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冀州商幫:撐起琉璃廠 創建全聚德

在冀商歷史上, 有這樣一個頗具地域文化色彩的商人群體。

他們曾撐起了北京琉璃廠的繁榮, 他們為古舊書業的經營傾注了心力, 他們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作出了貢獻。

他們, 就是冀商四大幫派之一“冀中商幫”的一個分支、有“文商”美譽的冀州商幫。

1

冀州商人撐起琉璃廠

孫殿起編寫的《琉璃廠小志》。 資料圖片

走在今天的北京琉璃廠文化街, 整飭一新的街道兩旁林立著仿古建築, 來薰閣、榮寶齋、中華書局等老字型大小十分醒目。

作為發源於清代的京城文化一條街, 如今的琉璃廠已經成為北京著名的文化景點。 但很少有人知道, 在琉璃廠的發展歷史中, 冀州商人曾經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甚至可以說是冀州商人延續了琉璃廠的文脈。

今日琉璃廠文化街。 齊翔宇攝

那麼, 在歷史上似乎名不見經傳的冀州商人, 和琉璃廠之間有著怎樣的淵源?冀州商幫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群體呢?

“‘冀州幫’是冀商四大幫派之一‘冀中商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冀州地處古燕、齊交會地, 使得它既有燕趙大地的慷慨豪邁之氣, 又有齊魯大地以孔孟為代表的儒雅之風, 孕育了‘崇文重商、大氣謙和、自強不息、敢為人先’的冀州人文精神。

”冀商文化學者董培升告訴記者, “因此, 與其他商幫不同, 冀州商人以文商著稱, 其最重要的貢獻, 就是支撐起了清末民初時期的北京琉璃廠古籍行業。 ”

如今因文化屬性聞名中外的琉璃廠, 在明代只是一個燒造琉璃瓦的官窯。 琉璃廠向文化聚集地的轉變, 始于清初順治年間。 當時, 清政府在京城實行“滿漢分城居住”, 琉璃廠正好位於外城的西部, 當時的漢族官員多數住在附近。 久而久之, 官員和進京趕考的舉子常聚集於此逛書市, 引來各地書商在這裡設攤、建室、出售藏書。

到乾隆年間, 琉璃廠逐漸發展成為京城最大的書市, 並成為“京都雅遊之所”, 與文化相關的筆墨紙硯、古玩書畫等行業,

也隨之發展起來。

起初, 琉璃廠的商家多為江西商人。 清朝末年, 太平天國的戰火使江西到北方的交通阻塞, 到琉璃廠經營的江西人越來越少。

此時, 歷史上素有重文傳統的冀州人大量湧入琉璃廠。 他們先是在江西人開辦的老字型大小當學徒, 慢慢掌握了版本鑒識和經營本領, 後逐漸發展為在廠肆擺攤獨立經營, 有了積累後就購置店鋪, 漸漸走向興盛。

民國時期的琉璃廠古玩攤位。 資料圖片

對於這段歷史, 張銳《琉璃廠沿考》、孫殿起《琉璃廠小志》曾這樣記載:“琉璃廠書業, 乾嘉以來, 多系江西人經營, 相傳最初有某姓者, 來京會試未中, 在此設肆, 自撰八股文試帖鐫版刷印出售, 恃以生活。 直到清末廢除科舉後, 此種集團無形取消。 代江西幫而繼起者, 多河北南宮、冀州等處人, 彼此引薦子侄, 由鄉間入城謀生。 偶有他縣人插足其間, 不若南宮、冀州人之多;若外省人, 則更寥寥無幾矣。 ”

《琉璃廠小志》記錄了琉璃廠從晚清到民國60多年間, 200多家冀州書商的師承、名號和盛衰演變。 其中開辦時間較早、影響較大、延續超過30年的書肆,有來鹿堂、同業堂、松筠閣、宏遠堂、聚好齋、槐蔭山房、瀚文齋、文友堂、寶仁堂等。

“客人來了,可以挨架參觀,隨意取閱。如果是老主顧,更會讓在櫃房先休息,小夥計敬茶敬煙,略事寒暄,然後才談生意。談談最近買到些什麼,問問店裡最近收到些什麼,拿過來看看。好的東西,大家鑒賞一番,買也可以,不買也可以。如果有意要,然後可以談談價錢,形成一種朋友式的營業關係。”志書裡對琉璃廠冀州書商做生意的情景如是描寫。

至清末民初時期,琉璃廠共有書鋪200多家,而冀州商人開辦的書鋪就有100多家,撐起了琉璃廠古籍行業的半壁江山。到1956年,琉璃廠最大的3家書店都是由冀州人經營。

因此,我國古籍版本學家郭紀森先生認為,是河北冀州人延續了北京琉璃廠的文脈。

2

商人中走出的文化人

“在與圖書行業的接觸中,這些冀州商人逐漸熟悉了書的版本、源流、內容,既繼承師傅的傳授,又接近學者專家。時間久了,他們自己也成為版本目錄學方面的文化學者和收藏家,為文物古籍的保護和文物產業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董培升介紹。

出身書商世家的冀州商人陳杭為人精明幹練,古舊書刊收售業務經驗豐富,交遊廣泛。據《琉璃廠書肆四記》記載,陳杭“對古籍版本學甚精,雖年過花甲,記憶猶強,凡稀見之書,某年售價若干元,歸何處,隨口說出,無稍差。”因其業務熟練,經營有方,該店收售業務蒸蒸日上,並逐漸發展成為當時“北京最大的一個私營古舊書店”,陳杭也因此成為北京私營古舊書店的代表人物。

上世紀20年代的榮寶齋。 資料圖片

“當時最前邊是書店門臉,中間是書庫和客廳,後邊就是我們住的地方”。在陳杭長子、年逾八旬的陳傳廣記憶中,當時來薰閣“前店後家”,父親總是行色匆匆,早上出去後,一天就很少再進家。“熟客來了從來不在櫃上挑書,直奔中間的書庫。”

陳傳廣告訴記者,因為當時來薰閣影響力巨大,陳杭在那個年代結交了一大批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其中有魯迅、鄭振鐸、魏建功、老舍、傅惜華、趙萬里、胡厚宣、吳曉玲等,甚至與其中的一些專家、學者成為莫逆之交。

頗具文物保護意識的陳杭還收藏了一大批珍貴古籍,其中最有名的當屬來薰閣的三件“鎮店之寶”:《水滸傳》《西廂記》《紅樓夢》三部名著的早期珍貴孤本。

如今,在北京琉璃廠街頭,“來薰閣”的牌匾仍然醒目。目前,它隸屬於中國書店出版社。

除陳杭外,為琉璃廠的古籍行業作出過很大貢獻的,還有冀州人孫殿起。孫殿起販書數十年,一直保持著一個良好的習慣,凡經他過眼和販過的書籍,均一一記錄其書名、卷數、作者姓名、籍貫、刻印時間、刊印廠肆等資料。日積月累,孫殿起對目錄學、版本學也有較深造詣,尤精於古書版本鑒別、考證。

孫殿起利用工作之餘,撰寫了《記廠肆坊刻本書籍》《琉璃廠書肆三記》《販書傳薪記》等文,經過數十年積累,將文章編成《販書偶記》20卷,收古籍善本1萬餘種,後又編成《販書偶記續編》。這兩部書相當於《四庫全書總目》之續編,是清末民初有關古代圖書的著述總目,備受學術界重視。

今日榮寶齋。 齊翔宇攝

除古籍業外,冀州商人在書畫、裝裱、拓片等行業中也是名人輩出。如著名古書畫鑒定家、國家文物局文物鑒定委員會原常務委員劉九庵、著名書畫鑒定家劉光啟等。還有榮寶齋裝裱專家張貴桐,曾發現了《清明上河圖》中的裝裱錯誤,並將其重新裝裱。後來,張貴桐和師弟劉金濤還裝裱了人民大會堂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

新中國成立後,琉璃廠的冀州文商們大多進入故宮博物院、中國書店這樣的單位,為我國文物事業的傳承和發展繼續貢獻力量。

3

遍佈北方城市的冀州人

經過多年辛苦打拼和積累,冀州商人除了在北京琉璃廠取得巨大成就,在北方一些重要城市的茶葉、百貨、銀號、木工、餐飲等行業也佔有一席之地。

“舊時,一到農閒季節,就有許多衡水人背著木箱進京,投到家鄉人開的木廠裡找些活計補貼家用。那些木廠的東家也大都是木匠出身,他們靠多年的積累或某種機緣,和一些王公貴族走到一起,在他們的支持下,開辦了許多木廠或營造廠。一些實力雄厚的木廠因經常承攬朝廷的大工程,被當時的人們稱為‘官木廠’。”董培升說。

到清末,北京有著名的“八大官木廠”,其中由冀州及冀州周邊商人開辦的占一半。

精明的冀州商人還將銀號生意開到了以銀號買賣著稱的山西。清朝末年,山西平遙、祁縣出現了很多全國性的銀號,其中許多實力雄厚的銀號經營者是衡水冀州人。最具代表性的是冀州羨家莊的羨氏財團,羨氏財團從當地銀號、雜貨、綢緞起家,實力大為增強後,擴張到了京津滬等地。以羨家為代表的“冀州銀行幫”,為近代中國民族產業發展作出了貢獻。

上世紀50年代的來薰閣店內景象。 資料圖片

在冀州商人經營的產業中最廣為人知且延續至今的一個品牌,是全聚德。

全聚德創建於1864年

其中開辦時間較早、影響較大、延續超過30年的書肆,有來鹿堂、同業堂、松筠閣、宏遠堂、聚好齋、槐蔭山房、瀚文齋、文友堂、寶仁堂等。

“客人來了,可以挨架參觀,隨意取閱。如果是老主顧,更會讓在櫃房先休息,小夥計敬茶敬煙,略事寒暄,然後才談生意。談談最近買到些什麼,問問店裡最近收到些什麼,拿過來看看。好的東西,大家鑒賞一番,買也可以,不買也可以。如果有意要,然後可以談談價錢,形成一種朋友式的營業關係。”志書裡對琉璃廠冀州書商做生意的情景如是描寫。

至清末民初時期,琉璃廠共有書鋪200多家,而冀州商人開辦的書鋪就有100多家,撐起了琉璃廠古籍行業的半壁江山。到1956年,琉璃廠最大的3家書店都是由冀州人經營。

因此,我國古籍版本學家郭紀森先生認為,是河北冀州人延續了北京琉璃廠的文脈。

2

商人中走出的文化人

“在與圖書行業的接觸中,這些冀州商人逐漸熟悉了書的版本、源流、內容,既繼承師傅的傳授,又接近學者專家。時間久了,他們自己也成為版本目錄學方面的文化學者和收藏家,為文物古籍的保護和文物產業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董培升介紹。

出身書商世家的冀州商人陳杭為人精明幹練,古舊書刊收售業務經驗豐富,交遊廣泛。據《琉璃廠書肆四記》記載,陳杭“對古籍版本學甚精,雖年過花甲,記憶猶強,凡稀見之書,某年售價若干元,歸何處,隨口說出,無稍差。”因其業務熟練,經營有方,該店收售業務蒸蒸日上,並逐漸發展成為當時“北京最大的一個私營古舊書店”,陳杭也因此成為北京私營古舊書店的代表人物。

上世紀20年代的榮寶齋。 資料圖片

“當時最前邊是書店門臉,中間是書庫和客廳,後邊就是我們住的地方”。在陳杭長子、年逾八旬的陳傳廣記憶中,當時來薰閣“前店後家”,父親總是行色匆匆,早上出去後,一天就很少再進家。“熟客來了從來不在櫃上挑書,直奔中間的書庫。”

陳傳廣告訴記者,因為當時來薰閣影響力巨大,陳杭在那個年代結交了一大批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其中有魯迅、鄭振鐸、魏建功、老舍、傅惜華、趙萬里、胡厚宣、吳曉玲等,甚至與其中的一些專家、學者成為莫逆之交。

頗具文物保護意識的陳杭還收藏了一大批珍貴古籍,其中最有名的當屬來薰閣的三件“鎮店之寶”:《水滸傳》《西廂記》《紅樓夢》三部名著的早期珍貴孤本。

如今,在北京琉璃廠街頭,“來薰閣”的牌匾仍然醒目。目前,它隸屬於中國書店出版社。

除陳杭外,為琉璃廠的古籍行業作出過很大貢獻的,還有冀州人孫殿起。孫殿起販書數十年,一直保持著一個良好的習慣,凡經他過眼和販過的書籍,均一一記錄其書名、卷數、作者姓名、籍貫、刻印時間、刊印廠肆等資料。日積月累,孫殿起對目錄學、版本學也有較深造詣,尤精於古書版本鑒別、考證。

孫殿起利用工作之餘,撰寫了《記廠肆坊刻本書籍》《琉璃廠書肆三記》《販書傳薪記》等文,經過數十年積累,將文章編成《販書偶記》20卷,收古籍善本1萬餘種,後又編成《販書偶記續編》。這兩部書相當於《四庫全書總目》之續編,是清末民初有關古代圖書的著述總目,備受學術界重視。

今日榮寶齋。 齊翔宇攝

除古籍業外,冀州商人在書畫、裝裱、拓片等行業中也是名人輩出。如著名古書畫鑒定家、國家文物局文物鑒定委員會原常務委員劉九庵、著名書畫鑒定家劉光啟等。還有榮寶齋裝裱專家張貴桐,曾發現了《清明上河圖》中的裝裱錯誤,並將其重新裝裱。後來,張貴桐和師弟劉金濤還裝裱了人民大會堂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

新中國成立後,琉璃廠的冀州文商們大多進入故宮博物院、中國書店這樣的單位,為我國文物事業的傳承和發展繼續貢獻力量。

3

遍佈北方城市的冀州人

經過多年辛苦打拼和積累,冀州商人除了在北京琉璃廠取得巨大成就,在北方一些重要城市的茶葉、百貨、銀號、木工、餐飲等行業也佔有一席之地。

“舊時,一到農閒季節,就有許多衡水人背著木箱進京,投到家鄉人開的木廠裡找些活計補貼家用。那些木廠的東家也大都是木匠出身,他們靠多年的積累或某種機緣,和一些王公貴族走到一起,在他們的支持下,開辦了許多木廠或營造廠。一些實力雄厚的木廠因經常承攬朝廷的大工程,被當時的人們稱為‘官木廠’。”董培升說。

到清末,北京有著名的“八大官木廠”,其中由冀州及冀州周邊商人開辦的占一半。

精明的冀州商人還將銀號生意開到了以銀號買賣著稱的山西。清朝末年,山西平遙、祁縣出現了很多全國性的銀號,其中許多實力雄厚的銀號經營者是衡水冀州人。最具代表性的是冀州羨家莊的羨氏財團,羨氏財團從當地銀號、雜貨、綢緞起家,實力大為增強後,擴張到了京津滬等地。以羨家為代表的“冀州銀行幫”,為近代中國民族產業發展作出了貢獻。

上世紀50年代的來薰閣店內景象。 資料圖片

在冀州商人經營的產業中最廣為人知且延續至今的一個品牌,是全聚德。

全聚德創建於1864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