神仙傳》上說左慈就精通這個能夠役使鬼神,能讓小鬼給自己免費幹活。李白估計沒有到這個層次,但他能夠指揮小鳥,他能讓各種小鳥在自己周身飛翔,或許是從這書上學來的吧。

李白還說“十五學神仙,仙游未曾歇”他這一生四處遊蕩就是“五嶽尋仙不辭遠”,小時候他在岷山和東岩子一起隱居修道,學會了招呼鳥的本領,後來出蜀遇見了上清道士司馬承禎,司馬承禎說誇他仙風道骨,激動地他寫下《大鵬遇稀有鳥賦》把自己比作扶搖萬里的大鵬,把司馬承禎比作稀有鳥。

他像鳥兒一樣出入名山大川,希望碰見神仙。

到了廬山他寫:“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和神仙一起約好了接他和朋友走;

到了泰山他寫“終當遇安期,于此煉金液。”——如果能碰見安期生,我就和他一起好好煉仙液;

到了嵩山他聽說有個名為焦煉師的神婆,就滿山去找,還寫詩“紫書倘可傳,銘骨誓相學。”如果能把成仙的書留給我,我就刻骨銘心學習;

到了山東的華不注山,他寫自己遇見當年帶走張良的赤松子,這位神仙借給他一隻白鹿,赤松子自己駕著兩條龍飛帶著他玩(借予一白鹿,自挾兩青龍。);

到了蓮花山,他幻想自己遇見了明星玉女,帶著他拜見衛叔卿,衛神仙帶著他駕著飛鴻,飛翔最高的天空(邀我登雲,高揖衛叔卿。恍恍與之去,駕鴻淩紫冥);

最有意思的是他《登太白峰》他居然幻想“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他居然幻想太白金星和他說話,替他打開天關,在風中泠然而行,出沒浮雲之間。這時候他大概還沒有遇見賀知章,還不知道自己是太白金星投胎。

到了江蘇的焦山,他寫“仙人如愛我,舉手來相招。”仙人如果愛我趕快就舉手招我過去。

但是神仙好像並不愛他,他沒有遇見神仙。

他就自己煉製仙丹,“棄劍學丹砂,臨爐雙玉童”——他早就不練劍術了,專門煉製仙丹,還請了兩個童工,“閉劍璃璃匣,煉丹紫翠房”——可見他煉丹的房子叫紫翠房,“煉丹費火石,采藥窮山川”——為了煉丹費了不少燃料,為了采藥他走遍山川。

但是他好像什麼也沒有煉成,杜甫當年跟著他一起混的時候,寫了一首詩說“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寫的就是未能煉成仙丹,只能愧對葛洪(東晉人,煉丹界的導師,《神仙傳》就是他寫的)。

李白也寄希望於內丹,所謂“琴心三疊道初成”說的就是內丹——看來我們的詩人也是內外雙修啊。

煉丹也不成,李白就盼著碰見個神仙,帶著他一起飛,正所謂“倘逢騎羊子,攜手淩白日。”如果能碰見騎羊的神仙,就跟他手拉著手去太陽邊走一走。

這個騎羊的神仙叫葛由(不是葛優啊),《神仙傳》說他能刻木作羊,然後騎著木頭羊到處亂走。

不過李白想像他成仙後的生活可不是騎著一頭羊,他要麼是“且放白鹿青崖間”——他要騎鹿,而且他的車庫就是青崖之間。

要麼就是“騎龍攀天造天關。”——他要騎龍。

他還要坐車,他說“舉手何所待?青龍白虎車。”——舉手等什麼呢,就等著青龍白虎車來接我,還舉手,這是標準的打車姿勢。甚至他還給自己媳婦想好了坐騎,“拙妻好乘鸞,嬌女愛飛鶴。”——我媳婦騎著鸞鳥,我閨女乘著飛鶴。

但是這都是他的想像,事實上他沒有遇見一個神仙,等待他的是一個又一個失望。

他在《游泰山六首》裡面對這種失望表述得最為清楚。

他先遇見了一個神仙“玉女四五人,飄搖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遺我流霞杯”讓他喝了一杯天上的彩霞,好像給了他希望,但是再後來他遇見了一個方眼睛的神仙,神仙給了他一本書,“遺我鳥跡書,飄然落岩間。其字乃上古,讀之了不閑。”結果這書上的字像鳥爪一樣(鳥語?呵呵),李白雖然曾經醉草蠻書,雖然有招呼鳥的本領,但看來外語掌握得還不夠多,根本看不懂這鳥語。

後來他又遇見了一個仙童,“笑我晚學仙,蹉跎凋朱顏”,這個小屁孩居然笑話李白過了學仙的年紀——李白可是五歲就看了六甲了啊,這還小?

李白太失望了,他最後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抱著綠綺琴(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估計是這和尚送給他的),走到了天上,在天河裡戲水,還爬上了織女的織布機(舉手弄清淺,誤攀織女機)——但這只是一個夢。

李白太想回自己天上的家了,他有時候寫詩簡直像回憶錄,回憶自己當年在天上的生活,例如他給王屋山的朋友寫信就說“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親見安期生,食棗大如瓜”——我當年在東海上啊,吃著紫霞飯,看見了安期生,他吃的棗像瓜一樣大(什麼瓜不知道)”——說得跟真的一樣。

其實這是人家李少君跟漢武帝吹的牛,他看古書代入感太強了。

李白太失望了,後來他甚至把目光投向了佛教。

他在湖州旅遊時,當地的一個領導問他你是誰?

李白寫了一首詩回答:

”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馬何須問,金粟如來是後身。”我青蓮居士是天上貶謫到人間的神仙,混跡酒樓三十多年了,你何必問呢,我來世會成為佛的——這跟沙和尚豬八戒的路子一樣啊,這倆人被貶謫後跟著唐僧取經一回,就從玉帝的手下變成了如來佛的手下,太白金星這白須飄飄的長者也要這樣嗎?

應該不會,宋朝的嚴羽說“這是因為問他的這個領導姓迦葉,是個信仰佛教的人,所以李白就拿佛教來談一談。”——我們的詩人情商不低啊。

可憐的李白最後據說是病死的——這太不符合我們詩人身份定位了。

他的粉絲不相信這種死法,他們編出各類筆記故事,讓李白成仙,只是他這神仙是追授的。

李白的粉絲們為李白編了一個死法,說李白實在江邊吟詩,看月亮甚好,就想捉來玩玩,結果溺水而亡。這樣的說法固然浪漫,但是總讓人聯想起撈月亮的猴子,太貶低大文豪的智商了。

於是各類筆記故事裡就說了,李白這不是捉月,而是“水解”——這是一個道教用語,就是通過淹死而成仙了。

最美的想像是,李白掉到水裡的時候,一頭鯨魚遊過來,馱上他,遠遊滄海。

梅堯臣的詩可證“採石月下聞謫仙,夜披錦袍坐釣船。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不應暴落饑蛟涎,便當騎鯨上青天。”

李白騎著鯨魚上天而去了,這鯨魚是上天來接李白的一個交通工具。

李白想像了那麼多成仙後的坐騎,估計沒有想到會是鯨魚,這可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很符合詩仙狂放的性格。

李白成仙之後幹什麼呢?

後來還有人見過李白。《廣列仙傳》上說白居易的後代白龜年,有一次到嵩山去,突然有個人過來對他說:“李翰林請你去一趟。”白龜年就去了,見到了一個風神飄逸的人說:“我是李白,水解成仙。在這裡掌管各類奏疏。”——這個職位估計就相當於現在辦公室核稿的人——堂堂“天子呼來不上船”大詩人卻成了一個公文管理員,BIG太low了。

其實李白追求成仙,古人就說他“好神仙非慕其輕舉”,他是在在羡慕仙人的無拘無束來去自由,背後的真相是“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他是為了擺脫這絮絮叨叨的俗世,他要在自己的世界裡飛揚跋扈,怎麼可能成為一個公務員呢?

我不接受這樣的故事。

我猜,李白在海上,應該會釣釣魚吧。

釣什麼魚呢?

鼇魚。

因為這個是李白一生的夢想,《唐語林》上他去拜訪宰相,自稱就是海上釣鼇客,宰相驚問:“你怎麼釣?”李白說:“用彩虹為絲,以明月為鉤,以天下無義氣大丈夫為餌。”

茫茫大海上,一個人,一把釣杆,搓虹為絲,摘月為鉤,這麼多年不知他抓了多少無義氣的男子,不知他釣了幾頭鼇魚。

這都不重要。

乘桴浮於海,自由自在,這就夠了。

這個縣尉說李白是唐朝的東方朔。“閑傾魯壺酒,笑對劉公榮, 謂我是方朔, 人間落歲星。”歲星就是木星,傳說裡東方朔是木星轉世,言外之意,他把李白稱作“來自星星的你”。

李白自己也相信他跟東方朔一樣,“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就是在暗指他自己。

不過東方朔來自木星,李白來自金星。

後來在朝廷裡上班不爽,李白辭職遠遊,他跟別人寫詩“自是客星辭帝座,元非太白醉揚州”他就把自己當做人間做客的太白金星。

既然是做客,那就要回去啊。

李白想方設法回去,方法就是修仙。

他從五歲就開始自學了,因為他說自己“五歲誦六甲。“這《六甲》就是道教的入門級著作啊,《神仙傳》上說左慈就精通這個能夠役使鬼神,能讓小鬼給自己免費幹活。李白估計沒有到這個層次,但他能夠指揮小鳥,他能讓各種小鳥在自己周身飛翔,或許是從這書上學來的吧。

李白還說“十五學神仙,仙游未曾歇”他這一生四處遊蕩就是“五嶽尋仙不辭遠”,小時候他在岷山和東岩子一起隱居修道,學會了招呼鳥的本領,後來出蜀遇見了上清道士司馬承禎,司馬承禎說誇他仙風道骨,激動地他寫下《大鵬遇稀有鳥賦》把自己比作扶搖萬里的大鵬,把司馬承禎比作稀有鳥。

他像鳥兒一樣出入名山大川,希望碰見神仙。

到了廬山他寫:“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和神仙一起約好了接他和朋友走;

到了泰山他寫“終當遇安期,于此煉金液。”——如果能碰見安期生,我就和他一起好好煉仙液;

到了嵩山他聽說有個名為焦煉師的神婆,就滿山去找,還寫詩“紫書倘可傳,銘骨誓相學。”如果能把成仙的書留給我,我就刻骨銘心學習;

到了山東的華不注山,他寫自己遇見當年帶走張良的赤松子,這位神仙借給他一隻白鹿,赤松子自己駕著兩條龍飛帶著他玩(借予一白鹿,自挾兩青龍。);

到了蓮花山,他幻想自己遇見了明星玉女,帶著他拜見衛叔卿,衛神仙帶著他駕著飛鴻,飛翔最高的天空(邀我登雲,高揖衛叔卿。恍恍與之去,駕鴻淩紫冥);

最有意思的是他《登太白峰》他居然幻想“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他居然幻想太白金星和他說話,替他打開天關,在風中泠然而行,出沒浮雲之間。這時候他大概還沒有遇見賀知章,還不知道自己是太白金星投胎。

到了江蘇的焦山,他寫“仙人如愛我,舉手來相招。”仙人如果愛我趕快就舉手招我過去。

但是神仙好像並不愛他,他沒有遇見神仙。

他就自己煉製仙丹,“棄劍學丹砂,臨爐雙玉童”——他早就不練劍術了,專門煉製仙丹,還請了兩個童工,“閉劍璃璃匣,煉丹紫翠房”——可見他煉丹的房子叫紫翠房,“煉丹費火石,采藥窮山川”——為了煉丹費了不少燃料,為了采藥他走遍山川。

但是他好像什麼也沒有煉成,杜甫當年跟著他一起混的時候,寫了一首詩說“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寫的就是未能煉成仙丹,只能愧對葛洪(東晉人,煉丹界的導師,《神仙傳》就是他寫的)。

李白也寄希望於內丹,所謂“琴心三疊道初成”說的就是內丹——看來我們的詩人也是內外雙修啊。

煉丹也不成,李白就盼著碰見個神仙,帶著他一起飛,正所謂“倘逢騎羊子,攜手淩白日。”如果能碰見騎羊的神仙,就跟他手拉著手去太陽邊走一走。

這個騎羊的神仙叫葛由(不是葛優啊),《神仙傳》說他能刻木作羊,然後騎著木頭羊到處亂走。

不過李白想像他成仙後的生活可不是騎著一頭羊,他要麼是“且放白鹿青崖間”——他要騎鹿,而且他的車庫就是青崖之間。

要麼就是“騎龍攀天造天關。”——他要騎龍。

他還要坐車,他說“舉手何所待?青龍白虎車。”——舉手等什麼呢,就等著青龍白虎車來接我,還舉手,這是標準的打車姿勢。甚至他還給自己媳婦想好了坐騎,“拙妻好乘鸞,嬌女愛飛鶴。”——我媳婦騎著鸞鳥,我閨女乘著飛鶴。

但是這都是他的想像,事實上他沒有遇見一個神仙,等待他的是一個又一個失望。

他在《游泰山六首》裡面對這種失望表述得最為清楚。

他先遇見了一個神仙“玉女四五人,飄搖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遺我流霞杯”讓他喝了一杯天上的彩霞,好像給了他希望,但是再後來他遇見了一個方眼睛的神仙,神仙給了他一本書,“遺我鳥跡書,飄然落岩間。其字乃上古,讀之了不閑。”結果這書上的字像鳥爪一樣(鳥語?呵呵),李白雖然曾經醉草蠻書,雖然有招呼鳥的本領,但看來外語掌握得還不夠多,根本看不懂這鳥語。

後來他又遇見了一個仙童,“笑我晚學仙,蹉跎凋朱顏”,這個小屁孩居然笑話李白過了學仙的年紀——李白可是五歲就看了六甲了啊,這還小?

李白太失望了,他最後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抱著綠綺琴(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估計是這和尚送給他的),走到了天上,在天河裡戲水,還爬上了織女的織布機(舉手弄清淺,誤攀織女機)——但這只是一個夢。

李白太想回自己天上的家了,他有時候寫詩簡直像回憶錄,回憶自己當年在天上的生活,例如他給王屋山的朋友寫信就說“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親見安期生,食棗大如瓜”——我當年在東海上啊,吃著紫霞飯,看見了安期生,他吃的棗像瓜一樣大(什麼瓜不知道)”——說得跟真的一樣。

其實這是人家李少君跟漢武帝吹的牛,他看古書代入感太強了。

李白太失望了,後來他甚至把目光投向了佛教。

他在湖州旅遊時,當地的一個領導問他你是誰?

李白寫了一首詩回答:

”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馬何須問,金粟如來是後身。”我青蓮居士是天上貶謫到人間的神仙,混跡酒樓三十多年了,你何必問呢,我來世會成為佛的——這跟沙和尚豬八戒的路子一樣啊,這倆人被貶謫後跟著唐僧取經一回,就從玉帝的手下變成了如來佛的手下,太白金星這白須飄飄的長者也要這樣嗎?

應該不會,宋朝的嚴羽說“這是因為問他的這個領導姓迦葉,是個信仰佛教的人,所以李白就拿佛教來談一談。”——我們的詩人情商不低啊。

可憐的李白最後據說是病死的——這太不符合我們詩人身份定位了。

他的粉絲不相信這種死法,他們編出各類筆記故事,讓李白成仙,只是他這神仙是追授的。

李白的粉絲們為李白編了一個死法,說李白實在江邊吟詩,看月亮甚好,就想捉來玩玩,結果溺水而亡。這樣的說法固然浪漫,但是總讓人聯想起撈月亮的猴子,太貶低大文豪的智商了。

於是各類筆記故事裡就說了,李白這不是捉月,而是“水解”——這是一個道教用語,就是通過淹死而成仙了。

最美的想像是,李白掉到水裡的時候,一頭鯨魚遊過來,馱上他,遠遊滄海。

梅堯臣的詩可證“採石月下聞謫仙,夜披錦袍坐釣船。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不應暴落饑蛟涎,便當騎鯨上青天。”

李白騎著鯨魚上天而去了,這鯨魚是上天來接李白的一個交通工具。

李白想像了那麼多成仙後的坐騎,估計沒有想到會是鯨魚,這可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很符合詩仙狂放的性格。

李白成仙之後幹什麼呢?

後來還有人見過李白。《廣列仙傳》上說白居易的後代白龜年,有一次到嵩山去,突然有個人過來對他說:“李翰林請你去一趟。”白龜年就去了,見到了一個風神飄逸的人說:“我是李白,水解成仙。在這裡掌管各類奏疏。”——這個職位估計就相當於現在辦公室核稿的人——堂堂“天子呼來不上船”大詩人卻成了一個公文管理員,BIG太low了。

其實李白追求成仙,古人就說他“好神仙非慕其輕舉”,他是在在羡慕仙人的無拘無束來去自由,背後的真相是“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他是為了擺脫這絮絮叨叨的俗世,他要在自己的世界裡飛揚跋扈,怎麼可能成為一個公務員呢?

我不接受這樣的故事。

我猜,李白在海上,應該會釣釣魚吧。

釣什麼魚呢?

鼇魚。

因為這個是李白一生的夢想,《唐語林》上他去拜訪宰相,自稱就是海上釣鼇客,宰相驚問:“你怎麼釣?”李白說:“用彩虹為絲,以明月為鉤,以天下無義氣大丈夫為餌。”

茫茫大海上,一個人,一把釣杆,搓虹為絲,摘月為鉤,這麼多年不知他抓了多少無義氣的男子,不知他釣了幾頭鼇魚。

這都不重要。

乘桴浮於海,自由自在,這就夠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