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關於印發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在2017年全國教育資訊化工作會議上講話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 各計畫單列市教育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2017年4月25日, 教育部在浙江杭州召開了2017年全國教育資訊化工作會議, 杜占元副部長出席會議並講話。 現將講話稿印發給你們, 請結合本地實際, 深入學習領會, 認真貫徹落實。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

2017年5月5日

——在2017年全國教育資訊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杜占元

(2017年4月25日)

今天, 我們在杭州召開2017年全國教育資訊化工作會議, 主要任務是全面總結十八大以來教育資訊化工作成效和經驗做法, 深入分析和認識面臨的新形勢, 貫徹落實《教育資訊化“十三五”規劃》,

研究部署2017年的工作, 加快推進教育資訊化發展。

一、黨的十八大以來, 我國教育資訊化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十八大以來,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 教育系統和各地黨委、政府大力推動, 充分調動和發揮社會各界的積極性, 教育資訊化的基本理念和工作方針逐步深入人心, 以“三通兩平臺”為代表的重點工作快速推進, 各項指標基本都實現了翻倍增長, 總體上超過了預期目標, 當前教育資訊化工作呈現出應用深化不斷加速、創新案例競相湧現、制度安排日益完善的良好局面, 得到國務院領導和多方面的高度肯定。

(一)“三通兩平臺”建設與應用取得重大成效。 一是“寬頻網路校校通”發展迅速。

五年來, 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從25%上升到87%、多媒體教室比例從不到40%增加到80%, 每百名中小學生擁有電腦從8台增長到12台。 不少省市從教學實際需求出發建設了教育都會區網路, 部分東部發達地區已啟動無線教育都會區網路、校園網和“未來教室”建設試點。 學校網路教學環境大幅改善, 教育資訊化應用的基礎條件進一步夯實。 二是“優質資源班班通”不斷普及深化。 教育部連續開展了兩輪“一師一優課, 一課一名師”活動, 參與教師超過1000萬人次, 累計曬課730多萬堂。 當前, 經濟發達地區資源建設的重點已從教師備課資源向學生學習資源轉變, 數字教育資源實現從匱乏到豐富的飛躍, “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的資訊化教學新常態已初步形成。
三是“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跨越式發展。 師生網路學習空間開通數量從60萬個激增到6300萬個, 應用範圍從職業教育擴展到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 在數量迅猛增長的同時, 品質與效果也在不斷提升。 很多地方利用網路學習空間進行個人成長記錄和綜合素質評價, 帶動了教育理念變革和教學模式創新。 四是“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初具規模。 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不斷優化升級, 數位教育資源服務正在由各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為主逐步向全國互通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發展轉變, 服務體系註冊使用者已達6000萬人, 接入了數百個應用, 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五是“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全面應用。
“兩級建設、五級應用”的教育管理資訊化格局已經基本形成。 全國中小學生學籍資訊管理系統有2.1億學生資訊入庫, 基本實現電子學籍管理, 2016年通過網上辦理省內轉學502萬人次、跨省轉學113萬人次。 全國教師執行資訊系統部署應用, 初步實現教師“一人一號”。 六是教師資訊技術應用能力不斷提升。 通過組織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資訊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等專案, 完成1472萬人次教師資訊技術應用能力診斷測評, 近1000萬名中小學教師、10萬多名中小學校長、20多萬名職業院校教師經過培訓, 資訊素養得到有效提升。

(三)教育行業網路安全工作力度大大加強。 一是加強對教育系統網路安全的統籌與領導。

2016年10月, 教育部資訊化領導小組改組為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 把網路安全擺在了更為突出的位置, 第一次全體會議即專題研究保障資訊安全問題, 要求提高認識, 自覺將教育行業網路安全納入國家網路安全總格局, 在推進教育資訊化工作過程中, 注意處理好發展與安全的關係。 二是教育行業網路安全政策制度基本建立。 設立了“網路空間安全”一級學科, 印發了《教育部關於加強教育行業網路與資訊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 制定了一系列指南和規範。 按照“分級管理、逐級負責”的原則, 推動落實網路安全責任制度。 教育部與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部屬單位簽訂了資訊技術安全承諾書並每年確認。 三是教育行業網路安全防護能力顯著增強。 在教育部與公安部聯合推動下,部直屬機關、直屬高校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資訊系統定級比例分別達到75%、62%和77%,比2015年提高了47%、40%和37%。2016年啟動教育行業網路安全監測預警,全年發佈安全威脅通報1.5萬個,修復率近90%,網路安全事件發生率較2015年下降了67%。開展了教育行業年度網路安全檢查、關鍵資訊基礎設施網路安全檢查,重要時期實行7×24小時值守和“零報告制度”,進一步加強應急回應和處置工作。

二、不斷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資訊化發展路子

我們在中國推進教育資訊化,始終立足於中國國情、教情,注意發揮中國的制度優勢,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資訊化發展之路。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資訊化發展路子的特徵越來越清晰,可以簡要概括為“1238”(一個核心理念、兩條基本方針、三大關鍵舉措、八類應用模式),具體體現在以下八個堅持:

(一)堅持把推動和服務教育改革發展作為教育資訊化的根本目的。教育資訊化雖然最初以技術手段的面貌出現,但我們不把技術本身作為目的,而是堅持教育資訊化為教育改革發展服務,使之貼近教育改革發展中的重大現實問題、融入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領域,為教育改革發展增添動力與手段。通過在教育教學與教育管理全過程中的深入應用,使教學更加個性化、教育更加均衡化、管理更加精細化、決策更加科學化,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從而實現資訊時代的人才培養目標。

(二)堅持把資訊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深度融合作為核心理念。一方面,圍繞解決當前教育改革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比如精准扶貧、促進公平、均衡發展、提高品質等,努力通過資訊技術手段提供有效、可行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通過將資訊技術引入教與學的全方位和全過程,從提高課堂效率開始,逐步推動以知識傳授為主向以能力素質培養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以知識傳授者為中心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方式轉變、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最終實現以資訊化引領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創新,發揮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支撐與引領作用。

(三)堅持把應用驅動作為推進教育資訊化的基本方針。在推進教育資訊化的過程中,我們始終強調不以硬體為導向,不一味追求設備的高標準、高配置,只要能夠滿足需要、解決問題,就是好的教育資訊化。我們始終以應用為導向,以基礎建設營造應用環境,以教學、科研拓展應用管道,以培訓促進應用效能,以評價提升應用水準。重點推進“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這“三個用”,實現從少數人應用到廣大師生普遍應用,從課外應用到課堂教學主戰場應用,從展示性應用到日常性教學應用,逐步形成普惠效應。隨著應用的不斷深入,還會產生對信息技術的新需求,帶動資訊技術產業的發展,再以新技術支撐教育教學的改革發展,從而構建起教育資訊化的良性發展方式。

(四)堅持把同時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作為機制創新的優勢。與西方國家主要靠市場調節不同,我們始終堅持政府和市場“兩條腿”走路,堅持把“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用好,探索形成“政府政策支援、企業參與建設、學校持續使用”的機制。近年來,中國企業界參與教育資訊化熱情高漲,教育部先後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大部分省份也與他們建立了合作關係。此外,科大訊飛、騰訊、阿裡、華為、浪潮、聯想等公司也與部分省份開展了合作。據有關公司統計,2016年我國線上教育市場規模達到1560億元、同比增長27.3%,線上教育用戶9001萬人、同比增長21.5%,未來幾年線上教育使用者規模將保持20%以上的速度繼續增長。

(五)堅持把轉變觀念和培訓提高作為推動工作的重要抓手。提升幹部、校長、教師三支隊伍的資訊素養,是推進教育資訊化的重要一環。教育部舉辦了37期教育廳局長教育資訊化專題培訓班,培訓了4811人,即將完成第二輪全國縣區以上教育廳局長的全員培訓;還舉辦了中西部地區基礎教育資訊化、高校教育資訊化等一系列專題研討班。各地也積極行動,加大培訓力度,遼寧、山東、湖南、四川等省進一步擴大幹部專題培訓範圍,黑龍江完成了全省教研系統骨幹的培訓。教育部實施了“全國中小學教師資訊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到今年底將完成1000多萬中小學、幼稚園教師全員輪訓。通過“國培計畫”和各類企業培訓專案,各地採取骨幹培訓與全員培訓、網路培訓與面授培訓、集中培訓與日常學習、專項培訓與學科滲透培訓等多種方式,努力提升校長的資訊化領導力和教師的資訊技術應用能力。

(六)堅持把試點先行、以點帶面作為推動工作的基本方式。我們始終堅持試點先行,然後總結提煉形成典型,再以點帶面,積極穩妥地推動教育資訊化。首次全國教育資訊化工作會議後,教育部選定了首批682個教育資訊化試點,在不同地區、不同學校、針對不同目標探索建設與應用模式,今年我們將出版優秀案例集,宣傳推廣試點經驗。還有18個省部署了省級教育資訊化試點。為了探索區域整體推進教育資訊化的有效模式,2014年我們又選擇了湖北、安徽、海南3個省和山東臨沭1個縣開展區域試點,也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來,我們在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召開了職業教育資訊化現場會,在黑龍江哈爾濱、安徽繁昌、廣東南海、湖北武漢召開了基礎教育資訊化應用現場會,及時總結並積極推廣經驗做法,引導各地找准對標點,推動從“點”的突破到“面”上鋪開,工作進展順利。

(七)堅持把開放合作作為推進教育資訊化和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們不斷加強教育資訊化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對外宣傳推廣我國教育資訊化工作經驗,注意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理念,搶佔國際制高點,增加國際話語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3年在深圳舉辦了亞太地區教育資訊化部長級論壇,2015年又在青島與我國聯合舉辦了首次國際教育資訊化大會,發佈了具有深遠影響的《青島宣言》。目前,我國已有一批教育資訊化專家走出國門,還有不少國家對我國教育資訊化實踐產生了濃厚興趣,希望我國專家能夠給予指導。上個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舉辦了2017年移動學習周活動,我代表中國政府在開幕式上第一個作了主旨發言,引起了熱烈反響。同時,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中國線上教育企業在不斷壯大,有的甚至把業務開拓到了國外,提升了中國教育的影響力。

(八)堅持把適應國情、因地制宜的應用模式創新作為基本導向。近年來,各地和學校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在教育資訊化應用模式方面進行了形式多樣的探索,形成了一些典型案例和行之有效的應用模式,大致有以下幾種:一是資源共建共用模式。國家、地方、企業、學校、教師等各方面加強資源統籌共用,克服資源發現能力和共用能力不足的難題。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是其中一個成功的應用案例,通過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為全國6.4萬個教學點配備可接收數位教育資源的硬體設施,開展教學點教師全員培訓,利用資訊技術快速、有效地解決了教學點因缺少師資而開不全國家規定課程的難題,較好地滿足了400多萬偏遠地區孩子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願望。二是教師應用模式。推動資訊技術和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需要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教育部連續開展了兩輪“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努力讓每一位元教師利用資訊技術上好一堂課,通過備課、上課、創課、曬課、觀課、評課等系列活動,有效激發了教師教學創新的興趣,已經成為全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的教育資訊化應用活動。三是課堂應用模式。各地各學校開展了大量的教學模式探索與創新,形成了諸如基於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利用物聯網、VR/AR、智慧型機器人等新技術的智慧課堂、感知課堂教學模式,利用平板設備和大資料技術、對學生學習狀況即時收集、即時回饋的課堂教學模式等。如,重慶市求精中學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為重點,利用“BYOD模式”探索“未來課堂”教學;海南省農墾中學把物聯網應用有機鑲嵌在教學中,探索基於移動終端的教學模式,促進教育品質的提升。四是數位校園模式。重慶市大足區龍水鎮第二小學、海口市龍華區秀峰實驗學校、三亞市第九小學、山西省實驗中學、運城市康傑中學等一大批學校都在積極探索資訊技術支援下的智慧校園、數位校園建設與應用,為學校辦學增添了新動力。五是網路學習空間模式。各地和各級各類學校充分利用雲平臺和網路學習空間,使得學生能隨時、隨地、快捷地獲取資源,並且自主學習、自主管理和自主服務,也為學生個性化發展起到支持作用。如,湖南省建成以網路學習空間為基礎的職業教育網路學習互動交流平臺,教師在空間裡建設課程,共用教案、課件等教學資源,學生在空間裡做作業、收集資料,師生在空間中互動交流、教學相長、共用教學和學習資源。六是校際應用模式。以安徽省首創的優質校帶薄弱校、中心校帶教學點的“線上課堂”模式為代表,通過網路實現遠端授課常態化,緩解了農村教師結構性短缺問題。全國多地因地制宜,創造性地仿效該模式,又形成了湖北“恩施三式”線上互動同步課堂(同體式、支教式、協作式)、海南陵水“1+2”同步課堂、內蒙古“同頻互動課堂”等衍生形式,有效提升了薄弱學校的教學品質。七是區域整體推進模式。通過區域系統設計、總體部署和統籌實施,形成人員、體制、機制、政策、資源多方面要素有效整合、協調統一、整體推進,形成深化應用的集群效應。如,四川省甘孜州首創了區域外優質帶區域內優質、區域內優質帶區域內薄弱的模式,通過搭建甘孜智慧教育A、B兩個平臺,有效降低了區域外優質學校和區域內薄弱學校的教育品質差距,解決了優質教育資源的“水土不服”,整體提升了全州的教育品質。八是執行資訊系統應用模式。按照“兩級建設、五級應用”的思路,推動教育執行資訊系統建設與應用,完成教育基礎資料的準確收集,實現決策支持科學化、管理過程精細化,充分釋放教育資訊化的潛能,推動教育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以上就是對我國教育資訊化初步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資訊化發展路子的理解。這條路子是在實踐中一步一步摸索出來的,也必將在下一步的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

三、立足當前、面向未來,深刻認識教育資訊化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

當今世界,資訊技術創新日新月異,以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為特徵的資訊化浪潮蓬勃興起。教育現代化的進程,就是用現代資訊技術持續不斷改造教育的過程。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資訊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必須準確把握教育資訊化的發展趨勢和形勢。

(一)資訊化對未來教育的革命性影響越來越成為國際關注焦點。在戰略層面上,資訊技術被各國視為引發教育體系變革的核心動力和解決教育發展難題的有效辦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的“教育2030戰略”,提出為處於衝突地區和偏遠地域的學習者配備恰當的資訊技術設施、提供遠端學習的機會,以構建全納、公平、優質的教育體系,促進人的全面、自由、個性化發展。美國2014年發佈“連接教育計畫”,舉全國之力將美國教育帶入數字時代,鼓勵科技公司協助推動美國最弱勢和服務最匱乏的公立學校發展,明確提出到2018年讓99%的學校、教室都連接到寬頻互聯網,為每個孩子提供獲取優質教育的機會。在實踐層面上,資訊技術正在成為推動教育模式和方法全面創新的核心動力,進而變革教育,更好地滿足資訊時代對人才培養的需求。一是信息技術支撐下的全新學校形態開始出現。基礎教育方面,近期快速發展的新型K12學校——Altschool通過技術平臺和微型學校實現個性化教育。高等教育方面,美國密涅瓦大學已面向全球招生,學校沒有校園,學生在4年時間裡在全球7個城市體驗式學習,通過網路互動學習平臺開展小班討論。職業教育方面,法國École 42程式設計學校沒有老師,不交學費,不提供課本,主要通過“同儕學習”、“遊戲化”等方式教學。二是傳統的學校分科制課程教學體系開始鬆動。2016年11月,芬蘭正式廢除小學和中學階段的課程式教學,轉而採用資訊技術支撐下的實際場景主題教學,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擺脫學校科目的國家。由於芬蘭一直是PISA測試的高分國家,基礎教育發展水準領先全球,因此它的這一變革具有標誌性意義。三是大規模線上開放課程與學歷教育開始掛鉤。國際知名MOOC平臺edX和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合作成立全球新生學院,以MOOC形式推出特定課程,學生線上通過8門課程即可申請進入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直接上大學二年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設供應鏈管理專業微碩士學位,提供5門高強度線上課程,學習者通過學習、身份認證、付費、線下考試直接獲得學位。四是資訊化支撐下的新型教學方法不斷湧現。以問題為導向的PBL教學,探究學習、討論學習、合作學習等教與學新方法層出不窮,以翻轉課堂為代表的新型教學方法全面普及,美國中小學課堂已經翻轉和正在翻轉的比例接近60%。深度整合虛擬實境和人工智慧技術的智慧教室受到廣泛重視,新一輪的教室環境升級已經開始。五是學分銀行系統已成為各國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支柱。英國、美國、韓國等發達國家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學分銀行體系。網上學歷教育成為繼續教育的主流,網上研究生、網上微學位等各種專業學位專案在國外廣受重視。六是以大資料為支撐的精細化管理正在成為現實。美國等發達國家已經開始全面推進基於大資料的精准管理和科學決策。美國於2012年《通過教育資料採擷和學習分析改進教與學》草案,積極推進教育大資料應用。同時,全面縮減政府雲資料中心的數量,推動資料彙聚,並啟動教育大資料立法,保護學生資料隱私。總體而言,資訊化社會的教育變革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利用資訊技術來改進教學的淺層次應用層面,而是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教育深層變革,不僅改變了傳統的課堂形態,而且顛覆了傳統的學校結構,不僅改變了教與學的方法,而且變革了教育模式,甚至有可能重塑教育業態。

(二)謀劃教育現代化2030,要求積極應對資訊時代提出的人才培養需求。教育現代化是實現國家現代化的重點內容,也是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就強調“沒有資訊化就沒有現代化”。去年7月印發的《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綱要》又強調要“以資訊化驅動現代化”。可以說,“沒有教育資訊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並且要“以教育資訊化驅動教育現代化”。李克強總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今年要發佈《中國教育現代化2030》。教育部為此已經籌備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對重大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教育資訊化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基於這些研究,我們認為,面向2030的教育,將會是基於網路環境的教育,而且是在全球化加速推進和資訊化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更加開放的教育;是更加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和多樣性,更加適合的教育;是更加關注學生的心靈和幸福,更加人本的教育;是讓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更加平等的教育;是強調學習能力的養成和終身教育,更加可持續的教育。要實現這樣的教育,必須深刻認識資訊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必須對傳統的工業社會框架下構建起來的教育體制進行深刻變革,才能應對資訊化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加快教育資訊化既是事關教育全域的戰略選擇,也是破解教育熱點難點問題的緊迫任務。我們需要更新教育理念,順應資訊化社會的人才培養需求;需要調整發展定位,從全域角度系統謀劃資訊化發展問題;需要把握發展重點,繼續大力推動資訊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需要提高教師、學生的資訊素養,充分考慮資訊化過程中人的核心作用;需要加強制度保障,確保資訊化各項要素得到持續加強。

(三)正視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為全面推進教育資訊化深化應用和融合創新找准發力點。今年春節後,我們分組到十來個省區市進行了教育資訊化專題調研,在欣喜于各地工作成效、堅定信心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值得引起重視的問題,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解決。一是基礎設施普及程度大幅提升但尚有差距。教育資訊化建設推進進度不平衡,有的地區已大力推進應用並嘗試融合創新,而有的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仍未完成。目前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農村地區特別是邊遠民族地區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學校,地理條件差、聯網困難大,企業缺乏建設積極性,學校聯網問題多年難以解決。有些學校基本的資訊化教學環境也不具備。這個短板亟需大家進行攻關突破,否則將會在快速發展中進一步拉大數位鴻溝。二是資訊化教學應用基本普及但不夠深入。經過系統的培訓,廣大教師基本能夠常態化開展資訊化教學應用,但是應用能力還不夠高,基本上處於淺層次應用階段,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組織模式,仍然是灌輸多、交互少,展示多、探究少,應用效益尚未充分發揮。部分學校和教師積極探索創新,在一些方面能夠深入有效應用資訊技術,但尚停留在一個個獨立的點上,缺少面上系統有效的組織和實施。三是統籌推進機制基本建立但需要進一步健全深化。資訊技術正逐步從影響教育改革發展的外生變數轉化為內生變數,更需要統籌謀劃、系統佈局,但目前有些部門和學校仍然沒有深刻認識資訊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個別省份教育行政部門沒能建立起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歸口統籌負責、行政職能處室歸口統籌落實的管理體制,沒能形成領導到位、機構明確、責任到人、統籌有力的工作體系。這將直接影響下一步教育資訊化工作乃至整個教育改革發展。

四、突出重點、真抓實幹,大力推進教育資訊化融合創新發展

2016年6月,教育部印發了《教育資訊化“十三五”規劃》,總的來說就是在“十二五”總體思路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核心是強調深化應用、融合創新。我們基本判斷,“十三五”將是教育資訊化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要實現“三個基本”的發展目標,根本在思路、關鍵在領導、重點在應用、成效在制度、突破在創新。教育部印發的《2017年教育資訊化工作要點》,已經明確了今年的工作思路,部署了9個方面的重點任務。總的來說,做好2017年教育資訊化工作,要做到“三不三要”,也就是推動力度不能減、工作抓手不能軟、培訓交流不能松,試點示範要強化、應用效果要突出、宣傳推廣要加強。

(一)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今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的重要一年,穩中求進是總基調。我們要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緊緊圍繞“四個合格”的目標要求,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既要積極推進工作,又不能盲目,要有序平穩,同時要注意因地制宜、實事求是,不能搞一刀切。

(二)堅持教育資訊化培訓交流常抓不懈。要進一步提升教育資訊化工作的思想認識,就必須要長期堅持對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學校校長和一線教師等展開多層次的資訊化培訓,擴大培訓覆蓋面,不僅要培訓應用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大家的資訊素養,讓資訊化的意識、思維潛移默化、深入人心,在提高政策性認識的基礎上理清推進思路、目標及路線圖。要將資訊化教學能力納入教師崗位能力體系,使整合資訊技術、學科知識和教學技能的教學成為教師教學活動的常態,資訊化領導力成為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管理者的必備能力。教育部今年將繼續以教育廳局長教育資訊化專題培訓為重點,辦好各類針對不同物件、不同主題的教育資訊化培訓,各地也要開展好面向本地教育管理幹部和廣大校長、教師的培訓。

(三)深入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應用驅動的基礎在“草根”,一方面要加大普及程度,另一方面要強化共用。各地要精心謀劃、統籌推進,突出自願原則,保護好廣大教師的創造性和積極性,要進一步找准教師需求定位,讓老師在活動中有獲得感。要緊密圍繞全面提高教育品質這個主題,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品質第一,嚴把優課品質關。要加強對薄弱地區的傾斜和指導,挖掘薄弱學校利用資訊化手段促進教育教學品質提高的應用典型,特別是要總結推廣針對農村、薄弱學校特點的有效應用模式。要促進優質資源分享利用,引導教師積極看優課、學優課,借助活動有效促進教師轉變育人觀念、創新育人方式,適應資訊化社會對於人才培養的新需求。

(五)繼續做好典型經驗推廣和應用。各地要堅持試點先行、典型引路的工作機制,深入開展教育資訊化示範培育推廣工作。要在加快補齊農村邊遠 地區學校資訊化教學環境建設短板的基礎上,率先在部分應用情況較好的地區和學校,依託資訊技術變革傳統教學模式與方法,形成新的教學形態並達成較好績效,實現局部變革,以輻射帶動其他地區和學校全面提升。此外,要進一步建立完善教育資訊化工作交流機制,第二次全國教育資訊化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已有14個省份舉辦了21次教育資訊化現場會,這種做法很好、很有成效,今後各地還要更多地組織現場會,推廣典型區域、學校的鮮活經驗。

(六)重視並推進網路安全與資訊化協調發展。網路安全已經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相繼出臺了《國家網路空間安全戰略》《網路安全法》等重大戰略規劃、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教育部黨組高度重視教育行業網路安全工作,部網信領導小組召開的兩次全體會議都涉及網路安全主題。各地要切實提高重視程度,進一步建立健全網路安全責任制和問責機制,開展多種形式的網路安全教育和培訓,做好《網路安全法》的宣貫工作,並實施好網路安全綜合治理行動,達到“治亂、堵漏、補短、規範”的工作目標,全面提升網路安全保障能力。

今天,全國電教館長會的代表也來參會了,電教系統為教育資訊化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服務教育改革發展的大局中,電教系統自身業務轉型發展也取得了積極進展,這些成績值得充分肯定。借此機會,我對電教系統2017年的工作提幾點要求。一是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準。促進融合是電教系統的優勢和特長。要緊扣時代脈搏,不斷加強學習,深入教學一線研究推廣新型教學模式,以更符合需求的、更有效和便捷的服務,把企業、高校的技術優勢和科研成果轉化為廣大教師的教學能力,更好地在技術和教學之間、企業和學校之間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二是堅定不移地深化應用。繼續加強資訊技術在教育教學主戰場的研究,繼續推進“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將資訊化工作和德育相結合,推進“立德樹人”和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推動共用機制建設,逐步形成依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協同各級電教部門力量和社會各方優質資源、為全國學校師生提供優質服務的良性發展格局。三是將工作進一步落實、落小、落細。要把資訊化最後一公里的事情做好,推動普遍應用,用出新方式、新效果、新模式。進一步彌合區域之間、學校之間的數字鴻溝。希望電教系統2017年在“四代同堂”的推進機制中不斷研究、試驗、推廣和普及,在服務教育深化改革和政府惠民服務的大局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同志們,2017年是 “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重要一年,希望大家深刻領會黨和國家關於教育資訊化的總體部署,面向未來全面推進教育資訊化深化應用和融合創新,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謝謝大家!

(資訊採集:薛曉強 審核:刁巧燕)

掃一掃分享本頁

在教育部與公安部聯合推動下,部直屬機關、直屬高校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資訊系統定級比例分別達到75%、62%和77%,比2015年提高了47%、40%和37%。2016年啟動教育行業網路安全監測預警,全年發佈安全威脅通報1.5萬個,修復率近90%,網路安全事件發生率較2015年下降了67%。開展了教育行業年度網路安全檢查、關鍵資訊基礎設施網路安全檢查,重要時期實行7×24小時值守和“零報告制度”,進一步加強應急回應和處置工作。

二、不斷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資訊化發展路子

我們在中國推進教育資訊化,始終立足於中國國情、教情,注意發揮中國的制度優勢,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資訊化發展之路。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資訊化發展路子的特徵越來越清晰,可以簡要概括為“1238”(一個核心理念、兩條基本方針、三大關鍵舉措、八類應用模式),具體體現在以下八個堅持:

(一)堅持把推動和服務教育改革發展作為教育資訊化的根本目的。教育資訊化雖然最初以技術手段的面貌出現,但我們不把技術本身作為目的,而是堅持教育資訊化為教育改革發展服務,使之貼近教育改革發展中的重大現實問題、融入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領域,為教育改革發展增添動力與手段。通過在教育教學與教育管理全過程中的深入應用,使教學更加個性化、教育更加均衡化、管理更加精細化、決策更加科學化,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從而實現資訊時代的人才培養目標。

(二)堅持把資訊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深度融合作為核心理念。一方面,圍繞解決當前教育改革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比如精准扶貧、促進公平、均衡發展、提高品質等,努力通過資訊技術手段提供有效、可行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通過將資訊技術引入教與學的全方位和全過程,從提高課堂效率開始,逐步推動以知識傳授為主向以能力素質培養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以知識傳授者為中心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方式轉變、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最終實現以資訊化引領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創新,發揮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支撐與引領作用。

(三)堅持把應用驅動作為推進教育資訊化的基本方針。在推進教育資訊化的過程中,我們始終強調不以硬體為導向,不一味追求設備的高標準、高配置,只要能夠滿足需要、解決問題,就是好的教育資訊化。我們始終以應用為導向,以基礎建設營造應用環境,以教學、科研拓展應用管道,以培訓促進應用效能,以評價提升應用水準。重點推進“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這“三個用”,實現從少數人應用到廣大師生普遍應用,從課外應用到課堂教學主戰場應用,從展示性應用到日常性教學應用,逐步形成普惠效應。隨著應用的不斷深入,還會產生對信息技術的新需求,帶動資訊技術產業的發展,再以新技術支撐教育教學的改革發展,從而構建起教育資訊化的良性發展方式。

(四)堅持把同時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作為機制創新的優勢。與西方國家主要靠市場調節不同,我們始終堅持政府和市場“兩條腿”走路,堅持把“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用好,探索形成“政府政策支援、企業參與建設、學校持續使用”的機制。近年來,中國企業界參與教育資訊化熱情高漲,教育部先後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大部分省份也與他們建立了合作關係。此外,科大訊飛、騰訊、阿裡、華為、浪潮、聯想等公司也與部分省份開展了合作。據有關公司統計,2016年我國線上教育市場規模達到1560億元、同比增長27.3%,線上教育用戶9001萬人、同比增長21.5%,未來幾年線上教育使用者規模將保持20%以上的速度繼續增長。

(五)堅持把轉變觀念和培訓提高作為推動工作的重要抓手。提升幹部、校長、教師三支隊伍的資訊素養,是推進教育資訊化的重要一環。教育部舉辦了37期教育廳局長教育資訊化專題培訓班,培訓了4811人,即將完成第二輪全國縣區以上教育廳局長的全員培訓;還舉辦了中西部地區基礎教育資訊化、高校教育資訊化等一系列專題研討班。各地也積極行動,加大培訓力度,遼寧、山東、湖南、四川等省進一步擴大幹部專題培訓範圍,黑龍江完成了全省教研系統骨幹的培訓。教育部實施了“全國中小學教師資訊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到今年底將完成1000多萬中小學、幼稚園教師全員輪訓。通過“國培計畫”和各類企業培訓專案,各地採取骨幹培訓與全員培訓、網路培訓與面授培訓、集中培訓與日常學習、專項培訓與學科滲透培訓等多種方式,努力提升校長的資訊化領導力和教師的資訊技術應用能力。

(六)堅持把試點先行、以點帶面作為推動工作的基本方式。我們始終堅持試點先行,然後總結提煉形成典型,再以點帶面,積極穩妥地推動教育資訊化。首次全國教育資訊化工作會議後,教育部選定了首批682個教育資訊化試點,在不同地區、不同學校、針對不同目標探索建設與應用模式,今年我們將出版優秀案例集,宣傳推廣試點經驗。還有18個省部署了省級教育資訊化試點。為了探索區域整體推進教育資訊化的有效模式,2014年我們又選擇了湖北、安徽、海南3個省和山東臨沭1個縣開展區域試點,也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來,我們在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召開了職業教育資訊化現場會,在黑龍江哈爾濱、安徽繁昌、廣東南海、湖北武漢召開了基礎教育資訊化應用現場會,及時總結並積極推廣經驗做法,引導各地找准對標點,推動從“點”的突破到“面”上鋪開,工作進展順利。

(七)堅持把開放合作作為推進教育資訊化和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們不斷加強教育資訊化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對外宣傳推廣我國教育資訊化工作經驗,注意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理念,搶佔國際制高點,增加國際話語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3年在深圳舉辦了亞太地區教育資訊化部長級論壇,2015年又在青島與我國聯合舉辦了首次國際教育資訊化大會,發佈了具有深遠影響的《青島宣言》。目前,我國已有一批教育資訊化專家走出國門,還有不少國家對我國教育資訊化實踐產生了濃厚興趣,希望我國專家能夠給予指導。上個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舉辦了2017年移動學習周活動,我代表中國政府在開幕式上第一個作了主旨發言,引起了熱烈反響。同時,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中國線上教育企業在不斷壯大,有的甚至把業務開拓到了國外,提升了中國教育的影響力。

(八)堅持把適應國情、因地制宜的應用模式創新作為基本導向。近年來,各地和學校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在教育資訊化應用模式方面進行了形式多樣的探索,形成了一些典型案例和行之有效的應用模式,大致有以下幾種:一是資源共建共用模式。國家、地方、企業、學校、教師等各方面加強資源統籌共用,克服資源發現能力和共用能力不足的難題。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是其中一個成功的應用案例,通過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為全國6.4萬個教學點配備可接收數位教育資源的硬體設施,開展教學點教師全員培訓,利用資訊技術快速、有效地解決了教學點因缺少師資而開不全國家規定課程的難題,較好地滿足了400多萬偏遠地區孩子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願望。二是教師應用模式。推動資訊技術和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需要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教育部連續開展了兩輪“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努力讓每一位元教師利用資訊技術上好一堂課,通過備課、上課、創課、曬課、觀課、評課等系列活動,有效激發了教師教學創新的興趣,已經成為全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的教育資訊化應用活動。三是課堂應用模式。各地各學校開展了大量的教學模式探索與創新,形成了諸如基於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利用物聯網、VR/AR、智慧型機器人等新技術的智慧課堂、感知課堂教學模式,利用平板設備和大資料技術、對學生學習狀況即時收集、即時回饋的課堂教學模式等。如,重慶市求精中學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為重點,利用“BYOD模式”探索“未來課堂”教學;海南省農墾中學把物聯網應用有機鑲嵌在教學中,探索基於移動終端的教學模式,促進教育品質的提升。四是數位校園模式。重慶市大足區龍水鎮第二小學、海口市龍華區秀峰實驗學校、三亞市第九小學、山西省實驗中學、運城市康傑中學等一大批學校都在積極探索資訊技術支援下的智慧校園、數位校園建設與應用,為學校辦學增添了新動力。五是網路學習空間模式。各地和各級各類學校充分利用雲平臺和網路學習空間,使得學生能隨時、隨地、快捷地獲取資源,並且自主學習、自主管理和自主服務,也為學生個性化發展起到支持作用。如,湖南省建成以網路學習空間為基礎的職業教育網路學習互動交流平臺,教師在空間裡建設課程,共用教案、課件等教學資源,學生在空間裡做作業、收集資料,師生在空間中互動交流、教學相長、共用教學和學習資源。六是校際應用模式。以安徽省首創的優質校帶薄弱校、中心校帶教學點的“線上課堂”模式為代表,通過網路實現遠端授課常態化,緩解了農村教師結構性短缺問題。全國多地因地制宜,創造性地仿效該模式,又形成了湖北“恩施三式”線上互動同步課堂(同體式、支教式、協作式)、海南陵水“1+2”同步課堂、內蒙古“同頻互動課堂”等衍生形式,有效提升了薄弱學校的教學品質。七是區域整體推進模式。通過區域系統設計、總體部署和統籌實施,形成人員、體制、機制、政策、資源多方面要素有效整合、協調統一、整體推進,形成深化應用的集群效應。如,四川省甘孜州首創了區域外優質帶區域內優質、區域內優質帶區域內薄弱的模式,通過搭建甘孜智慧教育A、B兩個平臺,有效降低了區域外優質學校和區域內薄弱學校的教育品質差距,解決了優質教育資源的“水土不服”,整體提升了全州的教育品質。八是執行資訊系統應用模式。按照“兩級建設、五級應用”的思路,推動教育執行資訊系統建設與應用,完成教育基礎資料的準確收集,實現決策支持科學化、管理過程精細化,充分釋放教育資訊化的潛能,推動教育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以上就是對我國教育資訊化初步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資訊化發展路子的理解。這條路子是在實踐中一步一步摸索出來的,也必將在下一步的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

三、立足當前、面向未來,深刻認識教育資訊化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

當今世界,資訊技術創新日新月異,以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為特徵的資訊化浪潮蓬勃興起。教育現代化的進程,就是用現代資訊技術持續不斷改造教育的過程。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資訊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必須準確把握教育資訊化的發展趨勢和形勢。

(一)資訊化對未來教育的革命性影響越來越成為國際關注焦點。在戰略層面上,資訊技術被各國視為引發教育體系變革的核心動力和解決教育發展難題的有效辦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的“教育2030戰略”,提出為處於衝突地區和偏遠地域的學習者配備恰當的資訊技術設施、提供遠端學習的機會,以構建全納、公平、優質的教育體系,促進人的全面、自由、個性化發展。美國2014年發佈“連接教育計畫”,舉全國之力將美國教育帶入數字時代,鼓勵科技公司協助推動美國最弱勢和服務最匱乏的公立學校發展,明確提出到2018年讓99%的學校、教室都連接到寬頻互聯網,為每個孩子提供獲取優質教育的機會。在實踐層面上,資訊技術正在成為推動教育模式和方法全面創新的核心動力,進而變革教育,更好地滿足資訊時代對人才培養的需求。一是信息技術支撐下的全新學校形態開始出現。基礎教育方面,近期快速發展的新型K12學校——Altschool通過技術平臺和微型學校實現個性化教育。高等教育方面,美國密涅瓦大學已面向全球招生,學校沒有校園,學生在4年時間裡在全球7個城市體驗式學習,通過網路互動學習平臺開展小班討論。職業教育方面,法國École 42程式設計學校沒有老師,不交學費,不提供課本,主要通過“同儕學習”、“遊戲化”等方式教學。二是傳統的學校分科制課程教學體系開始鬆動。2016年11月,芬蘭正式廢除小學和中學階段的課程式教學,轉而採用資訊技術支撐下的實際場景主題教學,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擺脫學校科目的國家。由於芬蘭一直是PISA測試的高分國家,基礎教育發展水準領先全球,因此它的這一變革具有標誌性意義。三是大規模線上開放課程與學歷教育開始掛鉤。國際知名MOOC平臺edX和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合作成立全球新生學院,以MOOC形式推出特定課程,學生線上通過8門課程即可申請進入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直接上大學二年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設供應鏈管理專業微碩士學位,提供5門高強度線上課程,學習者通過學習、身份認證、付費、線下考試直接獲得學位。四是資訊化支撐下的新型教學方法不斷湧現。以問題為導向的PBL教學,探究學習、討論學習、合作學習等教與學新方法層出不窮,以翻轉課堂為代表的新型教學方法全面普及,美國中小學課堂已經翻轉和正在翻轉的比例接近60%。深度整合虛擬實境和人工智慧技術的智慧教室受到廣泛重視,新一輪的教室環境升級已經開始。五是學分銀行系統已成為各國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支柱。英國、美國、韓國等發達國家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學分銀行體系。網上學歷教育成為繼續教育的主流,網上研究生、網上微學位等各種專業學位專案在國外廣受重視。六是以大資料為支撐的精細化管理正在成為現實。美國等發達國家已經開始全面推進基於大資料的精准管理和科學決策。美國於2012年《通過教育資料採擷和學習分析改進教與學》草案,積極推進教育大資料應用。同時,全面縮減政府雲資料中心的數量,推動資料彙聚,並啟動教育大資料立法,保護學生資料隱私。總體而言,資訊化社會的教育變革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利用資訊技術來改進教學的淺層次應用層面,而是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教育深層變革,不僅改變了傳統的課堂形態,而且顛覆了傳統的學校結構,不僅改變了教與學的方法,而且變革了教育模式,甚至有可能重塑教育業態。

(二)謀劃教育現代化2030,要求積極應對資訊時代提出的人才培養需求。教育現代化是實現國家現代化的重點內容,也是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就強調“沒有資訊化就沒有現代化”。去年7月印發的《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綱要》又強調要“以資訊化驅動現代化”。可以說,“沒有教育資訊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並且要“以教育資訊化驅動教育現代化”。李克強總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今年要發佈《中國教育現代化2030》。教育部為此已經籌備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對重大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教育資訊化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基於這些研究,我們認為,面向2030的教育,將會是基於網路環境的教育,而且是在全球化加速推進和資訊化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更加開放的教育;是更加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和多樣性,更加適合的教育;是更加關注學生的心靈和幸福,更加人本的教育;是讓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更加平等的教育;是強調學習能力的養成和終身教育,更加可持續的教育。要實現這樣的教育,必須深刻認識資訊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必須對傳統的工業社會框架下構建起來的教育體制進行深刻變革,才能應對資訊化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加快教育資訊化既是事關教育全域的戰略選擇,也是破解教育熱點難點問題的緊迫任務。我們需要更新教育理念,順應資訊化社會的人才培養需求;需要調整發展定位,從全域角度系統謀劃資訊化發展問題;需要把握發展重點,繼續大力推動資訊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需要提高教師、學生的資訊素養,充分考慮資訊化過程中人的核心作用;需要加強制度保障,確保資訊化各項要素得到持續加強。

(三)正視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為全面推進教育資訊化深化應用和融合創新找准發力點。今年春節後,我們分組到十來個省區市進行了教育資訊化專題調研,在欣喜于各地工作成效、堅定信心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值得引起重視的問題,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解決。一是基礎設施普及程度大幅提升但尚有差距。教育資訊化建設推進進度不平衡,有的地區已大力推進應用並嘗試融合創新,而有的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仍未完成。目前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農村地區特別是邊遠民族地區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學校,地理條件差、聯網困難大,企業缺乏建設積極性,學校聯網問題多年難以解決。有些學校基本的資訊化教學環境也不具備。這個短板亟需大家進行攻關突破,否則將會在快速發展中進一步拉大數位鴻溝。二是資訊化教學應用基本普及但不夠深入。經過系統的培訓,廣大教師基本能夠常態化開展資訊化教學應用,但是應用能力還不夠高,基本上處於淺層次應用階段,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組織模式,仍然是灌輸多、交互少,展示多、探究少,應用效益尚未充分發揮。部分學校和教師積極探索創新,在一些方面能夠深入有效應用資訊技術,但尚停留在一個個獨立的點上,缺少面上系統有效的組織和實施。三是統籌推進機制基本建立但需要進一步健全深化。資訊技術正逐步從影響教育改革發展的外生變數轉化為內生變數,更需要統籌謀劃、系統佈局,但目前有些部門和學校仍然沒有深刻認識資訊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個別省份教育行政部門沒能建立起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歸口統籌負責、行政職能處室歸口統籌落實的管理體制,沒能形成領導到位、機構明確、責任到人、統籌有力的工作體系。這將直接影響下一步教育資訊化工作乃至整個教育改革發展。

四、突出重點、真抓實幹,大力推進教育資訊化融合創新發展

2016年6月,教育部印發了《教育資訊化“十三五”規劃》,總的來說就是在“十二五”總體思路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核心是強調深化應用、融合創新。我們基本判斷,“十三五”將是教育資訊化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要實現“三個基本”的發展目標,根本在思路、關鍵在領導、重點在應用、成效在制度、突破在創新。教育部印發的《2017年教育資訊化工作要點》,已經明確了今年的工作思路,部署了9個方面的重點任務。總的來說,做好2017年教育資訊化工作,要做到“三不三要”,也就是推動力度不能減、工作抓手不能軟、培訓交流不能松,試點示範要強化、應用效果要突出、宣傳推廣要加強。

(一)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今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的重要一年,穩中求進是總基調。我們要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緊緊圍繞“四個合格”的目標要求,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既要積極推進工作,又不能盲目,要有序平穩,同時要注意因地制宜、實事求是,不能搞一刀切。

(二)堅持教育資訊化培訓交流常抓不懈。要進一步提升教育資訊化工作的思想認識,就必須要長期堅持對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學校校長和一線教師等展開多層次的資訊化培訓,擴大培訓覆蓋面,不僅要培訓應用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大家的資訊素養,讓資訊化的意識、思維潛移默化、深入人心,在提高政策性認識的基礎上理清推進思路、目標及路線圖。要將資訊化教學能力納入教師崗位能力體系,使整合資訊技術、學科知識和教學技能的教學成為教師教學活動的常態,資訊化領導力成為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管理者的必備能力。教育部今年將繼續以教育廳局長教育資訊化專題培訓為重點,辦好各類針對不同物件、不同主題的教育資訊化培訓,各地也要開展好面向本地教育管理幹部和廣大校長、教師的培訓。

(三)深入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應用驅動的基礎在“草根”,一方面要加大普及程度,另一方面要強化共用。各地要精心謀劃、統籌推進,突出自願原則,保護好廣大教師的創造性和積極性,要進一步找准教師需求定位,讓老師在活動中有獲得感。要緊密圍繞全面提高教育品質這個主題,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品質第一,嚴把優課品質關。要加強對薄弱地區的傾斜和指導,挖掘薄弱學校利用資訊化手段促進教育教學品質提高的應用典型,特別是要總結推廣針對農村、薄弱學校特點的有效應用模式。要促進優質資源分享利用,引導教師積極看優課、學優課,借助活動有效促進教師轉變育人觀念、創新育人方式,適應資訊化社會對於人才培養的新需求。

(五)繼續做好典型經驗推廣和應用。各地要堅持試點先行、典型引路的工作機制,深入開展教育資訊化示範培育推廣工作。要在加快補齊農村邊遠 地區學校資訊化教學環境建設短板的基礎上,率先在部分應用情況較好的地區和學校,依託資訊技術變革傳統教學模式與方法,形成新的教學形態並達成較好績效,實現局部變革,以輻射帶動其他地區和學校全面提升。此外,要進一步建立完善教育資訊化工作交流機制,第二次全國教育資訊化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已有14個省份舉辦了21次教育資訊化現場會,這種做法很好、很有成效,今後各地還要更多地組織現場會,推廣典型區域、學校的鮮活經驗。

(六)重視並推進網路安全與資訊化協調發展。網路安全已經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相繼出臺了《國家網路空間安全戰略》《網路安全法》等重大戰略規劃、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教育部黨組高度重視教育行業網路安全工作,部網信領導小組召開的兩次全體會議都涉及網路安全主題。各地要切實提高重視程度,進一步建立健全網路安全責任制和問責機制,開展多種形式的網路安全教育和培訓,做好《網路安全法》的宣貫工作,並實施好網路安全綜合治理行動,達到“治亂、堵漏、補短、規範”的工作目標,全面提升網路安全保障能力。

今天,全國電教館長會的代表也來參會了,電教系統為教育資訊化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服務教育改革發展的大局中,電教系統自身業務轉型發展也取得了積極進展,這些成績值得充分肯定。借此機會,我對電教系統2017年的工作提幾點要求。一是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準。促進融合是電教系統的優勢和特長。要緊扣時代脈搏,不斷加強學習,深入教學一線研究推廣新型教學模式,以更符合需求的、更有效和便捷的服務,把企業、高校的技術優勢和科研成果轉化為廣大教師的教學能力,更好地在技術和教學之間、企業和學校之間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二是堅定不移地深化應用。繼續加強資訊技術在教育教學主戰場的研究,繼續推進“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將資訊化工作和德育相結合,推進“立德樹人”和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推動共用機制建設,逐步形成依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協同各級電教部門力量和社會各方優質資源、為全國學校師生提供優質服務的良性發展格局。三是將工作進一步落實、落小、落細。要把資訊化最後一公里的事情做好,推動普遍應用,用出新方式、新效果、新模式。進一步彌合區域之間、學校之間的數字鴻溝。希望電教系統2017年在“四代同堂”的推進機制中不斷研究、試驗、推廣和普及,在服務教育深化改革和政府惠民服務的大局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同志們,2017年是 “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重要一年,希望大家深刻領會黨和國家關於教育資訊化的總體部署,面向未來全面推進教育資訊化深化應用和融合創新,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謝謝大家!

(資訊採集:薛曉強 審核:刁巧燕)

掃一掃分享本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