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晚清時期,一個普通墳墓既讓慈禧和光緒不敢動,連火車都要改道行

誰家的墳地這麼厲害, 慈禧敬三分, 光緒不敢惹, 連修鐵路都要繞行。 很多人肯定會說這是皇陵吧,

其實是一家普通老百姓。

在古代, 墳墓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 因為祖墳既是祖先們的長眠之處, 也是保佑子孫後代興旺發達的風水寶地。

說到這個墓的主人, 那可真是來頭不小, 武清名門曹氏在當時算的上是名門世家了。 祖上是曹操的兒子“曹植” 從明朝開始, 曹家就在朝廷做官, 每一代都能成為鄉賢或朝中重臣。 明朝時期, 曹家的祖氏先人還榮祿大夫、後軍都督府左都督、清朝的儒林郎、翰林院檢討。 要說到最厲害的, 還是曹家的六世祖曹傳, 這個人之所以厲害, 是因為和康熙的關係非常好, 深得康熙喜歡。 每次康熙武清巡查都住在曹傳家, 曹傳的兒子曹涵也是受到照顧在太子監讀書。

因為康熙很是欣賞曹植的文才, 於是就在墳墓上提了幾個字,

正是因為這幾個字, 慈禧和光緒才沒有動此墳墓。

曹植墓依山營穴, 封土為塚。 南臨魚山八景之一的"星落隕石", 北傍曹植讀書之地羊茂平臺。 墓頂懸崖峭壁, 灌木蔥郁。 1700餘年來, 古墓滄桑, 歷經磨難。 據記載, 早年:"兆塋崩淪, 茂響英聲, 遠而不絕。

又據《東阿縣誌·古跡志》載:"元時以王為東阿城隍,

後令宮欽改正其訛, 別祠王於邑城。 其後城遷祠廢。 明隆慶間, 縣令田樂建祠於墓下, 有屋三楹, 未設廟貌"。

1977年3月, 文物考古工作者又在該墓室前門道高約3米處的墓壁發現一刻銘磚。 該磚為墓磚, 3面刻有銘文, 曰:"太和七年三月一日壬戌朔十五日丙午兗州刺史侯昶遣士朱周等二百人作畢陳王陵各賜休二百日別督郎中王納主者司徒從掾位張順"。 "太和"為魏明帝曹睿的年號, "陳王"為曹植生前最後封爵。 墓葬發掘後, 甬道、外門道和主墓室由於長期暴露, 1978年9月28日, 4.35米見方的主墓室及2.2米長的墓道自然坍塌。

到了光緒年間, 要修鐵路, 鐵路從北京經天津到山海關, 全長共計415公里。 這段鐵路從北京到天津的路段本來是落垡設立車站, 但是這樣修的話這條鐵路就斜穿曹家墓地。

慈禧也是覺著祖宗的東西還是不動比較好, 於是就讓鐵路改道。 當時的光緒也不敢反對慈禧的決定, 於是就下旨讓京山鐵路改道了。

為保護國家珍貴歷史文化遺產, 1981年,

山東省文物局撥專款修建了墓基圍牆, 翻修了隋碑樓。 1986年, 國家又撥專款對曹植墓進行維修, 使瀕於毀棄的曹植墓, 恢復其歷史本來面目。 1993年, 東阿縣人民政府對曹植墓周圍環境進行了拆遷改造, 建起了1.2萬多平方米的陵園, 修建了陵門, 改修了隋碑樓, 增建了曹植紀念館等。 1996年11月由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