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我與iPhone這十年

謹以此文, 送給Steve Jobs

01 MacWorld

2007年1月, 在國內一家一線商業類雜誌工作的我, 接到蘋果公司的邀請, 去參加三藩市的MacWorld大會。

當時的蘋果公司在中國市場,

是一個複雜的存在。 一方面約伯斯回歸後的Think Different, 讓蘋果公司有了新的光環。

但另一方面, 在這個新光環底下, 它在中國市場的所有舉措卻有點“燈下黑”, 遠不如今天如此開放。

可能除了供應商、管道商略知蘋果在中國的打法外, 外界對其時的蘋果, 在中國要做成什麼樣並無概念。 因此我和另外幾家媒體同行的此行, 被蘋果中國的人稱為“開了先例”。

一路上, 一位同去的媒體同行成了“消息靈通人士”, 不斷告訴我蘋果可能要發佈手機。 但當時, 我等凡人想像力的頂點, 要麼是類似諾基亞或摩托羅拉的升級版, 要麼是iPod改裝版, 並沒有太多excited。

到了會場, 坦白說MacWorld大會一開始並不那麼吸引人, 除了迴圈的背景音樂外, 大家都在乾等約伯斯上場。

期間我還跑到會場門口透透氣, 看到工作人員舉著Keynote即將開始的牌子走動提醒後, 才回到了座位上。

終於等到約伯斯出場, 他如同搖滾巨星一般光芒四射。 在做完各種鋪墊, 把市面上的手機“批判一番”後, 他第一次展示了iPhone, 現場無不震撼, “現實扭曲力場”的確存在。

約伯斯開創了產品發佈會的搖滾模式

我們同去的所有媒體也是驚呆了。 冷靜之餘, 再看看坐在同一個區域的亞洲媒體們, 印度媒體反映最為激烈, 似乎iPhone誕生在天竺;而韓國媒體一直保持了一貫的高冷, 似乎沒有聽懂約伯斯的英語。

站起來往前看去, 做在前排的幾個大拿, 如KPCB的John Dorr、Google的埃裡克·施密特、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等, 也同樣興奮異常。

約伯斯對現場節奏的控制能力非常強, 製造一個又一個懸念, 然後公佈謎底。 而且大幅的螢幕投影也非常流暢。

劃時代的產品功能

後來聽到了一個小細節, 足見約伯斯對場控的重視。 自從有一次iPod發佈出現延時的小狀況後, 蘋果就做了很多演講的細緻改進。 比如Keynote在投影時, 其實是兩張一模一樣的頁面投影疊加在一起, 如果有一張出現問題, 另一張就會自動顯現出來。 觀眾絲毫看不到任何不妥。 對比在看看現在仍在不斷出錯的國產手機公司的PPT, 就知道差距了。

“我們將它命名為iPhone”

大會尾聲部分, 是約伯斯拿著iPhone請台下媒體拍照。 他展示了少有的配合, 始終保持了微笑, 不斷轉換角度讓閃光燈亮起。 可能足足有十多分鐘。

手中的iPhone

回過頭來看,也許這是約伯斯一生中最開心的時刻。

02 Cupertino

這次大會改變了我們接下來的行程。在相關事項弄完後,我們同去的所有人,包括蘋果中國的員工,都直接去了三藩市Apple Store,排隊買iPhone。然後包了一輛車,去Cupertino的蘋果總部“朝聖”。

當時的三藩市蘋果店

蘋果總部的大樓,外觀看起來已經不那麼時髦。在有限的幾個對外開放參觀區域,當我看到一個巨幅的iPhone條幅,上面寫著“hello world”從四五樓高的樓頂落下來的時候,還是驚得嘴都合不攏了。準備拿相機拍照,但黑人保安小哥跑過來制止,只好作罷。

當時的蘋果Infinite Loop總部

很有戲劇性的是,在回酒店的路上,我收到了一個諾基亞中國區高管的一個短信,問:對iPhone感覺怎麼樣。我回復:很牛逼。隨後的短信交流中,這哥們似乎仍然不願意相信的樣子。大概當時大家都沒有完全回過神來吧。

畢竟,我和諾基亞的這位朋友都無法預知,這個手上的小玩意會在接下來的十年,改變整個科技行業的進程。

從投資回報率的角度看,iPhone創造了科技史上回報率最大的記錄。美國《WIRED》雜誌曾還原了iPhone誕生的過程,揭示其當時有兩個團隊同時在研發手機項目,研發投資金額總投入是1億美元左右。最終在代號“紫色專案”(Project Purple)中出生的iPhone,助力蘋果在十年間攀升成為8000多億美金市值的超級公司。

在產業進化方面,“移動互聯網”這個詞,自從iPhone出現後,就被生生的發明了出來。而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黑莓、諾基亞等公司被陸續幹掉;一大堆中國內地和中國臺灣的供應商被養肥;三星成了全球最大的手機公司,國產手機公司也突然有了世界級的雄心;手機公司和運營商之間的關係被改寫……當然,無意中,Google也突然從朋友變成了對手。

03 sjobs@apple.com

iPhone的火爆,讓全世界的媒體再次燃起採訪約伯斯的熱情。作為經常拿跨國公司全球CEO當封面人物的雜誌,我們也不例外。但這事蘋果中國無能為力,我只好求助在蘋果公司的朋友,拿到了約伯斯常用的郵箱地址。

於是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並列舉這對中國讀者的意義,但意料之中,這封信石沉大海。不過由於蘋果公司這位朋友的關係,我對蘋果在中國的瞭解也慢慢多了起來,燈下也那麼黑了。

比如約伯斯對中國其實是很喜歡的,但更多的是個人情感。他曾以個人身份去過西藏和其他地方遊玩、對中國文化也比較喜歡等等。

而在商業上,約伯斯卻很矜持,不認為中國市場會在蘋果全球體系中有很高的排序。在他心中,中國是消費型大國,Mac和iPhone賣得好就行。因而幾經調整,最終挑選了來自摩托羅拉的盧雷擔任當時蘋果大中國區的老大,彙報對象是亞太區老大,而且職責主要也是銷售。

不過,即便只是賣產品,也不妨礙蘋果的格調。蘋果在中國的第一家AppleStore(現在名字改成了逼格更高的Apple Town Square),當時在北京同時有幾處選址考慮。約伯斯最中意的不是現在的三裡屯,而是前門大街——那裡正在進行街區改造,按照當時市政管理部門的雄心,前門大街會成為新的黃金地段,融合現代商業和北京歷史於一體,充滿設計感,且有一線知名國際品牌入駐。

據說,三層樓的Apple Store設計方案也已經遞到了約伯斯的案頭。這個三層樓門臉是中式的佈局,但裡面的玻璃幕牆又完美融合,比星巴克不知道高到那裡去了。然而,最終因為種種原因,前門大街的商業化改造問題多多,蘋果Apple Store最終去了第二選址三裡屯。

中國第一家蘋果店如果在這裡亮相,意義就完全不一樣

在格調之外,銷售的事情就簡單、直接了。一些以前行業內屬於小型的管道商如英龍華辰,一下翻身發了大財,很多關聯的人也發了大財。同行都羡慕得要死。

iPhone本身除了正常的銷售管道外,還被炒成“期貨”。上午用幾千萬拿下萬台iPhone,下午每台iPhone加價200元,甚至更多,再出貨。幾個小時的時間就能賺幾百萬甚至千萬。這樣的場景隨時在發生。而且後來這個賺錢的方式也被國產手機的各路銷售商、中間商們複製。

這種情況,讓約伯斯都覺得中國市場有些不可思議。但他當時並沒有太多精力顧及遠東,產品依然是最重要的選項。

04 北京亮

2014年的某一天,我在銀泰中心的“北京亮”餐廳等下行電梯的時候,旁邊走來一個瘦高個的歪果仁按了上行鍵。定睛一看,是蒂姆·庫克。他身邊並無隨從前呼後擁,只有一個助理和他在安靜的站著。當時我已經離開了媒體,並沒有了沖上去採訪幾個問題的衝動。但能在這樣的場合看到庫克,還是有些意外。

後來才知道,庫克當時約了優酷的CEO古永鏘面談。大概在庫克的心中,iPhone北美的出廠配置自帶YouTube,在中國因為牆的原因,出廠配置也應該有類似的產品。因而優酷成為了合作方。

當然,優酷進入iPhone更多是古永鏘努力的結果。在2011年的時候,古永鏘作為第二位中國企業家的代表,參加了美國的太陽穀(SunValley)峰會。在那次的峰會上,古永鏘見到了約伯斯。後來古永鏘繼續參加了此峰會,遇到的人則是庫克。或許合作就是那時打下了基礎。

儘管如此,庫克能“屈駕”到中國市場見合作夥伴,在約伯斯時代還是不可想像的。約伯斯治下的蘋果中國,銷售的本土團隊有點自主權外,線下Apple Store和線上銷售業務以及iTunes Store和App store等,都是美國總部直管,而約伯斯本人也從未以CEO官方的身份來過中國。

現在,庫克一方面大唱中國市場讚歌,一年往返數次,一方面還敢把資料中心放到貴州,幾乎是達到了跨國公司在華縱深的極限。

庫克對中國市場的一直有獨特的理解

與此同時,在蘋果中國內部,則悄悄發生了很多變化。比如App的開發者,在最初的時候要瞭解相關資訊,都需要直接給美國總部寫郵件,一般一周內會有回復;後來會有人操著港式普通話從香港打來電話問有什麼需要幫助;再後來,開發者基本都可以直接和北京或上海的蘋果團隊溝通了。

2015年更是一個標誌性的年份,這一年中國市場的銷售額超過美國本土。雖然隨後又出現下滑,但大中國區的作用開始發生根本改變。

可以看一個細節。現在,在蘋果全球官網介紹管理團隊的頁面上,出生于遼寧瀋陽的葛越位列其中。她是新上任的蘋果副總裁兼大中國區負責人,直接彙報物件是CEO蒂姆·庫克和首席運營官。而且除她之外,並無第二個國家市場的老大出現在這個頁面上。這個情況,在所有頂級跨國公司中,都不多見。

左下第一,即為蘋果大中國區負責人葛越

05 “黑洞”

2011年,我加盟了國內最好的商業書籍出版社。在當年10月初,有幸提前看到了《史蒂夫·約伯斯傳》(《Steve Jobs》)這本書的內容。

當時出版社以重金擊敗對手,拿到了中文版的版權。然後以最快的速度組織翻譯。在翻譯完稿後,一位副總編輯看我還在加班,說要不要來幫忙一起再審校一下。於是我拿到了厚厚的一摞剛列印出來,還有熱氣的A4紙樣稿。

《約伯斯傳》成為當年最暢銷的商業書籍

一頁頁看完,感慨萬千。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提到約伯斯曾計畫做蘋果電視,而且也有了思路。但還沒有來得及打磨,就離開了人世。

直到今天,蘋果電視依然沒有面世。這幾年,雖然有各種爆料,但蘋果官方始終沒有正式證實這個產品。

也許,這就是一個“黑洞”,蘋果電視在這個“黑洞”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在iPhone十周年的時刻,再來看這個“黑洞”,吞噬的不僅是蘋果電視,以及另一個傳說中的產品蘋果汽車這麼簡單。誇張點說,吞噬的可能是全球科技界的創新能力。

因為,自從iPhone誕生以來,這十年間再也沒有震撼的硬體產品面世。偶爾有汽車界的特斯拉,以及人工智慧領域的亞馬遜Echo音箱外,其他產品都乏善可陳。甚至連蘋果自己的Apple Watch,也沒有掀起太大的波瀾。

最讓人遺憾的是,蘋果公司本身除了市值不斷攀高、銷售額不斷增長外,似乎離“創新”、“酷”這些詞也越來越遠。可能只有新發佈的iPhone X,還稍微有些新意。

06 HTC們

鐵打的iPhone,流水的安卓機。

蘋果公司在趨於平庸,或者正常化的同時,還是有巨大的產業貢獻,就是開啟了智慧手機時代。由此一大堆安卓機公司也雨後春筍般的出現。

儘管諾基亞此時基本退出舞臺,但留下的“機海戰術”卻被安卓機公司們作為遺產,很好地加以沿用——諾基亞信奉通過用大量不同的機型來佔領中、高、低端市場,從而提升市場佔有率。但約伯斯卻堅信,靠一款產品就能打下天下——第一個靠此嘗到甜頭的是HTC。

在iPhone推出第二年,HTC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安卓手機 T-Mobile G1。頭幾年HTC的表現的確不錯。到2011年的時候,HTC的市值竟然超過了諾基亞。要知道在2006年之前,HTC還只是一個代工為核心業務的公司。

誰還記得HTC G1?

但沒有“掌握核心科技”的HTC還是很不自信,“機海戰術”也沒有延緩生命線——在2007 年至 2012 年,蘋果發佈了5 部 iPhone,而2008年到2012年,HTC發佈了超過50款手機。

城頭變幻大王旗。在HTC之後,三星、LG,以及中國手機公司陸續登場。這些公司的市占率不斷在攀高,也的確有不少亮點。但平心而論,每個演講宣佈要超越蘋果的CEO們,其實都心裡明白,與iPhone還是存在差距。

至少,還沒有哪家企業能同時系統性的擁有和iPhone匹敵的“四架馬車”:工業設計、作業系統、供應鏈管理能力和晶片。

工業設計上,安卓機一直在迎頭趕上。有局部地方已經比iPhone更好,但從整體來看,iPhone還是在領先;作業系統上,至少iOS從來沒有把“不卡頓”當做亮點;供應鏈控制上,大部分安卓機以鴻海能代工為榮,而鴻海對蘋果來說,只是下游廠商;晶片上,華為最近新發佈了麒麟970,這是國產手機公司重大的進步,但估計所有人也承認,麒麟970比高通驍龍835還差一點點,而驍龍835比蘋果最新發佈的A11,也還差一點點。

換句不客氣的話說,安卓機公司們玩的這麼熱鬧,但HTC命運曲線的陰影依然存在。三星似乎已經站在了這個曲線的邊緣上。

而且功能機時代的舊事,在其他公司身上再重演一次也並非不可能。

當時波導、康佳等手機公司佔據過中國市場前三的位置,也有人喊過要成為世界級手機企業的口號,但很快曇花一現都進入下滑通道。“手機中的戰鬥機”們現在已經不見蹤影。其中應變能力強一點的人,去非洲搞了一個名叫傳音的安卓機。這是後話。

iPhone誕生前一年,波導被評為“ 最具全球競爭力中國公司50強”

只有iPhone,至今依然堅挺。雖然不喜歡它的人也越來越多。

尾聲

iPhone誕生這十年,除了供應鏈上的公司賺的盆滿缽滿外,在早期的時候,還有不少App開發商也看到了希望。在2008年-2012年間,幾乎每週都能看到App開發商獲得融資的消息。

我周圍也有很多朋友投身到這個領域。一位最鐵杆的兄弟曾鼓搗出了全球使用者過百萬的App產品,甚至其中有一款,還上過蘋果在中國播出的電視廣告。然而,如同大多數開發商一樣,一直沒有賺到錢。

後來,調整方向,他終於堅韌地在微信上通過“內容+文化”電商的模式,做出了一家年銷售過千萬RMB的公司。(有了錢,他決定預訂一台iPhone X 給我做紀念。雖然不是頂配。)

或許,這就是這十年來,全球移動互聯網權力變遷的一個身邊小隱喻吧。

本文由出海傳媒出品,轉載請標明出處。

手中的iPhone

回過頭來看,也許這是約伯斯一生中最開心的時刻。

02 Cupertino

這次大會改變了我們接下來的行程。在相關事項弄完後,我們同去的所有人,包括蘋果中國的員工,都直接去了三藩市Apple Store,排隊買iPhone。然後包了一輛車,去Cupertino的蘋果總部“朝聖”。

當時的三藩市蘋果店

蘋果總部的大樓,外觀看起來已經不那麼時髦。在有限的幾個對外開放參觀區域,當我看到一個巨幅的iPhone條幅,上面寫著“hello world”從四五樓高的樓頂落下來的時候,還是驚得嘴都合不攏了。準備拿相機拍照,但黑人保安小哥跑過來制止,只好作罷。

當時的蘋果Infinite Loop總部

很有戲劇性的是,在回酒店的路上,我收到了一個諾基亞中國區高管的一個短信,問:對iPhone感覺怎麼樣。我回復:很牛逼。隨後的短信交流中,這哥們似乎仍然不願意相信的樣子。大概當時大家都沒有完全回過神來吧。

畢竟,我和諾基亞的這位朋友都無法預知,這個手上的小玩意會在接下來的十年,改變整個科技行業的進程。

從投資回報率的角度看,iPhone創造了科技史上回報率最大的記錄。美國《WIRED》雜誌曾還原了iPhone誕生的過程,揭示其當時有兩個團隊同時在研發手機項目,研發投資金額總投入是1億美元左右。最終在代號“紫色專案”(Project Purple)中出生的iPhone,助力蘋果在十年間攀升成為8000多億美金市值的超級公司。

在產業進化方面,“移動互聯網”這個詞,自從iPhone出現後,就被生生的發明了出來。而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黑莓、諾基亞等公司被陸續幹掉;一大堆中國內地和中國臺灣的供應商被養肥;三星成了全球最大的手機公司,國產手機公司也突然有了世界級的雄心;手機公司和運營商之間的關係被改寫……當然,無意中,Google也突然從朋友變成了對手。

03 sjobs@apple.com

iPhone的火爆,讓全世界的媒體再次燃起採訪約伯斯的熱情。作為經常拿跨國公司全球CEO當封面人物的雜誌,我們也不例外。但這事蘋果中國無能為力,我只好求助在蘋果公司的朋友,拿到了約伯斯常用的郵箱地址。

於是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並列舉這對中國讀者的意義,但意料之中,這封信石沉大海。不過由於蘋果公司這位朋友的關係,我對蘋果在中國的瞭解也慢慢多了起來,燈下也那麼黑了。

比如約伯斯對中國其實是很喜歡的,但更多的是個人情感。他曾以個人身份去過西藏和其他地方遊玩、對中國文化也比較喜歡等等。

而在商業上,約伯斯卻很矜持,不認為中國市場會在蘋果全球體系中有很高的排序。在他心中,中國是消費型大國,Mac和iPhone賣得好就行。因而幾經調整,最終挑選了來自摩托羅拉的盧雷擔任當時蘋果大中國區的老大,彙報對象是亞太區老大,而且職責主要也是銷售。

不過,即便只是賣產品,也不妨礙蘋果的格調。蘋果在中國的第一家AppleStore(現在名字改成了逼格更高的Apple Town Square),當時在北京同時有幾處選址考慮。約伯斯最中意的不是現在的三裡屯,而是前門大街——那裡正在進行街區改造,按照當時市政管理部門的雄心,前門大街會成為新的黃金地段,融合現代商業和北京歷史於一體,充滿設計感,且有一線知名國際品牌入駐。

據說,三層樓的Apple Store設計方案也已經遞到了約伯斯的案頭。這個三層樓門臉是中式的佈局,但裡面的玻璃幕牆又完美融合,比星巴克不知道高到那裡去了。然而,最終因為種種原因,前門大街的商業化改造問題多多,蘋果Apple Store最終去了第二選址三裡屯。

中國第一家蘋果店如果在這裡亮相,意義就完全不一樣

在格調之外,銷售的事情就簡單、直接了。一些以前行業內屬於小型的管道商如英龍華辰,一下翻身發了大財,很多關聯的人也發了大財。同行都羡慕得要死。

iPhone本身除了正常的銷售管道外,還被炒成“期貨”。上午用幾千萬拿下萬台iPhone,下午每台iPhone加價200元,甚至更多,再出貨。幾個小時的時間就能賺幾百萬甚至千萬。這樣的場景隨時在發生。而且後來這個賺錢的方式也被國產手機的各路銷售商、中間商們複製。

這種情況,讓約伯斯都覺得中國市場有些不可思議。但他當時並沒有太多精力顧及遠東,產品依然是最重要的選項。

04 北京亮

2014年的某一天,我在銀泰中心的“北京亮”餐廳等下行電梯的時候,旁邊走來一個瘦高個的歪果仁按了上行鍵。定睛一看,是蒂姆·庫克。他身邊並無隨從前呼後擁,只有一個助理和他在安靜的站著。當時我已經離開了媒體,並沒有了沖上去採訪幾個問題的衝動。但能在這樣的場合看到庫克,還是有些意外。

後來才知道,庫克當時約了優酷的CEO古永鏘面談。大概在庫克的心中,iPhone北美的出廠配置自帶YouTube,在中國因為牆的原因,出廠配置也應該有類似的產品。因而優酷成為了合作方。

當然,優酷進入iPhone更多是古永鏘努力的結果。在2011年的時候,古永鏘作為第二位中國企業家的代表,參加了美國的太陽穀(SunValley)峰會。在那次的峰會上,古永鏘見到了約伯斯。後來古永鏘繼續參加了此峰會,遇到的人則是庫克。或許合作就是那時打下了基礎。

儘管如此,庫克能“屈駕”到中國市場見合作夥伴,在約伯斯時代還是不可想像的。約伯斯治下的蘋果中國,銷售的本土團隊有點自主權外,線下Apple Store和線上銷售業務以及iTunes Store和App store等,都是美國總部直管,而約伯斯本人也從未以CEO官方的身份來過中國。

現在,庫克一方面大唱中國市場讚歌,一年往返數次,一方面還敢把資料中心放到貴州,幾乎是達到了跨國公司在華縱深的極限。

庫克對中國市場的一直有獨特的理解

與此同時,在蘋果中國內部,則悄悄發生了很多變化。比如App的開發者,在最初的時候要瞭解相關資訊,都需要直接給美國總部寫郵件,一般一周內會有回復;後來會有人操著港式普通話從香港打來電話問有什麼需要幫助;再後來,開發者基本都可以直接和北京或上海的蘋果團隊溝通了。

2015年更是一個標誌性的年份,這一年中國市場的銷售額超過美國本土。雖然隨後又出現下滑,但大中國區的作用開始發生根本改變。

可以看一個細節。現在,在蘋果全球官網介紹管理團隊的頁面上,出生于遼寧瀋陽的葛越位列其中。她是新上任的蘋果副總裁兼大中國區負責人,直接彙報物件是CEO蒂姆·庫克和首席運營官。而且除她之外,並無第二個國家市場的老大出現在這個頁面上。這個情況,在所有頂級跨國公司中,都不多見。

左下第一,即為蘋果大中國區負責人葛越

05 “黑洞”

2011年,我加盟了國內最好的商業書籍出版社。在當年10月初,有幸提前看到了《史蒂夫·約伯斯傳》(《Steve Jobs》)這本書的內容。

當時出版社以重金擊敗對手,拿到了中文版的版權。然後以最快的速度組織翻譯。在翻譯完稿後,一位副總編輯看我還在加班,說要不要來幫忙一起再審校一下。於是我拿到了厚厚的一摞剛列印出來,還有熱氣的A4紙樣稿。

《約伯斯傳》成為當年最暢銷的商業書籍

一頁頁看完,感慨萬千。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提到約伯斯曾計畫做蘋果電視,而且也有了思路。但還沒有來得及打磨,就離開了人世。

直到今天,蘋果電視依然沒有面世。這幾年,雖然有各種爆料,但蘋果官方始終沒有正式證實這個產品。

也許,這就是一個“黑洞”,蘋果電視在這個“黑洞”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在iPhone十周年的時刻,再來看這個“黑洞”,吞噬的不僅是蘋果電視,以及另一個傳說中的產品蘋果汽車這麼簡單。誇張點說,吞噬的可能是全球科技界的創新能力。

因為,自從iPhone誕生以來,這十年間再也沒有震撼的硬體產品面世。偶爾有汽車界的特斯拉,以及人工智慧領域的亞馬遜Echo音箱外,其他產品都乏善可陳。甚至連蘋果自己的Apple Watch,也沒有掀起太大的波瀾。

最讓人遺憾的是,蘋果公司本身除了市值不斷攀高、銷售額不斷增長外,似乎離“創新”、“酷”這些詞也越來越遠。可能只有新發佈的iPhone X,還稍微有些新意。

06 HTC們

鐵打的iPhone,流水的安卓機。

蘋果公司在趨於平庸,或者正常化的同時,還是有巨大的產業貢獻,就是開啟了智慧手機時代。由此一大堆安卓機公司也雨後春筍般的出現。

儘管諾基亞此時基本退出舞臺,但留下的“機海戰術”卻被安卓機公司們作為遺產,很好地加以沿用——諾基亞信奉通過用大量不同的機型來佔領中、高、低端市場,從而提升市場佔有率。但約伯斯卻堅信,靠一款產品就能打下天下——第一個靠此嘗到甜頭的是HTC。

在iPhone推出第二年,HTC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安卓手機 T-Mobile G1。頭幾年HTC的表現的確不錯。到2011年的時候,HTC的市值竟然超過了諾基亞。要知道在2006年之前,HTC還只是一個代工為核心業務的公司。

誰還記得HTC G1?

但沒有“掌握核心科技”的HTC還是很不自信,“機海戰術”也沒有延緩生命線——在2007 年至 2012 年,蘋果發佈了5 部 iPhone,而2008年到2012年,HTC發佈了超過50款手機。

城頭變幻大王旗。在HTC之後,三星、LG,以及中國手機公司陸續登場。這些公司的市占率不斷在攀高,也的確有不少亮點。但平心而論,每個演講宣佈要超越蘋果的CEO們,其實都心裡明白,與iPhone還是存在差距。

至少,還沒有哪家企業能同時系統性的擁有和iPhone匹敵的“四架馬車”:工業設計、作業系統、供應鏈管理能力和晶片。

工業設計上,安卓機一直在迎頭趕上。有局部地方已經比iPhone更好,但從整體來看,iPhone還是在領先;作業系統上,至少iOS從來沒有把“不卡頓”當做亮點;供應鏈控制上,大部分安卓機以鴻海能代工為榮,而鴻海對蘋果來說,只是下游廠商;晶片上,華為最近新發佈了麒麟970,這是國產手機公司重大的進步,但估計所有人也承認,麒麟970比高通驍龍835還差一點點,而驍龍835比蘋果最新發佈的A11,也還差一點點。

換句不客氣的話說,安卓機公司們玩的這麼熱鬧,但HTC命運曲線的陰影依然存在。三星似乎已經站在了這個曲線的邊緣上。

而且功能機時代的舊事,在其他公司身上再重演一次也並非不可能。

當時波導、康佳等手機公司佔據過中國市場前三的位置,也有人喊過要成為世界級手機企業的口號,但很快曇花一現都進入下滑通道。“手機中的戰鬥機”們現在已經不見蹤影。其中應變能力強一點的人,去非洲搞了一個名叫傳音的安卓機。這是後話。

iPhone誕生前一年,波導被評為“ 最具全球競爭力中國公司50強”

只有iPhone,至今依然堅挺。雖然不喜歡它的人也越來越多。

尾聲

iPhone誕生這十年,除了供應鏈上的公司賺的盆滿缽滿外,在早期的時候,還有不少App開發商也看到了希望。在2008年-2012年間,幾乎每週都能看到App開發商獲得融資的消息。

我周圍也有很多朋友投身到這個領域。一位最鐵杆的兄弟曾鼓搗出了全球使用者過百萬的App產品,甚至其中有一款,還上過蘋果在中國播出的電視廣告。然而,如同大多數開發商一樣,一直沒有賺到錢。

後來,調整方向,他終於堅韌地在微信上通過“內容+文化”電商的模式,做出了一家年銷售過千萬RMB的公司。(有了錢,他決定預訂一台iPhone X 給我做紀念。雖然不是頂配。)

或許,這就是這十年來,全球移動互聯網權力變遷的一個身邊小隱喻吧。

本文由出海傳媒出品,轉載請標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