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看看故宮周邊這些著名建築一百多年來的歷史變遷

看看一百多年前的故宮周邊這些著名建築是什麼樣?通過這些珍貴的歷史老照片, 可以看到這些著名建築的歷史變遷。

北京站, 原址位於正陽門甕城東側, 始建於1901年, 建成於1903年, 舊稱“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 歷史上曾沿用前門站、北京站、北平站、北平東站、興城站等站名。 1949年9月30日改稱“北京站”, 59年遷至現址。

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後的大清門

正陽門

天安門前失去的部分:千步廊

天安門南面,正陽門(俗稱“前門”)之北,原有單簷歇山頂的磚石結構的大清門(明時稱大明門,民國時叫中華門),其北側左右各有東西向廊房110間,稱“千步廊”,又東、西折有向北廊房各34間,東接長安左門,西接長安右門,皆連簷通脊。面北為天街,即今長安街。

北平倫陷後故宮曾做為日軍的練兵場,1945年10月10日日軍投降後,華北戰區受降儀式在故宮太和殿廣場舉行。這次北平受降儀式是中國戰區16個受降儀式中規模最盛大隆重的,遠遠超過9月9日在南京中國陸軍總部禮堂舉行的日軍投降簽字儀式。

這一天,北平秋高氣爽。太和殿前廣場上人山人海,天安門、端門、午門、東西華門、南北池子、南北長街……到處都聚滿了人。當時北平人口約200萬,有20多萬人從四面八方湧到故宮,要親眼見證日本向中國投降。

大清門進入民國後改名中華門

現在的天壇和舊時的天壇對比圖

天壇、清漪圓、十七拱橋

最後一個太監

故宮成為練兵場

故宮現在只開放不到百分之四十,大部分還沒開放。

作者木吉他1973

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後的大清門

正陽門

天安門前失去的部分:千步廊

天安門南面,正陽門(俗稱“前門”)之北,原有單簷歇山頂的磚石結構的大清門(明時稱大明門,民國時叫中華門),其北側左右各有東西向廊房110間,稱“千步廊”,又東、西折有向北廊房各34間,東接長安左門,西接長安右門,皆連簷通脊。面北為天街,即今長安街。

北平倫陷後故宮曾做為日軍的練兵場,1945年10月10日日軍投降後,華北戰區受降儀式在故宮太和殿廣場舉行。這次北平受降儀式是中國戰區16個受降儀式中規模最盛大隆重的,遠遠超過9月9日在南京中國陸軍總部禮堂舉行的日軍投降簽字儀式。

這一天,北平秋高氣爽。太和殿前廣場上人山人海,天安門、端門、午門、東西華門、南北池子、南北長街……到處都聚滿了人。當時北平人口約200萬,有20多萬人從四面八方湧到故宮,要親眼見證日本向中國投降。

大清門進入民國後改名中華門

現在的天壇和舊時的天壇對比圖

天壇、清漪圓、十七拱橋

最後一個太監

故宮成為練兵場

故宮現在只開放不到百分之四十,大部分還沒開放。

作者木吉他1973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