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兩大名酒論道嵩山究竟說了些啥?孔慶東王立群等名家都來了

初秋氣爽, 豔陽高照。 高山仰止, 群賢畢至。 9月12日上午, 南紹北汾論道嵩山在嵩陽書院高山仰止牌樓下隆重舉辦, 聲勢浩大, 聽者雲集。

這是在我國歷史上最負盛名、文化底蘊最深的兩大名酒山西汾酒與會稽山紹興酒嵩山少林之行的第三項活動, 第一項活動是南紹北汾“少林俠客行”武俠嘉年華在少林寺景區內盛大展開, 第二項活動是南紹北汾俠義盛典在《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演出場地隆重舉行。

這三項活動都非常精彩, 都很成功。

論道嵩山, 思想盛宴。 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在論壇上發言時表示, 此次汾酒和會稽山紹興黃酒一起來到嵩山少林寺, 意在以酒為媒, 以俠會友!這裡是歷史上久負盛名的武林重鎮, 是中國傳統俠義精神的棲息地。 弘揚中國傳統美德, 堅守正義, 激濁揚清, 呼喚與時俱進的俠義精神, 是汾酒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呼喚俠義, 並非提倡以武力解決問題, 而是引導人們有正義感, 增強其社會責任心。

汾酒與文武都有很深的關係。 酒仙李白飲後贊道:“瓊杯綺食青玉案, 使我醉飽無歸心”, 杜牧則寫出“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千古絕句。 真是一杯玉液汾, 半部全唐詩。 清代著名詩人袁枚的《隨園食單》把汾酒譽為天下第一燒酒。 《四庫全書》記載, 清初詩壇盟王宋犖舉辦得盛大的詩會上, 三種指定用酒都是山西名酒:汾酒、羊羔酒、潞酒。

清代名揚四海的傅家拳的創始人傅山就是在醉中造拳的。 傳世名著《傅山拳法》一書,

豐富了我國武術寶庫。 他曾留下了歌頌汾酒的墨寶“得造花香”, 而且對汾酒集團的竹葉青酒的配方進行過大的改進。

會稽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建順在論壇上說到, 南有紹興酒, 北有杏花村。 一代武俠宗師金庸在《笑傲江湖》中曾有過“南紹北汾”的描述, 其中的“南紹”即為紹興黃酒, “北汾”指的就是山西杏花村的汾酒。 南北馳名的兩家酒企在聞名天下的嵩陽書院把酒論道, 以酒會友, 這是老天爺賜予的天緣、酒緣和情緣。

中國白酒和中國黃酒兩大代表性品牌“汾酒”、“會稽山”會盟中原, 一個被譽為“清香鼻祖”, 一個被譽為“黃酒之源”, 同為國酒, 同稱國粹, 更有明、清時一同暢行天下, 1915一起榮耀巴拿馬, 新中國成立後又一同亮相國宴, 這是歷史文化的碰撞與融合, 是文化自信的演繹和深化, 是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展。

今天的“南紹北汾雙雄會”, 既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更是一種行銷的創新與探索。 一定能夠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 更加真切地瞭解中國酒的精妙韻味, 更加清晰地感知“汾酒”、“會稽山”兩大品牌的獨特魅力,更加深刻地領悟中國酒文化的廣博內涵。

西南大學教授、中國武俠文學學會副會長韓雲波在發言中,引用了《笑傲江湖》等武俠名著中提到汾酒與紹興酒的橋段,多層次闡述南紹北汾在江湖上的巨大影響力與文化滋養力,潤澤國人,至情至性。兩大美酒一個南下一個北上,在中原聚首,為整個中國酒文化贏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河南大學教授、著名文化學者王立群首先對對南紹北汾齊聚中原問鼎天下表示了高度的讚賞,他從歷史的角度對中國酒進行了梳理,認為南紹北汾是中國最有歷史文化底蘊的酒,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沖創力。他著重講述了一些以酒為媒的文人雅聚,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喝的是紹興酒,康熙年間的一次著名的朝廷詩會,喝的是汾酒。無論是文學藝術作品,還是酒,只有能流傳下來,就是經典。他還講了歷史上著名的酒故事,如鴻門宴與杯酒釋兵權等,彰顯了酒在歷史上不可忽視的作用。

北京大學教授、“北大醉俠”孔慶東教授在論壇上作了精彩發言,他認為南紹北汾雙雄會的三個活動個個精彩,南紹北汾論道嵩山是值得載入嵩陽書院文化史的大事。中國的好酒不可勝數,但南紹北汾是其中的佼佼者,有實力、不張揚,都是新中國開國第一國宴用酒。

不論是汾酒還是竹葉青,都表現出典型的“山西性格”。孔慶東教授總結為“其潤也慢,其入也深,其力也綿,其性也仁”。慢、深、綿、仁,這就是大王氣象。是孔子講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詩聖杜甫講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也是一種中華品格。

孔慶東教授表示,自己研究文化的老本行就是魯迅研究,魯迅是紹興人,魯迅文章的味道就是紹興酒的味道,是一種綿裡帶剛、後勁十足的味道。紹興是文化聖地,北大校長就出了好幾個,北大“兼收並蓄相容並包”的精神就是紹興人蔡元培主導營造出來的。

所以,我們不要把汾酒看成山西的酒、北方的酒,不要把紹酒看成浙江的酒、南方的酒,1915年,汾酒、紹酒在1915年同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大獎的時候,他們不知道你是南方北方,外國人看來都是中國的代表。南紹北汾都曾影響過國外的酒,汾酒影響伏特加、紹興黃酒影響日本清酒,在孔慶東教授看來,這些都是中國文化在周圍國家的延展。這次聚會不是爭奪盟主,而是共贏,這也是中國人所追求的高境界。

河南大學教授、歷史作家郭燦金主持了此次論壇。中國酒類流通協會秘書長秦書堯,國際武術聯合會傳統武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武術協會秘書長康戈武,汾酒集團董事會秘書長張琰光,會稽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傅祖康,副總經理唐雅鳳,與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學迷、武俠迷及新聞媒體近200人參加了論壇。

更加清晰地感知“汾酒”、“會稽山”兩大品牌的獨特魅力,更加深刻地領悟中國酒文化的廣博內涵。

西南大學教授、中國武俠文學學會副會長韓雲波在發言中,引用了《笑傲江湖》等武俠名著中提到汾酒與紹興酒的橋段,多層次闡述南紹北汾在江湖上的巨大影響力與文化滋養力,潤澤國人,至情至性。兩大美酒一個南下一個北上,在中原聚首,為整個中國酒文化贏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河南大學教授、著名文化學者王立群首先對對南紹北汾齊聚中原問鼎天下表示了高度的讚賞,他從歷史的角度對中國酒進行了梳理,認為南紹北汾是中國最有歷史文化底蘊的酒,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沖創力。他著重講述了一些以酒為媒的文人雅聚,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喝的是紹興酒,康熙年間的一次著名的朝廷詩會,喝的是汾酒。無論是文學藝術作品,還是酒,只有能流傳下來,就是經典。他還講了歷史上著名的酒故事,如鴻門宴與杯酒釋兵權等,彰顯了酒在歷史上不可忽視的作用。

北京大學教授、“北大醉俠”孔慶東教授在論壇上作了精彩發言,他認為南紹北汾雙雄會的三個活動個個精彩,南紹北汾論道嵩山是值得載入嵩陽書院文化史的大事。中國的好酒不可勝數,但南紹北汾是其中的佼佼者,有實力、不張揚,都是新中國開國第一國宴用酒。

不論是汾酒還是竹葉青,都表現出典型的“山西性格”。孔慶東教授總結為“其潤也慢,其入也深,其力也綿,其性也仁”。慢、深、綿、仁,這就是大王氣象。是孔子講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詩聖杜甫講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也是一種中華品格。

孔慶東教授表示,自己研究文化的老本行就是魯迅研究,魯迅是紹興人,魯迅文章的味道就是紹興酒的味道,是一種綿裡帶剛、後勁十足的味道。紹興是文化聖地,北大校長就出了好幾個,北大“兼收並蓄相容並包”的精神就是紹興人蔡元培主導營造出來的。

所以,我們不要把汾酒看成山西的酒、北方的酒,不要把紹酒看成浙江的酒、南方的酒,1915年,汾酒、紹酒在1915年同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大獎的時候,他們不知道你是南方北方,外國人看來都是中國的代表。南紹北汾都曾影響過國外的酒,汾酒影響伏特加、紹興黃酒影響日本清酒,在孔慶東教授看來,這些都是中國文化在周圍國家的延展。這次聚會不是爭奪盟主,而是共贏,這也是中國人所追求的高境界。

河南大學教授、歷史作家郭燦金主持了此次論壇。中國酒類流通協會秘書長秦書堯,國際武術聯合會傳統武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武術協會秘書長康戈武,汾酒集團董事會秘書長張琰光,會稽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傅祖康,副總經理唐雅鳳,與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學迷、武俠迷及新聞媒體近200人參加了論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